第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天香閣”以三禽相套為原料,手法精妙,“鏡月軒”名貴稀有的大鰣魚則讓人嘆為觀止,現在眾人都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一笑天”的凌永生,不知他會採用什麼樣的原料,與上述兩大名樓的總廚相抗衡?

  凌永生向大家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在他面前案板上放著的,是一塊豆腐。

  馬雲和陳春生對看了一眼,均微微皺起了眉頭,今天“一笑天”以數百年的聲譽接受兩大名樓的挑戰,果然是下足了功夫,有備而來!

  在中國人的菜譜中,豆腐只怕是最為普通的原料之一了。煎、炒、蒸、炸、煮,無一不可,上可進皇宮御宴,下可入鄉野糙席。可以這麼說:四海雖大,想要找出一個從沒有吃過豆腐的人,卻是千難萬難。

  正是因為如此,廚師們很少敢於在重要的場合下以豆腐為原料做菜:這豆腐每個人都會做,每個人都吃過,也就意味著操作過程中的任何一點失誤都會暴露在眾人的目光下。

  如果任何一個人都有資格對你所作的菜品頭論足,將優缺點說得頭頭是道,那是不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更何況豆腐雖然普通,但對於烹飪的技術要求卻一點也不低。豆腐味淡,腥香並存,在烹飪時,既可出味,亦可入味;既可為主,亦可為輔;賤可以配青菜蘿蔔,貴可以配海參魚翅……相應的烹調手法更是變化無窮,甚至有人說過:學廚師,只需學會怎樣做豆腐即可。

  可放眼廚界,有幾個人敢站出來說:我已學會了做豆腐?

  現在,“一笑天”的凌永生便要用一塊豆腐迎接“天香閣”和“鏡月軒”的挑戰,這樣的氣魄和自信確實令人側目。

  凌永生右手拿著廚刀,緊盯著案板上的那塊豆腐。豆腐是普通的原料,但這一塊卻絕不是普通的豆腐。那豆腐潔白如玉,細如凝脂,當你看著它的時候,似乎便能夠感覺到它柔膩的口感和淡淡的清香。如果馬雲和陳春生知道這塊豆腐在製作時的用料和工藝,他們現在的心情只怕又會嚴峻很多。

  凌永生伸出左手,輕輕地按在了那塊豆腐上,他的動作輕柔無比,便象是在觸摸水面時卻又不願激起一片漣漪。然後他閉上眼睛,一動不動,只有胸口處仍在微微地起伏著。

  徐麗婕有些擔憂地“咦”了一聲,用胳膊肘捅捅身邊的沈飛:“小凌子怎麼了?”

  沈飛把食指放在嘴邊,做了個“噓”的動作,然後搖搖頭,又指指台上,示意她不要出聲,繼續觀看。

  台下其他一些年輕浮躁的看客此時發出了輕聲的議論和猜測,這些聲音傳到了凌永生的耳中,他的耳廓一跳,眉頭也微微地蹙了起來。

  他遲遲沒有動作。正是因為他聽見了台下的這些聲音,而他能聽見那些聲音,便意味著他的心還沒有足夠安靜,他的精神還沒有足夠集中。

  所以,他還不能出刀!

  徐叔一直在用關注的目光看著自己的愛徒。凌永生的眉頭一蹙,他的心也跟著揪了起來。他知道,今天“一笑天”所做的菜,最關鍵的就是一開始的這個步驟,雖然對徒弟的實力他是有信心的,但凌永生畢竟是第一次應付這麼大的場面,萬一沉不住氣,難免會功虧一簣。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台下的議論聲越來越大,但凌永生本來鎖著的眉頭卻慢慢地鬆緩了。他深深地吸了口氣,同時握刀的右腕處青筋凸現。

  徐叔端著一杯茶的已經到了嘴邊,正要啟唇去抿,動作卻停在了半空,他雙眼收縮,視線的焦點緊緊地盯在了凌永生握著的那柄廚刀上。

  那廚刀長七寸,高三寸,刃口鋒利,手感沉重,仍是用上好的精鋼鑄成。

  突然間,寒光閃動,刀已揮出!

  鋥亮的刀鋒在潔白的豆腐上跳動著,每跳一次,凌永生的左手便向後移動些許。那動作實在太快,在台下看來,凌永生左手的移動毫無停頓,就這樣連續從整塊豆腐上滑了過去。刀鋒似乎在追逐著他的指尖,但又總是差之毫厘。

  片刻之間,刀鋒已經跟著凌永生的指尖追到了豆腐的尾端,凌永生收刀,吐氣,那塊豆腐微微晃了一晃,突然間整整齊齊地倒向了一側,竟已被切成了一堆極薄的豆腐片!剛才凌永生一出刀,台下便已寂靜無聲,此時見到豆腐倒下,眾人正想喝一聲彩,卻忽見凌永生猛吸一口氣,手腕一抖,刀光再次閃出,那尚未發出的彩聲立刻被生生地逼了回去。

  這一次刀勢來得更急,刀鋒與案板相碰發出的“篤篤”聲已經連成一片,先後無從辨別。那豆腐象活了一般,跟著廚刀一同飛舞,案板上便如同下起了雪花。雪花越下越大,最後竟完全蓋住了那鋥亮的刀光,只剩下潔白一片。

  突然間,雪停聲止,一切重歸平靜,凌永生長長地吐出一口氣,額頭和鼻尖處已滲出一層細密的汗珠。

  案板上的豆腐經過第二輪的刀切,似乎少了很多。廚刀的兩側則是潔白一層,密密地貼滿了豆腐,難怪剛才案板上會出現雪花飛舞的景象了。

  凌永生氣息略定,輕輕抬起右手,把那柄沾滿豆腐的廚刀浸入了早已準備好的一盆清水中,立時間,無數細如毛髮的豆腐絲“倏”地從刀刃兩側散入了盆中,那豆腐絲潔白飄逸,就如同在水中綻放了一片絢麗的煙花。

  台下的看客們此時才回過味來,齊齊地發出一聲讚嘆:“好!”

  徐叔一顆懸著的心也放了下來。凌永生今天要做的菜,仍是一道“文思豆腐羹”,這道菜成敗最關鍵之處就在豆腐切絲這一步。要把柔嫩的豆腐切成如此纖細的豆腐絲,其難度可想而知。操作者必須持鋒利的重質廚刀,先切片,再切絲,每個過程都必須用嘴快的速度一口氣完成,中間不能有絲毫的猶豫和停頓,否則便會出現斷絲和偏絲。不懂廚藝的人,見到被切成細如髮絲般豆腐,讚嘆驚訝之餘,都會以為那是用纖巧的刀具慢雕細鑿而成。其實恰恰相反,越是切這種柔軟的東西,越是要大刀闊斧,刀越沉,切速越快,豆腐的切口便越是完整平滑。而具體能做到什麼程度,那又取決於刀客的眼力、腕力和養氣功夫。今天凌永生在這樣的氣氛和壓力下完成的如此出色,絲毫沒有讓徐叔失望。從凌永生出刀的時候起,徐叔的一杯茶便一直停在半空,此時終於送到了唇邊,他輕輕地抿上一口,杯中是上好的龍井,一股清香直入心脾。徐叔咂咂舌頭,放下茶杯,剛才的鄭重已一掃而光,換上了一副泰然自若的輕鬆神態。

  即便是徐麗婕這個對廚藝絲毫不通的人,見到了凌永生的這番表演,也禁不住拍起了手:“啊,小凌子好厲害?沈飛,你說他這次能不能贏?”

  沈飛微微一笑:“這剛剛是配料階段,要等結果出來,還早著呢。”

  台下的讚嘆聲自然也傳到了彭輝和孫友峰的耳中,他們身為名樓主廚,養氣的功夫自然也不遜色。倆人知道這次遇上了勁敵,但卻絲毫不動聲色,只是全神貫注地繼續打理自己的菜餚。

  彭輝將套好的鴨禽在沸水鍋中略澇了一下,除去了鴨身上的土腥,然後將鴨腹衝下,和剛才取出的肫肝一同放入有襯有竹墊的砂鍋內,加姜塊、蔥結、紹酒,放滿清水,上旺火燒沸後,撇去湯上浮沫,然後加蓋,移小火開始燜制。

  這邊孫友峰將那條大鰣魚的內臟去除,於清水中洗淨後,卻不除鱗,只是用淨布輕輕把魚擦乾,然後配以火腿,筍片等輔料,加蔥、姜、酒、糖、鹽,扣碗上籠,以旺火急蒸。

  凌永生切完豆腐絲之後,繼續揮刀,不一刻便將筍絲、香菇絲、火腿絲、菜絲等輔料打理完畢。隨後他在炒鍋中倒入早已備好的清雞湯,將豆腐絲並輔料一同下入湯中,靜待煮沸。

  三人的這一番操作看似無特殊之處,其實在烹飪中卻是關鍵所在。最終菜餚的味道如何,這諸多輔料,蔥、姜、酒、糖、鹽等等,無一不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搭配,搭配多少,任一種變化都會在菜味中體現出來。同樣的一道菜,每個廚師做出的口味卻各不相同,其中奧妙便在於此。老外只知道中國菜餚好吃,對於烹飪的技理卻是一竅不通。他們對著菜譜做菜時,往往備一隻精密的天平,菜譜上寫“加入白糖克”,於是就依言稱量加入,毫釐不差。卻不知這烹飪中的變化,無窮無盡,同樣是做一隻雞,這雞是公是母,是老是幼,產與何處,宰殺了多久,都會對烹製時提出不同的要求;甚至在不一樣的時節,不一樣的心境下,食客對菜餚口味的要求也不盡相同。因此這種將輔、佐料用量寫得如此明確的菜譜,在行家眼中實在可笑。真正進入廚界學藝,師傅傳授菜譜給徒弟時,對於這些用量一律用三個詞來概括:“少許”、“適量”、“大量”,其中的輕重分寸,便由各人去領悟掌握,高下成就,在此過程中,也就有了分別。

  不光如此,即使是爐灶上火頭的大小調節,也是非常有學問的。火大則烹製時間短,火小則烹製時間長,這個道理自然誰都懂得。但火頭的大小對菜餚的影響卻絕不僅僅表現在烹飪的時間上。

  內行人,通常把烹調時火力大小和時間長短的變化情狀用一個詞來形容:火候!

  在原料、佐料相同的情況下,火候對於菜品質量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火候的運用能否做到恰到好處,是衡量一個刀客灶上功夫技術水平的重要標準。

  從火力上來說,便能分出很多種類,既有旺火、中火、小火、微火之分,又有明火、暗火之別;各個火力之間,還分若干層次,往往得按照需要或遞增或遞減;在實際運用時,還有先旺後小,先小後旺,或旺、中、小交叉的多種情況,變化複雜。具體該用哪種火力,如何變化,也和加料一樣,隨情而變,無從約定。僅從原料來說,性質上,有老有嫩、有軟有硬,水分有多有少,各不相同;形態上,有大有小,有整有碎,有片有塊,有絲有丸,有條有丁仍至各種不同的異型花色,其間相互搭配,又衍生出更多的變化,沒種變化都會要求不同的火候。從烹調方法來說,或炸或炒,或爆或熘,煎、扒、燴、烤,運用的火候相差懸殊,從而能達到香、脆、蘇、軟、嫩等不同的菜品要求。

  真正一流的刀客,必須對刀功、用料、火候的把握全都得心應手,不論在何種條件下,都能夠應付自如。

  彭輝、孫友峰、凌永生三人,無疑都是一流的刀客。那些說來複雜的方方面面,在他們看來,不過是駕輕就熟的小菜一碟。所以,當他們各自端出做好的菜餚時,臉上全都掛滿了自信的神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