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封子宣某天早上起來幕然想起,自己好像還沒給這個基地取名字呢。封子宣看了一眼躺在身邊的某隻,拍板決定就叫神仙基地。

  蓮藕收穫了六千多斤,絕對的大豐收,儲存好的話能放兩個月,雖然村里人多能吃完,可也沒有頓頓吃藕的道理。留下五百斤留著吃,剩下的全都買了。

  蓮藕是高產的蔬菜,竟然沒有減產。

  對比一下溫室裡面種植出來的玉米和正常生長的玉米,溫室裡面的玉米雖然也減產了,可玉米棒卻比地里的玉米大了三四倍。

  封子宣有了一個大膽的猜想,打電話詢問部隊得到了證實,陽光出問題了,凡是受到陽光照射的植物,除了葉菜意外都會造成減產的影響。而遮住一部分陽光的,再溫室裡面長大或是蓋上遮陽網的植物要相對好許多。

  換句話說部隊又開始給封子宣推銷遮陽網了。然後那些藕都用來買遮陽網用於來年用了。

  雖然不知道來年是否還會這樣,可買來到底是有備無患,今年購買還能便宜些,來年購買的人會更多。

  跟政府定製的神仙基地的招牌定做好了,用的是立體字,做的很大,隨後將原本九重仙境的招牌摘下來,“神仙基地”算是徹底成型了。

  封子宣姥姥家那邊家裡一直是送去好東西的,也提過幾次讓他們過來,只是那邊的地不好遷過來,如果他們都過來了,地怎麼辦?

  就算大舅捨得,姥姥姥爺也捨不得。老一輩的人對土地的執念更重,有地才有糧食,守著自家的一畝三分地就不會餓死。所以一直耽擱到現在。

  結果地里的那點糧食可憐極了,本來姥姥家那邊分到的地就少,糧食收貨下來的時候看看,根本不夠養活一大家子的。

  家裡人都是面帶菜色,沒有被各種的天災帶走生命,卻要面臨食物匱乏的窘境。

  電話中聽說封家的神仙基地什麼都不缺,心裡縱使有再多的捨不得,也要過來。

  姥爺去年洪水的時候沒堅持住,人沒了,那個時候沒有電,沒有信號的,等洪水褪去地面幹了才知道消息。姥爺的遺體時候被政府統一活化的,因為死的人多,連個簡單的葬禮也沒有就下葬了。

  來的就是大舅一家三口了姥姥,總共四個人,因為距離較遠,家裡原本的地現在是沒辦法歸於基地了,這人一走若是不回去,那地怕是要被同村的人呢瓜分了。

  對於基地內待遇方面,封子宣曾開了個代表會,自然而然的是採取等級制的,這第一等是帶著土地和房產進入基地的,同樣是工作,待遇不同的是生活用品的分發和伙食,而原本有九重仙境股份的人同樣是一等,只要曾經有股份並且沒有退股,那麼久能享受最高的待遇。

  如果這兩個條件都符合的話,那麼每個月還會額外補助一些用品,雖然以前是用不著的,對於現在來說卻十分珍貴。

  這第二等是有特殊貢獻的,會一些其他人沒有的手藝的,比如瓦匠活,或者做衣服一類的,只要是珍貴的人力資源都需要。生活用品當然比不上一等的,伙食上面也是略遜,不過也是有菜有肉的。

  這第三等就是普通人,什麼都沒帶進來,沒給基地帶來任何的進帳。這種人基地暫時沒有,但是以後會酌情收入。這樣的人進入基地只能用勞動換取一切,只提供最基本的生活用品,提供簡單的一日三餐,一個星期會有兩塊肉。

  如果能提供曾經來九重仙境消費過得證據,或能提供九重仙境曾經的會員卡,一個星期的肉可以增加兩塊,其他的不變。

  這個拍板決定以後,其他的還需要注意修繕。

  隨後封子宣就想到了身份的問題,既然已經分了等級,就要有身份的證明。之前基地里的會員制倒是有刷卡機和磁卡一類的,不過種類單一,是九重仙境的定製卡。

  所以再度請出萬能的政府,購買能夠記錄的磁卡。

  隨後磁卡普及下去,這個相當於基地內的身份證,吃飯、領取物資,上下班都需要刷卡用於記錄。暫時沒有積分制,因為基地內的資源只能保證每個人的吃飽穿暖,但無法保證每個人的私產。

  大瑤池和養魚池的溫室中種的水稻成熟了,裡面散養的鴨子肥了,魚兒也肥了。

  水稻的收割不能使用機器,只能用人工將生態島從水裡拿出來,然後用鍘刀將生態島上部分收割下來隨後再進行加工。

  好在村裡有磨米脫粒的機器,用十多個人,忙了三天,收穫了萬斤大米。

  外面地里的水稻收割下來,磨出來的米少的可憐,原本東北的土地最是肥沃,雖然生長周期短,卻是一期中最高產的。可現在穗小米小,全村打下來的米只有幾萬斤。

  第77章

  等全村都收割完了, 封子宣計算一下基地內部的資源,將最新產出來的一批醃菜全部賣給了政府,將村里所有的水田全部扣溫室, 同時從山上挖水渠到山下水田, 以後如果幹旱的話,隨時可以從山上水庫中放水下來。

  水渠挖好後看看乾燥的土地, 如果水流淌過去肯定會在路上消耗不少,又購買下水道用的那種水泥管鋪上了, 這個賣的比較便宜, 因為末世之前國家還在全國普及農村排水, 這個計劃還沒有完成,原本準備的很多都沒來得及用於發放,眼下都是占地方的物資, 也就賺個運送的油錢。

  只是賣水泥管需要村里自己弄,又是一個大工程。

  天氣愈發冷,死樹都砍了,剩下的樹都沒動, 山上種的堅果收穫了不少,長點蘑菇不多,每天都有上了歲數的老頭老太太漫山采蘑菇。

  吃了兩頓蘑菇以後封子宣是真饞蘑菇了, 可山裡的蘑菇就那麼一點,分下來一人就能吃一兩口,雖說是身為基地主,可也不能搞得太特殊。

  封子宣聽老人說蘑菇有的是能種出來的, 只要買了菌包就成。封子宣算是記住了,又跟政府那邊詢問有沒有,有的話願意用兔子換。

  其實如果能自己弄菌包就好了,只是那東西需要技術,村里顯然沒有相關的技術人。

  不過有人會種木耳,因為人家裡就是靠種木耳發家的,只是鼠災的時候把種木耳的木頭都咬爛了,菌種也沒了,只是弄一些爛木頭房山上等著大自然的播種長出木耳後在進行人工繁殖。

  封子宣都有點滿眼人家為什麼現在才說,木耳可是好東西,要是能種出來不論是自己基地里吃還是賣出去都是定好的。

  天氣預冷,沒多久就要入冬了,這時候種木耳肯定不現實,封子宣把這件事情畫作來年的重點,然後坐等政府的菌包。

  政府那邊肯定是什麼資源都有,只是資源分多少,從數量上分其中的價值。

  雖然以前的菌包基本都被泡廢了,但是只要會做菌包的人還活著,那就不怕生產不了。所以部隊裡雖然不多,但賣給基地一部分還是可以的。

  一個菌包不大,能長出兩到三批蘑菇。價格上三個菌包一個兔子,還在封子宣的接受範圍呢你。

  封子宣用二十隻兔子換了六十個菌包,在一個溫室的角落裡倒出地方專門用來種照顧菌包,每天注意著點澆水,保持溫度,只要菌包沒被感染就沒問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