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應是那個方向的哪處夜半失火。

  但站在這裡就能看到紅光了,可見火勢之大。

  倘是連片的民居著火,再加上這種天氣,火勢一旦蔓延,後果不堪設想。

  高嶠吃了一驚,急忙和蕭道承一道,趕往城東。

  兩人匆匆趕到城門前,並未見到失火點,但前頭那片火光,卻愈發明顯,知應是城郊之火,這才稍稍放下了心,登上城樓,看個究竟。

  城樓上已經站了十來個被這火光給吸引的守夜門卒,正指指點點,見高嶠和新安王突然現身,慌忙下跪。

  高嶠站在城樓上,看得愈發清楚了。

  這火光,似是源自數里之外的青溪一帶。

  他知那裡有座屬鬱林王所有的青溪園。

  火光如此之大,難道是青溪園起了火?

  高嶠立刻命人去叫建康令,帶人速去滅火,自己和蕭道承也趕了過去。

  趕到之時,眾人被眼前的火勢給驚呆了。

  青溪園的大門敞開著,裡頭空無一人,園中那座最為華麗的名為寶芳樓的高軒,全部已被烈火吞噬。

  大火正在向著兩邊蔓延,燒著了附近的連片房屋和花木,火光熊熊,熱浪逼人。

  這樣的火勢,人力根本無法撲滅。高嶠只能命人撤遠,等待大火自己燒滅。

  這場火,一直燒到了天亮時分,將那一片連在一起的屋宇全部燒光,才終於滅了。

  建康令帶人,往還冒著零星火光的廢墟里澆水,尋了許久,最後,終於在那處顯是起火點的原本叫做寶芳樓的斷壁殘垣里,尋到了兩具燒焦的屍體,一男一女。

  鬱林王自己沒有現身,只來了王府管事和朱家的一個管事。

  辨認過殘容和身上未被大火燒掉的金玉配飾之後,確定這具死前顯然衣著暴露的婦人之屍,正是主母鬱林王妃朱霽月,而那個男子,乃侍衛頭領。

  近旁地上,又散落分布著燒黑了的酒壺和杯盤。

  顯然,大火燒起來時,這兩人應是在此吃酒。

  園中其餘下人,一個也不見了。

  建康令命人去搜剩下的屋子,發現庫房裡丟失了不少貴重財物,地上到處是散落著的來不及帶走的錢。

  推斷應是奴僕發現寶芳樓半夜失火,火勢無法撲滅,見主母被燒死在了裡頭,眾人害怕吃罪同死,遂哄搶財物,連夜一鬨而散。

  鬱林王一心修仙,夫婦形同陌路,王妃平日大半時日住在這裡,據說暗中養了不少面首,這早不是什麼秘密。朱家早先覺得有失顏面,也曾阻止,但朱霽月我行我素,依舊時常住在此間,朱家無可奈何,也只能聽之任之。

  聽完建康令的匯報,朱家管事臉色有些尷尬。

  高嶠和新安王默不作聲。

  王府管事上前,向高嶠和新安王行禮,面露戚色,說:“此處夜半不慎失火,不想竟驚動了二位,累二位辛勞至此,實是罪過。王妃昨日來此,乃是休養身體,殿下是知道的,遭遇不測,實為不幸。這侍衛應是瞧見起火,忠心救主,奈何火勢過大,這才雙雙殞命於此。殿下說,他極是感激新安王殿下與高相公。二位辛勞,這裡剩餘之事,交給奴便是,請早些回去歇息。待殿下出關,必具禮致謝。”

  說完,深深躬身。

  朱家管事暗暗鬆了口氣,急忙附和。

  高嶠和新安王對視了一眼,自是心照不宣,道:“我二人也只是恰巧看到,這才趕來。王妃不幸罹難,望殿下節哀。這裡既無事,我二人先便去了。”

  管事恭敬相送。

  高嶠和新安王熬了半宿,也是疲倦,相互告辭,便各自歸家。

  高嶠一夜沒睡,人早乏了,坐於車上,卻分毫沒有睡意。

  向皇帝進言一事,他本就不抱大希望。見皇帝如此反應,雖失望,但也在預料之中。

  反倒是思量後來發生的事,才真的叫他感慨不已。

  從朱氏身上,他自然地聯想到了妻子蕭永嘉。

  這些年,夫婦關係淡弛,面對著妻子冷臉,他無計可施,又忙於政務,何來精力,再有年少時的情愛心思。

  日子也就如此,一天天地過了下去。

  昨夜朱氏意外,卻忽地叫他驚了一身冷汗。

  他已不記得,上一次,兩人同房是在何時了。

  所幸最近這些年,她似乎對房中之事,愈發冷淡。雖不肯和自己同住,卻也從沒傳出過什麼類似於朱氏這樣的傳言。

  否則,倘若萬一哪天,她也傳出這樣的傳言,高嶠實在不知,到時自己將要如何自處。

  ……

  高嶠一邊感慨萬千,一邊又感慶幸。匆匆忙忙趕回高家,天已大亮。

  自己在外折騰了一夜,原本以為蕭永嘉和女兒女婿都已回了,不想家中卻看不到半個人。

  高嶠詫異過後,疑心是否妻子改了主意,蓄意刁難,不讓李穆接回女兒。

  他回憶前夜自己尋過去時,她說話的那一番語氣和態度。

  當時自己也沒多想,信以為真,匆匆回來。

  此刻仔細回想,越是咀嚼,越覺不對,放心不下,也顧不得休息,急忙又掉頭,趕去通往白鷺洲的渡口。

  ……

  李穆做了一個夢。

  他夢回到了前世的新婚之夜,他和高氏洛神在一起。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