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高嶠漸漸覺得有些不妥,怎肯如此從了許皇后,就這麼離去?沉吟了下,立刻派人去將新安王請來。

  新安王蕭道承是興平帝的族弟,興平帝在有意疏遠士族之後,執政多倚仗這個族弟,算是宗室里最有威望的一位宗王。

  他年近三十,儀容堂堂,平日和高嶠關係也算不錯,聞訊,連夜匆匆趕來,和高嶠一道,兩人帶了太醫,強行闖入興平帝的寢宮,跪在門外,請皇后容許太醫入內察看。

  許皇后的臉色很是難看,但面對著新安王和高嶠兩人,也不敢再強行阻攔,只好放人入內。

  興平帝躺在龍床之上,面紅耳赤,呼吸時緩時急,深眠不醒,高嶠連喚他數聲,毫無反應。

  太醫上前施針,良久,聽見皇帝喉嚨里發出一聲異響,這才慢慢睜開眼睛,醒了過來,被內侍扶坐而起,茫然道:“何點刻了?朕睡了多久?”

  高嶠終於鬆了口氣,上前道:“陛下!自你昨夜食用五食散,已過去一天一夜!”

  興平帝面露微微愧色,有些不敢和高嶠對望,喃喃地道:“朕想著許久未食,難得昨日痛快,回來便用了些許……不過些許而已……朕下回再不食用了,高相放心……”

  高嶠知皇帝心志薄弱,怕是不可能根絕此藥了,暗嘆口氣,也不再說什麼,和蕭道承先暫時避讓,待皇帝更衣完畢,重新入內,行君臣之禮。

  興平帝問何事。

  高嶠道:“臣見陛下,乃是為了昨日宮宴之上,慕容氏投效一事。鮮卑多族,唯慕容一族,族裡多有大能之人,又天生狡詐善變,不講恩義。我朝自立國始,對慕容一族,多有恩撫,賜高官厚爵,當初若非得我大虞格外厚待,慕容氏何以能在北方眾多胡族裡脫穎而出?然慕容氏狼子野心,數次叛變,乃至趁我大虞國難之際,趁火打劫,大肆掠奪北方土地。後因不敵夏人,方舉族隱忍,蟄伏多年。如今北夏局勢飄搖,國搖搖欲墜,慕容氏便又趁機舉事。此一族人,分明是圖謀復國,何來半分效忠我大虞之心?慕容西謀事不成,如今逃往北方,必在聯絡舊部。而慕容替來我大虞,名為投效,分明更是尋求庇護,欲借我大虞之名,在北方延攬人心。臣懇請陛下,三思後行,萬萬勿納反覆無常之人!可將其驅離大虞,勿令慕容氏借我大虞之名,在北方再次舉事!”

  興平帝神色隱隱不快,但依然勉強笑道:“高相,你過慮了。朕何嘗不知慕容氏反覆無常。但此次非比從前。慕容氏早已元氣大傷,舊部寥寥,恐再難成大事。慕容替如今誠心前來投靠,朕若不納,豈非寒了北方那些亦有意投靠大虞之人的心腸?慕容替向朕轉呈了慕容西的親筆血書。”

  他大笑了數聲:“朕以為,高相你對慕容西,怕是有所偏見。”

  慕容西當初曾求婚於長公主,一曲千金之賦,傳遍秦淮。隨後高嶠娶了長公主。據說,他對那首千金賦很是厭惡。

  既厭惡那賦,對一手造了這賦的慕容西,想必自然也不會有多少好感了。

  更何況,後來北伐之時,高嶠之所以未能如願北進,便是遇到了當時已投北夏的慕容西的強勁阻擋。

  前有強敵,後國內掣肘,高嶠無奈,最後只能撤兵南歸。

  興平帝的意思,家仇國恨,雙管齊下,高嶠難免懷有私心,他豈會不知?焦急道:“陛下,臣字字句句,皆出於公心,絕不帶半點私人恩怨。慕容氏不能相信,請陛下聽我之言!”

  興平帝擺手:“高相不必過慮。昨日慕容替獻上金刀地圖,足可見誠意。”

  “陛下!慕容替所獻之刀,乃其開國先祖所有,名為慕容一族聖物,實為背叛我大虞之見證,分明是為國恥!陛下不拒,反欣然接納,是何道理?至於那關圖,臣斗膽問陛下一句,我大虞上下,濟濟文武,如今可還有揮師北上,收復兩都之心?若無,得此關圖,又有何用?”

  興平帝一下被問住,應答不出來,臉色變得極是難看。忽然,雙眉皺起,抬手捂住了額,道:“朕還頭痛。若無事,你們都回吧,此事日後再議。”

  蕭道承忙出來圓場:“高相進言,字字出於大局,陛下必會慎重考慮。只是今夜實是不早了,陛下身體要緊。高相也是日夜操勞,早些回去歇息才好。”

  高嶠心知皇帝必是聽不進自己的話,無奈,只得拜辭。

  興平帝臉色這才好了些,道:“高相走好。見了皇阿姊,代朕問安,朕也有些時候未見她面了,甚是想念。”

  高嶠應了,目送皇帝起身離去,怏怏出宮。

  與蕭道承在宮門外告別之時,道:“陛下與殿下親近,或許還肯聽殿下之勸。旁事也就罷了,請殿下多留意陛下身體,萬萬不可再叫陛下放縱至此。今夜實是兇險。”

  蕭道承咬牙切齒地道:“皇后居心叵測,今夜若非高相在,後果不堪設想!高相赤忱之心,叫孤實在慚愧。高相放心,只要陛下肯聽孤勸,孤必定竭盡全力!”

  興平帝若沒了,太子年幼繼位,許氏趁機坐大,日後必不容蕭道承。

  他如今最大的心愿,應該也是和自己一樣,盼望興平帝無事。

  高嶠嘆息了一聲,點了點頭,轉身要登近旁那輛已經等了自己許久的車,準備回往高家之時,忽然看到城東方向,隱隱起了一片紅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