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這就足夠了。

  “阿彌,他雖打了個勝仗,只是那又如何!你想想,他當初是如何拆壞了你的婚事!我是不會再讓他見你的……”

  蕭永嘉心下余怒未消,口中說著,卻發現女兒似乎不在聽自己說話,眸光閃動,唇角似乎微微上翹,魂游太虛似的。

  “阿彌!我在和你說話!你聽到了沒?”

  洛神啊了一聲,回過了神,朝母親嫣然一笑。

  “阿娘,我無事了,我回房了。你也早些歇息吧。”

  她說完便去了。

  好些時日了,蕭永嘉沒在女兒的臉上看到她露出如此的神色了。

  她望著女兒輕盈離去的身影,立在原地,微微發呆。

  ……

  洛神這一夜睡得很好。第二天睡足了醒來,又聽瓊樹說,也不知道出了何事,紫雲觀里的人,昨晚連夜,全都被長公主下令給趕走了,一個也不留。

  洛神的心情,愈發輕鬆了。

  她已經可以斷定,昨日那事,必是那個老虔婆自作聰明以為自己母親長久寂寞,才安排了那樣一出。

  母親的反應,令洛神徹底鬆了口氣,心底里,既慶幸,又感激。

  母親雖然脾性古怪了些,做事有時連自己也很是不喜,但在這種事情上,完全配得上她高貴的身份。

  朱霽月之流,雖也名為貴女王妃,所行之事,才是真的叫人瞧不起。

  既然李穆已經無事了,母親又執意不肯讓自己回,也不必為了這個再和她另起不快。

  往後到底如何,一切,等李穆回來了再說也是不遲。

  洛神自此便安心留了下來,每日裡讀書寫字,悶了去江畔走走,眺望江景,或是投餵江鷺,日子過得很是平靜,一轉眼,離歲暮也沒幾日了。

  這一天,整個建康城的民眾,都放下了家中原本忙碌著的除舊迎新之事,爭相來到街上。

  那條從城池東門一直通往皇宮的路,從頭到尾,兩旁更是擠滿了人。

  站在城門向下望去,長長一條街上,烏鴉鴉一片,全是攢動的人頭。

  李穆以區區六千人,大敗袁節,不但助巴國復國,令巴人感恩戴德,還替大虞奪回了北方的梁州,這一消息,早已不脛而走,傳遍大江南北。

  在江南民眾繪聲繪色的描述里,不過一夕之間,李穆便成了戰神的傳奇,南朝人的驕傲。

  都說今日他將抵京。皇帝為彰顯對他的嘉獎,不但破格允許他騎馬入城,還允他帶著原宿衛營的將士一道入城,接受來自沿途民眾的迎入。

  日頭漸漸升高。巳時許,城外那條驛道之上,由遠及近,漸漸行來了一支人馬,待近了些,奉命來此相迎的馮衛,在城頭看到最前幾面迎風招展的將旗之下,騎馬行來一人,正是李穆,急忙下了城門,親自迎上。

  一番寒暄,馮衛代皇帝傳達了慰恩,隨即笑容滿面地引著一行人入城,去往台城。

  李穆領著身後軍容整齊的士兵,入了建康。

  民眾看見一個目光炯炯的青年將軍高坐於馬背,著凜威戰甲,英姿過人,身後的士兵,步伐整齊,盔甲鮮亮,肩上矛槊的鋒芒,在陽光的照耀下熠熠有光,端的是軍容威武,抖擻無比,情不自禁,發出陣陣的歡呼之聲。

  李協統領宿衛營多年,這回稀里糊塗被派去打這種仗,原本以為必死無疑,萬萬沒有想到,最後不但活了下來,竟還能載譽而歸。

  這樣的榮耀和待遇,簡直是他此前做夢也不曾想到過的。

  他情不自禁,將目光投向前頭那個馬背上的背影,目光里充滿了崇敬,昂首挺胸,領著自己身後的士兵,闊步入城。

  隊伍在一路的歡呼聲中,抵達了台城。

  李穆下馬,入大司馬門,最後來到了建康宮,邁上丹陛,走向當今皇帝御天下,議國事的那座金鑾殿。

  興平帝著天子冠冕,端坐上位,兩旁分列文武大臣。

  他的雙目發亮,顴骨透出一縷病態般的不正常紅色,目光透過冠前垂落的冕旒,緊緊地望著李穆入殿。

  大殿裡站滿了人,卻靜悄悄不聞半點聲響,只有李穆領著李協等人入內,邁步之時發出的腳步之聲。

  他的步伐聲清晰而穩健。

  在無數道目光的注視之下,他神色平靜,雙目望著前方,行到了御座之前,向皇帝行叩見之禮。

  興平帝已經很久沒像今日這般心情舒暢了,大笑命他平身,問了些戰事的情況,道:“巴王對我大虞感恩戴德,不日朕便派人送他歸國,還為民王。卿勞苦功高,當得厚封。朕即刻擢你為衛將軍,金章紫綬,開府從公。余者協功之人,朕亦一一有賞!”

  皇帝話音落下,殿內起了一陣低聲議論之聲。

  本朝武官,以大司馬為尊,其次是大將軍、車騎將軍、驃騎將軍,再下,便是衛將軍了。

  大司馬一職,這些年皇帝未設,一直空置,高允有大將軍之銜,其餘車騎、驃騎數位,皆出身名門。

  而李穆,在此前,不過只是虎賁中郎將,在雜號諸多的將軍頭銜里,絲毫不見顯眼。

  他這一仗,打得是滿朝皆驚,人人眼珠子掉了一地,撿都撿不回來。

  若不是戰報白紙黑字,簡直難以相信,以區區六千人,竟叫他做到了這樣的戰績,說是本朝百年來的第一人,絲毫沒有過譽。如今歸來,以軍功獲賞,自是理所當然。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