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段祺瑞急得滿地轉圈,他和馮國璋斗得正凶,急需一場勝利當籌碼。他一封接一封電報打過去催促吳佩孚進兵,還偷偷派張敬堯率四個師入湘,名為助戰,實為監視。與此同時,他給吳佩孚扔的蜜棗兒是一個又一個,又是頒發二位大綬寶光嘉禾章,又是特任孚威將軍,甚至還派心腹徐樹錚帶了巨款前去衡陽遊說。吳佩孚呢?悠哉游哉地跟小徐吟詩唱酬,遊山玩水,就是不挪窩兒。
段祺瑞千盼萬盼,總算盼來了衡陽拍來一封電報,看完以後一口血差點沒噴出來。
這不是一封軍情電報,而是一封通電。
還是篇罵人的通電。
通電洋洋三四百字,罵徐樹錚的安福國會強姦民意,罵段祺瑞舉外債內戰,罵政府對德宣戰處置不妥,罵皖係為私利挾國鏖戰,語氣十分激烈,來來去去最後就一句話:“請會同鄂贛兩督通電南北提倡和平。”落款三個大字:吳佩孚。
這一份通電宛如雪夜裡突然放了一個麻雷子,把北洋和南方都給炸懵了。南邊兒不知道這個北洋軍的師長搞什麼鬼,北邊兒不知道這人到底是哪頭兒的。全國人民唯一明白就是:一個北洋的小師長,突然罵了如日中天的段祺瑞。
更讓段祺瑞鬱悶的是,這封罵他的通電,卻不是發給他的,而是發給一直主和的直系將領李純,他不過是抄送。等於說,吳佩孚跟李純咬耳朵說段祺瑞的壞話,還故意讓他在旁邊聽清楚,這比當面指著鼻子罵更陰毒。
按說一個區區師長,本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和膽子。但吳佩孚不同,他身在要衝,手握重兵,萬一把他惹惱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轉身投了南方,那可不得了。光靠張敬堯那種只會燒殺搶掠的廢物點心,可絕擋不住吳佩孚的虎狼之師。
吳佩孚狡猾之處在於,他在通電結尾特意添了一筆“曹經略使夙主和平,必贊成斯議也”,一句話把全不知情的上司曹錕給拉下了水。你看不起我吳佩孚不要緊,你總得掂量掂量曹錕吧?
這一封通電一出,全國啞然,一時間誰也不知道該怎麼反應。
可沒想到的是,吳佩孚這小子放的原來不是麻雷子,而是二踢腳。沒等大家搞清楚緣由,吳佩孚又出了第二招。他發了一封敦促馮國璋進行南北和談的通電,史稱馬電。在這封通電里,吳佩孚敦促馮國璋履行總統職責,下令全國罷戰。
這下子段祺瑞回過味兒來了,一拍大腿:“這不是吳佩孚沖我來的呀,這是馮國璋在背後搞的鬼!搞不好還有曹錕的事兒!”於是他立刻找到張作霖和倪嗣沖,請這兩位有分量的督軍給馮國璋各發了一份通電,堅持主戰的立場。自己則發偏師一支,給吳佩孚發了封私人電報,小小地訓斥了一下,說你一個軍人執行命令就是,不要討論政治。
曹錕可給吳佩孚這手嚇得不輕,他雖然主和不假,但自從段祺瑞允諾讓他做副總統以後,立場就開始動搖了。這回好,吳佩孚兩封通電,直接把他推向了風尖浪口。吳是他的直系愛將兼至交,說馬電里沒他曹錕摻和,誰也不會信的。
最要命的是,你吳佩孚在衡陽天高皇帝遠,我曹錕可是在天津跟張作霖,》作鄰居呢!萬一皖,》系一翻臉,自己老,》命不保。於是他連,》續發了兩封電報給吳佩孚,讓他管住自己那張嘴,然後收拾行李躲去了保定。馮國璋也覺得吳佩孚一介師長的通電不能對自己有所幫助,反而使局勢惡化,也發了通電予以解釋。
皖系反擊,直系坐視,大家以為這為吳佩孚最多翻騰起一朵浪花,就沉下去了。可惜他們全都小看了這個小師長玩通電的手段。
吳佩孚這兩封通電拿捏的時機極佳。他第一封通電傳及全國,把氣氛先造出來,別人信不信通電不要緊,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有這麼一號人物存在,埋下伏筆。他自忖自己的身份地位,皖系必不敢對自己下手;而第二封馬電的通電範圍卻只限於各省督軍與北京政府,目的是把段祺瑞的視線往馮國璋和曹錕那兒轟。
果然如其所料,段祺瑞上了吳佩孚的圈套。吳佩孚在通電里口口聲聲說曹使如何如何、大總統如何如何,這是精心設計,使得段誤把主攻方向對準了馮國璋和曹錕,吳佩孚這個主謀卻被輕輕放過了。他利用自己師長的弱勢地位,巧妙地把壓力轉嫁給了上頭的人,自己卻可安享和平的令名。
尤其是在這兩封通電里,吳佩孚隻字不提南北對錯如何,只說國家要談判,人民要和平云云。這樣南方覺得吳佩孚是知己,是個大好人;北方最多覺是他不過主和派的一條槍,不至於到叛亂的程度;懂政治的老百姓看了,更會對為民請命的吳將軍感激涕零。這一石數鳥、腳踏三船的通電操作,盡顯吳的手段。
正當大家覺得這事就此平息的時候,吳佩孚的第三封通電又面世了,這才是真正的總攻。
這第三封通電和馬電內容上沒什麼區別,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是公開的全國通電。
中國所有大報館都收到了這一次的電稿,在第一時間登出。原本這起衝突只是北洋內部事務,這一下子這等於是吳把懇求大總統罷戰的要求向全國人民公開。有了前兩封通電的綿密伏筆,這一次的通電登時在全國引發轟動,人人皆知有個北洋軍的師長數次通電,慷慨直言要求和談,甚至不惜得罪大佬段祺瑞。
吳佩孚的名望一夜之間暴漲,成了大明星。
南方當然對此樂見其成,譚浩明、譚延闓、陳炳焜、莫榮新、田應詒、劉顯世、唐繼堯等西南聯軍將領全體出馬,紛紛不吝聲援。一時間整個南方連綿通電,與吳佩孚互通聲息,聲勢驚人。吳佩孚更不客氣,他把所有聲援的通電都轉發給各地報館,讓全國人民都看看他一呼百應的氣勢。
段祺瑞這回真坐不住了,他意識到這麼下去,輿論上對自己完全不利。他立馬給吳佩孚發了一個敬電,名敬實不敬,大罵吳佩孚軍人干政。可憐段祺瑞到了這時候還以為是馮國璋搞的鬼,罵完吳佩孚還安慰幾句,說子玉你是受人蒙欺,你跟隨我多年,我沒教育好你,也有責任,以後你可不要再談論政治了。
段之所以用這種口氣,是因為吳佩孚當年在保定參謀學堂學過測繪,當時段是學堂總辦,兩個人也算是有師生之誼。
吳佩孚算準了段祺瑞不敢動手,有恃無恐。現在段祺瑞的通電撲過來了,他也就毫不客氣地予以反擊,連續發了宥電和儉電,口稱老師,卻都是反骨,還抬出段祺瑞當初在孝感通電的案例,說我這次幹的事情,還是你教出來的呢。
孝感通電是在臨時國民政府成立之初,駐兵孝感的段祺瑞聯名北洋集團46名高級將領,給清廷發了一個通電要求實行共和政體,威脅要從孝感撤回保定“率全體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此舉嚇壞了隆裕太后,幾天以後被迫宣布宣統退位。
這跟吳佩孚如今的所作所為頗有類似,所以他才拿這件事堵段祺瑞的嘴,噎得段祺瑞說不出話來。
段祺瑞罵不動了,自然有人罵得動。
吳佩孚在通電里摟糙打兔子,順便還把主戰的張作霖捎帶上,說奉系跟皖系卿卿我我,大軍入關,也不是個好鳥。張作霖在東北作威作福慣了,被一個師長罵到頭上焉能不反擊?他聯合倪嗣沖先後跳出來,先指責吳佩孚飛揚跋扈,目無紀律,又說曹錕是他頂頭上司,這事兒肯定是他策劃的,不然一個小師長哪裡有這種膽子。結果吳佩孚沒慌,曹錕卻被這兩通電報搞得手忙腳亂,被迫通電辯護。這個誤會一直持續到直奉戰爭行將開打的時候,張作霖還憤憤不平地發通電,說“曹使養電、吳氏馬電,相繼逼迫”,赫然把無辜的曹錕擱到了首謀的位置。吳佩孚靠著大樹,反而沒受什麼風波。
段祺瑞千盼萬盼,總算盼來了衡陽拍來一封電報,看完以後一口血差點沒噴出來。
這不是一封軍情電報,而是一封通電。
還是篇罵人的通電。
通電洋洋三四百字,罵徐樹錚的安福國會強姦民意,罵段祺瑞舉外債內戰,罵政府對德宣戰處置不妥,罵皖係為私利挾國鏖戰,語氣十分激烈,來來去去最後就一句話:“請會同鄂贛兩督通電南北提倡和平。”落款三個大字:吳佩孚。
這一份通電宛如雪夜裡突然放了一個麻雷子,把北洋和南方都給炸懵了。南邊兒不知道這個北洋軍的師長搞什麼鬼,北邊兒不知道這人到底是哪頭兒的。全國人民唯一明白就是:一個北洋的小師長,突然罵了如日中天的段祺瑞。
更讓段祺瑞鬱悶的是,這封罵他的通電,卻不是發給他的,而是發給一直主和的直系將領李純,他不過是抄送。等於說,吳佩孚跟李純咬耳朵說段祺瑞的壞話,還故意讓他在旁邊聽清楚,這比當面指著鼻子罵更陰毒。
按說一個區區師長,本沒有這麼大的能量和膽子。但吳佩孚不同,他身在要衝,手握重兵,萬一把他惹惱了,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轉身投了南方,那可不得了。光靠張敬堯那種只會燒殺搶掠的廢物點心,可絕擋不住吳佩孚的虎狼之師。
吳佩孚狡猾之處在於,他在通電結尾特意添了一筆“曹經略使夙主和平,必贊成斯議也”,一句話把全不知情的上司曹錕給拉下了水。你看不起我吳佩孚不要緊,你總得掂量掂量曹錕吧?
這一封通電一出,全國啞然,一時間誰也不知道該怎麼反應。
可沒想到的是,吳佩孚這小子放的原來不是麻雷子,而是二踢腳。沒等大家搞清楚緣由,吳佩孚又出了第二招。他發了一封敦促馮國璋進行南北和談的通電,史稱馬電。在這封通電里,吳佩孚敦促馮國璋履行總統職責,下令全國罷戰。
這下子段祺瑞回過味兒來了,一拍大腿:“這不是吳佩孚沖我來的呀,這是馮國璋在背後搞的鬼!搞不好還有曹錕的事兒!”於是他立刻找到張作霖和倪嗣沖,請這兩位有分量的督軍給馮國璋各發了一份通電,堅持主戰的立場。自己則發偏師一支,給吳佩孚發了封私人電報,小小地訓斥了一下,說你一個軍人執行命令就是,不要討論政治。
曹錕可給吳佩孚這手嚇得不輕,他雖然主和不假,但自從段祺瑞允諾讓他做副總統以後,立場就開始動搖了。這回好,吳佩孚兩封通電,直接把他推向了風尖浪口。吳是他的直系愛將兼至交,說馬電里沒他曹錕摻和,誰也不會信的。
最要命的是,你吳佩孚在衡陽天高皇帝遠,我曹錕可是在天津跟張作霖,》作鄰居呢!萬一皖,》系一翻臉,自己老,》命不保。於是他連,》續發了兩封電報給吳佩孚,讓他管住自己那張嘴,然後收拾行李躲去了保定。馮國璋也覺得吳佩孚一介師長的通電不能對自己有所幫助,反而使局勢惡化,也發了通電予以解釋。
皖系反擊,直系坐視,大家以為這為吳佩孚最多翻騰起一朵浪花,就沉下去了。可惜他們全都小看了這個小師長玩通電的手段。
吳佩孚這兩封通電拿捏的時機極佳。他第一封通電傳及全國,把氣氛先造出來,別人信不信通電不要緊,重要的是讓他們知道有這麼一號人物存在,埋下伏筆。他自忖自己的身份地位,皖系必不敢對自己下手;而第二封馬電的通電範圍卻只限於各省督軍與北京政府,目的是把段祺瑞的視線往馮國璋和曹錕那兒轟。
果然如其所料,段祺瑞上了吳佩孚的圈套。吳佩孚在通電里口口聲聲說曹使如何如何、大總統如何如何,這是精心設計,使得段誤把主攻方向對準了馮國璋和曹錕,吳佩孚這個主謀卻被輕輕放過了。他利用自己師長的弱勢地位,巧妙地把壓力轉嫁給了上頭的人,自己卻可安享和平的令名。
尤其是在這兩封通電里,吳佩孚隻字不提南北對錯如何,只說國家要談判,人民要和平云云。這樣南方覺得吳佩孚是知己,是個大好人;北方最多覺是他不過主和派的一條槍,不至於到叛亂的程度;懂政治的老百姓看了,更會對為民請命的吳將軍感激涕零。這一石數鳥、腳踏三船的通電操作,盡顯吳的手段。
正當大家覺得這事就此平息的時候,吳佩孚的第三封通電又面世了,這才是真正的總攻。
這第三封通電和馬電內容上沒什麼區別,唯一不同的是,這一次是公開的全國通電。
中國所有大報館都收到了這一次的電稿,在第一時間登出。原本這起衝突只是北洋內部事務,這一下子這等於是吳把懇求大總統罷戰的要求向全國人民公開。有了前兩封通電的綿密伏筆,這一次的通電登時在全國引發轟動,人人皆知有個北洋軍的師長數次通電,慷慨直言要求和談,甚至不惜得罪大佬段祺瑞。
吳佩孚的名望一夜之間暴漲,成了大明星。
南方當然對此樂見其成,譚浩明、譚延闓、陳炳焜、莫榮新、田應詒、劉顯世、唐繼堯等西南聯軍將領全體出馬,紛紛不吝聲援。一時間整個南方連綿通電,與吳佩孚互通聲息,聲勢驚人。吳佩孚更不客氣,他把所有聲援的通電都轉發給各地報館,讓全國人民都看看他一呼百應的氣勢。
段祺瑞這回真坐不住了,他意識到這麼下去,輿論上對自己完全不利。他立馬給吳佩孚發了一個敬電,名敬實不敬,大罵吳佩孚軍人干政。可憐段祺瑞到了這時候還以為是馮國璋搞的鬼,罵完吳佩孚還安慰幾句,說子玉你是受人蒙欺,你跟隨我多年,我沒教育好你,也有責任,以後你可不要再談論政治了。
段之所以用這種口氣,是因為吳佩孚當年在保定參謀學堂學過測繪,當時段是學堂總辦,兩個人也算是有師生之誼。
吳佩孚算準了段祺瑞不敢動手,有恃無恐。現在段祺瑞的通電撲過來了,他也就毫不客氣地予以反擊,連續發了宥電和儉電,口稱老師,卻都是反骨,還抬出段祺瑞當初在孝感通電的案例,說我這次幹的事情,還是你教出來的呢。
孝感通電是在臨時國民政府成立之初,駐兵孝感的段祺瑞聯名北洋集團46名高級將領,給清廷發了一個通電要求實行共和政體,威脅要從孝感撤回保定“率全體將士入京,與王公剖陳利害”,此舉嚇壞了隆裕太后,幾天以後被迫宣布宣統退位。
這跟吳佩孚如今的所作所為頗有類似,所以他才拿這件事堵段祺瑞的嘴,噎得段祺瑞說不出話來。
段祺瑞罵不動了,自然有人罵得動。
吳佩孚在通電里摟糙打兔子,順便還把主戰的張作霖捎帶上,說奉系跟皖系卿卿我我,大軍入關,也不是個好鳥。張作霖在東北作威作福慣了,被一個師長罵到頭上焉能不反擊?他聯合倪嗣沖先後跳出來,先指責吳佩孚飛揚跋扈,目無紀律,又說曹錕是他頂頭上司,這事兒肯定是他策劃的,不然一個小師長哪裡有這種膽子。結果吳佩孚沒慌,曹錕卻被這兩通電報搞得手忙腳亂,被迫通電辯護。這個誤會一直持續到直奉戰爭行將開打的時候,張作霖還憤憤不平地發通電,說“曹使養電、吳氏馬電,相繼逼迫”,赫然把無辜的曹錕擱到了首謀的位置。吳佩孚靠著大樹,反而沒受什麼風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