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經過一年多的征戰,殷商軍團的戰士們已經嫻熟地掌握了對付瑪雅人的辦法。
他們會先用投石車進行攻擊,同時派遣嗓門大的士兵與鸚鵡模仿石彈的呼嘯聲。一般來說,嚇破膽的瑪雅人會在投石攻擊造成實質傷害之前都把眼睛捂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投石機是一種心理武器。
接下來派遣步兵和雲梯接近城牆。這很容易,只要儘量不發出聲音,瑪雅人就會裝作沒看見。當然,就算看到了也不要緊,士兵們可以直接用瑪雅文問“你看到我了嗎?”大部分瑪雅人都會緊張地回答“沒看見”,少數則是一聲尖叫然後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等到控制住了城牆以後,士兵們就可以讓瑪雅人自己去把城門打開,然後主力部隊慢悠悠地進城開始劫掠。
這是標準的攻城流程,但偶爾也會有例外。殷商軍團也曾經遭受過瑪雅人的反抗,這些反抗一般是發生在殷商士兵企圖拆毀金字塔的時候。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在拆金字塔之前把城裡的人都殺光就行了。
瑪雅城邦也擁有軍隊,這些軍隊是世界上最早職業化的軍人,但不是作戰的職業化,而是瑪雅籃球運動的職業化。事實上瑪雅軍隊與瑪雅籃球隊之間是劃等號的,只有在沒有比賽和訓練的時候,籃球隊才擔負起作戰的職責。許多瑪雅城邦的陷落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軍隊,而是恰好趕上軍隊正在遠方的某一個城市裡打客場比賽……
不過巴拿馬城顯然和這些城邦不太一樣。與其他農業經濟型城邦不同,巴拿馬城是泛瑪雅文明圈政治中心,在它裡面全都是政客。因此,政治性壓倒了人性,巴拿馬城的首腦們並沒象普通瑪雅人那樣驚恐地抱起頭,而是聚在了一起,討論是否投降的諸項事宜。
主張投降的是上議院,他們對殷商兵團的入侵感覺到極度的恐懼。上議院的許多議員已經喪失了資格,被投入了監牢——因為他們的母城邦已經被毀滅,金字塔也被拆毀——倖存下來的議員們惶惶不可終日,唯恐自己的資格也被剝奪,他們絕不能承受走在大街上被警察質問“你有金字塔嗎”的屈辱。議長本人對於殷商兵團也懷有危機感,他意識到這並不是一個靠芒果和椰子就可以擊敗的對手。
他想到了一個天才的構想:首先假裝投降,讓殷商軍團在上議院取得一席之地,然後再倚靠議長那一萬票的特權去否決殷商兵團的地位,就可以成功阻止這頭來自太平洋彼岸的惡魔的侵略。
這個建議得到了上議院的一致通過,但卻遭到了祭司們與籃球隊的反對。
祭司們聽說那些惡魔使用和瑪雅文完全不同的語言,唯恐自己的專長遭到忽視,進而喪失特權;而籃球隊聯盟主席則從冷靜地指出:“惡魔們的人數太多,可以想像他們籃球隊的實力一定也很強。假如他們加入瑪雅籃球聯盟,勢必會破壞比賽的平衡性。”
對於這些爭議,議長拿出了極大的耐心去作說服工作。他對祭司們說:“惡魔們使用非瑪雅語,這是事實,但這不正意味著可以提高瑪雅文明的文盲率嗎?”於是經過反覆權衡,祭司們同意了議長的提議。
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瑪雅城邦的文盲率與掌管語法大權的祭司利益息息相關,呈現出一種典型的腦體倒掛現象。由於祭司階層對語法的壟斷,文盲越多,祭司的地位就越鞏固;因此,瑪雅祭司們的傳統做法是儘量降低瑪雅人的識字率,他們設置敏感語法表,定期規定哪些語法形式與單詞是屬于敏感之列,如果隨意說出來就會遭太陽神譴。虔誠瑪雅人生性膽小,對於這類迷信都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久而久之,這些敏感詞彙逐漸被大多數人所淡忘。
據統計,每一個敏感詞彙,都能讓瑪雅的文盲率上升0.004%。
對於瑪雅籃球聯盟主席,上議長簡單地建議他引入選秀機制,這樣可以保證絕不會出現一隊獨大的局面,最後主席也勉強同意了。
達成各個政治派別之間的贊同後,上議長開始了整個計劃最為艱苦的部分——與殷商兵團談判。對於這一點,上議長有信心,侵略者想要的東西無非只有幾個:金錢、女人、糧食、權力以及其他一切東西。這些東西瑪雅都可以提供給他們。
但是上議長漏算了一點,那就是男性的多疑心理。他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歷史上第一個為了作親子鑑定而發動戰爭的侵略者。在DNA重複鹼基序列識別技術發明之前,他不可能跟攸侯喜指揮官達成任何政治協議。
當時的情況是,上議長為了表示誠意,親自披上最華貴的糙衣,背著一塊預用作備忘錄的石頭朝著殷商軍團的營地走去。他比那個倒霉的信使在外交的道路上走的更遠,信使在距離攸侯喜指揮官三十步的地方被she死,而親自出馬的上議長一直走到了距離攸侯喜指揮官十步的地方。
但他的外交努力到此為止,攸侯喜指揮官專用的馬拉戰車飛馳而過,馭手沒有注意到這位老人,結果擁有強大動能的車輪給了上議長一個向左的力,嚴格遵循著牛頓第二定律飛到旁邊的糙窠。
由於這起不幸的事故,上議長在死於歷史車輪之前,就被真正的車輪撞飛。正如《共經。紅約。李卜克內西書》7:36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那些幻想在議會內部通過民主手段達到政治目的的人,他們都是持階級調和論的修正主義者,就象是瑪雅的王,歷史規律必不給他們成全。”
失去了上議長的巴拿馬城邦還在等待,結果他們等來的只是沒有耐心的攸侯喜指揮官和他的大軍。巴拿馬城邦的守軍進行了奮勇的最後抵抗,他們龜縮在高聳入雲的金字塔里,把石門緊閉,大聲地向神祈禱。殷商軍團一時也拿他們沒辦法。
瑪雅祭司們試圖告訴石室里的人,整個世界都是幻覺,只有這個金字塔的內部才是真實的整個宇宙。很快堅守者們發現石室里沒有食物,紛紛飢餓難耐,瑪雅祭司們不得不再度解釋飢餓只是幻覺。但當飢餓的痛苦真實到無法迴避的地步時,祭司們只好三度修正自己的理論,宣稱生存本身就是件痛苦的事,為了解除痛苦,唯有將生存也視為一種幻覺,才能憑著大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
這是一套嚴謹的宗教理論,唯一遺憾的一點是,在瑪雅祭司們發展出小乘佛教之前,他們全餓死了。
共和曆前二百零四年三月,巴拿馬城陷落。這標誌著瑪雅文明圈的徹底沒落。儘管還有零星城邦仍舊保持著獨立狀態,但瑪雅作為一個文明已經不復存在了。另外一個強大的勢力取代了它。
而究竟取而代之的是重生的殷商王朝,還是攸侯喜指揮官自己的新王朝,在學術界則一直還有爭議。有專家說“秘魯”其實就是攸侯喜指揮官新王朝成立的證據,“魯”指攸侯喜指揮官的家鄉山東,而“秘”字念“必”,所以秘魯的意思是“魯雖三戶,亡瑪必魯”的簡稱。
他們還宣稱,“瓜地馬拉”這個地名清楚地反映出殷商馬拉戰車在中美洲危險地域行進的情況:“墨西哥”則表達了殷商遺老們對周朝的刻骨仇恨,他們希望西歧佬兒的武裝力量全軍盡墨。至於盛行於北美以及中美的殷地安部落,毫無疑問這名字飽含著殷商軍團們思念故土的心情,哥倫布以為他們是印度人,這大錯特錯。這一派學者因執著於對美洲古地名的精密考據而被稱為索隱派。
他們會先用投石車進行攻擊,同時派遣嗓門大的士兵與鸚鵡模仿石彈的呼嘯聲。一般來說,嚇破膽的瑪雅人會在投石攻擊造成實質傷害之前都把眼睛捂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投石機是一種心理武器。
接下來派遣步兵和雲梯接近城牆。這很容易,只要儘量不發出聲音,瑪雅人就會裝作沒看見。當然,就算看到了也不要緊,士兵們可以直接用瑪雅文問“你看到我了嗎?”大部分瑪雅人都會緊張地回答“沒看見”,少數則是一聲尖叫然後倒在地上不省人事。等到控制住了城牆以後,士兵們就可以讓瑪雅人自己去把城門打開,然後主力部隊慢悠悠地進城開始劫掠。
這是標準的攻城流程,但偶爾也會有例外。殷商軍團也曾經遭受過瑪雅人的反抗,這些反抗一般是發生在殷商士兵企圖拆毀金字塔的時候。這個問題不難解決,在拆金字塔之前把城裡的人都殺光就行了。
瑪雅城邦也擁有軍隊,這些軍隊是世界上最早職業化的軍人,但不是作戰的職業化,而是瑪雅籃球運動的職業化。事實上瑪雅軍隊與瑪雅籃球隊之間是劃等號的,只有在沒有比賽和訓練的時候,籃球隊才擔負起作戰的職責。許多瑪雅城邦的陷落並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軍隊,而是恰好趕上軍隊正在遠方的某一個城市裡打客場比賽……
不過巴拿馬城顯然和這些城邦不太一樣。與其他農業經濟型城邦不同,巴拿馬城是泛瑪雅文明圈政治中心,在它裡面全都是政客。因此,政治性壓倒了人性,巴拿馬城的首腦們並沒象普通瑪雅人那樣驚恐地抱起頭,而是聚在了一起,討論是否投降的諸項事宜。
主張投降的是上議院,他們對殷商兵團的入侵感覺到極度的恐懼。上議院的許多議員已經喪失了資格,被投入了監牢——因為他們的母城邦已經被毀滅,金字塔也被拆毀——倖存下來的議員們惶惶不可終日,唯恐自己的資格也被剝奪,他們絕不能承受走在大街上被警察質問“你有金字塔嗎”的屈辱。議長本人對於殷商兵團也懷有危機感,他意識到這並不是一個靠芒果和椰子就可以擊敗的對手。
他想到了一個天才的構想:首先假裝投降,讓殷商軍團在上議院取得一席之地,然後再倚靠議長那一萬票的特權去否決殷商兵團的地位,就可以成功阻止這頭來自太平洋彼岸的惡魔的侵略。
這個建議得到了上議院的一致通過,但卻遭到了祭司們與籃球隊的反對。
祭司們聽說那些惡魔使用和瑪雅文完全不同的語言,唯恐自己的專長遭到忽視,進而喪失特權;而籃球隊聯盟主席則從冷靜地指出:“惡魔們的人數太多,可以想像他們籃球隊的實力一定也很強。假如他們加入瑪雅籃球聯盟,勢必會破壞比賽的平衡性。”
對於這些爭議,議長拿出了極大的耐心去作說服工作。他對祭司們說:“惡魔們使用非瑪雅語,這是事實,但這不正意味著可以提高瑪雅文明的文盲率嗎?”於是經過反覆權衡,祭司們同意了議長的提議。
一些經濟學家指出,瑪雅城邦的文盲率與掌管語法大權的祭司利益息息相關,呈現出一種典型的腦體倒掛現象。由於祭司階層對語法的壟斷,文盲越多,祭司的地位就越鞏固;因此,瑪雅祭司們的傳統做法是儘量降低瑪雅人的識字率,他們設置敏感語法表,定期規定哪些語法形式與單詞是屬于敏感之列,如果隨意說出來就會遭太陽神譴。虔誠瑪雅人生性膽小,對於這類迷信都抱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久而久之,這些敏感詞彙逐漸被大多數人所淡忘。
據統計,每一個敏感詞彙,都能讓瑪雅的文盲率上升0.004%。
對於瑪雅籃球聯盟主席,上議長簡單地建議他引入選秀機制,這樣可以保證絕不會出現一隊獨大的局面,最後主席也勉強同意了。
達成各個政治派別之間的贊同後,上議長開始了整個計劃最為艱苦的部分——與殷商兵團談判。對於這一點,上議長有信心,侵略者想要的東西無非只有幾個:金錢、女人、糧食、權力以及其他一切東西。這些東西瑪雅都可以提供給他們。
但是上議長漏算了一點,那就是男性的多疑心理。他不知道自己要面對的是歷史上第一個為了作親子鑑定而發動戰爭的侵略者。在DNA重複鹼基序列識別技術發明之前,他不可能跟攸侯喜指揮官達成任何政治協議。
當時的情況是,上議長為了表示誠意,親自披上最華貴的糙衣,背著一塊預用作備忘錄的石頭朝著殷商軍團的營地走去。他比那個倒霉的信使在外交的道路上走的更遠,信使在距離攸侯喜指揮官三十步的地方被she死,而親自出馬的上議長一直走到了距離攸侯喜指揮官十步的地方。
但他的外交努力到此為止,攸侯喜指揮官專用的馬拉戰車飛馳而過,馭手沒有注意到這位老人,結果擁有強大動能的車輪給了上議長一個向左的力,嚴格遵循著牛頓第二定律飛到旁邊的糙窠。
由於這起不幸的事故,上議長在死於歷史車輪之前,就被真正的車輪撞飛。正如《共經。紅約。李卜克內西書》7:36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那些幻想在議會內部通過民主手段達到政治目的的人,他們都是持階級調和論的修正主義者,就象是瑪雅的王,歷史規律必不給他們成全。”
失去了上議長的巴拿馬城邦還在等待,結果他們等來的只是沒有耐心的攸侯喜指揮官和他的大軍。巴拿馬城邦的守軍進行了奮勇的最後抵抗,他們龜縮在高聳入雲的金字塔里,把石門緊閉,大聲地向神祈禱。殷商軍團一時也拿他們沒辦法。
瑪雅祭司們試圖告訴石室里的人,整個世界都是幻覺,只有這個金字塔的內部才是真實的整個宇宙。很快堅守者們發現石室里沒有食物,紛紛飢餓難耐,瑪雅祭司們不得不再度解釋飢餓只是幻覺。但當飢餓的痛苦真實到無法迴避的地步時,祭司們只好三度修正自己的理論,宣稱生存本身就是件痛苦的事,為了解除痛苦,唯有將生存也視為一種幻覺,才能憑著大智慧到達解脫的彼岸。
這是一套嚴謹的宗教理論,唯一遺憾的一點是,在瑪雅祭司們發展出小乘佛教之前,他們全餓死了。
共和曆前二百零四年三月,巴拿馬城陷落。這標誌著瑪雅文明圈的徹底沒落。儘管還有零星城邦仍舊保持著獨立狀態,但瑪雅作為一個文明已經不復存在了。另外一個強大的勢力取代了它。
而究竟取而代之的是重生的殷商王朝,還是攸侯喜指揮官自己的新王朝,在學術界則一直還有爭議。有專家說“秘魯”其實就是攸侯喜指揮官新王朝成立的證據,“魯”指攸侯喜指揮官的家鄉山東,而“秘”字念“必”,所以秘魯的意思是“魯雖三戶,亡瑪必魯”的簡稱。
他們還宣稱,“瓜地馬拉”這個地名清楚地反映出殷商馬拉戰車在中美洲危險地域行進的情況:“墨西哥”則表達了殷商遺老們對周朝的刻骨仇恨,他們希望西歧佬兒的武裝力量全軍盡墨。至於盛行於北美以及中美的殷地安部落,毫無疑問這名字飽含著殷商軍團們思念故土的心情,哥倫布以為他們是印度人,這大錯特錯。這一派學者因執著於對美洲古地名的精密考據而被稱為索隱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