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
“是呀,是做摻俊呢!”
小孩子露出自豪的神色,馬謖略一沉吟,站起身來拉住他的手,說:“那可真巧,我和你爹爹是朋友。”見那小孩子不信,馬謖又說:“你爹叫陳松,字隨之,白面青須,愛喝谷酒,平時喜歡種jú花、家裡的書房叫做涵閣,對不對?”
“你怎麼知道的?”
“因為我是你爹的朋友嘛。”馬謖面露著微笑,拽著他的手朝陳松家的方向走去。小孩子半信半疑,但手被馬謖緊緊攥著掙脫不開,只好一路緊跟著。
兩個人一路避開巡夜的士兵,來到陳松家的門口。馬謖深呼了一口氣,伸出手去拍了拍門板。屋裡立刻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然後是陳松焦慮的聲音:
“德兒,是你回來了嗎?”
“是我,爹爹。”
“哎呀,你可回來了,把我急壞了……”陳松一邊念叨著一邊打開門,先看到的卻是黑暗中一個戴著斗笠的人影。他一怔,低頭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這個奇怪的人拉著手, 便有點驚慌地說道:“請問閣下是哪一位?”
“令公子迷路了,我把他送了回來。”
說完馬謖把小孩子交到陳鬆手里,後者鬆了一口氣,趕緊將兒子攬到懷裡,然後沖馬謖深施一禮:“有勞先生照顧犬子了,請問尊姓大名?”
“呵呵,陳兄,連我都認不出了麼?”
馬謖摘下來斗笠,陳松迷惑地眯起眼睛看了又看,舉起燈籠湊到臉邊仔細端詳,還是沒認出來。馬謖笑了,笑容卻有些悲戚。
“隨之啊隨之,當日街亭之時,你說此戰值得後世史家大書一筆,如今卻忘記了麼?”
陳松猛然聽到這番話,不由得大驚,手裡一顫,燈籠“啪”地一聲摔到地上,倒地的蠟燭將燈籠紙點燃,整個燈籠立刻畢畢剝剝地燃燒起來。
“快……快先請進……”陳松的聲音一下子浸滿了惶恐與震驚,他縮著脖子踩滅燈籠火,轉過身去開門,全身抖的厲害。馬謖看到他這副模樣,心裡湧現出一種報復的快感。
三個人進了屋子,陳松立刻將他兒子陳德朝裡屋推,哄著他說:“壽兒,找你娘早些歇息去吧,爹和客人談些事情。”小孩子覺得自己父親的神情和語調很奇怪,他極不情願地被他父親一步一步推進裡屋去,同時扭過頭來看著黑暗中的馬謖,馬謖覺得這孩子的眼神異常地閃亮。
等小孩子走進裡屋後,他焦慮的父親將門關上,轉身又將大門關嚴,上好了門閂。馬謖坐在椅子上,冷冷地看他做著這些事情,也不說話,斗笠就放在手邊。陳松又查看了一遍窗子,這才緩緩取出一根蠟燭放到燭台上面,然後點燃。
就著燭光,馬謖這才看清楚陳松的面容:這個人和街亭那時候比起來,象是蒼老了十幾歲,原本那種儒雅風度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悽苦滄桑的沉重;馬謖還注意到他的頭上纏著一根青色寬邊布帶,布帶沒遮到的頭皮露出生青痕跡,顯然這是髡刑的痕跡。
馬謖一瞬間有些同情他,但這種情緒很快就消失了;比起他自己所承受的痛苦,這算的了什麼。
陳松把蠟燭點好之後,退後兩步,“撲通”一聲很乾脆地跪在了馬謖的面前,泣道:“馬參軍,我對不起你……”
“起來再說。”
馬謖一動不動,冷冷地說道。陳松卻不起來,把頭叩的更低,背弓起來,仿佛無法承受自己巨大的愧疚。馬謖不為所動,保持著冰冷的腔調,近一步施加壓力。
“我只想問一句,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我是迫於無奈,您知道,我還有家人,還有孩子……”
陳松的聲音充滿了無可奈何的枯澀,馬謖聽到他的話,眉毛挑了起來。
“哦?這麼說,是有人威脅你嘍?是誰?王平嗎?”
“是,是的……”
陳松囁嚅道,馬謖卻從鼻子裡發出一聲冷哼:“陳兄,不要浪費你我的時間了。以王平的能力和權限,根本不可能欺瞞過丞相,那個威脅你的人究竟是誰?”
陳松本來就很緊張,一下子被馬謖戳破了謊言,更加慌亂不已;後者直視著他,讓他簡直無法承受這種銳利無比的目光。已死的人忽然出現在他面前,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壓力,更何況這個人是因他的供詞而死。
“……是,是費褘……”
馬謖聽到這個名字,痛苦地搖了搖頭。他最不願意知道的事實終於還是擺在了自己面前。其實從很早以前他就有了懷疑:街亭一戰的知情者除了馬謖、王平、陳松、黃襲、李盛和張休等高級軍官以外,還有那兩萬多名士卒;就算只有少部分的人逃回來,那麼知情的人也在五、六千人以上。這麼多人不可能全部被王平收買的;假如真的認真做調查的話,不可能一點真相都查不到。
而事實上,沒有一個證人能夠支持馬謖的供詞。換句話說,調查結果被修改過了,刻意只選擇了對馬謖不利的證詞。而唯一有能力這麼做的人,就是全權負責此事的費褘本人。
“我是從街亭隨敗兵一起逃出來的,一回到南鄭,就被費…呃…費長史秘密召見。他對我說,只要我按照王平將軍的說法寫供詞,就可以免去我的死罪,否則不但我會被砍頭,我的家人也會連坐……”
陳松繼續說著。馬謖閉上眼睛,努力抑制住自己的激動情緒,問道:
“所以你就按照王平的說法修改了自己的供詞?”
“……是,不過,參軍,我實在也是沒辦法呀。我兒子今年才七歲,如果我出了什麼事……”
“黃襲也和你一樣受了脅迫,所以也這麼做了?”
“是的,黃將軍和我一樣……不過李盛和張休兩位將軍卻拒絕了。”
“所以他們被殺了,而你們還活著。”馬謖陰沉地說道。陳松為了避免談論這個,趕緊轉換了話題。
“聽我在監獄裡的熟人說,李盛和張休兩個人在與費褘見面後,就得了怪病,嗓子腫大,不能說話,一直到行刑那天都沒痊癒。”
“這也算是變相滅口,費褘是怕他們在刑場上說出什麼話來吧……”馬謖心想,如果自己不是在被關到軍正獄後就立刻得了“虜皰”,恐怕也難逃這樣的噩運。
但是還有一個疑問馬謖沒有想明白,那就是為什麼費褘要幫他逃亡,直接將他在兵獄曹里滅口不是更好嗎?
陳松見馬謖沒說話,又接著說道:“開始我很害怕,因為參軍您是丞相的親信;丞相那麼英明,假如他了解到了街亭的真相,我的處境就更悲慘……不過費長史說過不了多久參軍您就會故意認罪的,所以我這才……後來有人在邸吏房看到了調查的全文, 接著參軍您又逃亡了……我才鬆了口氣……”
小孩子露出自豪的神色,馬謖略一沉吟,站起身來拉住他的手,說:“那可真巧,我和你爹爹是朋友。”見那小孩子不信,馬謖又說:“你爹叫陳松,字隨之,白面青須,愛喝谷酒,平時喜歡種jú花、家裡的書房叫做涵閣,對不對?”
“你怎麼知道的?”
“因為我是你爹的朋友嘛。”馬謖面露著微笑,拽著他的手朝陳松家的方向走去。小孩子半信半疑,但手被馬謖緊緊攥著掙脫不開,只好一路緊跟著。
兩個人一路避開巡夜的士兵,來到陳松家的門口。馬謖深呼了一口氣,伸出手去拍了拍門板。屋裡立刻傳來急促的腳步聲,然後是陳松焦慮的聲音:
“德兒,是你回來了嗎?”
“是我,爹爹。”
“哎呀,你可回來了,把我急壞了……”陳松一邊念叨著一邊打開門,先看到的卻是黑暗中一個戴著斗笠的人影。他一怔,低頭看到自己的孩子被這個奇怪的人拉著手, 便有點驚慌地說道:“請問閣下是哪一位?”
“令公子迷路了,我把他送了回來。”
說完馬謖把小孩子交到陳鬆手里,後者鬆了一口氣,趕緊將兒子攬到懷裡,然後沖馬謖深施一禮:“有勞先生照顧犬子了,請問尊姓大名?”
“呵呵,陳兄,連我都認不出了麼?”
馬謖摘下來斗笠,陳松迷惑地眯起眼睛看了又看,舉起燈籠湊到臉邊仔細端詳,還是沒認出來。馬謖笑了,笑容卻有些悲戚。
“隨之啊隨之,當日街亭之時,你說此戰值得後世史家大書一筆,如今卻忘記了麼?”
陳松猛然聽到這番話,不由得大驚,手裡一顫,燈籠“啪”地一聲摔到地上,倒地的蠟燭將燈籠紙點燃,整個燈籠立刻畢畢剝剝地燃燒起來。
“快……快先請進……”陳松的聲音一下子浸滿了惶恐與震驚,他縮著脖子踩滅燈籠火,轉過身去開門,全身抖的厲害。馬謖看到他這副模樣,心裡湧現出一種報復的快感。
三個人進了屋子,陳松立刻將他兒子陳德朝裡屋推,哄著他說:“壽兒,找你娘早些歇息去吧,爹和客人談些事情。”小孩子覺得自己父親的神情和語調很奇怪,他極不情願地被他父親一步一步推進裡屋去,同時扭過頭來看著黑暗中的馬謖,馬謖覺得這孩子的眼神異常地閃亮。
等小孩子走進裡屋後,他焦慮的父親將門關上,轉身又將大門關嚴,上好了門閂。馬謖坐在椅子上,冷冷地看他做著這些事情,也不說話,斗笠就放在手邊。陳松又查看了一遍窗子,這才緩緩取出一根蠟燭放到燭台上面,然後點燃。
就著燭光,馬謖這才看清楚陳松的面容:這個人和街亭那時候比起來,象是蒼老了十幾歲,原本那種儒雅風度全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悽苦滄桑的沉重;馬謖還注意到他的頭上纏著一根青色寬邊布帶,布帶沒遮到的頭皮露出生青痕跡,顯然這是髡刑的痕跡。
馬謖一瞬間有些同情他,但這種情緒很快就消失了;比起他自己所承受的痛苦,這算的了什麼。
陳松把蠟燭點好之後,退後兩步,“撲通”一聲很乾脆地跪在了馬謖的面前,泣道:“馬參軍,我對不起你……”
“起來再說。”
馬謖一動不動,冷冷地說道。陳松卻不起來,把頭叩的更低,背弓起來,仿佛無法承受自己巨大的愧疚。馬謖不為所動,保持著冰冷的腔調,近一步施加壓力。
“我只想問一句,你為什麼要這麼做?”
“我,我是迫於無奈,您知道,我還有家人,還有孩子……”
陳松的聲音充滿了無可奈何的枯澀,馬謖聽到他的話,眉毛挑了起來。
“哦?這麼說,是有人威脅你嘍?是誰?王平嗎?”
“是,是的……”
陳松囁嚅道,馬謖卻從鼻子裡發出一聲冷哼:“陳兄,不要浪費你我的時間了。以王平的能力和權限,根本不可能欺瞞過丞相,那個威脅你的人究竟是誰?”
陳松本來就很緊張,一下子被馬謖戳破了謊言,更加慌亂不已;後者直視著他,讓他簡直無法承受這種銳利無比的目光。已死的人忽然出現在他面前,這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壓力,更何況這個人是因他的供詞而死。
“……是,是費褘……”
馬謖聽到這個名字,痛苦地搖了搖頭。他最不願意知道的事實終於還是擺在了自己面前。其實從很早以前他就有了懷疑:街亭一戰的知情者除了馬謖、王平、陳松、黃襲、李盛和張休等高級軍官以外,還有那兩萬多名士卒;就算只有少部分的人逃回來,那麼知情的人也在五、六千人以上。這麼多人不可能全部被王平收買的;假如真的認真做調查的話,不可能一點真相都查不到。
而事實上,沒有一個證人能夠支持馬謖的供詞。換句話說,調查結果被修改過了,刻意只選擇了對馬謖不利的證詞。而唯一有能力這麼做的人,就是全權負責此事的費褘本人。
“我是從街亭隨敗兵一起逃出來的,一回到南鄭,就被費…呃…費長史秘密召見。他對我說,只要我按照王平將軍的說法寫供詞,就可以免去我的死罪,否則不但我會被砍頭,我的家人也會連坐……”
陳松繼續說著。馬謖閉上眼睛,努力抑制住自己的激動情緒,問道:
“所以你就按照王平的說法修改了自己的供詞?”
“……是,不過,參軍,我實在也是沒辦法呀。我兒子今年才七歲,如果我出了什麼事……”
“黃襲也和你一樣受了脅迫,所以也這麼做了?”
“是的,黃將軍和我一樣……不過李盛和張休兩位將軍卻拒絕了。”
“所以他們被殺了,而你們還活著。”馬謖陰沉地說道。陳松為了避免談論這個,趕緊轉換了話題。
“聽我在監獄裡的熟人說,李盛和張休兩個人在與費褘見面後,就得了怪病,嗓子腫大,不能說話,一直到行刑那天都沒痊癒。”
“這也算是變相滅口,費褘是怕他們在刑場上說出什麼話來吧……”馬謖心想,如果自己不是在被關到軍正獄後就立刻得了“虜皰”,恐怕也難逃這樣的噩運。
但是還有一個疑問馬謖沒有想明白,那就是為什麼費褘要幫他逃亡,直接將他在兵獄曹里滅口不是更好嗎?
陳松見馬謖沒說話,又接著說道:“開始我很害怕,因為參軍您是丞相的親信;丞相那麼英明,假如他了解到了街亭的真相,我的處境就更悲慘……不過費長史說過不了多久參軍您就會故意認罪的,所以我這才……後來有人在邸吏房看到了調查的全文, 接著參軍您又逃亡了……我才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