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頁
“丞相那邊我去求情,幼常你一定要保重啊!” 向朗說完猛拍一下馬屁股,駿馬發出一聲長嘶,飛奔出去。馬謖伏在馬背上,握著韁繩一動不動,只把頭轉回來,看到向朗保持著雙手抱拳的姿勢逐漸遠去,最後消失在晨霧之中。
兩位好友最後的一面就這麼匆忙地結束了。馬謖一邊任憑自己的眼淚流出,一邊快馬加鞭,朝著勉縣的方向跑去。
諸葛亮時代的蜀漢官僚體系相當有效率,整個漢中的軍政系統在事發後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應。從南鄭向各地發出了十幾道緊急公文,命令各地關卡郡縣緝捕在逃軍犯馬謖。這一切僅僅是在馬謖出逃後的半天之內。
而他們的工作效率也令人感到吃驚,五天之後,馬謖即告落網。
馬謖被捕的過程很簡單:勉縣的縣屬搜緝隊在邊界地帶發現了一名可疑男子並上前盤問,正巧隊伍中有人曾經見過馬謖的長相,於是當場就將他捉住了。
當諸葛丞相聽到馬謖再度被捕的消息時,毫不猶豫地下令將其關進軍正司的天字監牢。他對馬謖徹底失望了。
“馬謖畏罪潛逃”, 無論是正式的公文還是人們私下的議論,都會把馬謖的這一舉動視做對他罪行的承認——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是內心有愧的話,為什麼不申明,反而要逃跑呢?他原本還對馬謖存有一絲信心,結果馬謖的逃亡就將這最後一點可能性也粉碎了。
諸葛丞相自己都不得不接受這一個事實:馬謖是有罪的。於是,他立刻公開了費褘的調查文書,並且在非正式的會議上對自己在街亭人選決策上的失誤做了檢討。
而馬謖的結局很快就確定了,死刑,由諸葛丞相親自簽署。
這個結果在漢中得到了不錯的反響。將領們普遍認為這是個可以接受的處置,而丞相府中的文官們雖然對馬謖的遭遇表示同情,但在政治大環境下也不敢說什麼。只有長史向朗一個人向諸葛丞相提出了異議,不過他也拿不出什麼證據,只是懇求丞相能夠赦免馬謖的死刑。
提出類似請求的還有特意從成都趕來的蔣婉與費褘,不過都被諸葛丞相回絕了。這一次,諸葛亮似乎是決意與馬謖徹底斷絕所有關係。而對於向朗,諸葛亮還有另外的憤怒,因為有人舉發他在發現馬謖逃跑的時候不僅沒有立刻舉報,反而將自己的馬匹交給馬謖協助其逃亡。當諸葛丞相召來向朗質詢的時候,向朗只是平靜地回答:“我是在盡一個朋友的,而不是一位長史的職責”
而處於這旋渦中的馬謖對那些事情渾然不覺,他被關在了天字監牢中,與世隔絕,安靜地等待著死亡的到來。
鑑於上一次逃獄的經歷,這一次的天字號監牢戒備異常森嚴。有四名獄卒一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地看守在門前,內側則另有十幾名守衛分布在各處要點,而軍正司特意還派遣了三十名士兵在監獄外圍,可以說是滴水不露。
負責視察警衛工作的是鎮北將軍魏延,這也反應出軍方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面對這位大人物,典獄長既興奮又緊張;他走在魏延旁邊,拍著胸脯對這個板著臉的將軍保證說:“除非犯人是左慈或者于吉,否則是絕不可能逃出這個監獄的。”
魏延“唔“了一聲,把頭偏過去偷偷窺視在牢房中的馬謖。馬謖正躺在獄房的糙床上,保持著蜷縮的姿勢,似乎已經放棄了所有的抵抗,一動不動。
“別放鬆警惕,說不定什麼時候那傢伙又會逃掉。”
魏延冷冷地對典獄長說,後者連連點頭,將牢房的鐵欄柱和大鎖指給他看。他用手握了握,那鎖足有三斤重,需要用兩把鑰匙同時才能開啟;而牢房四壁包括地板則是完全的石質,石塊彼此之間嚴絲合fèng,沒一點鬆動;唯一的一扇氣窗只有一尺多寬,還被六根鐵攔柱分割開來。他確實看不出任何囚犯能逃跑的可能。
“三天之後就會公審,可千萬別出什麼差池。”
“小的明白,盡可放心。”
“下午押到的還有李盛、張休兩個人,你也不能掉以輕心。”
“兩間牢房都準備好了,加派的人手也已經到位。”
兩人一邊說著話,一邊離開牢房,兩名獄卒立刻補上他們兩個的位置,嚴密地監視著那個犯人。馬謖趴在床上,臉壓進糙里,看上去還是已經睡著了,其實他正在緊張地思索著剛才魏延與典獄長的對話。
李盛和張休也被抓進來了?但是費褘那日卻對他說他們兩個與黃襲、陳松二人一起供認馬謖是有罪的,那麼他們為什麼也會被抓進死牢?
馬謖輕輕擺動一下腦袋,換了個姿勢,繼續回憶起那日與費褘會面的情況,忽然意識到自己只看到了黃襲和陳松的供詞,而沒有李盛和張休的,這是一個疑點……不,整個街亭事件,就是一個最大的疑點,馬謖覺得隱約有一張網籠罩在自己的頭上,將自己拖進陰謀的泥沼之中。
經歷了這幾番出生入死出死入生的折磨後,馬謖的激憤與怒火已經被消蝕一空。當他置身於這死牢之中的時候,已經不再象開始那樣瘋狂抗拒,絕境下的冷靜反而讓他恢復了一度被怒火沖暈了的理智;作為蜀漢軍界首席軍事參謀的縝密思維悄然又回到了他身上。
不過即使他有再多的疑點,也不可能得到澄清了。在這樣的死牢里,無論他的求生欲望和懷疑多麼的強烈,也無法穿越厚厚的石壁傳遞到外面去。他的生命,就只剩最後三天了而已。
他保持著俯臥的姿勢思考了一個多小時,覺得腦子有點暈,於是打算坐起身來。但當身體直立的瞬間,頭一下子變的異常沉重,迫使他不得不變換一下姿勢,重新躺了下去。這一次頭感覺稍微好了一點,而肺部卻開始憋悶起來,火辣辣地疼。
“大概是在逃亡的時候感了風寒吧。”
馬謖不無自嘲地想,即將要被處死去的人還得了風寒,這真諷刺。他這麼想著,同時把身體蜷縮的更緊了,覺得有點冷。
到了晚上,開始還微不足道的頭疼卻越來越嚴重了,他全身發寒,不住地打著冷戰,體溫卻不斷上升。獄卒從門上的小窗送進晚飯的時候,他正裹著單薄的被子瑟瑟發抖,面色赤紅。
這種異狀立刻被獄卒所覺察,不過出于謹慎,他並沒有急於打開牢門,而是隔著欄杆喊馬謖的名字。馬謖勉強抬起頭,朝門揮了揮手,然後又重重躺回到糙墊子上,劇烈地喘氣著,頭暈目眩。
獄卒看到他這副模樣,連忙叫同事分別前往典獄長和巡更兩處取鑰匙來開門,然後端來一盆清水和一碗稀粥送進牢房去。馬謖掙扎著爬起來,先咕咚咕咚喝了半盆清水,一陣冰涼入肚,似乎熱氣被暫時壓制住了;他又捧起了稀粥,剛喝了去幾口,就覺得胃裡一陣翻騰,忍不住“哇”地一聲張口嘔吐出來,稀粥混雜著胃液濡濕了一大片糙墊。
馬謖是公審期間的重要犯人,干係重大。當聽到說他突然得了重病後,典獄長不敢怠慢,立刻從家中溫暖的被子裡爬起來,趕到了天字牢房,同時到達的還有一名臨時召來的醫者。
兩位好友最後的一面就這麼匆忙地結束了。馬謖一邊任憑自己的眼淚流出,一邊快馬加鞭,朝著勉縣的方向跑去。
諸葛亮時代的蜀漢官僚體系相當有效率,整個漢中的軍政系統在事發後以最快的速度做出了反應。從南鄭向各地發出了十幾道緊急公文,命令各地關卡郡縣緝捕在逃軍犯馬謖。這一切僅僅是在馬謖出逃後的半天之內。
而他們的工作效率也令人感到吃驚,五天之後,馬謖即告落網。
馬謖被捕的過程很簡單:勉縣的縣屬搜緝隊在邊界地帶發現了一名可疑男子並上前盤問,正巧隊伍中有人曾經見過馬謖的長相,於是當場就將他捉住了。
當諸葛丞相聽到馬謖再度被捕的消息時,毫不猶豫地下令將其關進軍正司的天字監牢。他對馬謖徹底失望了。
“馬謖畏罪潛逃”, 無論是正式的公文還是人們私下的議論,都會把馬謖的這一舉動視做對他罪行的承認——這是可以理解的,如果不是內心有愧的話,為什麼不申明,反而要逃跑呢?他原本還對馬謖存有一絲信心,結果馬謖的逃亡就將這最後一點可能性也粉碎了。
諸葛丞相自己都不得不接受這一個事實:馬謖是有罪的。於是,他立刻公開了費褘的調查文書,並且在非正式的會議上對自己在街亭人選決策上的失誤做了檢討。
而馬謖的結局很快就確定了,死刑,由諸葛丞相親自簽署。
這個結果在漢中得到了不錯的反響。將領們普遍認為這是個可以接受的處置,而丞相府中的文官們雖然對馬謖的遭遇表示同情,但在政治大環境下也不敢說什麼。只有長史向朗一個人向諸葛丞相提出了異議,不過他也拿不出什麼證據,只是懇求丞相能夠赦免馬謖的死刑。
提出類似請求的還有特意從成都趕來的蔣婉與費褘,不過都被諸葛丞相回絕了。這一次,諸葛亮似乎是決意與馬謖徹底斷絕所有關係。而對於向朗,諸葛亮還有另外的憤怒,因為有人舉發他在發現馬謖逃跑的時候不僅沒有立刻舉報,反而將自己的馬匹交給馬謖協助其逃亡。當諸葛丞相召來向朗質詢的時候,向朗只是平靜地回答:“我是在盡一個朋友的,而不是一位長史的職責”
而處於這旋渦中的馬謖對那些事情渾然不覺,他被關在了天字監牢中,與世隔絕,安靜地等待著死亡的到來。
鑑於上一次逃獄的經歷,這一次的天字號監牢戒備異常森嚴。有四名獄卒一天十二個時辰不間斷地看守在門前,內側則另有十幾名守衛分布在各處要點,而軍正司特意還派遣了三十名士兵在監獄外圍,可以說是滴水不露。
負責視察警衛工作的是鎮北將軍魏延,這也反應出軍方對這件事的重視程度。面對這位大人物,典獄長既興奮又緊張;他走在魏延旁邊,拍著胸脯對這個板著臉的將軍保證說:“除非犯人是左慈或者于吉,否則是絕不可能逃出這個監獄的。”
魏延“唔“了一聲,把頭偏過去偷偷窺視在牢房中的馬謖。馬謖正躺在獄房的糙床上,保持著蜷縮的姿勢,似乎已經放棄了所有的抵抗,一動不動。
“別放鬆警惕,說不定什麼時候那傢伙又會逃掉。”
魏延冷冷地對典獄長說,後者連連點頭,將牢房的鐵欄柱和大鎖指給他看。他用手握了握,那鎖足有三斤重,需要用兩把鑰匙同時才能開啟;而牢房四壁包括地板則是完全的石質,石塊彼此之間嚴絲合fèng,沒一點鬆動;唯一的一扇氣窗只有一尺多寬,還被六根鐵攔柱分割開來。他確實看不出任何囚犯能逃跑的可能。
“三天之後就會公審,可千萬別出什麼差池。”
“小的明白,盡可放心。”
“下午押到的還有李盛、張休兩個人,你也不能掉以輕心。”
“兩間牢房都準備好了,加派的人手也已經到位。”
兩人一邊說著話,一邊離開牢房,兩名獄卒立刻補上他們兩個的位置,嚴密地監視著那個犯人。馬謖趴在床上,臉壓進糙里,看上去還是已經睡著了,其實他正在緊張地思索著剛才魏延與典獄長的對話。
李盛和張休也被抓進來了?但是費褘那日卻對他說他們兩個與黃襲、陳松二人一起供認馬謖是有罪的,那麼他們為什麼也會被抓進死牢?
馬謖輕輕擺動一下腦袋,換了個姿勢,繼續回憶起那日與費褘會面的情況,忽然意識到自己只看到了黃襲和陳松的供詞,而沒有李盛和張休的,這是一個疑點……不,整個街亭事件,就是一個最大的疑點,馬謖覺得隱約有一張網籠罩在自己的頭上,將自己拖進陰謀的泥沼之中。
經歷了這幾番出生入死出死入生的折磨後,馬謖的激憤與怒火已經被消蝕一空。當他置身於這死牢之中的時候,已經不再象開始那樣瘋狂抗拒,絕境下的冷靜反而讓他恢復了一度被怒火沖暈了的理智;作為蜀漢軍界首席軍事參謀的縝密思維悄然又回到了他身上。
不過即使他有再多的疑點,也不可能得到澄清了。在這樣的死牢里,無論他的求生欲望和懷疑多麼的強烈,也無法穿越厚厚的石壁傳遞到外面去。他的生命,就只剩最後三天了而已。
他保持著俯臥的姿勢思考了一個多小時,覺得腦子有點暈,於是打算坐起身來。但當身體直立的瞬間,頭一下子變的異常沉重,迫使他不得不變換一下姿勢,重新躺了下去。這一次頭感覺稍微好了一點,而肺部卻開始憋悶起來,火辣辣地疼。
“大概是在逃亡的時候感了風寒吧。”
馬謖不無自嘲地想,即將要被處死去的人還得了風寒,這真諷刺。他這麼想著,同時把身體蜷縮的更緊了,覺得有點冷。
到了晚上,開始還微不足道的頭疼卻越來越嚴重了,他全身發寒,不住地打著冷戰,體溫卻不斷上升。獄卒從門上的小窗送進晚飯的時候,他正裹著單薄的被子瑟瑟發抖,面色赤紅。
這種異狀立刻被獄卒所覺察,不過出于謹慎,他並沒有急於打開牢門,而是隔著欄杆喊馬謖的名字。馬謖勉強抬起頭,朝門揮了揮手,然後又重重躺回到糙墊子上,劇烈地喘氣著,頭暈目眩。
獄卒看到他這副模樣,連忙叫同事分別前往典獄長和巡更兩處取鑰匙來開門,然後端來一盆清水和一碗稀粥送進牢房去。馬謖掙扎著爬起來,先咕咚咕咚喝了半盆清水,一陣冰涼入肚,似乎熱氣被暫時壓制住了;他又捧起了稀粥,剛喝了去幾口,就覺得胃裡一陣翻騰,忍不住“哇”地一聲張口嘔吐出來,稀粥混雜著胃液濡濕了一大片糙墊。
馬謖是公審期間的重要犯人,干係重大。當聽到說他突然得了重病後,典獄長不敢怠慢,立刻從家中溫暖的被子裡爬起來,趕到了天字牢房,同時到達的還有一名臨時召來的醫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