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1頁
話雖如此,善桐出了宮,自己想想,也還是恨不得把榆哥叫到身邊來數落一頓:只看他出了宮並無隻言片語,就連自己送衣服過去,也沒聽他說起這事,一心只撲在了火藥上,便可知道榆哥恐怕到現在都還不曉得自己見了皇上,是真的轉頭就又忘了這個插曲,根本就沒把皇上當回事。
回到家和含沁一說,含沁先吃驚,後也不得不欽佩榆哥:“奇人也不是沒見過,淡泊名利到這份上,連皇上都不當回事的,也就是大舅哥一個了。”
又道,“這事恐怕知道的人也還不多呢,咱們且先不說什麼,靜觀其變吧。要是真能搗鼓出什麼明堂來,皇上也不會吝嗇功名的。”
善桐也是這樣想:反正都這麼著了,也無謂去擾亂榆哥的思緒,就錯有錯著,讓他這麼繼續搗鼓下去也就是了。免得說穿了,一群人一旦患得患失起來,反而誤事。她就只是嘀咕,“就不知道那一群人究竟都怎麼想的,竟讓榆哥進去,但凡換作李先生,也不至於這樣……”
“那是李先生愛他。”含沁道,“我們應當備重禮謝他才對。”
善桐被含沁這麼一點,也就明白過來,點頭道,“是該謝的,回頭我給家裡寫信吧。”
又將宮中事說給含沁聽,兩人感慨了一番,含沁有幾分慶幸,“雖說宮裡有人也好辦事,但實在煩心事也不少。你看孫、牛兩家,可不是泥足深陷。真是宮裡人也不舒服,他們外頭人更不舒服,雙方挖空心思,就只是斗吧。”
“我們在背後跟著架秧子起鬨,也不是什麼好貨。”善桐輕輕地撇了撇嘴,因見四下無人,一半也是自我寬慰,一半也是和含沁商量,“現在看來,只要東宮身子能見好,不管終究好得了好不了,咸福宮有個皇子,也不是什麼壞事。要是個皇女,娘娘還未必惜得和她們斗,要是皇子,東宮身子又不好,往後十幾年,估計牛家的心力也多半都放在後宮、孫家那塊,要和他們斗,想的倒不是西北了。”
不管怎麼說,眼下能做的都做了,就看咸福宮這一胎究竟爭氣不爭氣了。宮中水渾,牛家一時分不出身在西北經營,桂家就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在過去的事情上動動手腳。善桐自覺她和含沁一道,把局面運作到這一步,已經是使出渾身解數,算是對得起本家了。她經過和七娘子一番談話,也漸漸學會從小處著眼,不再為自己無法左右的事情操心。餘下一段日子,只是用心和含沁一道操辦年事。一面四處送年禮,一面自己家裡給全家人做新衣、預備年貨,準備分發賞錢,年終盤帳等等……反正到了年下,家家的主母忙的事情都大同小異,京城一年四季幾乎從不停歇的社交活動也罕見地全面停擺,整整半個月,善桐就收到定國侯府送來的一份新契書而已:孫夫人處事明快,有恩必報,就這件事裡的表現,已是給十八房在船隊生意里多占了一成股份。
“聽著沒什麼,進出就是幾萬兩銀子。”善桐就和含沁感慨,“到了這一步,來錢真是快,小湯山的院子不就出來了?只是二堂姐也太見外了一點,兩家親密,本也不是為了錢,她這樣弄,倒是顯得生疏了。”
“就是再親密,那也要封你的口。”含沁倒有不一樣的看法,“這錢你不收她還不安心呢,人情是人情,好處是好處。孫夫人是把官場這一套給琢磨得透透的了,真是個女中豪傑,怪道侯爺能放心南下。”
他的眉毛若有所思地蹙了起來。“只是侯爺幾個兄弟都領命在外,迄今也沒調回京里……就不知道皇上是什麼心思了。”
他們現在是隔岸觀火,自然是悠然自得,林三少奶奶來探她時,提起來宮裡,“真是看不懂了,我們家那位和後宮幾個太監相好,年年都要一起吃幾頓酒的,今年就沒吃成,據說後宮是一點年味兒都沒有,厲兵秣馬的,不知在鬧什麼。”
眼下琦玉的胎還一兩個月就要滿了,東宮鬧了個春宮事,兩邊還不知怎麼互相使勁呢,善桐聽了就笑,“就是,真不知道鬧什麼勁兒。娘娘雖然寵我,可卻一句話都不多說。”
其實,桂家和孫家多少是有裡應外合一道對付牛家的意思,這個明眼人都是看得出來的。陝甘肖總督遞表請辭鬧得是沸沸揚揚,有心人稍加咀嚼,不難聯想到皇后對善桐格外的喜愛。反正都是局中人,這些事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三少夫人不細問了,喜孜孜地和善桐說了幾句兒女的事,又低聲道,“真多虧你幫我,現在我時不時撒嬌放賴的,姑爺倒很受用,這幾個月,才新抬舉了一個通房……”
善桐也為她高興——三少夫人是去上香路上順便進來坐坐,說幾句話也就走了,她就又高高興興地忙她的年事。抱著大妞妞在自己屋裡站著,遠遠地看著丫頭們進進出出地掃東廂房。
大妞妞今天心情好,抓著她的肩膀,拿嫩嫩的臉蹭她的臉,一邊蹭一邊咯咯地笑,又要善桐親她——一歲四五個月,話說得很清楚了,也懂得賄賂了,讓母親親了她幾口,又親了母親幾口,她就清脆央求,“娘,我要吃江米糕。”
她今天吃過兩塊了,善桐不給她吃,便唬她道,“江米糕都在小哥哥家裡,要把你送給小哥哥才吃得上。”
這邊的小哥哥,特指的是許家那對雙胞兄弟,大妞妞果然嚇得一縮肩膀,窩在母親懷裡不敢則聲,過了一會,又笑著沖窗外道,“爹,爹。”
善桐便抱著女兒候在帘子後頭,等含沁進來了笑道,“你今天回來得倒是早。”
含沁換了衣裳,見女兒在妻子身上探過了半邊身子,切切地要她抱,便抱起她來溫存了一番,大妞妞還是老三刀,先蹭,再笑,又互相親,最後索要江米糕。奈何雖然爹爹的鬍渣磨紅了她的臉,可善桐一搖頭,含沁也就只能乖乖地回絕了女兒,大妞妞便生氣起來,掙扎著下地跑出去尋養娘了。含沁和善桐笑著看她出了屋子,含沁方告訴善桐,“今天聽說,宮裡貴人身上不好,胎氣不穩,已經是傳喚了太醫進去了。小中人們私底下這傳那傳的,說是去坤寧宮請安,吃了塊點心,回去就鬧不舒服了。”
善桐吃了一驚,用心想想,也不禁冷笑道,“幾個月都不出門,難得到坤寧宮坐坐,居然就動了胎氣?這也太巧了吧。要我說,娘娘很該把她拽一把,就看跌出來的是枕頭還是孩子了。”
說是這麼說,但要真跌出來是孩子,坤寧宮地位就更不利了。既然沒聽到別的消息,想來皇后是沒這個膽子不敢節外生枝,終究還是認了慫。含沁道,“這兩邊你來我往的,真是熱鬧。你還好是臘月里,不然,恐怕是又要進宮去陪她說話了。”
其實皇后是否真是那樣依賴她,也是兩說的事,一面是有個福將的名聲在,就是自己喊出來的,多少也有些安慰作用,還有一面那也是做給人看。真正到了做事的時候,坤寧宮靠的還是孫家,善桐道,“你等著瞧吧,不出幾天,二堂姐是肯定又要進宮了。”
她沒有猜錯,宮中這個春節,過得是一點都不平靜。就連王大老爺都聽說了一點端倪,含沁送了他們夫妻回來,便同善桐道,“舅舅讓你乾脆回西北算了,接下來幾個月,宮裡肯定不寧靜,要不想牽扯得太深,還是避開鋒銳好些。”
“這也不是說避開就能避開的。”善桐嘆了口氣,“人家又不傻,沒個由頭,我回去幹嘛?倒是三月咸福宮生產前後,我是不回去都要回去了。西北那邊寫信過來,令我陪著鄭姑娘一路送回去呢。”
這多少也是借著善桐和王家的親戚關係,令鄭姑娘一路走得順點。畢竟桂家和晉商關係一向冷淡,現在雖然漸漸有回溫的跡象,可肯定也及不上王大老爺同他們同氣連枝。有善桐在,山西幾省那長長一段路走得就順了。這一點含沁也是知道的,他就逗善桐,“後悔了沒有?要是你跟了二哥,嬸嬸待你說不定比待鄭姑娘更好。”
也就是兩年多而已,曾經看得天一樣重的往事,已經是比蟬翼還薄。這三個當事人誰都再沒把它當回事了,善桐這小半年來前前後後,沒少幫著桂含春張羅親事,現在想起來,也就是三年前,自己吃不下睡不著,心心念念都在焦慮著自己上不得台面的心事。她也不禁一笑,“要是後悔了,我就把鄭姑娘藥暈了,自己鑽進花轎里去。”
含沁不由發一大笑,兩夫妻旋又商議如何過年,含沁道,“榆哥不肯過來,主要還是陪李先生——唯獨他在京城是沒親戚的。我看,我們不如索性拉了李先生一道,大家一起吃個年夜飯,倒也熱鬧。他七十多歲的人了,你也不必迴避。”
善桐從前對李先生沒什麼好感,主要是嫌他把榆哥帶得太野,現在漸漸也有所改觀,自然並無二話。沒想到榆哥還是不過來:據說是一群人都不過年了,只一心撲在揚威庫里,他和李先生自然也不能例外。
大家親戚,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善桐亦無法把他硬扯回家裡來過年。索性一家三口帶個四紅姑姑,高高興興地也就備起了年夜飯。小家庭還是第一次單獨團圓,也就不講繁文縟節,除了供祖宗的看菜,還有年年有餘的一道魚菜之外,餘下還都是可著自己的口味來。善桐放所有家室在京里的底下人全回去過年,家不在京里的,也在廚房裡給預備了年夜飯,身邊幾個親近的丫頭就開了小桌在邊上吃,只一邊吃,還一邊過來服侍著罷了。
一說起過年,孩子們是最高興的,大妞妞拍著巴掌,坐在父母中間的小高凳子上,一道一道菜說過來,“紅燜對蝦、香蘇藕丸子……江米糕、江米糕!”
善桐無可奈何,拿起一塊江米糕放到大妞妞手上,讓她抓著去啃,一邊和含沁道,“怎麼搞的,忽然間就愛上了!原來還平平呢,好像是從許家回來,就鬧著要吃。”
含沁笑道,“別是被那兩個小哥哥逗得了吧。”
兩人正說著,養娘隔遠了從那頭小桌也道,“可不就是被逗著的?小哥哥們拿了江米糕來,湊到她嘴邊又挪開了,大妞妞直流口水,他們又不給她吃。”
“真是淘!”善桐也有些半真半假的心疼,“以後不帶她過去了,儘是被哥哥們欺負。”
含沁也啼笑皆非,“算了,還是儘早給她生個弟弟,以後姐姐被欺負了,弟弟也能出頭。”
現在妞妞一歲半了,再生個弟弟,似乎正當其時,善桐紅了臉不吭聲,只白了含沁一眼。吃過年夜飯,大妞妞換新衣服,領了壓歲錢便去睡了。她、含沁、四紅姑姑便圍坐炕上,說些天水老家的往事。一時院內又有人叫道,“呀,皇城裡放焰火了!”
回到家和含沁一說,含沁先吃驚,後也不得不欽佩榆哥:“奇人也不是沒見過,淡泊名利到這份上,連皇上都不當回事的,也就是大舅哥一個了。”
又道,“這事恐怕知道的人也還不多呢,咱們且先不說什麼,靜觀其變吧。要是真能搗鼓出什麼明堂來,皇上也不會吝嗇功名的。”
善桐也是這樣想:反正都這麼著了,也無謂去擾亂榆哥的思緒,就錯有錯著,讓他這麼繼續搗鼓下去也就是了。免得說穿了,一群人一旦患得患失起來,反而誤事。她就只是嘀咕,“就不知道那一群人究竟都怎麼想的,竟讓榆哥進去,但凡換作李先生,也不至於這樣……”
“那是李先生愛他。”含沁道,“我們應當備重禮謝他才對。”
善桐被含沁這麼一點,也就明白過來,點頭道,“是該謝的,回頭我給家裡寫信吧。”
又將宮中事說給含沁聽,兩人感慨了一番,含沁有幾分慶幸,“雖說宮裡有人也好辦事,但實在煩心事也不少。你看孫、牛兩家,可不是泥足深陷。真是宮裡人也不舒服,他們外頭人更不舒服,雙方挖空心思,就只是斗吧。”
“我們在背後跟著架秧子起鬨,也不是什麼好貨。”善桐輕輕地撇了撇嘴,因見四下無人,一半也是自我寬慰,一半也是和含沁商量,“現在看來,只要東宮身子能見好,不管終究好得了好不了,咸福宮有個皇子,也不是什麼壞事。要是個皇女,娘娘還未必惜得和她們斗,要是皇子,東宮身子又不好,往後十幾年,估計牛家的心力也多半都放在後宮、孫家那塊,要和他們斗,想的倒不是西北了。”
不管怎麼說,眼下能做的都做了,就看咸福宮這一胎究竟爭氣不爭氣了。宮中水渾,牛家一時分不出身在西北經營,桂家就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在過去的事情上動動手腳。善桐自覺她和含沁一道,把局面運作到這一步,已經是使出渾身解數,算是對得起本家了。她經過和七娘子一番談話,也漸漸學會從小處著眼,不再為自己無法左右的事情操心。餘下一段日子,只是用心和含沁一道操辦年事。一面四處送年禮,一面自己家裡給全家人做新衣、預備年貨,準備分發賞錢,年終盤帳等等……反正到了年下,家家的主母忙的事情都大同小異,京城一年四季幾乎從不停歇的社交活動也罕見地全面停擺,整整半個月,善桐就收到定國侯府送來的一份新契書而已:孫夫人處事明快,有恩必報,就這件事裡的表現,已是給十八房在船隊生意里多占了一成股份。
“聽著沒什麼,進出就是幾萬兩銀子。”善桐就和含沁感慨,“到了這一步,來錢真是快,小湯山的院子不就出來了?只是二堂姐也太見外了一點,兩家親密,本也不是為了錢,她這樣弄,倒是顯得生疏了。”
“就是再親密,那也要封你的口。”含沁倒有不一樣的看法,“這錢你不收她還不安心呢,人情是人情,好處是好處。孫夫人是把官場這一套給琢磨得透透的了,真是個女中豪傑,怪道侯爺能放心南下。”
他的眉毛若有所思地蹙了起來。“只是侯爺幾個兄弟都領命在外,迄今也沒調回京里……就不知道皇上是什麼心思了。”
他們現在是隔岸觀火,自然是悠然自得,林三少奶奶來探她時,提起來宮裡,“真是看不懂了,我們家那位和後宮幾個太監相好,年年都要一起吃幾頓酒的,今年就沒吃成,據說後宮是一點年味兒都沒有,厲兵秣馬的,不知在鬧什麼。”
眼下琦玉的胎還一兩個月就要滿了,東宮鬧了個春宮事,兩邊還不知怎麼互相使勁呢,善桐聽了就笑,“就是,真不知道鬧什麼勁兒。娘娘雖然寵我,可卻一句話都不多說。”
其實,桂家和孫家多少是有裡應外合一道對付牛家的意思,這個明眼人都是看得出來的。陝甘肖總督遞表請辭鬧得是沸沸揚揚,有心人稍加咀嚼,不難聯想到皇后對善桐格外的喜愛。反正都是局中人,這些事也是題中應有之義,三少夫人不細問了,喜孜孜地和善桐說了幾句兒女的事,又低聲道,“真多虧你幫我,現在我時不時撒嬌放賴的,姑爺倒很受用,這幾個月,才新抬舉了一個通房……”
善桐也為她高興——三少夫人是去上香路上順便進來坐坐,說幾句話也就走了,她就又高高興興地忙她的年事。抱著大妞妞在自己屋裡站著,遠遠地看著丫頭們進進出出地掃東廂房。
大妞妞今天心情好,抓著她的肩膀,拿嫩嫩的臉蹭她的臉,一邊蹭一邊咯咯地笑,又要善桐親她——一歲四五個月,話說得很清楚了,也懂得賄賂了,讓母親親了她幾口,又親了母親幾口,她就清脆央求,“娘,我要吃江米糕。”
她今天吃過兩塊了,善桐不給她吃,便唬她道,“江米糕都在小哥哥家裡,要把你送給小哥哥才吃得上。”
這邊的小哥哥,特指的是許家那對雙胞兄弟,大妞妞果然嚇得一縮肩膀,窩在母親懷裡不敢則聲,過了一會,又笑著沖窗外道,“爹,爹。”
善桐便抱著女兒候在帘子後頭,等含沁進來了笑道,“你今天回來得倒是早。”
含沁換了衣裳,見女兒在妻子身上探過了半邊身子,切切地要她抱,便抱起她來溫存了一番,大妞妞還是老三刀,先蹭,再笑,又互相親,最後索要江米糕。奈何雖然爹爹的鬍渣磨紅了她的臉,可善桐一搖頭,含沁也就只能乖乖地回絕了女兒,大妞妞便生氣起來,掙扎著下地跑出去尋養娘了。含沁和善桐笑著看她出了屋子,含沁方告訴善桐,“今天聽說,宮裡貴人身上不好,胎氣不穩,已經是傳喚了太醫進去了。小中人們私底下這傳那傳的,說是去坤寧宮請安,吃了塊點心,回去就鬧不舒服了。”
善桐吃了一驚,用心想想,也不禁冷笑道,“幾個月都不出門,難得到坤寧宮坐坐,居然就動了胎氣?這也太巧了吧。要我說,娘娘很該把她拽一把,就看跌出來的是枕頭還是孩子了。”
說是這麼說,但要真跌出來是孩子,坤寧宮地位就更不利了。既然沒聽到別的消息,想來皇后是沒這個膽子不敢節外生枝,終究還是認了慫。含沁道,“這兩邊你來我往的,真是熱鬧。你還好是臘月里,不然,恐怕是又要進宮去陪她說話了。”
其實皇后是否真是那樣依賴她,也是兩說的事,一面是有個福將的名聲在,就是自己喊出來的,多少也有些安慰作用,還有一面那也是做給人看。真正到了做事的時候,坤寧宮靠的還是孫家,善桐道,“你等著瞧吧,不出幾天,二堂姐是肯定又要進宮了。”
她沒有猜錯,宮中這個春節,過得是一點都不平靜。就連王大老爺都聽說了一點端倪,含沁送了他們夫妻回來,便同善桐道,“舅舅讓你乾脆回西北算了,接下來幾個月,宮裡肯定不寧靜,要不想牽扯得太深,還是避開鋒銳好些。”
“這也不是說避開就能避開的。”善桐嘆了口氣,“人家又不傻,沒個由頭,我回去幹嘛?倒是三月咸福宮生產前後,我是不回去都要回去了。西北那邊寫信過來,令我陪著鄭姑娘一路送回去呢。”
這多少也是借著善桐和王家的親戚關係,令鄭姑娘一路走得順點。畢竟桂家和晉商關係一向冷淡,現在雖然漸漸有回溫的跡象,可肯定也及不上王大老爺同他們同氣連枝。有善桐在,山西幾省那長長一段路走得就順了。這一點含沁也是知道的,他就逗善桐,“後悔了沒有?要是你跟了二哥,嬸嬸待你說不定比待鄭姑娘更好。”
也就是兩年多而已,曾經看得天一樣重的往事,已經是比蟬翼還薄。這三個當事人誰都再沒把它當回事了,善桐這小半年來前前後後,沒少幫著桂含春張羅親事,現在想起來,也就是三年前,自己吃不下睡不著,心心念念都在焦慮著自己上不得台面的心事。她也不禁一笑,“要是後悔了,我就把鄭姑娘藥暈了,自己鑽進花轎里去。”
含沁不由發一大笑,兩夫妻旋又商議如何過年,含沁道,“榆哥不肯過來,主要還是陪李先生——唯獨他在京城是沒親戚的。我看,我們不如索性拉了李先生一道,大家一起吃個年夜飯,倒也熱鬧。他七十多歲的人了,你也不必迴避。”
善桐從前對李先生沒什麼好感,主要是嫌他把榆哥帶得太野,現在漸漸也有所改觀,自然並無二話。沒想到榆哥還是不過來:據說是一群人都不過年了,只一心撲在揚威庫里,他和李先生自然也不能例外。
大家親戚,也只能做到這一步了,善桐亦無法把他硬扯回家裡來過年。索性一家三口帶個四紅姑姑,高高興興地也就備起了年夜飯。小家庭還是第一次單獨團圓,也就不講繁文縟節,除了供祖宗的看菜,還有年年有餘的一道魚菜之外,餘下還都是可著自己的口味來。善桐放所有家室在京里的底下人全回去過年,家不在京里的,也在廚房裡給預備了年夜飯,身邊幾個親近的丫頭就開了小桌在邊上吃,只一邊吃,還一邊過來服侍著罷了。
一說起過年,孩子們是最高興的,大妞妞拍著巴掌,坐在父母中間的小高凳子上,一道一道菜說過來,“紅燜對蝦、香蘇藕丸子……江米糕、江米糕!”
善桐無可奈何,拿起一塊江米糕放到大妞妞手上,讓她抓著去啃,一邊和含沁道,“怎麼搞的,忽然間就愛上了!原來還平平呢,好像是從許家回來,就鬧著要吃。”
含沁笑道,“別是被那兩個小哥哥逗得了吧。”
兩人正說著,養娘隔遠了從那頭小桌也道,“可不就是被逗著的?小哥哥們拿了江米糕來,湊到她嘴邊又挪開了,大妞妞直流口水,他們又不給她吃。”
“真是淘!”善桐也有些半真半假的心疼,“以後不帶她過去了,儘是被哥哥們欺負。”
含沁也啼笑皆非,“算了,還是儘早給她生個弟弟,以後姐姐被欺負了,弟弟也能出頭。”
現在妞妞一歲半了,再生個弟弟,似乎正當其時,善桐紅了臉不吭聲,只白了含沁一眼。吃過年夜飯,大妞妞換新衣服,領了壓歲錢便去睡了。她、含沁、四紅姑姑便圍坐炕上,說些天水老家的往事。一時院內又有人叫道,“呀,皇城裡放焰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