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頁
江南那邊,甚至還傳來了寧王意圖向李東陽行賄,重新恢復侍衛制度的事……這些人到底有沒有把他朱厚照放在眼裡?
朱厚照不禁深深地疑惑了。
而,似乎是為了方便他的遷怒,大明防範外戚、藩王掌權的制度可以說是極為嚴密的,藩王們歷經多年,早就被養成了待宰的肥豬,沒有政治權利,沒有軍事權利,大部分藩王也就把注意力轉向了魚肉鄉里、侵占良田。日復一日下來,他們個個都是身家巨富、有良田萬傾的大地主,手頭積攢的金錢,說不定還要比小皇帝能夠調動的還多……
這能忍嗎?
所以歷史就證明了一個經久不衰、顛撲不破的真理: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在這裡似乎可以換成:讀書人遇到流氓,遇到一個讀
139、小包子的智商 ...
過書的流氓,說理似乎也沒用了。
韃靼在邊境蠢蠢欲動,醞釀著一場大戰,關於自己私生活的謠言傳來傳去,傳成了大明八卦眾下飯的配料,現在連自家人都開始欺上瞞下摟錢?
這些豬除了吃掉太倉庫里的錢銀之外到底還會幹嘛?
哦,對了,會給他使絆子,讓他不痛快!
朱厚照雖然是個很和善,大部分時間也很有同情心的人,但他同樣有著幾分瘋狂。
不管是在原本的歷史,還是現在,他的思維方式似乎都和當時的人不大一樣。
在當時,宗族是很重要的一股力量,之所以駙馬、后妃的來源都必須是寒門小戶家的女子,就是因為宗族和宗族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可能讓一個后妃身後擁有太過龐大的力量。
而掌權後拿家族開刀的皇帝,恐怕除了朱厚照之外,也就只有北齊那些個喪心病狂的神經病會毫無顧忌地無差別掃she自己人了。
朱厚照現在做的就是類似於自毀長城的事。
自打正德七年正月,寧王向李東陽行賄的事,被離職前夕的李首相揭露了出來,這股旋風就沒有停過。
正德七年正月,寧王朱宸濠因意圖不軌,有謀反動向被發往中都鳳陽,著永久圈禁,寧藩就此被廢。
這做法雖然算得上雷厲風行,但稍顯過激,畢竟寧王只是意圖謀反,還沒有真正反起來,通常都是降等襲爵……但朱厚照要鬧點動靜出來的時候,那是誰都擋不住的,再說,也沒有人敢擋。
為什麼?
秦王朱惟焯只是在聊天的時候,和身邊的人感慨了一下皇上的“暴政”,對現在在鳳陽哭天喊地的寧王表示了一下同情……
正德七年三月,秦王朱惟焯因多發怨言,有不軌之意,著永久圈禁,廢秦藩。
當然,並不是說朝政就是過家家,朱厚照想要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在很多時候 ,他的意圖和內閣的意圖相反的時候,他甚至是寸步難行。
但是在這件事上,楊廷和果斷地頂住了壓力,三個排在前頭的閣老都告了病不願意牽扯進這攤渾水的時候,是他站在了最前線,迅速處理好了朱厚照的命令,把寧、秦二王府下屬的千頃良田沒為國有。
少了固定支出的錢糧,又多了這麼多田,戶部一下就鬆開了手……朱厚照的胡鬧,也就無人指責。想的人不敢,敢的人不想。
似乎嫌這還不夠似的,四月、五月,壽寧侯、建昌伯、永康長公主、慶陽伯等一眾皇親國戚,都遭到了劈頭蓋臉的訓斥,紛紛著人退還民田……連這些皇親國戚,都這麼沒臉!
藩王們開始恐慌了,他們雖然也姓朱,但是和朱厚照的關係顯然是不如這些人來得密切。要知道這裡頭可是有皇上的舅舅和岳丈!
六月,朱厚照同志累了,決定休息一
139、小包子的智商 ...
下,於是大明就度過了一個平靜的六月。
七月,上帝……啊不,朱厚照同志休息夠了,開始發飆了。
他沒有再找藩王下手,畢竟這有點沒創意了,他老人家已經玩累了!
他直接動了整個宗室制度。
自從太祖年間起,生而姓朱,有了鎮國將軍、柱國將軍的封號,這些宗室子弟就沒有工作的義務和權力,只需要躺著領一份錢糧就好了。就好像八旗子弟一樣,生來就有一份口糧。
現在朝廷每年支給宗室的銀兩,甚至是比軍費還要多了。
這不是讓他打起仗來束手束腳的?
朱厚照一聲令下,改!
他倒也沒有愚蠢地採取裁撤錢糧的做法,只是鬆開了宗室子弟不允許工作的這條規定,並說明以後的錢糧銀米都會轉為大明寶鈔發放。絕對準時,童叟無欺!
大明寶鈔雖然在洪武初年還是比較頂用的,但現在就屬於典型的擦屁股還嫌紙硬。
而且,朱厚照這個人還特別損,他仔仔細細地按照宗室爵位等級分了若干等,規定從今年起,你的錢糧有多少多少變為寶鈔……基本折現率是從高到低成反比。也就是說,最尊貴的藩王還可以在這幾年間得到大部分收入,但是最低等的奉國中尉,對不起,從明年起你就最好找份工吧!
當然同時放寬的還有一些對宗室來說也是枷鎖的規定,比如說他們可以自行婚配,無須再等待宗人府對低等宗室的婚配作出安排,先有的土地也可以保留下來,從此安於地主的生活,當然科舉是不能考,經商也最好別想……什麼,沒有土地?這麼清廉?
好吧好吧,先前寧王和秦王獻給國家的土地里,就給你們按爵位撥幾頃吧!
雖然有了各種安置辦法,但是乍然失去特權的朱家人還是鬧騰了起來,儘管他們也在這件事裡得到了好處,但是心懷不滿的藩王還是占了多數,雖然還不敢揭竿而起,反了朱厚照,但私底下抱怨幾聲也是難免的。
低等的宗室們,多年來也習慣了那份錢糧,他們無須掙扎求生,也就相當於是被養著的廢物,現在忽然被推到了社會上,自然是叫嚷連連,怨聲載道。一時間,朱厚照那原本正冉冉升起的明君稱號,似乎又黯淡了不少。
在這個風口浪尖的時候,朱厚照同學卻反常地開始極度倦勤,每日裡和楊廷和商量半個多時辰的國家大事,便回到西苑幽居不出,往年到了夏天,他還喜歡到京郊走走獵點野獸,今年卻是連玉泉山都懶得去了,不得不讓人猜測他在深宮內苑究竟在幹什麼。只苦了楊首相,現在是幸福地忙碌,忙碌得幸福,每日裡和戶部主官喜滋滋地打算盤,算著今年光是宗室一向,就能省下多少銀子。
至於勸朱厚照懸崖勒馬的奏摺麼……反正就原
139、小包子的智商 ...
樣呈上去,司禮監的人也是心領神會,沒有哪個會批覆下來的。
很損很瘋狂,但不知怎麼回事,這麼損又這麼瘋狂的皇帝,居然讓太倉庫里的銀子漸漸地變多了起來了。
#
“現在就是金本位時代了。”
雖然現在正值三伏,但身為封建社會的頂層人物,朱厚照和樂琰是沒法體會到酷暑帶來的煩惱的。他們現在從豹房正院搬遷到了西苑南台含元殿裡,這裡四面臨水,又被天棚罩得密密實實,沒有什麼蚊蟲,只要有風都很是涼快,至於沒風的下午嘛……這不是還有冰嗎?
樂琰又喝了一口微涼的茶水,斷言道,“有錢,就有一切!”
朱厚照趴在金磚地上,顯得有幾分心不在焉,一邊嗯嗯地應著妻子,一邊捏著墨筆在宣紙上畫來畫去的,也不知道在搗鼓些什麼勁兒。
唯一的聽眾這麼不捧場,樂琰也只好住了口,無聊地瞪著藻井發呆。
自從朱厚照忽然發瘋似的想要省錢打仗,她就明智地停止了攪和朝政的動作,畢竟瘋子一個就夠了,再來一個,恐怕可憐的朝臣們會精神崩潰的。這大半年來,樂琰無非就是查查帳,裁撤裁撤宮中多餘的人手,又翻新裝修一下紫禁城裡的宮殿,再管教管教兒子……總之,做的事雖然多,但都很瑣碎。
本來嘛,她也習慣了這樣韜光隱晦的生活,但朱厚照現在轉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荒唐天子,一點都不顧忌什麼後世名聲,開始毫無忌憚地大展身手,不由得就讓樂琰有些技癢起來,躍躍欲試地想要摻雜到折騰宗室、藩王的隊伍中。但理智卻也告訴她最好遠離這個高危雷區,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朱厚照一樣有幾乎是被賜福過的政治天賦的。
先不說他找的寧藩根本是早就該被撤除了,也不說秦王在當地實在是太過囂張,單單只說這個寶鈔代錢糧,逐年加大支付比例的主意,可就是朱厚照自己想出來的,她絕沒有摻和在裡頭。
這傢伙根本只是個狂熱的軍事愛好者吧!
樂琰只能這麼評論了。
這麼五六年來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從正德六年起,不知道為什麼就忽然很想打韃靼似的,為了打韃靼,也開始勤政了,也開始改革了,也開始愛錢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和小王子發展出了什麼相愛相殺的基情呢!
她笑著嘆了口氣,起身彎腰問,“你在畫——”
話沒說完,樂琰就捂住嘴偏過頭吐了出來,一邊的宮人忙為她拍背順氣,樂琰作嘔許久,直到把胃裡的東西全吐了出來,才笑道,“別見怪!可不是你畫得不好看,是墨的香味刺鼻了些。”
朱厚照便起身把畫遞給宮人,示意她們將文房四寶收藏起來,坐到樂琰身邊笑道,“若是因為我的畫,那我可就要哭了。雖
139、小包子的智商 ...
然沒學過幾筆,但也沒丑成這樣吧?”
樂琰哈哈大笑了幾聲,又有些想嘔,喘了幾口氣漱了漱口,才漸漸地緩過來,朱厚照那畫雖然說不上難看,但卻也沒有多美。不過,他畫得也並不是人物,而是宣大一帶的地形圖,這種東西只求翔實準確,多美觀是不至於的。
才要說幾句俏皮話,門口一陣騷亂,小包子在養娘的帶領下就衝進了殿裡。
今年已是三周歲多的小包子,生得很是壯實,還沒有完全脫離幼兒體型的他,下巴、肚子都圓滾滾的,看起來就十分喜人,他生得很像朱厚照,只除了有一雙樂琰的大眼睛,此時這雙大眼睛正一眨一眨地盯著樂琰的肚子,樂琰和朱厚照也就住了之前的話題,饒有興趣地和兒子對視著。
“話說回來,小包子到了現在都不能接受自己要當哥哥,是不是遲鈍了點。”她略帶擔心地對丈夫耳語。這從害喜到現在,可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了,小包子居然還對自己快當哥哥這件事感到很恐慌……這娃智商沒問題吧,怎麼反應老這麼遲鈍?
作者有話要說:好吧!大家都想要加更的話我也不能太一意孤行
今晚8點大家來看加更吧!
另外我今天考慮了很久……我不想再寫苦逼的劇情了。
就讓大家一起歡騰地折騰到完結如何?
140
140、那啥,我離個家 ...
小包子在樂琰身前呆呆地站了一會,才衝到朱厚照身邊,眷戀地抱住了父親的小腿。
朱厚照不禁深深地疑惑了。
而,似乎是為了方便他的遷怒,大明防範外戚、藩王掌權的制度可以說是極為嚴密的,藩王們歷經多年,早就被養成了待宰的肥豬,沒有政治權利,沒有軍事權利,大部分藩王也就把注意力轉向了魚肉鄉里、侵占良田。日復一日下來,他們個個都是身家巨富、有良田萬傾的大地主,手頭積攢的金錢,說不定還要比小皇帝能夠調動的還多……
這能忍嗎?
所以歷史就證明了一個經久不衰、顛撲不破的真理:秀才遇見兵,有理說不清。
在這裡似乎可以換成:讀書人遇到流氓,遇到一個讀
139、小包子的智商 ...
過書的流氓,說理似乎也沒用了。
韃靼在邊境蠢蠢欲動,醞釀著一場大戰,關於自己私生活的謠言傳來傳去,傳成了大明八卦眾下飯的配料,現在連自家人都開始欺上瞞下摟錢?
這些豬除了吃掉太倉庫里的錢銀之外到底還會幹嘛?
哦,對了,會給他使絆子,讓他不痛快!
朱厚照雖然是個很和善,大部分時間也很有同情心的人,但他同樣有著幾分瘋狂。
不管是在原本的歷史,還是現在,他的思維方式似乎都和當時的人不大一樣。
在當時,宗族是很重要的一股力量,之所以駙馬、后妃的來源都必須是寒門小戶家的女子,就是因為宗族和宗族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可能讓一個后妃身後擁有太過龐大的力量。
而掌權後拿家族開刀的皇帝,恐怕除了朱厚照之外,也就只有北齊那些個喪心病狂的神經病會毫無顧忌地無差別掃she自己人了。
朱厚照現在做的就是類似於自毀長城的事。
自打正德七年正月,寧王向李東陽行賄的事,被離職前夕的李首相揭露了出來,這股旋風就沒有停過。
正德七年正月,寧王朱宸濠因意圖不軌,有謀反動向被發往中都鳳陽,著永久圈禁,寧藩就此被廢。
這做法雖然算得上雷厲風行,但稍顯過激,畢竟寧王只是意圖謀反,還沒有真正反起來,通常都是降等襲爵……但朱厚照要鬧點動靜出來的時候,那是誰都擋不住的,再說,也沒有人敢擋。
為什麼?
秦王朱惟焯只是在聊天的時候,和身邊的人感慨了一下皇上的“暴政”,對現在在鳳陽哭天喊地的寧王表示了一下同情……
正德七年三月,秦王朱惟焯因多發怨言,有不軌之意,著永久圈禁,廢秦藩。
當然,並不是說朝政就是過家家,朱厚照想要做什麼就能做什麼,在很多時候 ,他的意圖和內閣的意圖相反的時候,他甚至是寸步難行。
但是在這件事上,楊廷和果斷地頂住了壓力,三個排在前頭的閣老都告了病不願意牽扯進這攤渾水的時候,是他站在了最前線,迅速處理好了朱厚照的命令,把寧、秦二王府下屬的千頃良田沒為國有。
少了固定支出的錢糧,又多了這麼多田,戶部一下就鬆開了手……朱厚照的胡鬧,也就無人指責。想的人不敢,敢的人不想。
似乎嫌這還不夠似的,四月、五月,壽寧侯、建昌伯、永康長公主、慶陽伯等一眾皇親國戚,都遭到了劈頭蓋臉的訓斥,紛紛著人退還民田……連這些皇親國戚,都這麼沒臉!
藩王們開始恐慌了,他們雖然也姓朱,但是和朱厚照的關係顯然是不如這些人來得密切。要知道這裡頭可是有皇上的舅舅和岳丈!
六月,朱厚照同志累了,決定休息一
139、小包子的智商 ...
下,於是大明就度過了一個平靜的六月。
七月,上帝……啊不,朱厚照同志休息夠了,開始發飆了。
他沒有再找藩王下手,畢竟這有點沒創意了,他老人家已經玩累了!
他直接動了整個宗室制度。
自從太祖年間起,生而姓朱,有了鎮國將軍、柱國將軍的封號,這些宗室子弟就沒有工作的義務和權力,只需要躺著領一份錢糧就好了。就好像八旗子弟一樣,生來就有一份口糧。
現在朝廷每年支給宗室的銀兩,甚至是比軍費還要多了。
這不是讓他打起仗來束手束腳的?
朱厚照一聲令下,改!
他倒也沒有愚蠢地採取裁撤錢糧的做法,只是鬆開了宗室子弟不允許工作的這條規定,並說明以後的錢糧銀米都會轉為大明寶鈔發放。絕對準時,童叟無欺!
大明寶鈔雖然在洪武初年還是比較頂用的,但現在就屬於典型的擦屁股還嫌紙硬。
而且,朱厚照這個人還特別損,他仔仔細細地按照宗室爵位等級分了若干等,規定從今年起,你的錢糧有多少多少變為寶鈔……基本折現率是從高到低成反比。也就是說,最尊貴的藩王還可以在這幾年間得到大部分收入,但是最低等的奉國中尉,對不起,從明年起你就最好找份工吧!
當然同時放寬的還有一些對宗室來說也是枷鎖的規定,比如說他們可以自行婚配,無須再等待宗人府對低等宗室的婚配作出安排,先有的土地也可以保留下來,從此安於地主的生活,當然科舉是不能考,經商也最好別想……什麼,沒有土地?這麼清廉?
好吧好吧,先前寧王和秦王獻給國家的土地里,就給你們按爵位撥幾頃吧!
雖然有了各種安置辦法,但是乍然失去特權的朱家人還是鬧騰了起來,儘管他們也在這件事裡得到了好處,但是心懷不滿的藩王還是占了多數,雖然還不敢揭竿而起,反了朱厚照,但私底下抱怨幾聲也是難免的。
低等的宗室們,多年來也習慣了那份錢糧,他們無須掙扎求生,也就相當於是被養著的廢物,現在忽然被推到了社會上,自然是叫嚷連連,怨聲載道。一時間,朱厚照那原本正冉冉升起的明君稱號,似乎又黯淡了不少。
在這個風口浪尖的時候,朱厚照同學卻反常地開始極度倦勤,每日裡和楊廷和商量半個多時辰的國家大事,便回到西苑幽居不出,往年到了夏天,他還喜歡到京郊走走獵點野獸,今年卻是連玉泉山都懶得去了,不得不讓人猜測他在深宮內苑究竟在幹什麼。只苦了楊首相,現在是幸福地忙碌,忙碌得幸福,每日裡和戶部主官喜滋滋地打算盤,算著今年光是宗室一向,就能省下多少銀子。
至於勸朱厚照懸崖勒馬的奏摺麼……反正就原
139、小包子的智商 ...
樣呈上去,司禮監的人也是心領神會,沒有哪個會批覆下來的。
很損很瘋狂,但不知怎麼回事,這麼損又這麼瘋狂的皇帝,居然讓太倉庫里的銀子漸漸地變多了起來了。
#
“現在就是金本位時代了。”
雖然現在正值三伏,但身為封建社會的頂層人物,朱厚照和樂琰是沒法體會到酷暑帶來的煩惱的。他們現在從豹房正院搬遷到了西苑南台含元殿裡,這裡四面臨水,又被天棚罩得密密實實,沒有什麼蚊蟲,只要有風都很是涼快,至於沒風的下午嘛……這不是還有冰嗎?
樂琰又喝了一口微涼的茶水,斷言道,“有錢,就有一切!”
朱厚照趴在金磚地上,顯得有幾分心不在焉,一邊嗯嗯地應著妻子,一邊捏著墨筆在宣紙上畫來畫去的,也不知道在搗鼓些什麼勁兒。
唯一的聽眾這麼不捧場,樂琰也只好住了口,無聊地瞪著藻井發呆。
自從朱厚照忽然發瘋似的想要省錢打仗,她就明智地停止了攪和朝政的動作,畢竟瘋子一個就夠了,再來一個,恐怕可憐的朝臣們會精神崩潰的。這大半年來,樂琰無非就是查查帳,裁撤裁撤宮中多餘的人手,又翻新裝修一下紫禁城裡的宮殿,再管教管教兒子……總之,做的事雖然多,但都很瑣碎。
本來嘛,她也習慣了這樣韜光隱晦的生活,但朱厚照現在轉變成了名副其實的荒唐天子,一點都不顧忌什麼後世名聲,開始毫無忌憚地大展身手,不由得就讓樂琰有些技癢起來,躍躍欲試地想要摻雜到折騰宗室、藩王的隊伍中。但理智卻也告訴她最好遠離這個高危雷區,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朱厚照一樣有幾乎是被賜福過的政治天賦的。
先不說他找的寧藩根本是早就該被撤除了,也不說秦王在當地實在是太過囂張,單單只說這個寶鈔代錢糧,逐年加大支付比例的主意,可就是朱厚照自己想出來的,她絕沒有摻和在裡頭。
這傢伙根本只是個狂熱的軍事愛好者吧!
樂琰只能這麼評論了。
這麼五六年來都是一副半死不活的樣子,從正德六年起,不知道為什麼就忽然很想打韃靼似的,為了打韃靼,也開始勤政了,也開始改革了,也開始愛錢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他和小王子發展出了什麼相愛相殺的基情呢!
她笑著嘆了口氣,起身彎腰問,“你在畫——”
話沒說完,樂琰就捂住嘴偏過頭吐了出來,一邊的宮人忙為她拍背順氣,樂琰作嘔許久,直到把胃裡的東西全吐了出來,才笑道,“別見怪!可不是你畫得不好看,是墨的香味刺鼻了些。”
朱厚照便起身把畫遞給宮人,示意她們將文房四寶收藏起來,坐到樂琰身邊笑道,“若是因為我的畫,那我可就要哭了。雖
139、小包子的智商 ...
然沒學過幾筆,但也沒丑成這樣吧?”
樂琰哈哈大笑了幾聲,又有些想嘔,喘了幾口氣漱了漱口,才漸漸地緩過來,朱厚照那畫雖然說不上難看,但卻也沒有多美。不過,他畫得也並不是人物,而是宣大一帶的地形圖,這種東西只求翔實準確,多美觀是不至於的。
才要說幾句俏皮話,門口一陣騷亂,小包子在養娘的帶領下就衝進了殿裡。
今年已是三周歲多的小包子,生得很是壯實,還沒有完全脫離幼兒體型的他,下巴、肚子都圓滾滾的,看起來就十分喜人,他生得很像朱厚照,只除了有一雙樂琰的大眼睛,此時這雙大眼睛正一眨一眨地盯著樂琰的肚子,樂琰和朱厚照也就住了之前的話題,饒有興趣地和兒子對視著。
“話說回來,小包子到了現在都不能接受自己要當哥哥,是不是遲鈍了點。”她略帶擔心地對丈夫耳語。這從害喜到現在,可有兩三個月的時間了,小包子居然還對自己快當哥哥這件事感到很恐慌……這娃智商沒問題吧,怎麼反應老這麼遲鈍?
作者有話要說:好吧!大家都想要加更的話我也不能太一意孤行
今晚8點大家來看加更吧!
另外我今天考慮了很久……我不想再寫苦逼的劇情了。
就讓大家一起歡騰地折騰到完結如何?
140
140、那啥,我離個家 ...
小包子在樂琰身前呆呆地站了一會,才衝到朱厚照身邊,眷戀地抱住了父親的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