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57]《論語·里仁》

  [58]《論語·子罕》

  [59]《孔雀東南飛》:“兩家求合葬,合葬華山傍。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枝枝相覆蓋,葉葉相交通。中有雙飛鳥,自名為鴛鴦。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行人駐足聽,寡婦起彷徨。多謝後世人,戒之慎勿忘!”

  [60]《世說新語·言語》:“顧悅與簡文同年,而發蚤白。簡文曰:‘卿何以先白?’對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

  [61]《論語·泰伯》:“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

  [62]《論語·雍也》:“女為君子儒,無為小人儒。”“女”通“汝”,在此為戲語。援引《牡丹亭》中“酒是先生饌,女為君子儒”一句戲語。

  [63]《詩經·衛風·碩人》這首詩描寫齊女莊姜與衛莊公婚禮的盛狀和莊姜的美貌,后庄姜無子無寵,鬱鬱而終。

  [64]《詩經·邶風·燕燕》:“燕燕於飛,差池其羽。之子于歸,遠送於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65]《漢書·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廣與望氣王朔語云:‘自漢擊匈奴,廣未嘗不在其中,而諸妄校尉已下,材能不及中,以軍功取侯者數十人。廣不為後人,然終無尺寸功以得封邑者,何也?豈吾相不當侯耶?’朔曰:‘將軍自念,豈嘗有所恨者乎?’廣曰:‘吾為隴西太守,羌嘗反,吾誘降八百餘人,詐而同日殺之,至今恨獨此爾。’朔曰:‘禍莫大殺已降,此乃將軍所以不得侯也。’”

  [66]《漢書·李廣蘇建傳第二十四》:“數歲,與故潁陰侯屏居藍田南山中she獵。嘗夜從一騎出,從人田間飲。還至亭,霸陵尉醉,呵止廣,廣騎曰:‘故李將軍。’尉曰:‘今將軍尚不得夜行,何故也!’宿廣亭下。居無何,匈奴入遼西,殺太守,敗韓將軍。韓將軍後徙居右北平,死。於是上乃召拜廣為右北平太守。廣請霸陵尉與俱,至軍而斬之,上書自陳謝罪。”

  [67]《史記·李將軍列傳》:“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於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雖小,可以喻大也。”

  [68]《論語·憲問》:“子問公叔文子於公明賈曰:‘信乎夫子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賈對曰:‘以告者過也。夫子時然後言,人不厭其言;樂然後笑,人不厭其笑;義然後取,人不厭其取。’子曰:‘其然,豈其然乎?’”

  [69]《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臣聞明主不惡切諫以博觀,忠臣不敢避重誅以直諫,是故事無遺策而功流萬世。今臣不敢隱忠避死以效愚計,願陛下幸赦而少察之。”

  [70]《尚書·洪範》:“無偏無陂,遵王之義;無有作好,遵王之道;無有作惡,尊王之路。無偏無黨,王道蕩蕩;無黨無偏,王道平平;無反無側,王道正直。”

  [71]鄒陽《獄中上樑王書》:“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昔司馬喜臏腳於宋,卒相中山;范雎拉脅折齒於魏,卒為應侯。此二人者,皆信必然之畫,捐朋黨之私,挾孤獨之交,故不能自免於嫉妒之人也。”

  [72]《論語·子路》:“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73]《飲馬長城窟行》:“青青河邊糙,綿綿思遠道。遠道不可思,宿昔夢見之。夢見在我旁,忽覺在他鄉。他鄉各異縣,展轉不可見。枯桑知天風,海水知天寒。入門各自媚,誰肯相為言。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長跪讀素書,書中竟何如?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

  [74]吳起,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軍事家。衛國左氏人,一生歷仕魯、魏、楚三國,在內政、軍事上都有極高的成就。仕魯時曾擊退齊國的入侵;仕魏時屢次破秦,盡得秦國河西之地,成就魏文侯的霸業;仕楚時主持改革。公元前381年,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發動兵變攻殺吳起。後世把他和孫武並稱為“孫吳”。周威烈王十四年(公元前412年),齊國進攻魯國,魯國國君想用吳起為將,但因為吳起的妻子是齊國人,對他有所懷疑。吳起由於渴望當將領成就功名,殺了自己的妻子,表示不傾向齊國,史稱“殺妻求將”。

  [75]張敞,字子高,西漢大臣,河東平陽人。為京兆尹,朝廷每有大議,總要博引古今,朝中公卿莫不佩服。他不拘小節,往往穿上便衣,搖著扇子,在長安街上溜達;有時早晨起來還提筆為他的夫人畫眉毛。這些事被皇親國戚據為話柄,在宣帝面前告發他行為輕浮。宣帝親自詢問他有無這些事,他回答說:“臣聞閨房之內,夫婦之私,有過於畫眉者。”宣帝聽後笑了笑,沒有辦他的罪,但始終也沒有再提拔他。

  [76]呂不韋和楚國的春申君都曾將自己懷孕的姬妾獻給自己的君王,以博取長久的富貴。

  [77]漢武帝晚年立幼子劉弗陵為太子,為防止太子生母鉤弋夫人將來禍亂朝綱,便找了個藉口殺了她。

  [78]《詩經·小雅·大田》:“既方既皂,既堅既好,不稂不莠。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稚。田祖有神,秉畀炎火。有渰萋萋,興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獲稚,此有不斂穧,彼有遺秉,此有滯穗,伊寡婦之利。曾孫來止,以其婦子。饁彼南畝,田畯至喜。來方禋祀,以其騂黑,與其黍稷。以享以祀,以介景福。”

  [79]《詩經·周頌·雍》:“有來雍雍,至止肅肅。相維辟公,天子穆穆。於薦廣牡,相予肆祀。假哉皇考!綏予孝子。宣哲維人,文武維後。燕及皇天,克昌厥後。綏我眉壽,介以繁祉。既右烈考,亦右文母。”

  [80]韓信曾受胯下之辱,後來衣錦榮歸,封當年羞辱他的少年為中尉。韓安國在梁國時,曾犯法入獄,被獄卒侮辱,韓安國說:“死灰復不復然乎?”獄卒說:“然即溺之。”後來韓安國被拜為二千石內史,獄卒害怕逃跑,韓安國召他回來,善待於他。

  [81]卜式,西漢大臣,洛陽人。以牧羊致富。武帝時,匈奴屢犯邊,他上書朝廷,願以家財之半捐公助邊。漢武帝欲授以官職,辭而不受。

  [82]《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第四十》,甘延壽和陳湯矯詔發漢兵和西域諸國兵消滅郅支單于之後,上書朝廷:“臣聞天下之大義,當混為一,昔有唐虞,今有強漢。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唯郅支單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於民,大惡通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天氣精明,陷陳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縣頭槁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