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女帝師》作者:小伍

  內容簡介

  這部長篇小說講述的是生長在熙平長公主府的玉機,以奴婢之身入宮,成為皇子高曜的伴讀,並一步步將高曜扶持成為太子的故事。玉機身為熙平長公主設在宮中的棋子,深處權謀漩渦之中,用令人不忍的冷靜與克制,于波詭雲譎的鬥爭中,一步步將高曜送上帝位,她自己也終成“女帝師”。 玉機她拒絕信親王世子高暘的求婚,對皇帝高思諺的一次次示好,也壓抑著滿心的感情一次次拒絕,因為她心中只有一個堅定的目標,為了這個目標,她什麼都可以不要,甚至愛情。 可是當棋局一步步展開,突如其來的漩渦令朱玉機猝不及防——原來玉機一生心血,竟然只是熙平與自己的父親復仇的一步棋…… 《女帝師》波瀾壯闊,典故、詩詞豐富,有帝王禮遇國士,有臣子盡忠皇家,但又不止步於君臣相得。筆下女子,不囿於風花雪月,不執於家長里短,能指點江山安邦定國,能快意恩仇明鏡高懸,也能如陶朱公解帝王之憂,深刻雋永。

  作者簡介

  小伍,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雅善詩書,淹通經典,遍讀二十四史,對史實、人事見解獨特,時作振聾發聵之言,zui擅以古鑒今。文筆古樸而典雅,情感細膩而大氣,別具一格。《女帝師》三易其稿,嘔血而成,乃作者歷年積澱所得。書中權謀與滄桑不著痕跡,伏脈千里,氣象萬千,直為一部中國歷史的浮世繪卷。

  【

  附:本作品來自網際網路,本站不做任何負責版權歸原文作者!

  第一冊

  【代序】

  大量的典故、注釋是這部作品最顯著的特點,給予讀者豐富的歷史知識和深深的心靈啟迪。

  主角閱讀了大量的書籍——這並不少見。

  主角讀的書以經史典籍為主——這比較少見。

  主角把史書中的道理自覺地用到自己和皇子、皇后、皇帝、宮中各色人等的實際生活中去,指導他們處理人際關係、國家大事,包括斷案、戰爭,這非常少見。

  而主角在做所有這些事的同時,一直保持內心的善良與通達,這更是難得的境界。哦,還沒提主角是女性,而且是不到二十歲的年輕女子,這就更加難得了。——不過與上述幾點比起來,這一點的重要性倒相對沒那麼高了。

  所以這是女性作家寫的以女性為主角的小說,但絕不是女性小說。

  它的場景雖然大多局限在皇宮裡,視野卻十分廣闊。四方上下曰宇,往古來今曰宙,在宇宙中天馬行空,往來馳騁。很多當今社會的現象,在這部架空歷史著作中也得到曲折的反映,令人會心一笑。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讀者很可能會驚嘆於主角的思維為什麼如此發散,任何事情都可能聯繫到某個典故或某句格言,從意想不到的角度對眼前的事情給出絕妙的解答。其實這正是“讀史使人明智”的真實體現。

  主角那個時代背景不方便引弗朗西斯·培根的名言,否則作者用這句話來表達全書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倒是最合適的——讀通了歷史的人,一睜開眼就是滄桑。

  這樣的作品堪稱獨樹一幟,高屋建瓴。它不是炫耀小家碧玉小靈氣小才情的小作品,而是深入探討大歷史大時代大問題的大著作。

  ——@中科大胡不歸

  第一章 無忝所生

  我的名字叫玉機,我的孿生姐姐叫玉樞。我們姐妹出生在開寶五年的春天。起初父親為我們取名為樞機,意為機巧圓轉,且名中帶木,遇春則欣欣向榮,寓意極好。母親則堅持女孩子的名字中須得有玉,於是我們姐妹的名字就這樣定了。

  我最早的記憶可以追溯到兩歲時。那是開寶七年的春天,汴河邊春光漫漫,和風暢暢。母親折柳條與迎春花枝編成花環,扣在我的頭上。花環遮住了眉眼,眼前一片金翠相間的迷濛。父親和玉樞笑著追著,母親的容貌在波光中嫣然如醉。這是我第一次清晰地感受到人生的和美與愜意,也是我唯一能記起的與父母歡聚的時光。

  開寶七年的冬天,我們母女三人經歷了短暫的牢獄之困,在一個冷風沁骨的清晨,被押往汴城西市。母親的發間別了一支鵝毛,胸前掛著竹牌,上書年紀與身價。玉樞和我軟黃油膩的頭髮別不住沉重的鵝毛,只得綁在衣帶上。

  獄中濕冷,玉樞生了很重的病。幸好獄吏尚有惻隱之心,請了郎中來看過,方不至於夭折。玉樞在母親懷中昏睡,我則跪坐一旁。兩側跪滿了與我們一樣的罪人,偶爾聽到低低的啜泣,如冷風嗚咽。兵丁在我們身後監視,靴聲橐橐。眼前有許多青布鞋子和黑布靴子駐足徘徊,漸漸有人被領走,離開了這個可悲的行列。

  母親雖然年輕,但在獄中惡食少眠,心事重重,顯得容顏憔悴。她仍舊穿著抄家時的紺藍色簇花襦裙,裙裾早已烏黑,鳩羽色花紋現出灰敗之色。所有人都盡力將自己打扮得乾淨年輕,這樣才容易讓各府管家買走。然而一向珍視美貌的母親,卻懶怠用五指整理一下亂發。萬縷青絲胡亂垂下,教人看不清她的臉。又因她帶著兩個幼女為累贅,整整一個上午也無人問津。

  母親右手抱著玉樞,左手抱著我。她懷中悲傷、驚慟、幽怨、衰敗的氣味,牢牢刻在我的腦海中。

  時近正午,一雙精緻小巧的繡鞋映入眼帘。雪白的緞面,以雅白絲線繡著幾盞玉蘭花,花色皎皎,幾乎與緞面不分。我和母親不由抬起頭,只見一位通身雪白的年輕女子居高臨下地望著我們。她頸上繫著白狐皮,風毛撲在她的臉上,與面色一樣潔白。在一個幼童的眼中,她的容貌和意態難以描摹,有想像中仙女才有的完美無瑕。母親連忙伏下身子,我亦隨她舉手叩拜。

  那女子看了看母親的身價牌子,向身後的青布靴子管家低語幾句。青布靴子上前來付清了買價,一把抱起玉樞。母親重新叩首,方才牽著我的手站起身。我們終於也離開了這個可悲的行列。我又累又餓,很快在車中睡了過去。

  恍然一夢,日子又變得輕鬆愜意起來。母親嫁給了青布靴子,生了弟弟。玉樞和我改姓卞為朱。我再也沒有見過父親。母親告訴我,父親“死”了,意為永不歸來。

  青布靴子是熙平長公主府的總管家。母親嫁給青布靴子後,便隨他管束長公主府的婢僕。青布靴子對我們姐妹很好,不但讓我們衣食無缺,還教我們讀書認字。他還稟明了長公主,請夫子教我們姐妹讀書。然而,我總也不肯喚他一聲父親,他似乎也並不放在心上。

  三年後,熙平長公主生下一個女兒,封為柔桑亭主,我和玉樞便成了亭主的近身侍婢和書房陪讀。

  開寶七年很快過去了,年號變為咸平,取人咸平安、事咸平順之意。新帝登基。熙平長公主正是太祖高元靖的次女,咸平皇帝的姐姐。

  咸平四年的寒食節,闔府不能燃灶火,只能用素香與冷食祭祀先人。那一年,我六歲。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