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便命人去查德妃,這不查還好,一查那包衣的動向竟然又隱隱有冒頭的跡象。

  胤禩心裡有了計較,蛇打七寸,得招招致命,皇阿瑪可是痛恨包衣奴才互通消息的。

  事情到了現在,流言的動向讓人揣測,那宮裡面前太子妃的遭遇說不得並非良嬪而是雍親王府裡面的手筆。

  當初包衣事件鬧得那麼大,未必沒有德妃的手筆。

  德妃和胤禛裡應外合謀害太子妃,利用包衣傳消息,加上那個失蹤的嬤嬤很可疑。

  這太多的不利消息,費德興一家擔心的不行,薛嬤嬤這人本來就是白蓮教的人呢,真的查起來於雍親王不利。

  還有宮裡面的謠言,傳四爺害前太子妃,為的就是不讓前太子有嫡出,因為弘暉是康熙第一個嫡出的皇孫,這就能說明動機。

  雍親王的心計很深,一直站在前太子身後,實際心思深沉,謀算過人。

  加上當初前太子差點害的雍親王救治不急沒了性命,竟然還幫著前太子說話,這心也太白蓮花了一些,明顯是不錯正常。

  卻原來雍親王有心皇位,那十三和十四打架說不定也是雍親王指使的。

  太子的腿說不得也是雍親王背地裡的手筆。

  事情越演越烈,直接把所有冒頭對向了胤禛,這裡面胤禩的功勞不小。

  康熙聽到這些並沒有站出來說話,此時鬧成這樣,康熙也想看看胤禛怎麼處理。

  第300章 德嬪

  這時候誰都沒想到理親王站出來了, 拿出了證據指責胤褆。

  前太子妃當初生產到底是誰害的, 理親王可是有證據的,還呈給康熙看過的。

  在康熙的角度看來,理親王這麼多年沒有說出來,在這時候拿出證據是因為胤禛的緣故。

  胤禛現在被推到風口浪尖, 理親王不忍胤禛被冤枉才會站出來。

  有了理親王的開頭,這時候胤禛也才站出來。

  首先,太子妃和側福晉關氏乃同族表姐妹關係很好, 既然說那薛嬤嬤是神醫,是白蓮教的人,關寶寶沒道理去害太子妃, 這點太子妃可以必要作證。

  其二,謀害前太子妃的人是白蓮教的人,理親王有足夠的證據, 指向明珠一派和白蓮教的人密謀證據, 良嬪那邊搜出來的密信是經過處理後的假的東西,理親王手裡的證據才是真的, 說是雍親王實屬造謠。

  其三, 那加盟商的死已經在官府定案了,受害人的家屬都沒有再鬧,說明了此時是有人在背後故意誣陷生事。

  其四,理親王的腿當初說了是白蓮教的人害的,這一點理親王也沒有否認。

  其五,說到胤禛指使十三十四打前太子, 這個當事人十三和十四也是矢口否認。

  明明是他們自己動的手,當時雍親王可是昏迷不醒。

  其六,扯上第一個嫡孫,前太子不管什麼時候生了嫡子,那都是皇室中最尊貴的。

  即便弘暉是第一個嫡孫,也高不過太子所出的嫡子。

  何況,當初前太子妃第一個嫡子是在征討葛爾丹的時候沒了的,胤禛當時可和康熙在一個地方,還試藥立功了,頑疾的藥胤禛可是立了大功的。

  後來前太子妃第二次生產的事情也查到了李氏的手筆,太子手裡也有證據是明珠一派的人,所以不存在因為嫡孫而謀害前太子的孩子。

  這些事情都站不住腳,都是想用輿論來蒙蔽百姓,影響胤禛的名聲。

  何況,胤禛有證據此次下毒事件是直親王的手筆,康熙也知道是直親王的動作,胤禛並沒有鬧大。

  現在被逼得不得不重新翻出此案,關注度就更高了,然後隱約有人就知道是直親王了。

  胤禛這邊已經站出來拿出了不少的證據,而胤禩那邊,良嬪的事情因為胤禛這邊的證據倒是洗脫了謀害前太子妃的嫌疑,胤禩這才鬆了口氣。

  胤禩在後面推波助瀾,這樣做算是和四哥槓上了,他也定然能查到自己的手筆,不過,他也不怕。

  等他查到那關氏當年在宮裡到底知道了什麼事情被送出去,到時候牽制四哥就容易了,那關氏可是四哥的心頭寶。

  胤褆因為這件事,本來要壓下來的命案讓人揪了出來,這人便是理親王。

  舊事重提無疑是揭開人的傷疤!理親王當然不會放過胤褆了。

  瓜爾佳殊蘭本就一直記著失去的兩個孩子,那兩個孩子也是胤礽心裡的痛,是和胤褆死磕的重要原因。

  既然提出來了,理親王直接甩證據,然後把胤褆指使害人的證據讓下面的人交了上去。

  這是胤褆自己撞槍口上了,就不要怪他了。

  而胤褆,本想對付胤禩,卻沒想到偷雞不成反蝕把米,到頭來自己把自己給帶進去了。

  論算計,沒有明珠在背後,胤褆到底算計略輸一籌。

  康熙面對這些證據,加上胤褆想要算計胤禛,沾了人命,中毒的加盟商的家人也鬧了起來。

  面對多方的壓力,康熙即便有心壓下去也是不成了。

  所以,胤褆直接降了爵位,一朝回到兩年前,成了直郡王!

  並且賠付死者家人,給死者道歉,然後私下解決。

  惠妃就麻煩了,因為陷害良嬪,胤禩怎麼會放過惠妃,讓她繼續占著主位,讓自己的額娘仰人鼻息?

  惠妃因為縱容胤褆,在康熙看來胤褆做錯事了那就是惠妃的不是,惠妃就得抄經念佛為死者祈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