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空靈忙吶吶答應,沈秋君便招手讓楊遠進來命他放了空靈,莊承榮在院裡聽了,也就由著沈秋君作主,一時神情有些萎靡的空渺也被放了出來。

  莊承榮便把空靈空渺叫到跟前,說道:“這次皇后發善心放了你們,你們趕緊有多遠滾多遠,若是再撞到我手中,大羅神仙也救不了你們。還有,回去告訴你們師父一聲: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他就在他的深山老林里好好修行得了,不要再出來,更不要再放他的徒子徒孫們出來禍害人間,若是我再聽說虛清道長及其門下在那裡招搖撞騙,必見一個殺一個。”

  空靈忙道不敢不敢,然後又對楊遠叮囑幾句,告訴他世代遠離京師,後代或可避過滿門被殺的災難,若是不然,到時自有空渺幫著解去劫難。

  空靈說罷,便拉著師弟趕緊溜之大吉。

  楊遠此時回身跪在沈秋君跟前說道:“娘娘為了解楊家後代之災,而放過屢次針對您的空渺,實在讓臣心中惶恐。”

  沈秋君則笑道:“你不必如此,其實對於這等玄幻之事,我也不是十分相信的,但凡事總有萬一,倒不好直接否定此事的發生。那空渺是可恨,可他的份量卻遠遠不及你夫妻二人。你跟隨皇上多年,出生入死,立功無數,雪柳不僅一直忠心於我,更曾對我捨命相救。你們夫妻對我和皇上如此忠心耿耿,教我如何能眼睜睜看著你們的後代蒙冤被滅門?雖不知這事情有幾分真,只求個心安吧,將來萬一被空靈師兄弟言中,若能化解,也不枉了我們主僕君臣一場。”

  楊遠做為一個曾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人來說,並不相信空靈師兄弟之言,只當是他們為了救出空渺性命而隨口胡言的,不過沈秋君的選擇,終是說明她更看重於他夫妻二人,這不能不讓他感動。

  而雪柳本就是沈秋君身邊的忠僕,知道此事後,更是感動得無以復加,直言道:他們願意為大齊朝邊境安穩,世代守在邊關,且寫下家族遺訓,要楊家子孫發重誓世代效忠於莊氏一脈。

  女人有時感性總是多些,沈秋君見雪柳如此,自然也是一番感動,於是又特意讓莊承榮搬給楊家一份免死金牌,言明楊家若獲罪,也要看在其祖先楊遠夫妻的份上。留下一根苗以傳繼香火。

  為了百年後未必會發生的事情,沈秋君主僕二人竟然如此鄭重其事,莊承榮與楊遠二人只是苦笑,不得不依了妻子。

  其後,楊遠夫妻果然請離了京城,來到邊關。盡心守衛大齊邊境,屢立奇功,後來被封國公和國公夫人,其後人亦是謹遵祖先之訓,一心盡忠大齊皇帝。後來更是在朝中出現動亂時,進京勤王,楊家也因此出了一位皇后。家族一度達到鼎盛時峰,而所謂的滅門之災亦因得人相助避了過去,終未辜負沈秋君夫妻和雪柳夫妻的主僕情誼。

  此是後話,不再贅述,只說當日莊承榮留下人來清理靜雅山莊,他則同沈秋君母子一同回到京城。

  京城的文武百官們對於皇后母子的動靜早就已經知道了,但因是關著皇權之爭,在優劣未分又未牽扯到自己時。他們也樂得裝聾作啞。

  當聽說皇上與皇后攜手同歸時,他們不由個個張大了口,一時又糾結這皇后太子起兵。他們是否要上斬彈劾呢,看皇上的意思,明顯是要化干戈為玉帛的樣子。那禮部尚書王青被急召入宮,又是為了哪般呢?

  第二日,一上早朝,眾臣心中的疑惑便得到了解答。

  因為莊承榮頒下一道旨意來:沈秋君乃是得天而授的天命皇后,故其身份地位不同於其他皇后,應與皇帝並肩而站,方不違了天意,故上尊號為“懿宸皇后”,以彰顯其地位的尊貴不凡,並在朝堂上與皇帝有同等的權力。

  莊承榮原本認為自己處處高抬沈秋君,世人便不敢小覷於她,但通過煉丹事件,他看出無論自己如何愛寵於她,世人始終把她做為自己的附屬,所以才會有沈秋君在莊子上指揮不動人的尷尬。

  可在他的心中,他與沈秋君是夫妻是對等,這樣高低立現的局面不是他想要的,況且如果不是因為人們處處把沈秋君看作低自己一等,那麼也就不會產生誤會,以致於發生昨日的兵戎相見相見了,所以通過苦苦思索,他終於想到這麼個辦法來。

  這是亘古未有之事,眾臣們本能地想要反對,可看到與皇上同坐在龍椅之上的皇后,他們不得不閉了口,隨後在王青一干人等參拜懿宸皇后的歡呼聲中,他們也不得不隨了眾,誰讓他們灘上這麼一對不靠譜的帝後呢。

  莊承榮對眼前的一切極為滿意,又接著追贈皇后祖父為信王,祖母為信王妃,因皇后與沈侯爺的反對,倒沒有封賞沈侯,不過卻賞了沈夫人見皇上皇后可以不跪的特權,於是沈家一門雖只位居侯位,在京城的風光卻是無一家能與其相比。

  至此,御史言官們便只好把參劾皇后太子起兵的摺子悄悄燒了,以至於這段史事在後人眼中竟成了一個千古謎團。

  據大齊史記載:高宗皇帝莊承榮雖為懿宸皇后上了尊號,許其參與朝堂之事,但懿宸皇后對朝政之事並不感興趣,只是在高宗皇帝偶然的行為不當時,才出面勸說,倒讓不少大臣感念其慈悲美德,這二聖臨朝一時倒成了一段佳話。

  此後十餘載,太子可以獨當一面時,高宗皇帝便禪位於太子,他夫妻二人則暢遊大齊的壯麗山河兼探訪百姓疾苦。

  太子即位,是為仁宗皇帝。仁宗皇帝乃是高宗長子,寬和仁厚,上對父母孝順,下對百姓體恤,中對弟妹友愛有加,又廣開言路,積極聽取他人鑒言,時人稱其有其母的仁德慈厚,又有其父的聰明才智,故大齊朝在其治理更是步入輝煌時代。

  而懿宸皇后沈秋君的傳奇經歷,亦成了一個不可重複的神話,讓無數人津津樂道。

  ps: 終於結文了!再寫一章番外,就可以解放了,哦耶!

  第三四二章 小六番外一

  大齊皇宮輝煌巍峨,是天下人為之膜拜的天堂,而就在這華麗富貴的宮殿群中,卻存在了一處仿佛被宮人遺忘的偏僻黑暗之所,此時這地方正被重兵團團把守,任何人不得輕易出入,這是大齊皇上在此設立的牢獄,專門關押一些極重要的犯人。

  雖然外面陽光明媚,裡面卻陰森而沉重,並散發出陣陣酸臭腐朽的味道,此時牢中只關押了一位戴了手鐐腳鐐的犯人,頭髮蓬亂,身上衣服亦髒舊不堪,且還多處沾染了血跡,以致於都看不出衣服的本色了。

  儘管如此,仍是遮擋不住這人如玉的面容所煥發出的絕代風華,而那雙充滿陰霾的眼睛所透出的光芒則讓見者心驚,不敢生出懈怠之心。

  這時,一個侍衛上前小心說道:“爺,您受傷了,是不是他們對您用了刑?”

  那人冷笑道:“那些血可不是我的,他們不敢對我用刑。我安樂王陰狠的名號可不是吹出來的,若他們真敢羞辱我,大不了我來個玉石俱焚,我的命不值什麼,我那好二哥馬上就要做皇帝了,他的命可值錢著呢,又最是謹慎的一個人,在沒有解開毒蠱之前,我的這條命怕是還能留上幾天的。”

  沒錯,此時說話的正是前不久被宣布謀逆並被誅殺了的安樂王——莊承榮。

  莊承榮冷顏道:“這樣的機會不多,咱們廢話少說,外面是什麼情形?”

  侍衛倒有些猶疑,經過諸王的一番鬧騰,如今外面自然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雖千頭萬緒,卻也無外乎成王敗寇的套路,此時說出來,倒有些落井下石的意味了。

  侍衛略一思索,便笑道:“爺說的極是。那賢王倒真是個極小心謹慎的人,那日小成子投靠賢王,說出他與太子皆中了蠱毒,前些天逼迫爺不成,他便在前日命人活生生自太子身上取蠱蟲,據說當看到真自太子身上取出蠱蟲時。他的臉都嚇得白了。而太子在取出蠱蟲後便死去了,那蠱蟲亦僵了身子,倒讓想藉此讓太醫研究的賢王白折騰了一番。”

  如此說來,太子不僅死了,而且還在生前遭到不堪的折磨。莊承榮不由冷笑:活該!誰讓他生了那該死的想法的,不然現在意氣風發的人說不得便會是太子,而他也不必被困在這骯髒的牢獄之中。

  是的。他向來和太子狼狽為jian沆瀣一氣,為了當年報京城大亂時的仇恨,他一心助著太子,本來勝利在望,可是太子千不該萬不該,不該對沈秋君動了心思,他莊承榮可以不要權不要勢,太子明知沈秋君是他心中的底線。卻還敢對她生出心思來,又怎怨得他倒戈一擊?

  莊承榮想到這裡,心中直道好懸。如果不是他及時發現太子的心思,只怕他到頭來白白為他人做嫁衣,不僅得不到沈秋君。而且沈秋君還要遭受更大的磨難。

  莊承榮想起這一切,直道得了老天的相助。

  那日他為了敷衍太子的試探,只是隨意點了一名歌姬,他心中早就有了人,其他女子自然都入不了他的眼睛,所以他把那個歌姬隨手撂到一個偏院裡,偶爾為了安太子的心,才會給她一些消息。

  不過讓他沒有想到的是,那歌姬終還是尋了接近他的機會。

  那天他心情不好,便在院裡喝了些酒,當那歌姬帶著面紗來到他面前時,他還真有些醉了,竟將這個女人看作了沈秋君。

  他知道這是不可能的,只以為自己是在做夢,可即便是夢中與她單獨相處,對於他來說也總是一種奢望,所以他實在喜歡極了,想要接她的手,卻又怕唐突了她,使她生氣離去,便只傻笑著叫著玉姐姐。

  可是那樣卑賤的一個女人又怎能模仿出沈秋君的一分神韻呢,當那女人一靠近他時,他便察覺出不對來了,不過當時也以為是太子在試探自己,可要他和一個女人逢場作戲,實在是污辱了他,便是被他向來作為靶子的李瑤琴,他也不曾給過她好臉色,不過是在外人面前含含糊糊罷了,所以那時他便假裝喝得多了,醉睡了過去。

  可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三個月後,那個女人竟然說有了自己的骨肉,這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她以為自己是那麼好糊弄的嗎。他知道自己兩手沾滿了鮮血,在世人眼中是惡貫滿盈的代表,但他感到自豪的是自己至少身體是乾淨的,感情是純潔的,將來賢王倒下,也是他在沈秋君心中取賢王而代之的最大優勢,所以如果那發生了點什麼,他又豈會放任這個污點擺在那裡,自然欲除之而後快。

  不過是他覺得讓太子再換個細作過來太麻煩,若是個精細的主,他還少不得費些心思,故在時機未到之時,他暫且放她一馬,可讓他給個野種擔著父親的名頭,他可不會做這種蠢事。

  於是,他機靈一動,便帶著那歌姬去了賢王府,他知道眾人皆以為自己將那歌姬當作李瑤琴的替身,那麼就借著李瑤琴的手除了她去,倒也應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