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頁
“不,”他聽見自己這樣說:“不必了。”
“將她好生安葬了吧,”他說:“已經沒必要再見了。”
後來的後來,他登基稱帝了,可是並沒有冊立皇后。
他想這樣無聲的緬懷她,又覺得自己無恥而虛偽,到頭來,還是覺得忘了她比較好。
何氏倒台,朝中牽涉諸多,為了避免傷懷,也是為了庇護,他將那個孩子送到西北去,又暗示英國公將自己的嫡子送過去。
但願他會有出息。
稱帝之後,他身邊有了很多女人,但是沒有一個是同她相像的。
她們都很活潑可愛,明艷中帶著俏皮,動人極了。
別人只當他是厭惡極了她,或者是原本就喜歡這類的,只是此前隱忍,不得不與她相敬如賓,於是就進獻更多的這類美人進宮。
他有時會挑兩個留下,其餘的遣回。
這樣的日子,好像也不錯。
長久的時光呼嘯而過,當初流過的血色被抹去,死去的人被忘懷,他也以為自己已然不記得她。
那年的元宵節,有個宮嬪痴纏著要出宮去看燈,他在宮中呆的索然無味,便應下了。
一隔多年,金陵似乎仍是舊時光景,繁華如故,燈光如晝,往來的男女手中提著各式花燈,言笑晏晏,一派歡暢景象。
他在側看著,卻莫名的歡喜不起。
當初的當初,他好像就是在這樣一個夜晚,遇到了什麼人。
他始終靜默不語。
身側的宮嬪知情識趣,他心情好些,便去嬉鬧一陣,心情不好,便只默默跟著,一言不發,倒是不煩。
漫無目的的走了一會兒,他也不知是要往哪裡去,周邊自是無人敢開口問,這樣喧鬧的元宵節,便只沉默的跟著他身後。
走到一個地方時,他忽然停住了。
怎麼到這裡來了。
元宵節正處冬日,自是嚴寒,那株杏花只剩了光禿禿的枝幹,好不難看。
可他還是走過去,隔著院牆,靜靜的看了許久。
“罷了,”他搖搖頭,道:“走吧。”
沿著不遠處的台階拾級而上,他們一行人打算回宮去了。
已經走出一段距離,似是心有所感一般,他驀然回頭去望,卻見一個穿鵝黃衣裙的姑娘,手中提一盞燈,盈盈的站在那裡,似乎在笑。
仿佛有隻淬了毒的鉤子,閃著藍光的尖端刺進心裡,將那些掩藏在歲月中的痛,一寸寸勾了出來,鮮血淋漓的暴露在面前。
殘忍極了。
他不知是為何,忽然落了滿臉的淚,像是未經事的少年一樣,轉身跳過幾層台階,大步往那裡去了。
身邊的內侍猝不及防,又不敢高聲,只手忙腳亂的跟了上去。
他重新回了近前,才將那姑娘瞧個分明。
不是很美,卻極溫柔。
見他大步過來,她似乎被嚇到了,下意識後退一步,道:“什麼人!”
“抱歉,”定定的看了她許久,他才道:“我認錯人了。”
許是他神色太過戚惶,那姑娘只當他是與愛人走失,猶豫一會兒,出聲安慰:“今日人多,走失的人不少,你回家看看,興許她已經回家了呢。”
“不,”他轉身離去,眼淚不受控制的落下:“……回不去了。”
很多事情,若只是一廂情願便可以,便不會有人說天意弄人了。
他與她,在杏花樹下遇見起,或許就註定不能善終。
他無聲的流了一臉淚,連擦也顧不得,那宮嬪面色不解而畏懼,想要勸慰又不知從何開口,終於還是沉默了下去。
她死後,他將她的舊物都收到了長秋宮,塵封起來,再不去看。
很久很久的之後,他翻看她的舊書,在裡面見到她未曾出嫁時寫的批註,字跡小小的,一如既往的溫柔之中,帶著少有的剛絕。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他不知道她寫那句批註時在想什麼,卻很想知道,那日她自盡時,有沒有後悔。
若是沒有遇見他,她這一生,不該那樣慘澹結尾。
許是他的模樣太過駭人,他隱約聽見心腹內侍在喚他,可是想到她的那首批註,便無力回答。
勉強走了幾步,一口血自喉嚨里湧出,身體一歪,倒在了內侍身上。
大抵是痛到了極致,他居然沒有什麼感覺。
其年正月二十一日,山陵崩,時年三十七歲。
第117章 兒女 元景+小公主
這日晚間, 夫妻倆一道歇下的時候,青漓翻個身, 有些猶疑的對皇帝道:“今日……阿娘進宮來看我, 倒是提了一樁事。”
皇帝半合著眼,攬著她問:“什麼事?”
青漓有點不好意思, 頓了一會兒才開口, 只是將聲音壓得低低的:“元景也十六了,是不是該給他安排個兩個人,在邊上照顧著?”
說是在邊上照顧, 實際上, 就是侍寢的意思。
皇帝顯然也明白,睜開眼, 道:“你怎麼想?”
“我也不確定,”青漓有些苦惱的蹙著眉:“這才問你呀。”
“將她好生安葬了吧,”他說:“已經沒必要再見了。”
後來的後來,他登基稱帝了,可是並沒有冊立皇后。
他想這樣無聲的緬懷她,又覺得自己無恥而虛偽,到頭來,還是覺得忘了她比較好。
何氏倒台,朝中牽涉諸多,為了避免傷懷,也是為了庇護,他將那個孩子送到西北去,又暗示英國公將自己的嫡子送過去。
但願他會有出息。
稱帝之後,他身邊有了很多女人,但是沒有一個是同她相像的。
她們都很活潑可愛,明艷中帶著俏皮,動人極了。
別人只當他是厭惡極了她,或者是原本就喜歡這類的,只是此前隱忍,不得不與她相敬如賓,於是就進獻更多的這類美人進宮。
他有時會挑兩個留下,其餘的遣回。
這樣的日子,好像也不錯。
長久的時光呼嘯而過,當初流過的血色被抹去,死去的人被忘懷,他也以為自己已然不記得她。
那年的元宵節,有個宮嬪痴纏著要出宮去看燈,他在宮中呆的索然無味,便應下了。
一隔多年,金陵似乎仍是舊時光景,繁華如故,燈光如晝,往來的男女手中提著各式花燈,言笑晏晏,一派歡暢景象。
他在側看著,卻莫名的歡喜不起。
當初的當初,他好像就是在這樣一個夜晚,遇到了什麼人。
他始終靜默不語。
身側的宮嬪知情識趣,他心情好些,便去嬉鬧一陣,心情不好,便只默默跟著,一言不發,倒是不煩。
漫無目的的走了一會兒,他也不知是要往哪裡去,周邊自是無人敢開口問,這樣喧鬧的元宵節,便只沉默的跟著他身後。
走到一個地方時,他忽然停住了。
怎麼到這裡來了。
元宵節正處冬日,自是嚴寒,那株杏花只剩了光禿禿的枝幹,好不難看。
可他還是走過去,隔著院牆,靜靜的看了許久。
“罷了,”他搖搖頭,道:“走吧。”
沿著不遠處的台階拾級而上,他們一行人打算回宮去了。
已經走出一段距離,似是心有所感一般,他驀然回頭去望,卻見一個穿鵝黃衣裙的姑娘,手中提一盞燈,盈盈的站在那裡,似乎在笑。
仿佛有隻淬了毒的鉤子,閃著藍光的尖端刺進心裡,將那些掩藏在歲月中的痛,一寸寸勾了出來,鮮血淋漓的暴露在面前。
殘忍極了。
他不知是為何,忽然落了滿臉的淚,像是未經事的少年一樣,轉身跳過幾層台階,大步往那裡去了。
身邊的內侍猝不及防,又不敢高聲,只手忙腳亂的跟了上去。
他重新回了近前,才將那姑娘瞧個分明。
不是很美,卻極溫柔。
見他大步過來,她似乎被嚇到了,下意識後退一步,道:“什麼人!”
“抱歉,”定定的看了她許久,他才道:“我認錯人了。”
許是他神色太過戚惶,那姑娘只當他是與愛人走失,猶豫一會兒,出聲安慰:“今日人多,走失的人不少,你回家看看,興許她已經回家了呢。”
“不,”他轉身離去,眼淚不受控制的落下:“……回不去了。”
很多事情,若只是一廂情願便可以,便不會有人說天意弄人了。
他與她,在杏花樹下遇見起,或許就註定不能善終。
他無聲的流了一臉淚,連擦也顧不得,那宮嬪面色不解而畏懼,想要勸慰又不知從何開口,終於還是沉默了下去。
她死後,他將她的舊物都收到了長秋宮,塵封起來,再不去看。
很久很久的之後,他翻看她的舊書,在裡面見到她未曾出嫁時寫的批註,字跡小小的,一如既往的溫柔之中,帶著少有的剛絕。
春日游,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
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他不知道她寫那句批註時在想什麼,卻很想知道,那日她自盡時,有沒有後悔。
若是沒有遇見他,她這一生,不該那樣慘澹結尾。
許是他的模樣太過駭人,他隱約聽見心腹內侍在喚他,可是想到她的那首批註,便無力回答。
勉強走了幾步,一口血自喉嚨里湧出,身體一歪,倒在了內侍身上。
大抵是痛到了極致,他居然沒有什麼感覺。
其年正月二十一日,山陵崩,時年三十七歲。
第117章 兒女 元景+小公主
這日晚間, 夫妻倆一道歇下的時候,青漓翻個身, 有些猶疑的對皇帝道:“今日……阿娘進宮來看我, 倒是提了一樁事。”
皇帝半合著眼,攬著她問:“什麼事?”
青漓有點不好意思, 頓了一會兒才開口, 只是將聲音壓得低低的:“元景也十六了,是不是該給他安排個兩個人,在邊上照顧著?”
說是在邊上照顧, 實際上, 就是侍寢的意思。
皇帝顯然也明白,睜開眼, 道:“你怎麼想?”
“我也不確定,”青漓有些苦惱的蹙著眉:“這才問你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