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頁
只可惜,這場父慈子孝並沒有持續多久,就中途結束了。
側妃遣了身邊的侍女來報——她懷孕了。
他清楚的看見,父親平靜的面容上露出驚喜的神色,甚至於連母親都沒有看,就急匆匆出門,只留下他們母子相對,面色難言。
原來,父親是很喜歡孩子的,他只是不喜歡自己罷了。
這個孩子為父親帶來了一個接一個的喜訊,他在朝中愈發的順利,做的事情也一次次的得到皇祖父的讚賞,等到小弟弟降生之後的第二個月,父親正式被冊立為皇太子,入主博望苑。
那日晚宴的時候,父親抱著新生的小兒子,幾乎捨不得撒手,對坐在自己身邊的側妃更是愛重,頻頻敬酒致意。
他看著母親面容憔悴的坐在父親身側,勉強露出正室最合乎儀度的笑容,只覺心都在一抽一抽的疼。
他們母子是一樣的可憐人,在府中幾乎是隱形的人一樣。
等到父親登基,他們的境遇每況愈下。
何側妃居於四妃之首的貴妃,已經極盡榮寵,父親卻執意給她更好的尊榮,親自為她擬定“元貞”二字作為封號,表示自己的愛重之心,甚至說出“深憾貴妃不得為後”這樣的話。
待到皇祖父的哀儀過去,舉家行宴之後,尚宮局按舊例取了新制的首飾敬上,皇后還未曾挑選,貴妃便撿了九鳳步搖,笑吟吟的問皇帝:“臣妾想要這個,陛下應不應?”
皇帝很寵溺的為她佩上:“但凡你說的,朕幾時不應。”
縱然不得寵,可皇后依舊是皇后,貴妃如此行事,如同徑直去扇她耳光,饒是性情溫和,卻也當場變了臉色:“九鳳歷來為皇后可用,貴妃如此,豈非逾制?”
貴妃咯咯嬌聲笑了,只看著皇帝:“臣妾不管,是陛下應的,娘娘問陛下去。”
“看你這幅悍妒樣子朕便覺心煩,”皇帝冷著臉擺了擺手,不耐道:“帶著景淮回你的地方去,別在這丟人現眼。”
內殿之中還有兩位尚宮,更有內侍宮人,更不必說自己的兒子還在邊上,皇后生受如此訓斥,面色登時慘白,嘴唇動了動,還是帶著兒子走了。
皇帝在內殿抱怨:“看見她那張喪臉就倒胃口。”
貴妃尤且在笑,聲音悅耳極了:“皇后呆呆笨笨的,又不是一日兩日了,陛下同她計較什麼?”說完,二人又是一陣笑聲。
皇后幾乎是靠在他身上出去的,在內殿時還勉強忍著,回到椒房殿便落了淚,抱住他痛哭:“都怪母后沒本事,害的景淮也跟著吃苦,你若是沒我這個娘,說不定日子還會好些……”
為了庇護兒子,皇后已然用了全力,他哪裡能說得出怨言,只摟住母親,無聲的一起落淚。
這尚且只是序幕,之後,他們母子的日子愈發難過起來。
深宮之中,皇帝的態度本就是方向標,更不必說元貞貴妃出身簪纓世家,身下同樣有子。
大大小小的摩擦不斷,一直到他十九歲那年,長秋宮現巫蠱之禍。
皇帝悍然決定廢后,賜死。
他四下奔走,去求當世有名望的大家,以及皇祖父留下的舊臣,幾番遊走,終於保住了母親的性命。
可是,皇后還是被廢掉了。
後來,皇帝為他指了元貞貴妃的侄女為正妃。
他並不覺得恨。
——因為,那是他自己設計的。
年少的姑娘,總會有七彩的夢,期盼自己的情郎伴著月色騎馬而來,與她共奔天涯。
何氏也不例外。
像元貞貴妃一樣,她也生的很美。
不是那種耀眼的美,而是空谷幽蘭一般溫婉的柔美。
有時候,他去看她,見她捧著書在看,總是會想起一句話來。
——靜女其姝。
他心裡也會覺得愧疚,畢竟她是無辜的,真心待他,不曾辜負。
可他沒有辦法。
母親也很無辜,外祖家也一樣無辜。
他左右為難,只能犧牲她。
這樣琴瑟和鳴的日子,消減了元貞貴妃與何氏一族的警戒,也為他們帶來了新生。
她懷孕了。
是個很像他的男孩子。
孩子出生之後,他進內室去看他們母子,她躺在床上,已然睡下,面容卻帶有母親特有的溫柔。
忽然之間,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她已經死了,死在被幽禁的第二年。
自己看見妻子與兒子時生出的歡喜,對於死去的母親而言,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像是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的心都涼透了。
懷裡的兒子蹬了蹬腿,扁著嘴哭了,他看著那孩子,忽然覺得很無助。
如果事情真的按照他想的那樣發展,妻子的將來,或許會比母親更不堪。
懷裡稚嫩的兒子,或許也會有比自己更可悲的命運。
他不敢再去看兒子的臉龐,有些慌亂的將他遞給乳母,匆匆出門去了。
皇帝病重,他作為儲君監國時,下令族誅何氏。
沒過幾日,他在書房停留的時候,心腹進來低聲稟報說,她自盡了。
他靜默了許久,心腹也同樣。
很久很久之後,心腹才問他:“您要去看看她嗎?”
側妃遣了身邊的侍女來報——她懷孕了。
他清楚的看見,父親平靜的面容上露出驚喜的神色,甚至於連母親都沒有看,就急匆匆出門,只留下他們母子相對,面色難言。
原來,父親是很喜歡孩子的,他只是不喜歡自己罷了。
這個孩子為父親帶來了一個接一個的喜訊,他在朝中愈發的順利,做的事情也一次次的得到皇祖父的讚賞,等到小弟弟降生之後的第二個月,父親正式被冊立為皇太子,入主博望苑。
那日晚宴的時候,父親抱著新生的小兒子,幾乎捨不得撒手,對坐在自己身邊的側妃更是愛重,頻頻敬酒致意。
他看著母親面容憔悴的坐在父親身側,勉強露出正室最合乎儀度的笑容,只覺心都在一抽一抽的疼。
他們母子是一樣的可憐人,在府中幾乎是隱形的人一樣。
等到父親登基,他們的境遇每況愈下。
何側妃居於四妃之首的貴妃,已經極盡榮寵,父親卻執意給她更好的尊榮,親自為她擬定“元貞”二字作為封號,表示自己的愛重之心,甚至說出“深憾貴妃不得為後”這樣的話。
待到皇祖父的哀儀過去,舉家行宴之後,尚宮局按舊例取了新制的首飾敬上,皇后還未曾挑選,貴妃便撿了九鳳步搖,笑吟吟的問皇帝:“臣妾想要這個,陛下應不應?”
皇帝很寵溺的為她佩上:“但凡你說的,朕幾時不應。”
縱然不得寵,可皇后依舊是皇后,貴妃如此行事,如同徑直去扇她耳光,饒是性情溫和,卻也當場變了臉色:“九鳳歷來為皇后可用,貴妃如此,豈非逾制?”
貴妃咯咯嬌聲笑了,只看著皇帝:“臣妾不管,是陛下應的,娘娘問陛下去。”
“看你這幅悍妒樣子朕便覺心煩,”皇帝冷著臉擺了擺手,不耐道:“帶著景淮回你的地方去,別在這丟人現眼。”
內殿之中還有兩位尚宮,更有內侍宮人,更不必說自己的兒子還在邊上,皇后生受如此訓斥,面色登時慘白,嘴唇動了動,還是帶著兒子走了。
皇帝在內殿抱怨:“看見她那張喪臉就倒胃口。”
貴妃尤且在笑,聲音悅耳極了:“皇后呆呆笨笨的,又不是一日兩日了,陛下同她計較什麼?”說完,二人又是一陣笑聲。
皇后幾乎是靠在他身上出去的,在內殿時還勉強忍著,回到椒房殿便落了淚,抱住他痛哭:“都怪母后沒本事,害的景淮也跟著吃苦,你若是沒我這個娘,說不定日子還會好些……”
為了庇護兒子,皇后已然用了全力,他哪裡能說得出怨言,只摟住母親,無聲的一起落淚。
這尚且只是序幕,之後,他們母子的日子愈發難過起來。
深宮之中,皇帝的態度本就是方向標,更不必說元貞貴妃出身簪纓世家,身下同樣有子。
大大小小的摩擦不斷,一直到他十九歲那年,長秋宮現巫蠱之禍。
皇帝悍然決定廢后,賜死。
他四下奔走,去求當世有名望的大家,以及皇祖父留下的舊臣,幾番遊走,終於保住了母親的性命。
可是,皇后還是被廢掉了。
後來,皇帝為他指了元貞貴妃的侄女為正妃。
他並不覺得恨。
——因為,那是他自己設計的。
年少的姑娘,總會有七彩的夢,期盼自己的情郎伴著月色騎馬而來,與她共奔天涯。
何氏也不例外。
像元貞貴妃一樣,她也生的很美。
不是那種耀眼的美,而是空谷幽蘭一般溫婉的柔美。
有時候,他去看她,見她捧著書在看,總是會想起一句話來。
——靜女其姝。
他心裡也會覺得愧疚,畢竟她是無辜的,真心待他,不曾辜負。
可他沒有辦法。
母親也很無辜,外祖家也一樣無辜。
他左右為難,只能犧牲她。
這樣琴瑟和鳴的日子,消減了元貞貴妃與何氏一族的警戒,也為他們帶來了新生。
她懷孕了。
是個很像他的男孩子。
孩子出生之後,他進內室去看他們母子,她躺在床上,已然睡下,面容卻帶有母親特有的溫柔。
忽然之間,他想起了自己的母親。
她已經死了,死在被幽禁的第二年。
自己看見妻子與兒子時生出的歡喜,對於死去的母親而言,本身就是一種罪過。
像是被人當頭潑了一盆冷水,他的心都涼透了。
懷裡的兒子蹬了蹬腿,扁著嘴哭了,他看著那孩子,忽然覺得很無助。
如果事情真的按照他想的那樣發展,妻子的將來,或許會比母親更不堪。
懷裡稚嫩的兒子,或許也會有比自己更可悲的命運。
他不敢再去看兒子的臉龐,有些慌亂的將他遞給乳母,匆匆出門去了。
皇帝病重,他作為儲君監國時,下令族誅何氏。
沒過幾日,他在書房停留的時候,心腹進來低聲稟報說,她自盡了。
他靜默了許久,心腹也同樣。
很久很久之後,心腹才問他:“您要去看看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