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沒有。”胤禛也反應過來自己說的有些太過了,不過,他反應倒是快,馬上就想到之前自己和李中炳說的那個“交通”的事情了,於是身子往胤礽身邊側了側,悄聲說道:“我這裡是有一件事情要告訴太子殿下,要是做成了,那可是流傳千古的事情,但是前期需要的投入比較大,短時間內也可不能收到什麼成效。”

  胤礽蹙眉,手指在國書上摩挲了兩下。他也是知道一點兒國情的,康熙從來不隱瞞他。看起來,大清是國富民強的,但實際上,盛年美景下面蓋著的,是滿目蒼夷。

  從康熙繼位開始,要擒鰲拜,除三藩,收復台灣,平定蒙古,對抗沙俄,在康熙三十六年之前,幾乎年年有戰爭。其實戰爭不是很稀奇的,歷史上每一個皇上在位的時候,基本上都是有戰爭的。除了大宋朝那個著名的仁君,四十年硬是沒發生過任何一次戰爭。

  但是壞就壞在以康熙為首的統治是蠻夷的統治,這些戰爭,有些能得到漢人的支持,有些則完全和漢人沒有任何關係,有些甚至是被漢人反對的。整個國家最多的是漢人,就算滿人入關的時候殺燒搶掠的得了不少寶貝,但更大的資源依然是掌握在漢人手裡的。

  所以,這戰爭,最後買單的肯定不是漢人,只有康熙這個當皇上的,才是最後付出代價的人。於是,打了多少年的戰爭,康熙就得出多少年的兵器糧糙戰袍等東西的錢。再加上八旗的供養,年年都要給出那麼一大筆錢,給完連個收據都得不到。

  而康熙的運氣大概是太不好了,他倒是仁慈寬容是個明君,天天兢兢業業的看摺子商量政事。簡直就是歷史上最辛苦的皇帝了,和明朝那些從來不早朝的皇帝相比,康熙真是勤奮到家了。

  奈何老天不給面子,年年有災情,不是水災就是旱災,不是旱災就是雪災,不是雪災就是風災,從來沒有消停過。[].偶爾消停了一次,還必須得出個民間造反的阻止,康熙得繼續給錢去平反。

  帳本要好看,得收支平衡才行。大清的支出有了,那是很龐大的一筆數字,可是大清的收入,仔細翻看帳本,就算是你將帳本給盯出來個窟窿,都多不出來一分錢。

  田稅不少,但是因為災情,總是免稅幾年的。商人倒是賺錢多,但是商人稅收低,國庫也收不了多少。內務府倒是個大頭,只可惜賺來的錢都是八旗分了的,進國庫的只是一小部分。這麼一來,收支是無論如何都平衡不起來的。

  一來二去的,康熙就算是很大方的拿自己的私庫貼國庫,那也是完全不夠用的。

  胤禛的意思就很明顯了,這事情,你做的話,那必定是能收穫大大的名聲的,對你在民間的名望,甚至是在百官中的名望,是大大的有利的。但是,就是需要大投資,也得多等兩年才會出效果。

  大清不止朝鮮一個屬國,朝鮮只是比較大的一個,另外還有琉球蘇祿安南緬甸浩罕阿富汗等,粗略數下來,也有十多個。這些屬國為什麼會依附大清?那是因為他們窮啊,國人吃不起飯啊,要抱緊大清的大腿才能活下去,專門就等著大清給他們發救濟糧的。

  要是這些屬國都跟朝鮮一樣,每隔個三年五載的,就寫一個國書來要糧食,那大清的國庫什麼時候能充盈起來?那他胤礽的大事業什麼時候才能有啟動資金?

  “你先說說,是什麼事情。”胤礽臉色變了好幾次,一方面是覺得胤禛有點兒誇大了,一方面也覺得不能老是放縱這些屬國。但是又覺得,胤禛就算是誇大了,那裡面也肯定是有幾分真實的,自己若是做成了,不說流芳百世了,只要自己親爹在位的這幾十年能有個好名聲就行了。可是剋扣掉屬國的救濟糧,說起來又好像是太小家子氣了一點兒。歷朝歷代,可都沒有哪個皇上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屬國的。

  胤礽有些猶豫不決,就想先看看胤禛的籌碼。胤禛也不耽擱,順手就將自己之前重新抄寫了一遍的“交通規劃”計劃拿出來給胤礽瞧,順便在邊上解釋了幾句。

  “你說的這個東西,能用那麼大的作用?”胤礽眼裡有些懷疑,胤禛說於民有利,這一點兒他是不否認的,但是,流芳百世,也太誇張了一些吧?

  “那是自然,太子殿下想想,咱們平日裡住著的房屋是不是看起來很平常?這會兒肯定沒人說,造個房子是多麼偉大的事情吧?”胤禛嚴肅著一張臉,一本正經的忽悠胤礽。

  胤礽嘴角抽了抽,你這破馬車,能和三皇五帝的功德相比嗎?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胤礽心裡還真出現了幾分動搖。他看中的不是胤禛說的兩三年後的利益,而是這個事情是他提出來的,歷史上頭一個!

  “行了,孤知道你的意思了,這個事情,讓孤好好想想。”胤礽想了一會兒,擺擺手讓胤禛先回去。他得回去好好盤算一下這件事情,若是真的有利,他還得想辦法讓汗阿瑪將這件事情全權交給他處理。

  至於胤禛,他是完全不用擔心的,既然胤禛願意在汗阿瑪不在京城的時候拿出這個計劃,那就說明胤禛是沒打算和他搶這個功勞的,算是賣了他一個好。

  無事獻殷勤什麼的,胤礽完全不做考慮。其實這是很容易理解的,胤礽這會兒是最受寵的太子,所有人都知道,康熙百年之後,這大清就是胤礽的了。而胤禛只是一個沒有繼承權的皇子,他要是想在康熙百年後還是像現在一樣過的好,那就必須對太子有所表示才行。

  於是,胤礽毫不懷疑的將胤禛今天的行為看做是識趣的討好了。

  胤禛自然也不會去辯解什麼,起身告辭,再回到府上,就將那才寫了幾個字的摺子給燒了。既然事情已經改變了一點兒,那後續計劃也必須要跟著調整一下了。

  “爺,福晉請您過去。”正在他仔細考慮下一步的時候,,蘇培盛在外面敲了敲門,壓低聲音說了一句。胤禛有些驚訝的看看外面的天色,下意識的問了一句:“福晉這會兒就回來了?”

  “是,福晉是剛回來的,看著心情是不錯的。”蘇培盛很盡職的匯報著自己所得到的消息。胤禛沒說話,過了一會兒,打開房門,叮囑蘇培盛:“你親自將書房收拾了,桌子上的摺子給放好。”

  將蘇培盛留下,胤禛自己悠哉悠哉的往內院走,沒進門就聽見嬰兒的哇哇聲,不是在哭,就只是幾個音節,應該是被人逗弄而發出的。

  “爺,回來了?”李巧慧聽見腳步聲,抬頭沖胤禛露出個大大的笑臉,低頭將大紅的撥浪鼓又往元希面前湊了湊,見元希抬手抓,就趕緊的撤回來。元希跟著啊啊了兩聲,小腿有力的蹬了兩下,拼命的伸手去夠那個撥浪鼓,旁邊寶珠則是有些懶,躺在那兒,隻眼珠跟著轉了轉,秀氣的打個呵欠,就自顧自的去發呆了。

  “嗯,你叫我回來有事?”胤禛坐在另一邊將寶珠給抱起來,伸手戳寶珠的臉頰,寶珠黑漆漆的眼珠子定定的盯著胤禛看了一會兒,伸手往胤禛的臉上撓了一下。胤禛臉色有些僵硬,李巧慧在旁邊哈哈大笑:“果然閨女都是額娘的貼身小棉襖,我的寶珠真是太給額娘長臉了!”

  胤禛沒好氣的瞪了她一眼,李巧慧趕緊笑道:“你不是去找三哥了嗎?怎麼回來的這麼早?我還以為你們要商量很長時間呢,你們這次商量了什麼事情?”

  說到這個,胤禛臉色又有些黑了,瞪了李巧慧一眼,才沉聲說道:“是馬車的事情。”

  李巧慧見他臉上有怒色,稍微一想,就明白胤禛在想什麼了,趕緊討好的笑道:“爺是怪我沒和您商量?其實我原先也是打算先告訴你的,沒打算告訴三哥,但是三哥自己猜到了,硬是問了我具體的事情,我這才說出來的,不過,四爺也不用著急,這事情裡面最重要的一部分,我可沒說。”

  胤禛沒說話,李巧慧等了一會兒,還是沒等到胤禛張口詢問,撇撇嘴,心裡倒是讚嘆胤禛越發的沉得住氣了,若是小時候,這會兒早該指著她鼻子說:“你說的要是不能讓小爺滿意,小爺就讓人打你板子!”

  “三哥肯定是只將心思放到城鎮裡面去了,四爺是個聰明的,就沒想過,將馬車弄的大一些,裡面只放上凳子,然後裝上三四十個人?”李巧慧是完全不用考慮面子問題的,胤禛不問,她就自己問。

  胤禛皺眉想了一會兒,眼神立馬就亮了。看李巧慧的目光也有些不一樣了,李巧慧呵呵笑了兩聲:“這也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這馬車來來往往的,若是少人馬車小還好,路上出現個坑了坡了,還能憑藉馬力過去。但是這馬車變大,人變多了,這馬兒估計就使不上多大力氣了。”

  “你有辦法?”胤禛知道李巧慧既然是說出來,必定是心裡有了成算了,他也不耐煩和李巧慧繞圈子,索性就直接問了出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