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他,屬於李家最後的希望。也就是說,如果李中淮的計劃出現錯誤了,李家人都被陷進去了,他這個“從來都沒有受過重視”的庶子,就是李家血脈傳承的最終期盼了。

  他現在只是專心於各種發明研究,爭取把自己塑造成一個無心權力只喜歡一些旁門左道不求上進的庶子。當然,在這過程中,他是不感到委屈的。因為他本身,也是很喜歡這些被世人不看在眼裡的東西的。

  再說了,流芳百世的也不光是明君清官文人學士,更有不少是在別的方面做出成就的。就像是小妹說的,等日後所有的人說起自己身邊的東西,都是由一個叫做李中炳的人發明研究出來的,那麼,他李中炳就可以認為,他的成就,已經超越了歷史上的明君。

  提起明君,不管他一輩子是為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卻只造福了那幾十年的百姓。而他的東西,則是造福了百姓幾十年,幾百年,甚至可能是幾千年,誰更強大,這不是一目了然的事情嗎?

  雖然他也知道自家小妹說話總是會誇大幾分的,但是這次,他真心覺得小妹說的其實也是很對的。所以,他對自己現在的事業,更是滿意上面再加了幾分的滿意。

  想到自己前段時間剛搗鼓出來的東西,李中炳就有些迫不及待了,這個要是能大批量的做出來,那可真是能名垂青史的利國利民的大好東西。

  和他這邊的興奮相比,胤禛就顯得有些鬱悶了,回到府里,剛準備開始考慮寫摺子的事情,就聽蘇培盛說,太子派人過來了。作為太子很想拉攏,本身又比較親近太子的人,胤禛自然是認得胤礽身邊的太監的,一邊將手邊的摺子給蓋上,一邊漫不經心的問道:“太子殿下可有說什麼?”

  “回雍王爺的話,太子殿下只說,有幾件事情他決定不了,請您過去商量一下。”那太監低著身子回胤禛的話,眼睛只盯著地面,完全不曾往周圍亂看。

  胤禛點點頭,起身說道:“稍等片刻,容本王去換件衣服。”蘇培盛趕緊出來,引了那太監到外面喝茶。胤禛的書房裡,可是沒有丫鬟伺候的,所以換衣服這種事情,也是胤禛自己來的。

  等將身上的便服換成了朝服,胤禛就領著人往宮裡去了。太子議政自然是在乾清宮,只是也不能占了康熙的主位,所以就只在側殿呆著,胤禛進去的時候,側殿裡就胤礽和幾個服侍的宮人在。

  當即上前行了禮,胤礽笑著起身讓胤禛在旁邊坐了,然後自己也屈尊降貴的坐在了鄰座:“四弟,孤找你過來,是有一件事情決定不了,想要和你商量一下。”

  “太子殿下客氣了,承蒙太子殿下看得起,只是,臣弟也並沒有多少處理政事的經驗,小事或可自作聰明,大事的話,太子殿下還是要和汗阿瑪商量一下比較穩妥。”胤禛繃著臉客氣了兩句,太子哈哈大笑:“四弟太謙虛了,不過,這事情也不是什麼大事,四弟必定是能給孤一點兒建議的。”

  說著,從袖子裡掏出一個摺子遞給胤禛,胤禛看太子的臉色,只是笑盈盈的,連半點兒提示都沒有,就低下頭看自己手裡的那份摺子。

  剔除掉無關緊要的內容,這份摺子總結起來其實就幾句話,說的是去年發生的某件事情的結果,以及詢問後續處理。若是以前,胤禛必然是要同意這後續處理的,只是湊巧,胤禛今年開春的時候大病了一場,看清楚了不少的東西。

  去年年底,朝鮮的國王李焞發來國書,說是朝鮮荒災,不光是百姓,就是朝中大臣也都快餓死了,所以求大清出手幫忙。大清一向對屬國都是很慷慨大方的,尤其是康熙這麼個仁君,當即表示,一定會幫忙的。

  於是今年剛過了新年,胤禛還臥病在家的時候,欽差帶著聖旨前往天津將河南的漕米給截留了,然後用商船出了大沽海口,繞到山東登州,將糧食運往朝鮮了,甚至康熙還頒布帑金,廣給運值,緩徵鹽課,連盛京這老家的存糧,也都平價貿易了,湊齊了二萬石的米糧,外加朝廷賞下來的一萬石,就這麼白白送過了朝鮮。

  現在,朝鮮的國王上具了表文感謝大清。這摺子則是欽差寫來的,寫明了賑災的過程,然後又說糧食有些不夠,問朝廷是不是要再撥下來一些。

  “太子殿下的決定呢?”胤禛沉思了一會兒,轉頭問胤礽。胤礽靠在椅子上冷哼了一聲:“孤雖然不知道現今糧食的市價是多少,但也知道,從去年年底到現在,也不過是半年時間,當時汗阿瑪估算了,運過去的糧食必定是夠的,現在這些庸才卻告訴我,糧食不夠用,他們是打量著汗阿瑪不在京城,孤這個太子就是好糊弄的,才敢這麼獅子大張口!”

  胤禛心裡則是飛快的盤算著,對於朝鮮這個屬國,若是以前,他沒有看過那個珠子裡的東西,或許他會不放在眼裡,彈丸之地,就是送點兒救災糧,也不過是一個上等府的兩年稅收而已。送過去了,既能表現泱泱大清的雄厚實力,又能展現大清對屬國的大氣寬容,這可是糧食都買不來的好名聲。

  但是看過了以後,胤禛對這彈丸之地就有些膈應了。他本身就是小心眼的人,既然看朝鮮不滿意了,自然就不是很願意將糧食給送過去了,甚至,還要想個辦法打擊一下朝鮮,最好是能將朝鮮徹底的收服了,而不是像現在一個掛著屬國的名頭,卻發展著獨立國土的事業。

  “太子殿下說的很對,我也覺得,這事情有怪異之處,當初汗阿瑪為了一次性將事情解決好,不僅是自己算了,還讓戶部上了摺子,這麼多人算出來的結果,肯定是沒有多大的錯誤的,就算是有錯誤,那不是還有一萬石的賞糧嗎?那些欽差用這些,也能緩燃眉之急了,他們居然得出個糧食不夠用的結果,看來,不是朝鮮那邊作假了,就是這些大臣們有歪主意了。太子英明,可不能被他們給糊弄了。”

  胤禛很是嚴肅的說道,珠子裡對這件事情沒有記載,所以胤禛也不清楚這事情到底有沒有貓膩,不過,既然自己有機會參與,那自然是不能放過這大好的時機的。

  胤礽笑著拍胤禛的肩膀:“四弟和孤想的一模一樣,那咱們就給汗阿瑪上摺子,說這事情有貓膩?”

  “全憑太子做主,若有用得著臣弟的地方,還請太子不要客氣。”胤禛很嚴肅的沖胤礽抱拳,胤礽喜滋滋的應了。這事情,其實說起來不是大事,朝中官員貪污,只要不是太過分,基本上康熙也是默許的。更何況,那些欽差從天津到朝鮮,幾乎是出去了大半年,康熙體諒他們,自然是願意給點兒東西慰勞一下的。

  若是以往,胤礽也不會在意,反正他也插不上手。可是現在不一樣,胤礽要立威,要收服朝堂上的人,他爹好不容易放一次權,他要是還不趕緊趁機打壓幾個提拔幾個,那就太對不起自己了。

  但是這事情放大了說,就能說朝鮮有不臣之心,算是特別大的事情了,胤礽一個人的話就有些不太夠用了,所以胤礽才要找個幫手,胤禛這個無黨派人士,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放心,孤不會和你客氣的。”胤礽達到了目的,臉上的笑容更是真誠了幾分,胤禛眼神閃了閃,又說道:“太子殿下,既然李焞已經送來了國書,不如咱們仔細看看,說不定能看出些端倪。若是朝鮮的事情,兩邊的說辭必定是一樣的。若是欽差們的事情,那兩邊說辭就可能有漏洞,咱們仔細找一下,也好對汗阿瑪有個交代。”

  胤礽想了一下,連連點頭:“你說的很對,雖然咱們有理,但說不定會被那起子小人倒打一耙,咱們還是先將他們的把柄給汗阿瑪送過去才行。”

  說著,就轉身吩咐了人,讓人將李焞送來的國書給找了過來。胤礽若是誠心辦事,也是個十分心細的,不僅是今年的國書,連去年的都要了過來。

  胤禛打著找茬的主意,將那國書上下左右仔細的瞧了好幾遍,誓要找出幾個漏洞出來。功夫不負有心人,在看到其中的某個稱呼的時候,胤禛怒了,拍桌子起身:“這朝鮮,果然是有不臣之心!”

  胤礽抬頭,很迷茫的看胤禛,胤禛手指在那國書上使勁戳,讓胤礽看他指著的兩處字——一處是需要避諱的玄字,一處是不能避諱的崇字,國書上很大大咧咧的將前者給寫出來了,而將後者少寫了一筆給避諱過去了。

  ☆、衡量

  不管那個失誤是多麼的小,胤禛既然是已經決定給朝鮮一個下馬威看看了,自然是義憤填膺的使勁誇大了,就差將朝鮮說的明天就要攻打京城了。[].

  胤礽一開始只顧著高興胤禛是和他站在統一戰線的了,後來就有些疑惑了,伸手拍了拍胤禛的肩膀皺眉問道:“四弟,你可是被聽說了什麼消息?”

  看胤禛那樣子,就好像是和朝鮮有深仇大恨一樣。胤禛本身是康熙第二寵愛的皇子,又沒怎麼出過京城,朝鮮來朝賀的時候,也不是胤禛接待的,也就是說,朝鮮不敢也不可能得罪胤禛,那麼既然不是兩者結仇,就是胤禛真的知道一些什麼內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