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子漸漸步入正軌,家裡請了人手之後,山頭上的農活也不用蘭芝耗費精力澆水施肥鋤草,家中又有劉二娘幾人幫著做豆腐和小吃,蘭芝終於可以閒下來著手研究新的賺錢之道。

  第22章

  在這裡的農村家家戶戶最不缺的就是紅苕,再加之他們每年都會磨成紅苕澱粉賣出去,留存在家裡的紅苕澱粉也不少。

  這裡的人們都還不知道涼粉這種東西,他們的澱粉用的最多的就是拿來炸酥肉。可現在又有幾個人吃得起肉,更別說酥肉了。

  考慮到這個,蘭芝準備收紅苕澱粉製作涼粉。開春之後天氣會越來越熱,到時候涼粉肯定很暢銷。

  其實蘭芝一開始是想做涼麵的,但是這個地方主產不是小麥,麵粉恐怕不夠供應,很多農家雖然種了小麥,卻都不會拿去賣,畢竟小麥也是主食之一。當穀物不夠吃的時候,小麥還可以磨成麵粉充飢。

  澱粉就沒有這樣的待遇,因為家家戶戶都大面積種植紅苕,澱粉在這裡也變得特別廉價。而一小碗澱粉也可以做出很大一碗涼粉來,利潤空間非常可觀。

  涼粉的製作過程十分簡單,只需要澱粉和水就夠了,剩下的便看佐料。

  蘭芝想先做一些試驗品,讓他們擔去市場上賣,如果銷量不錯,再大面積收購澱粉。

  蘭芝先將澱粉和清水1:1混合,然後再緩緩倒入燒開的熱水中,使其變成糊狀,再用工具盛出來,冷卻之後涼粉就成了。

  楊大嫂、老七媳婦和劉二娘見了蘭芝做的涼粉,都好奇道:“這東西真能吃嗎?像涼糕又不是涼糕,和涼糕一樣吃法?”

  “不是涼糕,你們一會兒就知道了。”

  蘭芝將蔥蒜切碎,加油辣子和味精,倒上醬油,淋在涼粉上,“現在可以嘗了。”

  幾人好奇地拿起筷子嘗了嘗,“這是什麼東西?怪味道倒是沒有。”

  “這叫涼粉,夏天吃最清爽,要是青椒成熟了,把這種油辣子換成青椒,味道會更好一些。”蘭芝說。

  當然,要是能多一些調料,比如魚豉油、生抽等,那味道就更地道了。

  但是這東西壓稱,不適合挑去太遠的地方,唯一的好處就是成本低,利潤率高。

  幾人正討論著,門外有人高聲問道:“劉三娘,在家嗎?”

  蘭芝出門,見是灘口上了幾個青年,便道:“你們來得正好,快來嘗嘗我的新品。”

  “這麼快就做出來了呀?是什麼東西啊!”幾名青年放下籮筐,湧進窄小的廚房,迫不及待去看蘭芝的新品。

  不過嘗過涼粉之後,他們並沒有那麼欣喜若狂,遠不如當初他們吃炸蘿蔔絲丸子時興奮。

  “這東西怕是不好賣吧?”有人表示擔憂,他們雖然沒有賣過這東西,但是看別人賣過涼糕,那東西並不怎麼掙錢,兩毛錢能得一碗,除去成本還剩多少?

  “你們先去試一試,要是賣得好,我們再放開手腳做,賺不到錢那就不做了。”蘭芝說,這個年代的人更喜歡吃大魚大肉,不像幾十年後人們還提倡素食。

  “行,都聽三姐的,你說什麼我們照做,跟著三姐有肉吃。那這個的拿貨成本多少?”穆五問。現在蘭芝在他們的眼裡儼然就是一個智囊,隨便一指點就能賺到錢。

  “五分錢一塊,佐料的話你們可以自己調,在我這裡拿的話,給你們算一塊錢一份,一份

  的分量在這邊有參考。”

  眾人暗中一算,一塊涼粉分量很足,分成兩碗賣說不準也有餘,竟然只要五分錢。要是拿出去賣兩毛錢一碗,基本上就是賺了兩毛。

  涼粉這東西的味道雖然沒有炸丸子那麼香,但也不難吃,放上佐料吃上一碗,還有飽腹感。

  而最近賣炸丸子的人多了,價錢也趨於平穩,利潤被壓了不少下來。如果涼粉行銷,算下來涼粉的利潤能比得上四五袋小吃了。

  調料的話,眾人還是願意在蘭芝這裡買,蘭芝的油辣子做得不錯,香蔥和蒜泥這些他們平時用得少,也沒有種多少,在蘭芝這裡一併買了也省事。

  現在他們都賺了錢,在這些方面也沒以前那麼摳門,把製作調料這點時間節省出來,說不準多的錢都賺到手了。

  這群人一人分了十幾塊涼粉,又各自買了一份調料,在蘭芝這裡借了幾個盆和碗筷,用竹片製成小刀,擔著上路了。

  日暮西山,金燦燦的晚霞灑滿大地,一群青年擔著籮筐有說有笑地從田埂上朝金溝村這邊走來。

  “三姐,明天你能再多做一些麼?真的還是你最聰明最有眼光,我們沒想到擔出去還挺好賣的,兩毛錢一份,輕輕鬆鬆就賣完了。有人問這涼粉到底是什麼做的,我們也很好奇三姐你是用什麼做的涼粉?”穆五隔著老遠就滿臉堆笑地和蘭芝打招呼。

  “做法其實很簡單,材料也是最常用的紅苕粉,你們要想學的話也可以。”蘭芝被他的愉悅感染,也笑著說道。

  眾人沒想到劉蘭芝這麼慷慨,而且材料是紅苕粉,家家戶戶都有,也不值幾個錢。要是劉蘭芝真的肯教他們,有了這門手藝,不說財源滾滾,至少今後不會餓死。

  “三姐真的肯教我們?”眾人半信半疑,畢竟教會了徒弟,會餓死師傅,而且涼粉這麼賺錢,劉蘭芝大可以悶聲發大財。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