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傍晚收工的時候,唐二好奇道:“劉三娘,你土裡種的都是些什麼東西呀?泥鰍豆我倒是認識,那長得像高粱苗的我就沒見過了。”

  “那是玉米,等今後長出來,你們就知道了。你們要種的話,一會兒拿點回去種。”

  這個地方比較閉塞,蔬菜種類倒是挺多,但玉米在這裡還沒有得到廣泛種植,蘭芝也只見過隔壁生產隊有一戶人家在種。

  眾人謝過蘭芝。

  穆五道:“原來那就是玉米,我老丈人那邊有人種,不過人家寶貝得跟兒子似的,不肯把種子分享出來。”

  “所以說呀,人太小氣就賺不了大錢,還是我們三姐腦子靈活,人又大方,這才是能賺大錢的人。”

  蘭芝淡淡笑了笑,這樣的誇獎她每天都要聽很多遍,雖說這裡的人或多或少都有些小毛病,但相對來說還是很樸實,給他們一點好,他們也都會記在心上。

  他們幫她免費做了一天的活,蘭芝晚上也留他們一起吃晚飯,因為人多,蘭芝便讓劉二娘幾人多做了幾道菜,有蒜苗回鍋肉、炸酥肉、菠菜蛋餅、葷豆花、熗炒青菜、蒸餃等。

  雖說現在他們也能賺錢了,但從物質匱乏的饑荒年代過來的人,無論在吃上還是在穿上都捨不得花錢,哪會像蘭芝這樣頓頓都是豐盛的菜餚。

  眾人吃得開心,連夸蘭芝慷慨大方、劉二娘廚藝了得。蘭芝習以為常,倒沒覺得什麼不好意思,劉二娘卻是被他們夸紅了臉。

  唐二玩笑道:“劉二娘這麼賢惠,今後誰要娶了她,簡直就是一輩子的福氣。你們有兄弟的,家境好人品又好的,可以給我們劉二娘介紹了。”

  劉二娘羞惱道:“你們再拿我打趣,我就收了你們的筷子,看你們怎麼吃!”

  “收了筷子還有五爪,我們就吃手抓飯。”唐二道,眾人一陣鬨笑。

  “可別說,現在想打我們金溝姑娘主意的人家可不少,去給我們大嫂說媒的都比以前多了幾倍,劉太爺那邊更別說了,門檻都要被那些說媒人給踩斷了。”老七媳婦說道。

  “七表娘,你也拿我取笑!不和你們聊了,我去灶房吃飯。”劉二娘說完,果真端著飯碗想去灶房。

  蘭芝這才道:“二妹是個姑娘,臉皮薄,你們就別開她的玩笑了。不過婚姻這種事急不得,她現在才十六歲,自己又有一身手藝,不用怕嫁不出去。”

  原書中劉二娘嫁得並不好,蘭芝和她天天相處,知道她是個勤勞能幹踏實純樸的好女孩,蘭芝可不想她像書中那樣過得那麼悽慘坎坷,她值得更好的。

  “還是我們三姐人最好,我還想跟著三姐多學一些手藝,可不想這麼早的嫁人!”劉二娘說道。

  “幸虧有我們的劉三娘,不然我們哪裡能吃得起這麼好的飯菜,以前都是吃紅苕稀飯,炒個萵筍也不敢放太多油,就在鍋上抹一圈,便算是放了油。現在我們附近都被蘭芝帶動起來,大家手上也有幾個閒錢,不像以前那樣過得緊巴巴了。”楊大嫂感慨地說。

  “大表娘,你們家已經算很不錯了,至少還有個表爺在鐵路上修路賺錢,我們家最窮的時候,一天就只吃兩頓,鍋里放幾顆米,摻上一瓢水,煮成一鍋清湯,那哪裡算得上稀飯?所以還是得感謝我們的劉三娘,若不是她不藏私幫著大家,哪有我們的現在。”唐二道。

  “你們也別誇我了,互惠互利,共同富裕才是我們的目標。”蘭芝道,“我這邊人手不夠,想請一個長期幫工,幫我照料田地,不知你們有沒有合適的人選?”

  田地里的活全靠人工勞作,蘭芝吃不消,這該花的錢還是得花,培養一個助手出來,也方便自己今後行事。

  “我有個外侄,就是我大舅子家的兒子,爹媽都死了,跟著叔嬸住在一起。他那個嬸娘不是個好相處的,經常對他又打又罵,其實我那外侄什麼農活都會,我還想讓他過來和我一起幫著賣小吃。要是三姐你這邊想要找人,那我讓我外侄過來幫你,工錢你都不用開,管他吃就行了,我那裡離你這裡也近,到時候他就住我家。”穆五道。

  蘭芝問:“他多大了?太小可不行,地裡面的活很累,怕吃不消。”

  雖說這個時代很小的孩子就已經要幫著家裡幹活,但蘭芝可不想用未成年童工。

  “已經十八了,農村里長大的孩子哪有吃不消的,他十歲就跟他爸一起下田插秧打穀,吃得下苦。”穆五說道。

  蘭芝這才點頭,“行,那你改天把他帶過來吧。”

  穆五謝了蘭芝,眾人吃完飯,又讓蘭芝給他們撿了貨,便挑著走了。

  晚上,蘭芝給幾個小豆丁檢查了作業,學校教的都是很基本的東西,沒什麼難度,三個小孩目前還跟得上進度,倒也省了蘭芝一件事。

  沒出兩日,穆五果然把他的外侄給蘭芝帶了過來。外侄姓陳,大家叫他陳二娃,長得不高,黑黝黝的,看上去憨厚老實。

  蘭芝讓他把一塊較為偏遠的土地打理出來,打算過一久還是把番薯種上。原本蘭芝是沒打算種這種東西,因為本地最多的東西就是紅苕。不過這裡的紅苕太難吃了,她打算種一點香甜軟糯的南瓜芍,到時候會很有用。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