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孫女堂堂的國公府嫡女哪,難道上趕著去親近你一個六品官的兒子麼?

  還有一點,王二被他娘寵得有點兒過了,前程還不知道在哪裡,身邊已經被王二太太放了一個又一個的丫頭。

  就這一點,顧老太太也是看不上王家的。

  “你的意思呢?”顧老太太就問兒子。

  靖國公搖頭,“門不當戶不對的不說,兒子就想著,阿珎王家的那個表哥,實在不是什麼良配。”

  小小年紀就有通房了,他那會兒也是成親以後才由著妻子給安排的好不好?

  “那就再看看吧,京城裡也不是只有王家。”

  顧老太太對兒子的話還是很滿意的。她也看不中王家。

  “那下次若是王家再提起來,我便回絕了。”溫氏點頭。

  按說,這兒女結親,誰家樂意不樂意的也是正常。溫氏這一回絕王家,卻氣壞了王老太太婆媳兩個。

  “真是豈有此理!”王老太太跟丈夫抱怨著,“阿珎從小在我身邊長大,我疼她,跟在咱們家幾個丫頭有什麼不同?莫非阿珎的終身大事,我說不得半句嗎?”

  王尚書年屆六旬,頭髮都花白了。他出身寒門,早年間苦讀,如今身子骨就不大好了。因此,就生出了致仕之心。只是兩個兒子尚且不能撐起家門,他又只能苦苦熬著,想著等到兒子們更進一步後,再說致仕之事。

  比起妻子來,王尚書能做到如今的位子,自然是更加精明。

  “阿松配不上阿珎。”王松,就是他那個二房的孫兒。

  他雖是閣臣了,可說到底,二兒子不過六品,門第對不上。

  王老太太一拍椅子,“一個是我的親孫子,一個是親外孫女,怎麼就配不上了?”

  說著就抹起了眼淚,“我為了什麼?當初阿珎母親嫁給了沈家,我不樂意,你非得攀高兒。女兒沒福氣,早早就去了,我心疼孩子,怕她受了委屈才接到身邊的。眼瞅著她一天天大了,如今也是要嫁人的年紀了,我更是捨不得了。”

  “老二雖然官不大,那也是自己考出來的。往後,誰能說不能走到你這步兒啊?”

  王尚書心說,這還真不能。他的兒子他清楚,長子尚可,次子能夠入仕已經是幸運。在禮部裡頭這麼多年,又有他看顧著,也沒能有過什麼大的成績出來,這都三十多歲的人了,前程也就這樣了。王尚書倒也不求別的,兒子平平安安地當個六品官,也就罷了。

  “算啦,沈家不樂意,咱們再去求別家也是一樣的。京城裡閨秀這麼多,難道還能找不到你可心的孫媳婦?”

  “我就看中了阿珎!”王老太太固執極了。她跟王尚書是貧賤夫妻,這麼多年了,雖是脾氣秉性不同,但夫妻間關係卻融洽。她執拗性子一犯起來,聲音也高了,“你以為我是為了門第哪?你想想,做媳婦的哪個不受磋磨?難道你就捨得阿珎去別人家裡立規矩?到咱們家就不同了,我是她親外祖母,莫非還能給她立規矩?只有疼的!”

  王尚書少不得將老妻勸了又勸。

  王老太太臉色十分的難看,也不知道到底聽進去沒有。

  溫氏這邊了解了婆婆和丈夫的意思,也放下心來,重新給阿珎相看人家。

  好在到了春天裡,今日一個賞花會,明日一個踏青宴,京城貴婦圈子裡熱鬧極了。大房二房都有適齡的女孩兒,溫氏和二太太也都帶著幾個丫頭走動了起來。

  這天,溫氏歇晌才起來,三太太就匆匆地來找了她。

  “什麼事這樣的急?”溫氏見三太太臉上都滲出汗珠兒來了,十分地詫異。

  三太太哎呀了一聲,“正有事問嫂子呢。”

  一扭身坐在了椅子上,連茶都沒讓上,就揮揮手叫丫鬟們出去。

  溫氏見她面色焦急,忙問,“怎麼了?”

  “我問嫂子,大丫頭的親事定了王家?”

  溫氏就愣了。

  “這是哪兒的話?王家雖然有這個意思,同我說過,只是老太太和我們老爺都不樂意啊。”

  且不說她已經回絕了王家,就算是還在考慮之中,也沒有往外傳的道理呀。

  天氣漸漸熱了,三太太用帕子扇著風,“我今兒不是去了我小姑姑家裡麼,小姑姑說,王家那個二太太,這幾天是見人就夸咱們家大丫頭,什麼模樣也好,自小在他家裡讀書識字的,也明事理,還時常做了針線送過去孝敬她婆婆和她。她是時時刻刻都想著把大丫頭再接到身邊兒呢。”

  溫氏氣得渾身發抖,“這話怎麼說的?”

  她這兒成日裡帶著阿珎出門走動,結果阿珎親舅媽說些這樣語焉不詳的話?

  這都不是拆台,這是一盆髒水潑到了沈家身上。

  “那嫂子怎麼辦?”三太太也氣。

  王二太太這事兒做的實在膈應人。

  她是阿珎親舅媽,如果真想做親,被拒了一次,擺出真誠的樣子來,好好與老太太和大嫂說,直說親上加親再不會委屈了阿珎,成不成的都還是親戚呢。這麼四處說道是怎麼個意思?

  你要是跟她去計較,她還得喊聲冤枉,說自己沒別的意思,完全是誇讚外甥女呢。

  “要不,告訴老太太一聲?”三太太就出主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