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著這樣的想法,陳李氏原本說要過些年就給陳彥納妾的心思都沒了。反正一個兩個的妾侍都不聰明就罷了,還不夠莊重,擺在府里也頗為礙眼,怎麼都是比不上她的兒媳的。

  春歸在她身邊伺候這麼些年,自然也曉得陳李氏的想法。不過她要比陳李氏看得清楚。陳李氏當自己是想開了,可春歸卻曉得自家老夫人其實是無能為力罷了。

  別人家的少夫人,嫁進府里來便是生兒育女相夫教子,沒什麼其他退路,可他們家裡的少夫人可不一樣。不說老夫人,就算是少爺自己那又能如何,想來也是日漸無法掌控少夫人,還反被人吃進嘴裡去了。

  一提起納妾,少夫人還能笑盈盈地應下,他家大少爺可向來都是如臨大敵一般黑著臉推的。

  這是陳家的一點小事,放眼到整個杭城此時可是一派火熱。

  這官府要建立書院的消息一傳出來,立刻驚著了不少人,不過驚過後就是喜悅。

  雖然是鄉里鄉下的,可是想讀書的人卻不少。杭城說起來是整個宋國里有錢的地界了,可就這樣還是不少人家裡因為高昂的學費而念不起書的。

  沒有法子,這個時候念書,那都是小康之家做的事情。鄉下人家就算是想念書那也有心無力,與其浪費那麼一個勞動力,還不如早點下地做工再過幾年就能娶個媳婦兒往下繼續傳宗接代了。

  官府那邊的風聲一傳出來,雖然還沒有透露具體學費是多少,可那句“人人都念書”的誇海口的話下來,就已經足夠讓人覺得新潮澎湃了。

  而杭城之外的州府聽見消息的,也有不少牙酸的人。有些地界的官員本來就對皇帝這條政令不贊同,是準備看杭城笑話的,此時見著杭城這樣大刀闊斧,便更加等著看杭城這邊出事兒了。而有些官員則是覺得皇帝的政令也不乏試試的可能,因此對杭城這樣的改革,心裡還是羨慕居多。

  羨慕什麼?羨慕人家有錢有自由啊,這要是做出成績來,可不是眼見著要往京城去的麼。也就是可惜他們的州府實在窮得叮噹響,每年等著京城救濟,連官道都沒修齊整,更別說拿出閒錢去辦學堂了。

  不管外面怎麼想的,到了六月底這事兒就是真正定了下來。杭城下面的各個縣都將自己縣裡的數據給統計了上來,林林總總整個杭城有能力在村鎮之間自己湊錢蓋學堂的有大半,剩下的則要杭城這邊撥款下去。而另外的老師也找得差不多了,就等著學堂蓋好學生找好就能開課。

  官府這邊已經算好了帳目,結果發現建立學校的這一筆帳目其實並不算多,若要真說起來,那大概是九牛一毛了。

  林若青得知這個消息以後,也覺得好極了,同陳彥說起的時候還遺憾:“只可惜還是不開女學,要是開了,那我便能優先招念過書的工人了。”

  她話一說完,看著陳彥若有所思。

  陳彥被她看的有些懵:“怎麼了?”

  林若青笑了笑,然後神秘莫測的搖了搖頭,一臉你自己體會的神色。

  陳彥一體會,還真體會出來了。因此沒多久官府那邊又有消息傳了出來,以後從官學裡讀書出來,成績拔尖又不打算考取功名的,那能優先到陳家商行里任職。

  不說別的地方,就杭城裡頭,那沒人不知道陳家商行,林林總總從杭城裡到縣鎮裡哪裡沒有陳家的商鋪?那裡還真不是隨便誰都能進去任職的。

  好事成雙,好消息也是一般。林若青那邊又立刻用織布廠的名義傳出消息來,以後以鎮為單位,讀書成績頭三名的學生都能收到一筆獎學金。

  六月底,扶柳折騰了一天一夜才生下一對龍鳳胎,一男一女猛然就湊成了一個好字,不僅僅是將翠竹給羨慕壞了,連林若青見了也覺得稀奇羨慕。

  遭一份罪得兩個寶貝,可真是太划算了啊。

  林若青站在小床邊上彎腰看兩個緊緊閉著眼睛的奶娃娃,忍不住伸手在他們臉頰上輕輕碰了一下。

  “轉眼扶柳都生了孩子了,阿冕都三歲了。”林若青感嘆,“時間過得可真快。”

  扶柳靠著墊子坐著,蜜香正滿臉笑容地端著湯碗給她吃。她聽見林若青這麼說,便回了一句:“小姐什麼時候再生一個?”

  林若青回頭看她,擺擺手道:“再說吧,再說吧。”

  她有些意動,不過又安逸慣了不太想遭罪。且她現在也不過才二十露頭呢,往後還有大把的時間能夠生,沒什麼可著急的。

  而七月初,程明也從京城裡趕了過來。他不是空手來的,他身邊還帶著不少脂膏。

  林若青與剛當爹天天傻樂的元胡一起見了他。

  “這些是我去年做的。”程明將自己帶過來的東西都陳列開來,面上信心滿滿,“到如今已經有快八個月了,然而質地氣味與效果均沒有什麼改變。”

  林若青和元胡聽了已經是眼睛放光。

  如果真的像程明說得這樣,那這脂膏起碼有一年的保質期,甚至以後可能還要延長。這樣的話,光是杭城一地設廠就能夠滿足宋國內外的需要了。

  就目前一年來說,連邊關那都已經足夠了,畢竟粉黛的脂膏一盒子也就用兩三個月罷了。

  整個七月里,元胡和程明就悶頭在別院裡研究脂膏,最後出來時兩人都是鬍子拉碴,不過元胡的眼睛閃著狼光似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