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本出生在漠北的林甄珍,年僅十歲為何就要離開父母孤身進京一切的開始,正因為先帝龍馭歸天今上登基。

  新帝登基本是普天同慶,可惜新帝自幼體弱,其子嗣運更是不佳,在東宮時僅得一子兩女,皆幼殤尚不及序齒。

  為朝庭穩定,亦為身後百年計,由禮部尚書為代表的群臣上表,

  一請選淑媛,納入後宮以開枝散葉。

  二請招諸王之子入京,以備後繼。

  三請招戍邊大將嫡子入京,沐浴皇恩。

  聖上以父喪為由拒開後宮。稱以日代月守父喪已是心難安,選淑媛事且暫緩。

  邀諸王公攜子一同入京,免其受骨肉分離之苦。

  至於戍邊將軍子入京事,由各地將領便宜行事。自來君不疑臣,臣必不負君。

  遠在漠北,因聖上登基而進封為安國長公主,當今聖上一同胞的嫡親姐姐率先上表,稱其隨夫戍關防北狄不敢擅離,自己已習慣隨夫在邊關生活,兩子年長願繼父志,唯膝下幼女身嬌體弱,請歸洛京托請聖上照看。

  皇帝能大度不疑由人自便,各位戍邊將軍們卻不能裝聾作啞不作表示。

  這番上表,又是皇親又是將軍妻的安國長公主殿下更是經過仔細考量過了。

  聖上無子,自己為天子親姐,所生兩子雖是外姓,卻也有一半皇室血統,其父又是鎮邊大將。帝都那些個人精無風還要想起翻幾尺浪來,到時候指不定一不注意被人算計,會鬧出什麼風波。

  思來想去,再怎麼心如刀割萬分不舍,亦只能上表送女入京。畢竟貴族女兒家,生來一腳出八腳邁養在深閨,不直面朝堂風雨,又有親舅關照自是安全得多。

  當然,長公主還有些期許:沒有邊關風霜相逼,女兒回到帝都能受些大家閨秀的薰陶,慢慢養養性子,變得稍稍那麼淑女一點也是好的。

  至於為何選一個身體又弱,子嗣運不佳的皇子被立東宮,這就不得不提及,先帝未年那些風風雨雨。

  先帝身體抱恙,時有疼風之症,太子未定諸王奪嫡,其間明爭暗鬥京城內風雲詭譎風聲鶴唳。

  當今聖上明安拙,其名取自安於愚拙,不學巧偽,不爭名利之意。其人非長非嫡,排行靠後還是出了名的病秧子,成年後得了個二品的安平郡王的封號,由其可知,當年的安平郡王與淑和公主姐弟倆皆不受寵。

  生母早逝,在宮中如小透明的他們不想,也沒膽摻合進帝都這一譚混水,由林青提上表請辭帝都爵位,帶了淑和公主自請戍邊一起離京。

  安平郡王此舉無異自斷一臂以明心跡。在眾子奪嫡心旺,各出奇招相互拆台之下,無異一股清流,天子龍心甚悅,准了林青之請奪了閒爵,封一偏將職位,又加封安寧郡王為寧王。至此,寧王殿下不退反進入了聖人視線。

  京城諸王奪嫡,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京城帝都腥風血雨,諸多爭位皇子死的死,貶的貶,反倒是縮在一邊,不爭不搶的寧王還落個平安無事。

  除他之外,先帝身邊就只有年僅十歲的幼子瑞王,這下也沒人可選了,已年過二十寧王殿下被封太子。撐著個病歪歪又倒不下來的身子骨,五年時光從太子位就這麼一路走到如今面南稱帝。

  也難怪明明新帝才登大位,諸大臣就操心其子嗣事來。

  實在是看著新帝病體支離,生怕哪一天金甌有缺,帝位後繼無人,又要重演先帝未年舊事。如今其它年長尚存的諸王都已就蕃,這要鬧將起來,就不是九龍奪嫡,而是七王爭霸。

  可惜此番君臣首度較量,被新帝四兩撥千金給擋了回來。三件事裡,真正被應下來的只有最後一件。而且,人家新帝那話說得可比諸位臣工的漂亮不少。

  讓一干以為新帝軟弱可欺的大臣大跌眼鏡,紛紛以全新的目光打量新帝。

  新帝是軟是軟和,可他似乎不好欺。這新朝伊始,新任帝王與先帝舊臣間,都還在摸索著,尋出最適合的君臣相處之道。

  第10章 第 10 章

  別人怎麼看這位新帝不重要,林甄珍很清楚,自己嫡親舅舅世人眼中的病秧子皇帝,雖然一直是病體支離命不久矣的模樣,可直到自己和親塞外時人家都還活著。

  後宮裡,庶長子寧王、嫡次子秦王、庶三子齊王還有那些個庶女們枝繁葉茂,一點也不用諸臣工操心後繼無人的事,反倒因為聖上身體先天不好,這東宮儲位之爭開始的比其它皇帝在位時早上許多——都怕他活不長。

  哪怕在上一世,自己掀開那樁滔天大案,讓韓貴妃打入冷宮,東平候府爵除族誅,與此案相關的一干勛貴官員鮮血浸透了整個菜市口,報了父母兄長及漠北一城青壯皆屠的血海深仇,可寧王還在。

  眾位臣工若記憶不差,都記得當今也是從寧王位上進封的太子。

  皇后有嫡次子在手,那可是名正言順的正統,加上聖心難測,以及當年從沈了章口中聽到的支字片語,這後面想來必定熱熱鬧鬧的一場大戲,上輩子的自己是看不到了。

  如今重來,自己更不想看到韓家人的風光樣子。

  上京路上林甄珍仔細思量過,能不能從此事的源頭西戎侵邊事入手,想辦法把韓家人以次充好貪污軍需之事翻出來,從源頭上掐滅了此事,也就沒有了之後的漠北血案。

  長公主與鎮北將軍活著,自己再怎麼背著飛揚跋扈的名聲,也沒人敢在西戎和親上,把自己給推出去。否則,都不用自己老爹出手,自己娘親就要拎弓提劍上金殿,與諸位臣工理論一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