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006年第3期《百年潮》上王文正《審判員智斗姚文元》,寫姚文元回答審判員的問題時滴水不漏,為自己的辯護有理有據,態度不卑不亢,只認錯,不認罪。文章想說姚文元不好,但卻恰恰透露出審判者羅織不力。姚文元在那種絕對懸殊不利的泰山壓頂的境況下,沉著冷靜,有守有攻,依靠法律,依靠證據,表現了一代文章大師的智慧和氣度。是自己的錯誤就坦白承認,不是自己的錯誤就不能為了討好審判員而胡亂承認。姚文元雖然是個書生,這個人性的底線守得還是正確的。我曾在別處看到,90年代取消糧票肉票後,姚文元在獄中很為國家經濟擔憂,特别致信黨中央說,可千萬不能這樣啊,當年人民公社的大食堂就是這樣吃垮的。這個書生之見雖然可笑,但那顆為國為民的拳拳之心畢竟令人感動。現在那些因為貪污腐敗而入獄的共產黨員們,你們不用跟人家孔繁森比,也不用跟陳良宇比,你們就跟同樣栽了大跟頭的姚文元同志比一比,你們比得上麼?

  正文 第30節:孔子不管誰管?

  更新時間:2007-12-4 11:08:26 本章字數:2134

  《北大信息周刊》轉《文摘報》10月13日文雲,毛澤東年青時就欽佩胡適陳獨秀,上世紀40年代毛澤東多次致意胡適,而胡適反勸毛澤東放下武器。胡適成為蔣介石文化走卒、政府要員後,毛澤東仍表示:"只要胡適不走,可以讓他做北京圖書館館長!"到1956年,毛澤東仍然掛念胡適為什麼呆在美國還不回來。這時已經批判胡適兩年了,而書店中仍有各種版本的胡適著作在賣。曹聚仁曾經替中共勸說胡適,但胡適稱曹聚仁是個"妄人",並把曹聚仁的來信交給台灣情報部門作為"匪情"資料。現在很多人以為胡適是所謂"自由主義"代表人物,但看他在國民黨面前的表現,就知胡適的"自由主義"很大程度上是為了撈取政治籌碼的作秀。幸虧胡適沒有回大陸,他要回了大陸,手中有了一點權力,不知會演出何等肉麻的御用好戲來也。

  2006年11期《今古傳奇》張穎的《"紅都女皇"事件真相》一文,以當年翻譯和陪同的身份,回憶了1972年江青會見美國女教授維特克的過程,內容基本可信。但一個中層工作人員的視角,不足以推斷歷史事件背後的複雜動力系統。海外學界認為此事是周恩來利用江青的政治幼稚,成功地離間了毛江的關係。周恩來先縱容和鼓勵江青跟美國女教授大談個人生活,江青以為這是為了向美國人民展示中國婦女的人性魅力,就開始了人來瘋。中途周又指示少談個人,多談革命歷史,江青就鋪開地圖大談解放戰爭,並且強調她個人被壓抑了的功勞。後來經過討論,周"採納了大家的意見",認為江青的談話不妥,資料封存。可是香港卻出現了一本《紅都女皇》,周呈報給毛,毛一見,大怒,從此江想見毛一面都難。毛可能也未必完全不知內幕,但江青的文學少女般的個性也實在令人頭疼,毛寫給江青的信,是嚴厲的批評中含著無奈的深情。不過這種說法也證據不足,也可能周恩來確實是事後才知道的。周恩來始終掌握著黨的核心情報系統,穩紮穩打地在1972年之後成為黨的二號人物。周恩來卓越的個人才幹、龐大的幹部網絡和極高的國際聲望,就足以保證他的地位了。

  2006年34期《北大信息周刊》轉王銘銘文章雲,時下高校收入"階層化",少數教師確實進入"富人階層",但大部分副教授、講師、助教收入較低,不被社會所知和理解。最勤奮的青年教師成為"弱勢群體",嚴重影響學術發展。

  2006年第10期國外理論動態英國克拉里《中國的戰略性能源困境》雲,全球最豐富的能源已經被西方控制,中國可能因此被迫在中美關係和台獨問題上屈服。我看中國必須一開發新能源,二競爭舊能源,三除腐敗,四治浪費,並在十五年內做好打一場能源大戰的心理和國防準備。

  2006年35期《北大信息周刊》載文雲,今年《泰晤士報》排名全球高校,北大位列第14,亞洲第一,東京大學排名18,清華28,港大33,新加坡國大38,北大當局低調處理,強調自身不足,這是正確的。

  2006年第6期《涪陵師院學報》"文革文學研究"欄對"文革"詩歌給予了相當客觀的評價。"文革"是一個詩歌繁榮的時代,中國的大多數青年都在那個時代愛上了寫詩,學會了寫詩。詩歌真正落實到了工農兵手中。北大中文系工農兵學員創作的《理想之歌》,精美真摯,我至今仍能背誦很多段落。李瑛的詩,清新俊逸,跨越幾個時代。但大量的工農兵創作,必然導致水平不齊、泥沙俱下的狀況出現,特別是"小靳莊詩歌"和那些"大娘大嫂賽詩會"等,簡直可以跟當今的趙犁鏵詩歌共同構成一道靚麗的三八線了。

  好,這堂課就上到這裡,服務員,買單。

  昨天晚飯的主席是烙餅,副主席是大蔥蘸辣醬,吃得有點飄飄然,便出去閒轉了一圈。轉得有些冷了,便跑步回來。鑰匙在口袋裡顛得嘩啦嘩啦響,路邊的許多人直看我,令我有些靦腆。

  晚上韓國師弟隔海打來電話,說看了我在《百家講壇》的講座,問我重播的時間。而我正在看電視劇《鐵道游擊隊》,這個戲改編得還不錯,我斷斷續續差不多看全了。夜裡夢見自己也率領著一支鐵道游擊隊,兵強馬壯,人人腰裡挎著一袋子煎餅,後面背著一捆大蔥。我們在北京西站劫了一列軍車,上邊有很多瓶辣醬,我們就蘸著大蔥猛吃,鬼子都捆在一旁干看著。有幾個鬼子嘰哇亂叫,我聽出是朝鮮話,一問,原來都是北大留學生,就讓他們也來一起吃,然後放他們走了。今天醒來一想,頗覺有趣。便找出《鐵道游擊隊》的小說原著,讀了一遍。這故事我從小就爛熟於心,但今天細細讀了大半天,讀出了許多過去未曾讀出的意思。小說無論在人性挖掘還是人物塑造上都極富創造性,不是那種俗套的抗日文學,非常具有理論探討價值,可惜在資產階級學者把持的當代文學史中,這種文學作品一直受到壓抑。只要是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那些學者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認為一定是"藝術水準"不夠高的,能壓抑到什麼程度就壓抑到什麼程度,而實際上他們可能根本沒有認真讀過這些作品。最近出版的一部文學史著作,裡邊關於一些當代小說的內容都講錯了,說明那些學者不但立場有問題,連敬業態度也值得懷疑了。《鐵道游擊隊》的作者知俠所寫的後記和創作過程也非常有深度,對於我們思考文學與生活的關係頗有啟發。

  正文 第31節:《水滸傳》八大問題(1)

  更新時間:2007-12-4 11:08:26 本章字數:1698

  2007年第1期《今古傳奇》上有幾篇將軍逸事。1982年中顧委華東組會上,許世友主張殺掉張春橋和"江渭清",因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當時江渭清就坐在許世友對面,聶鳳智將軍趕緊糾正道:"不是江渭清,是江青。"許世友說:"對,就是江渭清。"眾人大笑。會後許世友問秘書那個庶民的"庶"有沒有說錯,秘書說沒錯。許世友說與民同罪就是與民同罪,為什麼一定要加個庶字!唉,不知道是文化害得許將軍胡說八道,還是沒有文化害得許將軍胡說八道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