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頁
作文雖是個人愛好,但文字只有輻射開去,影響到人時,它才是最有意義的。在這一點上,每人都有自己的考慮與方式,而作者在文字被人承認時又得到一種滿足,這本是無可厚非的事。孔慶東寫《金庸俠論》序中說金大俠語到極致是平常,他未必能做到這個,但他的聰明讓他選用了最有利於自己的方式。他出的幾本書中,他最愛的是以他的學術文章為主的《井底飛天》,裡面還混進了一些他原來暢銷文字那種因素,但這本書發行得最不好。市場有自己的要求,你如與它決鬥,失敗的只能是自己,所以他自稱這是一種黑色的孤獨。其實,在生活的激流里,他並沒有選擇逆流而上,而是順勢而行。這是他的世故,其實也就是與生活的一種妥協,也是對自我的一種保護吧,什麼時候生存都是第一位的。
但在他的心中,是沒有泯滅掉心中的赤誠與熱情的,不過他把它們藏得很深,並用了一種隱晦的方式去表現而已。不然也不會混在人群中,在別人給余杰冷箭時,他願意一刀刺出了。武俠小說中,什麼樣的殺手最厲害?都是那些能宛若普通人,不露出殺氣的殺手。孔慶東,就是混在人群中厲害的其中一個。
不可做世故之人,但不可不存世故之心,孔慶東亦然乎?
人民網對話錄(1)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孔慶東先生已經來到文化論壇。我們的訪談馬上就要開始了。歡迎各位積極提問。 [14:47]
[孔慶東]:各位網友,下午好!很高興來到人民網跟大家在“空中握手”。 [14:47]
[網友]:很多讀者反映,你的大作只有幾篇文章可讀,大部是文字幼稚的偽劣之作.這麼說,你是怎麼看的? [14:51]
[孔慶東]:說我“文字幼稚”我承認。比起“成熟”來講,我的文字是幼稚的,說我的文字是“偽劣”製作,有點批評我太苛刻啦,我的文字保證不是偽劣的,不是從別人那買來的,不是假的,都是我在自己家裡琢磨出來的。所以,我願意接受這樣的批評和提醒,我要防止偽劣,糾正幼稚。 [14:51]
[網友]:有評論認為《笑書神俠》是您研究金庸的集大成之作,在此之後您會繼續進行金庸的研究嗎? [14:56]
[孔慶東]:不敢說《笑書神俠》是什麼“集大成之作”,只能說這是我到目前為止跟金庸有關的文章的一個“烏合之作”,因為這本書普及的意義更大。從學術的角度來講,含金量並不是很高,它是把學術研究轉變為一種大眾都能夠接受的語言,來面向更廣大的“金迷”,面向更廣大的讀者,談論一下我個人對金庸的一些看法。在此之後,我現在還不能確定我是否還繼續進行金庸研究。因為我的專業主要不是研究武俠小說,我的專業主要是研究“五四新文學”。人必須不斷地“充電”,才能繼續前行,也許以後有機會我會爭取寫一些更有學術含金量的文章。 [14:57]
[日出而做]:金庸小說中那麼多女主角,不知道孔醉俠心目中那個最好? [14:59]
[孔慶東]:這個問題在不同的場合已經進行過多次回答,作為一個男性讀者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生怕犯了“厚此薄彼”的毛病。但是,根據我的記憶,我好象在很多的場合說過,更喜歡趙敏這樣的女性人物。 [15:05]
[網友]:社會上有很多人不分青紅皂白的批判武俠小說,在他們的想像里,武俠小說裡面80%的內容充滿暴力、打鬥,實際武俠小說的內容如何? [15:07]
[孔慶東]:社會上有很多人不分青紅皂白的批判武俠小說,那是在他們的想像里,武俠小說裡面80%的內容充滿暴力、打鬥,實際武俠小說的內容並非如此。比如金庸小說其中講人性、講感情特別是講愛情的部分往往是更重要。有的時候重要性超過武、俠部分,很多“金迷”喜歡讀金庸的小說,有時候不是要去讀武打部分。很多人特別是女性讀者更喜歡寫愛情的部分。所以我們把武俠小說看成一個類別和名目,武俠小說里可以承載人性的各方面,從愛情角度講,即使專門寫言情小說的作家,他們未必對問題的挖掘,深度超過金庸。所以我的金庸研究是對應著金庸作品的內容的。如果不講愛情的問題,顯然不能把金庸小說講深,講透。當然,這個並不是我的“發明”,發現金庸小說里愛情寫得深,寫得廣,這個是全體“金迷”的貢獻。 [15:08]
[石頭記2005]:對於金老先生對原著的改編,聽說韋小寶要受報應了,您有什麼看法? [15:09]
[孔慶東]:這一次金庸先生對他小說的改編,是接受了社會各方面意見的結果。金庸是一個非常嚴謹、認真的人,他想讓自己的作品經過這次改編後,變得更加對得起社會,更加對得起讀者。可是,一部文學史證明,文學作品並不一定越改越好。作家的好心和誠意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金庸在改編中,把韋小寶設計為他要受到“報應”,這是受到了社會巨大壓力的一種結果。因為很多人認為韋小寶是壞人,壞人必須要受到懲罰。我們很多可愛的朋友不能接受韋小寶居然可以一人娶七個夫人。所以我覺得金老先生的改編,有點過於屈從世俗。其實在我看來,原版的《鹿鼎記》,達到了深刻的現實主義的境界,因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好人有好報,壞人一定有壞報”。
人民網對話錄(2)
《鹿鼎記》一個了不起之處在於,深刻揭示了在現實社會中恰恰是韋小寶這樣的人“飛黃騰達”,我相信今天社會中仍然有很多人,像他那樣有七、八個夫人。但是這樣的人,肯定不是好人。只有韋小寶這樣的人才能夠取得這樣“豐碩的成果”。所以,我對金庸先生的這次改編,持保留意見。很多讀者認為,我對金庸是“無原則”的吹捧,其實我對金庸有很多批評,無論是對他的作品啊、他的文字,還有他的日常活動,我都經常有批評,特別是對他改編自己的作品,我從一個研究文學史的學者立場出發,我覺得他這次改編恐怕是“功過參半”。 [15:14][星空下的水妖]:從2005年開始,你數度出現在CCTV“百家講壇”上,講金庸小說,講中國武俠,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你怎麼看學者上電視? [15:15][孔慶東]:電視是當下社會的第一媒體,它的影響力要超過報刊等紙質媒體。媒體本身只是一個工具,一個平台,可以“雅”也可以“俗”,關鍵在於是什麼樣的人在媒體上說話,我們有很多學者學識淵博,才富五車,但是他們潔身自好,他們覺得媒體是比較庸俗的地方,他們明哲保身不願意在電視上發表言論。但是在我看來,“你不發言,總有別的人發言”。如果在你研究的領域內,你放棄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允許一些水平並不高的人隨便在電視上發言,造成了負面影響,學者自己是否也有一分責任?
過去有一句老話“思想文化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就去占領”。我並不主張學者都要上電視,在這個問題上,首先應該考慮是否涉及到自己的專業領域;其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很多學者習慣於在書齋里“自言自語”,從小沒有受過在人前講話的訓練。所以學者上電視還要注意一個“話語方式轉變”的問題。
但在他的心中,是沒有泯滅掉心中的赤誠與熱情的,不過他把它們藏得很深,並用了一種隱晦的方式去表現而已。不然也不會混在人群中,在別人給余杰冷箭時,他願意一刀刺出了。武俠小說中,什麼樣的殺手最厲害?都是那些能宛若普通人,不露出殺氣的殺手。孔慶東,就是混在人群中厲害的其中一個。
不可做世故之人,但不可不存世故之心,孔慶東亦然乎?
人民網對話錄(1)
[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孔慶東先生已經來到文化論壇。我們的訪談馬上就要開始了。歡迎各位積極提問。 [14:47]
[孔慶東]:各位網友,下午好!很高興來到人民網跟大家在“空中握手”。 [14:47]
[網友]:很多讀者反映,你的大作只有幾篇文章可讀,大部是文字幼稚的偽劣之作.這麼說,你是怎麼看的? [14:51]
[孔慶東]:說我“文字幼稚”我承認。比起“成熟”來講,我的文字是幼稚的,說我的文字是“偽劣”製作,有點批評我太苛刻啦,我的文字保證不是偽劣的,不是從別人那買來的,不是假的,都是我在自己家裡琢磨出來的。所以,我願意接受這樣的批評和提醒,我要防止偽劣,糾正幼稚。 [14:51]
[網友]:有評論認為《笑書神俠》是您研究金庸的集大成之作,在此之後您會繼續進行金庸的研究嗎? [14:56]
[孔慶東]:不敢說《笑書神俠》是什麼“集大成之作”,只能說這是我到目前為止跟金庸有關的文章的一個“烏合之作”,因為這本書普及的意義更大。從學術的角度來講,含金量並不是很高,它是把學術研究轉變為一種大眾都能夠接受的語言,來面向更廣大的“金迷”,面向更廣大的讀者,談論一下我個人對金庸的一些看法。在此之後,我現在還不能確定我是否還繼續進行金庸研究。因為我的專業主要不是研究武俠小說,我的專業主要是研究“五四新文學”。人必須不斷地“充電”,才能繼續前行,也許以後有機會我會爭取寫一些更有學術含金量的文章。 [14:57]
[日出而做]:金庸小說中那麼多女主角,不知道孔醉俠心目中那個最好? [14:59]
[孔慶東]:這個問題在不同的場合已經進行過多次回答,作為一個男性讀者很難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生怕犯了“厚此薄彼”的毛病。但是,根據我的記憶,我好象在很多的場合說過,更喜歡趙敏這樣的女性人物。 [15:05]
[網友]:社會上有很多人不分青紅皂白的批判武俠小說,在他們的想像里,武俠小說裡面80%的內容充滿暴力、打鬥,實際武俠小說的內容如何? [15:07]
[孔慶東]:社會上有很多人不分青紅皂白的批判武俠小說,那是在他們的想像里,武俠小說裡面80%的內容充滿暴力、打鬥,實際武俠小說的內容並非如此。比如金庸小說其中講人性、講感情特別是講愛情的部分往往是更重要。有的時候重要性超過武、俠部分,很多“金迷”喜歡讀金庸的小說,有時候不是要去讀武打部分。很多人特別是女性讀者更喜歡寫愛情的部分。所以我們把武俠小說看成一個類別和名目,武俠小說里可以承載人性的各方面,從愛情角度講,即使專門寫言情小說的作家,他們未必對問題的挖掘,深度超過金庸。所以我的金庸研究是對應著金庸作品的內容的。如果不講愛情的問題,顯然不能把金庸小說講深,講透。當然,這個並不是我的“發明”,發現金庸小說里愛情寫得深,寫得廣,這個是全體“金迷”的貢獻。 [15:08]
[石頭記2005]:對於金老先生對原著的改編,聽說韋小寶要受報應了,您有什麼看法? [15:09]
[孔慶東]:這一次金庸先生對他小說的改編,是接受了社會各方面意見的結果。金庸是一個非常嚴謹、認真的人,他想讓自己的作品經過這次改編後,變得更加對得起社會,更加對得起讀者。可是,一部文學史證明,文學作品並不一定越改越好。作家的好心和誠意未必能達到理想的效果。金庸在改編中,把韋小寶設計為他要受到“報應”,這是受到了社會巨大壓力的一種結果。因為很多人認為韋小寶是壞人,壞人必須要受到懲罰。我們很多可愛的朋友不能接受韋小寶居然可以一人娶七個夫人。所以我覺得金老先生的改編,有點過於屈從世俗。其實在我看來,原版的《鹿鼎記》,達到了深刻的現實主義的境界,因為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並不是“好人有好報,壞人一定有壞報”。
人民網對話錄(2)
《鹿鼎記》一個了不起之處在於,深刻揭示了在現實社會中恰恰是韋小寶這樣的人“飛黃騰達”,我相信今天社會中仍然有很多人,像他那樣有七、八個夫人。但是這樣的人,肯定不是好人。只有韋小寶這樣的人才能夠取得這樣“豐碩的成果”。所以,我對金庸先生的這次改編,持保留意見。很多讀者認為,我對金庸是“無原則”的吹捧,其實我對金庸有很多批評,無論是對他的作品啊、他的文字,還有他的日常活動,我都經常有批評,特別是對他改編自己的作品,我從一個研究文學史的學者立場出發,我覺得他這次改編恐怕是“功過參半”。 [15:14][星空下的水妖]:從2005年開始,你數度出現在CCTV“百家講壇”上,講金庸小說,講中國武俠,受到觀眾的熱烈歡迎。你怎麼看學者上電視? [15:15][孔慶東]:電視是當下社會的第一媒體,它的影響力要超過報刊等紙質媒體。媒體本身只是一個工具,一個平台,可以“雅”也可以“俗”,關鍵在於是什麼樣的人在媒體上說話,我們有很多學者學識淵博,才富五車,但是他們潔身自好,他們覺得媒體是比較庸俗的地方,他們明哲保身不願意在電視上發表言論。但是在我看來,“你不發言,總有別的人發言”。如果在你研究的領域內,你放棄了自己的社會責任,允許一些水平並不高的人隨便在電視上發言,造成了負面影響,學者自己是否也有一分責任?
過去有一句老話“思想文化陣地,無產階級不去占領,資產階級就去占領”。我並不主張學者都要上電視,在這個問題上,首先應該考慮是否涉及到自己的專業領域;其次,還有一個問題就是我們的很多學者習慣於在書齋里“自言自語”,從小沒有受過在人前講話的訓練。所以學者上電視還要注意一個“話語方式轉變”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