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葉正平也幫忙打了個圓場,於是柯祺順利地扶著謝瑾華走了。

  坐進回家的馬車裡,謝瑾華還在繼續裝醉,只為了能賴在柯祺的懷裡不起來。柯祺捏了捏謝瑾華的後脖頸。謝瑾華覺得有些癢,往旁邊躲了躲。柯祺卻樂此不疲地捏了起來。謝瑾華終於不裝醉了。

  “你是怎麼騙過他們的?”柯祺問。

  “我提前和掌柜說好了,讓他在暗中做了準備。我那杯酒中幾乎都是水,只稍微沾了點酒味。他們見我喝了一大杯,自然就相信我喝醉了。”謝瑾華高興地說,“這以後,他們肯定不敢再讓我喝酒了。”

  誰讓謝瑾華喝酒,誰就是在找虐。沒有人想要被謝瑾華拉著考校問題,因為這也太傷自尊了!沒有人想要被謝瑾華用雞毛撣子打手心。估計日後就算謝瑾華主動想喝酒,大家都會想辦法攔住他了。

  柯祺覺得謝瑾華真是壞透了,然而他喜歡謝瑾華這一副壞透了的樣子。

  柯祺裝模作樣地對著謝瑾華拱了拱手,說:“厲害啊,謝大人!”

  謝瑾華回了一禮,也對著柯祺拱拱手,道:“一般一般,都是柯先生教得好。”

  “不不不,是謝大人您自己天資卓絕。”柯祺說。

  “哪裡哪裡,柯先生這話真是叫在下受之有愧。沒有柯先生的細心教導,就沒有學生的今天啊。”

  這吹捧來得太浮誇了,柯祺直接把謝瑾華按進自己懷裡,然後捏了個慡。

  第一百三十三章

  待到七月底, 謝六元的酒後怪癖就已經傳得人盡皆知了。

  朝中的大臣是早就已經知道的,因為謝瑾華這種耍酒瘋的方式真是太值得說了, 大臣們私底下也有喜歡說八卦的,一個個“來, 我給你說件趣事吧”就把這個事情傳開了。據說, 這個事情甚至都傳到了皇上的耳朵里。謝瑾華窩在崇文館裡修書, 不經常面聖, 但他大哥謝純英身為小內閣的成員,卻幾乎是每天都能見到皇上的啊!據說,皇上指著謝純英的鼻子笑了好一會兒,就因為謝瑾華這一怪癖。

  柯祺覺得, 說不定皇上大大就是被謝瑾華萌到了。

  不過,這個事情之所以能在在七月一下子大幅度地流傳開來, 卻和大臣們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 主要還是因為七月的《秋林文報》上刊登了一篇由葉正平寫的散文。葉正平的文筆自然是不用說的,他寫的散文,從文字層面來說就是一篇佳作,更何況這散文還是一篇人物傳記, 寫的就是謝六元啊!

  只要有了六首狀元這個名頭, 就註定了這篇文章不會被埋沒。

  如今書生中都流行戴木簪、著素衣,不就是因為據說謝六元喜歡這麼穿嗎?別看謝瑾華因為被愛惜他才華的慕老重點盯著, 每日沉迷於修書,很少去外頭參加雅集了,可是外頭依然處處都有和他相關的傳說。就算謝瑾華從此泯然於眾人, 身為六首狀元的他,在未來十年都是書生們心目中的大大。

  “大大”這個詞是柯祺說的。

  “大大是什麼意思?”謝瑾華好奇地問。

  “意思就是……你是電,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話。”柯祺說。

  “……那我真是太閃了。”謝瑾華嘆了一口氣。

  繼續說葉正平的文章,他妙語連連將他和謝瑾華相識的過程娓娓道來。他說了謝瑾華沉迷於念書時發生的趣事,贊了他和柯祺之間的美好感情,又講了謝瑾華和柯祺一起聯手創辦報紙時的艱辛。沒有錯,這篇人物小傳記相當於是把謝瑾華那一重《秋林文報》主編的身份揭開了。除了這些以外,葉正平還把謝瑾華醉酒後的怪癖說了,感慨道酒後露執念,謝瑾華的執念一定是好好讀書、研習學問。

  這期報紙真的要賣瘋了!加印了一次,結果又賣瘋了!

  有很多不識字的人,雖然看不懂報紙,但已經養成了在報紙發行後的幾天去茶館中聽說書人講故事的習慣。本以為這次會繼續講《從戎記》,卻沒想到說書人把講《從戎記》的日子往後推了,他們連著幾天說的都是謝六元的故事!說書人就好像身臨其境了一樣,把葉正平那短短几百字的文章講得繪聲繪色,連謝六元當時是怎麼想的,周圍人又是原先怎麼不服氣後來怎麼拜服的,說得一清二楚。

  出門在外,誰要是不跟風聊一聊謝六元,就好像是落伍了一樣。

  事實上,這篇文章是柯祺拜託葉正平寫的。當然,這主意雖是柯祺出的,文章本身自然是葉正平自己寫的了。整篇文章看似在調侃老友,其實字裡行間夾帶著大量的私貨,雖沒有明著說謝瑾華如何如何優秀,但看完了全文的人都將會心一笑,對謝六元充滿好感,偏偏葉正平從頭至尾也沒有說謊。

  柯祺覺得葉正平真是一個人才啊。

  就這樣,謝瑾華厚積薄發,靠著他自己的實力,也靠著柯祺的手腕,終於奠定了他在文人心中的地位。之後,只要修書的工作順利完成,只要《秋林文報》始終保持逼格,這地位就不會往下降了。

  柯祺真替謝瑾華感到高興。

  謝瑾華卻有著自己的苦惱。

  在六元的精心雕琢下,《良緣記》已經完成七個小故事,只差兩個前世和一個今生沒有寫了。然而,這齣戲卻暫時不能投入排演。因為,在外人眼中,柯祺現在的身份和謝瑾華的身份是不對等的。

  謝瑾華寫《良緣記》的初衷是什麼?他想要開個小號去秀恩愛。戲本是以夫夫倆為原型寫的,但主人公用的卻不是他們二人的名字。謝瑾華只是希望所有人在看完《良緣記》後都能聯想到他們夫夫倆身上,從此覺得他們確實是天設一對、地造一雙,最好再也沒有那種缺眼力的人給他們送小妾了。

  而在謝瑾華的心目中,柯祺當然是最優秀的。他太清楚柯祺心目中的山河溝壑了。所以,在《良緣記》中,以柯祺為原型塑造的那位主人公就是一位很聰明的人。這樣的柯祺配得上那樣的謝瑾華。

  然而,普羅大眾卻還不知道柯祺的優秀。被守孝耽誤了的柯祺收斂光芒,一直藏在謝瑾華身後。

  所以,在這個時間點,《良緣記》不適合被拿出來給大家看。在《良緣記》中,謝瑾華把柯祺寫得太好了,但在柯祺沒有嶄露頭角時,人們不會覺得那位無比優秀的主人公和柯祺有什麼關係,硬要把他往柯祺身上扯,只會讓人心生諷刺,覺得是某些人眼瞎了。唯有柯祺徹底綻放光芒,等到那時,人們在看完《良緣記》後,甚至都不需要有人刻意引導,就能自然而然聯想到柯祺和謝瑾華的身上。

  所以,謝瑾華只能繼續等。

  好在柯祺一定不會讓謝瑾華等上太久的。別說柯祺已經在皇上心中掛了號,與謝家交好的人也都知道這位少年不簡單,就說葉正平在《秋林文報》上寫的那篇散文,雖然文章主要是關於謝瑾華的,但因為文中也提及了柯祺,有識之士當然能知道提出文報這個概念並將它創造出來的柯祺有多厲害。

  謝瑾華無比盼著下一科的科舉快點到來。科舉之後,柯祺就能正式進入朝堂了。

  七月的最後一天,皇長子榮親王新得了女兒。他是最年長的皇子,早就已經成親了,這些年連兒子都生了好幾個,只不過都是庶子而已,所以就算多得了一位庶女,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這小女嬰出生的日子太好了。她竟然和她的曾祖母,也就是當朝太后,是同一天生日,這就顯得不一般了。

  榮親王的母妃原本就是太后娘家的遠房侄女。太后經常會抬著侄女打壓皇后。榮親王特意進宮為女兒求了名字,還打算把女兒養在太后身邊。這個事情一傳開,現在外頭都在說著榮親王的孝順啊。

  柯祺覺得這裡面的邏輯有點醉,榮親王怎麼就孝順了?但榮親王確實通過這件事得到了好處。

  太后是開瑞帝的親娘。要是太后對著皇上一直說榮親王的好話,即便皇上心裡清楚是怎麼回事,他也得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在一段時期里對榮親王稍微重視一點,比如說多給榮親王找一些活干。

  剛剛出生還沒幾天的小女嬰都被封為了郡主,但是沒有具體的封地,只有一個名號而已。柯祺私底下對謝純英說:“大哥,你覺得……榮親王家的小郡主和太后同一天生日,是巧合,還是人為的。”

  “只怕是人為的可能性大一點。”謝純英面露諷刺地說。

  事情的真相很有可能是,榮親王有個小妾懷孕了,太醫估摸著孩子出生的時間應該在七月底八月初,榮親王便靈機一動,決定就讓孩子在太后生日那天出生,然後命人通過藥物、針灸等手段控制了孩子的出生。反正懷孕的只是一個妾,就算真出了問題,在深門大院裡悄無聲息死掉的女子還少嗎?但如果孩子順利出生了,榮親王就多了一個由頭,可以讓他去太后面前賣好,從而得到不小的好處。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