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宋氏瞧上去比過去年輕多了。她只用守一年夫孝,如今已經出了孝期,雖因是寡居不好穿顏色鮮亮的衣服,卻可以在衣裙的邊角處繡上花紋。她以前總習慣於板著臉,現在臉上卻有了一點點笑意。

  柯祺先觀察了一下,見嫡母不像是已經被娘家兄嫂迷惑住的,才緩緩說起自己的來意。他也不拿前朝謀逆說事,只說這種教派的出現,往往會引得群眾在某處聚集,到時候荒廢了田產就是大罪了。

  拋開前朝的事不提,這樣的邪教發展到最後,總會引起朝廷的注意並被鎮壓。宋家這樣的商戶,在他們所處的縣裡還是很有地位的。到時候若真出了事,他們這樣有錢的商戶肯定會被抬出來祭刀。

  但如果宋氏願意幫忙收集消息,有了謝府的保證,宋家人就可以被活動成是“深入虎穴瓦解邪教的英雄”。所以宋氏但凡看重自己的娘家,她都要把柯祺的請求應下來,還要感激柯祺給了她這個機會。

  事情就這麼說定了。

  柯祺離開時,宋氏親自將他送到了二門。柯祺對宋氏行了揖禮,這才轉身離去。

  對於柯祺來說,他現在竟是盼著青蓮教背後真藏著謀逆的勢力了。因為,朝中還完全沒有開始重視這個問題,這會是謝大哥的機會!謝大哥在官場上遲遲不能更進一步,都是因為他還沒有當過地方官。如果能夠證實青蓮教有問題,只要慶陽侯府在暗中活動一下,讓謝大哥外放到青蓮教盛行的地方去。如果大哥能抓住機會把青蓮教連根拔起,那麼,只要他處理了青蓮教,升官入閣都指日可待啊!

  這個過程中或許會危險重重,但危險都伴隨著機遇!

  將前朝餘孽一網打儘是一個多麼大的功勞啊!大哥現在就缺這麼一樣輝煌的功績!

  柯祺越想越覺得心cháo澎湃。

  當然,柯祺是柯祺,大哥是大哥。關於大哥究竟會怎麼做,這隻取決於大哥自己的想法。

  第八十二章

  過了幾日便是謝瑾華的生日, 這一日也是皇后千秋。

  這樣的巧合其實不算什麼。若有位家世不錯又年齡適合的女子應了這樣的巧合,說不得還有福氣能討得中宮歡喜, 因此入太子東宮占上一個分位。可謝瑾華是侯門庶子,這樣的巧合就不被看重了。

  且謝瑾華的生日不設宴不飲酒不聚樂, 豈能與皇后千秋相比?

  開瑞帝對於皇后頗為敬重, 而他的這位髮妻雖有智謀卻又為人大氣, 確實當得起皇上的愛重。皇上不斷加恩予她, 每年的千秋節都弄得很熱鬧。皇后在這日還會於外殿接受眾朝臣、眾誥命的朝拜。

  德親王妃按照往年的習慣,早早就入了宮,先去了淑妃的甘泉宮,只等吉時一到, 再陪著親婆婆一起去皇后娘娘面前賀喜。比起太子妃和皇后,榮親王妃和賢妃, 德親王妃和淑妃真是親如母女了。

  其實, 德親王妃和淑妃是兩種截然不同的人。

  淑妃生於商戶,長於市井。她年輕時不識一字,也沒正經學過琴棋書畫,倒是極擅女紅。德親王妃卻生於侯府, 長於勛貴。她當年是京城中有名的才女, 便是現在,也依然喜歡舞文弄墨擺局弄弦。

  但這兩位女子都有著極高的情商。

  淑妃沒什麼掌控欲, 從未往兒子後院塞過女人,也不會吃飽了撐地去挑撥兒子媳婦之間的關係。德親王妃則完全當得起“賢內助”三個字,無論是在生活上, 還是在事業上,都能把丈夫照顧得很好。

  都說婆媳天生就是仇敵,但聰明的人是不會窩裡反的。

  德親王妃把女兒暖暖帶在了身邊,淑妃有了孫女則萬事皆足。至於兩個孫子……王妃把小兒子和丈夫都託付給了大兒子,世子領著老爹和弟弟,啊不對,是德親王領著兩個兒子去皇上跟前請安了。

  暖暖和淑妃咬著耳根,祖孫間似乎在交換什么小秘密。

  王妃在一旁微笑地看著。等覺得時間差不多了,王妃笑著說:“聽聞母妃這兒的伶官又學了新的故事,講的是仙女獻桃,暖暖入宮前就盼著這個了……”淑妃娘娘一直不耐看書,倒是很喜歡聽人說書。

  話里說的是暖暖,王妃卻眼巴巴地看著淑妃。

  淑妃忍不住說:“你這猴兒,都這麼大的人了,還拿女兒當幌子,真是不知羞。”

  王妃笑道:“母妃瞧著不過三十,那兒媳今年便只有十四,哪裡是這麼大的人了?”她這話肯定是說得誇張了,淑妃確實不再年輕,都已有了一個三十多歲的兒子,就算保養得再好,也不可能瞧著只有三十歲。不然豈不是和她兒子一樣大了?但王妃這話本就是在湊趣,說得誇張些自然有了“笑”果。

  當然,不再年輕的淑妃依然是美的。她美得很有味道。

  暖暖最喜歡淑妃祖母大美人了!

  淑妃摟著暖暖笑了一陣,道:“就算你說盡了好話,我偏不如你意。你今兒便在我身邊守著吧。”

  德親王妃起身行了一禮,伶俐地道:“能跟在母妃身邊是兒媳的福分,兒媳謝賞。”

  婆媳兩人很有默契的交換了一下眼神。她們已經在這一番婆慈媳孝中達成了共識。

  王妃故意提起伶官,暗示淑妃等會兒有好戲可看。又說“仙女獻桃”,仙女獻桃為祝壽,這好戲應該發生在皇后的長秋宮,再不然也和皇后有關,少不得會把太子、太子妃牽扯進去。不過,王妃既然用這般輕鬆的語氣暗示了這一點,說明接下來的那場戲不會真損了嫡系的利益。而淑妃叫王妃在自己身邊守著,則暗示了不論接下來發生什麼事,只要王妃不離開淑妃身邊,她都能夠護得兒媳婦周全。

  淑妃年少時,以為年節時有件新衣服穿,便是好日子了。等她入了李府做妾,才知道什麼叫做真正的好日子。因此,她很知足。正室是真賢良,身為一個沒什麼野心的妾,她的日子從來不曾難過。

  當然,沒野心不意味著淑妃沒手段。為了護住德親王府,她不介意亮出尖爪。

  不多時,德親王和兩位公子也到了甘泉宮。此時距離朝拜皇后娘娘的吉時還早,淑妃便叫人把養在她宮裡的幾位公主都叫過來,支起三張桌子,大家一起玩葉子戲。這是一種非常流行的卡牌遊戲。

  淑妃僅有一位親子,便是德親王。但甘泉宮裡還住著幾位或生母早逝或生母品級不高的公主。淑妃既把她們養在了身邊,那肯定不會故意去苛待她們。公主或感恩或為了日後的生活,也敬重淑妃。

  吉時將至,甘泉宮的眾人收拾妥當,便一起去了長秋宮。

  皇后的千秋宴一共有兩場,第一場設在外殿,是她接受眾朝臣、眾誥命朝拜的地方。第二場設在內宮,是宮內的家宴。所有的皇子皇女都算是皇后的孩子,因此皇子皇孫們在家宴上需向皇后獻禮。

  群宴結束時,什麼事情都沒有發生。

  王妃對著淑妃輕輕地搖了搖頭。淑妃便不再多問。

  群宴設在下午,家宴設在傍晚,這中間是有時間差的。皇后僅有長公主和太子兩個親生的子女,在她千秋時,因長公主不再入宮,所有的事情就都由太子妃操持,而太子孝順,也願意盡一份心力。

  說起來,自安朝建立後,長公主只參加過開瑞二年——也就是謝瑾華出生那一日——這一年的千秋宴。開瑞元年時,她以要為亡夫守孝的名義拒絕入宮。開瑞二年本無事,但自那以後長公主就半腳踩進了佛門,雖沒有剃度,卻也受了戒,從此再也沒有出過長公主府。這事一度叫皇后傷心了很久。

  太子在群宴上多喝了幾杯,見家宴時間未至,他便打算入一宮殿休息一會兒,再換一身衣服。

  事情就這樣發生了。殿裡燃了某種香料,本就喝多了的太子覺得腦袋更加昏沉。而皇上的聞采女叫人引錯了路,也入了同一個房間。按照某些人的算計,太子與聞采女當風雨一度。然而謝純英盯著太子身邊的人很久了,太子自己也十分配合,於是房間裡竟然還有兩位小皇子躲貓貓時躲在了此處。

  小皇子們驚恐地叫了起來,殿外眨眼間湧進來一堆人,聞采女立刻就被拿下了。而本該入了這一房間的太子卻因一時尿急去了隔間,昏沉沉的什麼事情都不知道,連聞采女的一片裙角都沒有看到。

  聞采女本是一位宮女,被皇上幸了後,只封了後宮中最末的一等。她是皇上的妾,若太子真和她有了什麼,大概只能坐等被廢了。就算皇上願意饒過太子一時,但日後想起來總會覺得這事很膈應。

  不管是不是被人陷害的,皇后勃然大怒,想要把聞采女拖下去打死。淑妃卻想起了兒媳說的話,輕輕握住了皇后的手,然後在皇后耳邊細語了幾句。皇后冷靜了下來,厭惡地看了聞采女一眼,卻又讓人去叫了太醫來給聞采女診脈。太醫不怎麼確定地說,聞采女疑似有孕,但再過幾日後才能確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