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頁
如今這種局面,金吾衛若是拿禁衛軍開刀,那麼先前禁衛軍救助京兆的恩情怎麼辦?京兆的百姓會怎麼辦?
就算金吾衛聽令與禁衛軍開戰,那麼又是一場死戰。這一次,京兆還守得住嗎?京兆的百姓又會有多少傷亡?
魏延慶和鄭棣恆都不敢再想下去。無論哪一種情況,他們都不想面對,可是京兆的局勢,必定要解決。
真是兩難。
左氏看著底下的朝臣,眼中閃過一抹決絕。朝臣們的心神已經在震動,然而還不夠!要讓他們作出選擇,還不夠!
想到這裡,左氏看了一眼懷中的新帝,眼神沒有一點起伏。隨即她更往前一步,將懷中抱著的新帝高高舉了起來。
新帝被這動作驚醒了,隨即掙扎著大哭了起來。不斷的啼哭聲在空曠的宣政殿響起來,聽得朝臣們心神驚動,神色也焦急起來。
“哀家與皇上,怎能受這樣的恥辱?今日,哀家就與皇上去見先帝!皇上,哀家對不起你!”
左氏臉上的淚流得更凶了,在說完這句話之後,她做了一個讓所有朝臣都心神震裂的動作,竟然將高高舉起的新帝,用力地往宣政殿地面一扔!
一扔,新帝從那麼高的地方摔下來,那么小的孩兒,定會觸地身亡。
魏延慶的心眼提到了嗓子,他根本來不及思考,就縱身往那個明黃的嬰兒飛撲過去,搶在嬰兒落地之前,接住了他!
左氏在扔下新帝之後,也要想往地面一跳,幸得兩個眼疾手快的內侍瞬間拉住了她,她才沒掉下來。
她跌坐在御椅之前,哀哀大哭,那十二鳳釵抖動不已。
原本就啼哭不止的新帝,在經歷這一番變故之後,哭得更加厲害了。到了最後,甚至是哭得岔了氣,一個勁兒在抽搐。
直到新帝的奶娘和御醫前來安撫,新帝的哭音才漸漸小了下去,可是宣政殿中的朝臣,每一個都覺得心驚肉跳。
他們沒有想到,太后竟會這麼狠心,若是魏延慶沒有及時接住皇上,那麼……那麼……
朝臣們的臉色無比難看,新帝若是駕崩,那麼大永將會是怎麼樣?
魏延慶心中也一陣後怕,他感覺到自己的雙手都有些發抖。他看著痛哭的太后,眼神無比複雜,這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可以狠心到要硬生生地摔死自己的孩兒?還是說,大永的皇家主子,已經被逼到了這個份上?
太后和皇上,說到底,也是孤兒寡母。就算有這麼多的朝臣,又能為這對孤兒寡母做些什麼?
和魏延慶一樣想法的,還有其餘朝臣。宣政殿中的這一幕,原本只會出現在話本中的鬧劇,竟然會出現在皇家主子身上,他們真的沒有想到!
“啟稟太后,如今京兆局勢剛定,再動干戈,受苦的,還是京兆的百姓。況且,京兆再經不起一次圍攻了!唯今之計,只有對禁衛軍行安撫之策。”
待哭喊聲都平息之後,鄭棣恆這樣說道。太后在宣政殿已經做了這樣的事情,作為朝臣的他們,能做的,只能想盡辦法解決京兆城外的禁衛軍了。
與他們死戰一場?鄭棣恆根本不想,而且他也根本沒有把握。所以,唯有的一途,只有安撫。
他這樣建議的時候,心中想的,就是但願沈則敬可以接受大永朝廷的安撫。
第五百四十六章西寧侯之爭
左良哲聽到鄭棣恆這麼說,心中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再一次佩服太后左氏的計謀。
在演出宣政殿這一場大戲之前,左氏就知道,如今的局勢,金吾衛對上禁衛軍,沒有什麼好處,說不定還會落敗,白白成全了沈家;她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由朝臣們提議安撫之舉。
朝堂已經對沈家及禁衛軍安撫,作為皇家主子的她和新帝,已經有了動作。不管沈家接不接受這個安撫,大永朝廷都已經處於上風了。
昨晚,左良哲在慈寧宮聽著左氏的安排,所為的,就是宣政殿今日的這一幕。
“安撫,哀家定會給足誠意,就看沈家敢不敢受了。不管沈則敬受還是不受,以後沈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左氏用護指挑出了其中一本奏摺,輕飄飄地說出了這一句話,話語中的冷意,讓左良哲感到森寒。
他瞬間就明白了左氏的意思。
沈家若是接受朝廷的安撫,那麼沈家起兵,就是為了名利為了權力。禁衛軍會怎麼想?他帶領的那些兵將會怎麼想?
若是沈家不接受安撫,那麼沈家所能做的就是謀反,就是攻入城中,金吾衛和禁衛軍就有一死戰。有了宣政殿中的一場大戲,大永占了大義,魏延慶定必會帶著金吾衛死戰,京兆的朝臣和百姓要守住性命,就只有和沈家死戰,未必會輸。
怎麼想,左氏都將最危險的局面丟給沈家了。
“那麼眾卿家以為,怎麼安撫駐紮在京兆城外的禁衛軍?”
左氏這樣問道。新帝已經被抱了下去,她並沒有坐在正中的御椅上,而是坐在了旁邊的椅子,聽著朝臣的建議。
左氏這個做法,是讓朝臣們認可的。坐在側邊,起碼不會有讓他們有直觀上的牝雞司晨之感。
“沈家帶著禁衛軍來勢洶洶,一般的安撫恐怕不奏效;況且沈則敬在西寧道還滅掉了西燕的三十萬敵軍,守住了西寧道,不如就封他為西寧侯,准許他駐守西寧道,以安撫禁衛軍。”
左良哲這樣提議。這個提議,真是令朝臣大吃一驚。沈家封侯?朝堂這個安撫,真是大手筆!
邱盛年站在朝臣當中,冷眼旁觀著宣政殿上的這一場大戲,一言不發。
若是沈家沒有起兵,憑著沈則敬守住西寧道之舉,封侯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封沈則敬為西寧侯,可以解決京兆、朝堂的危局嗎?
邱盛年不知道。他和魏延慶等人一樣,覺得大永局勢到了這種地步,怎麼走都不對。大廈將傾無可扶持,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不管邱盛年等朝臣心裡在想什麼,朝臣們都一致贊成了左良哲的提議,同意將沈則敬封為西寧侯,以此讓他們退出京兆,以保住京兆的和平。
最後,左氏以太后的名義,通過了左良哲的提議,並讓魏延慶為宣撫使,去京兆城外的宣布這個旨意,著令沈家退出京兆,退居西寧道,一心一意做西寧侯。
領旨的魏延慶,拿著那捲明黃的聖旨,感到手心發燙。沈則敬會不會接受安撫?禁衛軍會不會退離京兆?
這些,在魏延慶去到沈則敬營帳之前,都沒有答案。
沈則敬對於魏延慶的到來,一點也不意外。宣政殿上的那一場大戲,還有太后左氏的決定,早就送到他的營帳中了。
西寧侯?難為左良哲和左氏有這個安排!能成為大永的勛貴,是多少官員渴求的事情,但這個封號,對沈家和禁衛軍來說,有何意義呢?
“大將軍,倘若我不應旨,會如何?”沈則敬為魏延慶斟上一杯酒,笑意盈盈地說道。
他的身邊,有沈則思、虎賁軍,根本就不擔心魏延慶會對他不利;況且魏延慶只帶著幾個內侍前來宣旨,可見心中磊落。
沈則敬對魏延慶這個人,說不上有什麼不滿,甚至是敬佩的。在蔣博文帶著隴右衛圍攻京兆的時候,魏延慶身先士卒,是打算死戰守城的。
這樣的大將軍,當受人敬佩!
魏延慶看著眼前翩翩君子樣的沈則敬,不知該說什麼。誰會想得到,是這樣的一個文官,守住了西寧道,擊敗了三十萬西燕敵軍?
就算沈家起兵謀反,魏延慶在立場上和沈家不同,就衝著昆州一戰,他對沈則敬也是敬佩的;更何況還有京兆救助,敬佩之餘,魏延慶也多了一絲感激。
“倘若沈大人不應旨,本將軍唯有帶著金吾衛和禁衛軍決一死戰了。”
魏延慶也不廢話,回了這麼一句。在這樣的立場下,只有二選一的抉擇,不是此就是彼了。
沈則敬笑了笑,再次為魏延慶斟滿了酒,伸手請他乾杯,仿佛他們就是杯酒論舊情一樣,而不是在說朝政大事。
待魏延慶喝下了酒之後,沈則敬才說出了沈家的選擇。
“如果蔣博文攻陷京兆,那麼京兆幾十萬百姓還能得存嗎?禁衛軍前來京兆,是為了這幾十萬性命而已。敢問大將軍一句在,左家專權,大永可有太平之時?”
沈則敬目光深沉,緊緊盯著魏延慶,想聽聽他怎麼說。
大永可有太平之時?魏延慶一下怔住。他作為大永的金吾衛大將軍,歷經了三朝,經歷了長泰帝、景興帝、新帝這三個時期,眼見著大永朝政一日一日敗壞,眼見著大永七道一日比一日動亂,百姓也一日比一日艱難。這些,他都知道。
“只要將左家滅掉,沈家和禁衛軍就會退出京兆,沈大人的意思,是這樣嗎?”
魏延慶怔忪過後,便問了這麼一句。禁衛軍的旗號不是“誅左氏,清君側”嗎?那麼到了這個境地,魏延慶也不介意幫沈家做到這個旗號。
只要將專權的左家滅掉,他們這些朝臣就能將大永匡正,使它往正道上行。如今這些動亂、天災,都只是暫時的,只要大永在,這些局面就能改變。
就算大永再怎樣敗壞,魏延慶都沒有想過,會有謀反的一日。他一日是大永的朝臣,就永遠都是!這是根植在他心中的皇權觀念,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
“大將軍有沒有想過,滅了專權的左家,會不會有專權的右家?就算滅了左家,大永已經氣絕,怎麼會好得起來?治而後亂,這就是大永如今的局勢的!弊端在於上官皇朝,而不是在於左家。”
沈則敬這樣反問道。魏延慶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棄左家保大永,可是大廈傾倒滾滾cháo流,是怎麼都擋不住的。
“我們是大永的朝臣!主子有病,就應該要治,怎麼能夠將他殺死呢?你們沈家謀反,終非正道!”
魏延慶忽而發怒,狠狠大聲說道。大永是有種種弊端,可是作為大永的朝臣,怎麼能起兵謀反呢?
越這麼想,魏延慶就越覺得沈家起兵謀反之舉,是失了大義;沈家為了爭得天下,才會救助京兆、逼近京兆。
沈則敬一時啞口,臉上的笑意也艱澀起來。魏延慶的想法,才是一個大永朝臣應該有的想法吧。他們是大永的朝臣,皇權深烙在他們身上,他們認為,起兵謀反,就是不對!
這樣的想法,在他們看來,並沒有錯;然而在沈則敬看來,大永已經氣絕,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救不會來了!
殺死大永的,不是他們這些起兵謀反的人,而是上官皇族自身!
就算金吾衛聽令與禁衛軍開戰,那麼又是一場死戰。這一次,京兆還守得住嗎?京兆的百姓又會有多少傷亡?
魏延慶和鄭棣恆都不敢再想下去。無論哪一種情況,他們都不想面對,可是京兆的局勢,必定要解決。
真是兩難。
左氏看著底下的朝臣,眼中閃過一抹決絕。朝臣們的心神已經在震動,然而還不夠!要讓他們作出選擇,還不夠!
想到這裡,左氏看了一眼懷中的新帝,眼神沒有一點起伏。隨即她更往前一步,將懷中抱著的新帝高高舉了起來。
新帝被這動作驚醒了,隨即掙扎著大哭了起來。不斷的啼哭聲在空曠的宣政殿響起來,聽得朝臣們心神驚動,神色也焦急起來。
“哀家與皇上,怎能受這樣的恥辱?今日,哀家就與皇上去見先帝!皇上,哀家對不起你!”
左氏臉上的淚流得更凶了,在說完這句話之後,她做了一個讓所有朝臣都心神震裂的動作,竟然將高高舉起的新帝,用力地往宣政殿地面一扔!
一扔,新帝從那麼高的地方摔下來,那么小的孩兒,定會觸地身亡。
魏延慶的心眼提到了嗓子,他根本來不及思考,就縱身往那個明黃的嬰兒飛撲過去,搶在嬰兒落地之前,接住了他!
左氏在扔下新帝之後,也要想往地面一跳,幸得兩個眼疾手快的內侍瞬間拉住了她,她才沒掉下來。
她跌坐在御椅之前,哀哀大哭,那十二鳳釵抖動不已。
原本就啼哭不止的新帝,在經歷這一番變故之後,哭得更加厲害了。到了最後,甚至是哭得岔了氣,一個勁兒在抽搐。
直到新帝的奶娘和御醫前來安撫,新帝的哭音才漸漸小了下去,可是宣政殿中的朝臣,每一個都覺得心驚肉跳。
他們沒有想到,太后竟會這麼狠心,若是魏延慶沒有及時接住皇上,那麼……那麼……
朝臣們的臉色無比難看,新帝若是駕崩,那麼大永將會是怎麼樣?
魏延慶心中也一陣後怕,他感覺到自己的雙手都有些發抖。他看著痛哭的太后,眼神無比複雜,這是怎樣的一個女人,可以狠心到要硬生生地摔死自己的孩兒?還是說,大永的皇家主子,已經被逼到了這個份上?
太后和皇上,說到底,也是孤兒寡母。就算有這麼多的朝臣,又能為這對孤兒寡母做些什麼?
和魏延慶一樣想法的,還有其餘朝臣。宣政殿中的這一幕,原本只會出現在話本中的鬧劇,竟然會出現在皇家主子身上,他們真的沒有想到!
“啟稟太后,如今京兆局勢剛定,再動干戈,受苦的,還是京兆的百姓。況且,京兆再經不起一次圍攻了!唯今之計,只有對禁衛軍行安撫之策。”
待哭喊聲都平息之後,鄭棣恆這樣說道。太后在宣政殿已經做了這樣的事情,作為朝臣的他們,能做的,只能想盡辦法解決京兆城外的禁衛軍了。
與他們死戰一場?鄭棣恆根本不想,而且他也根本沒有把握。所以,唯有的一途,只有安撫。
他這樣建議的時候,心中想的,就是但願沈則敬可以接受大永朝廷的安撫。
第五百四十六章西寧侯之爭
左良哲聽到鄭棣恆這麼說,心中鬆了一口氣,同時也再一次佩服太后左氏的計謀。
在演出宣政殿這一場大戲之前,左氏就知道,如今的局勢,金吾衛對上禁衛軍,沒有什麼好處,說不定還會落敗,白白成全了沈家;她真正想要達到的目的,就是由朝臣們提議安撫之舉。
朝堂已經對沈家及禁衛軍安撫,作為皇家主子的她和新帝,已經有了動作。不管沈家接不接受這個安撫,大永朝廷都已經處於上風了。
昨晚,左良哲在慈寧宮聽著左氏的安排,所為的,就是宣政殿今日的這一幕。
“安撫,哀家定會給足誠意,就看沈家敢不敢受了。不管沈則敬受還是不受,以後沈家的日子都不好過。”
左氏用護指挑出了其中一本奏摺,輕飄飄地說出了這一句話,話語中的冷意,讓左良哲感到森寒。
他瞬間就明白了左氏的意思。
沈家若是接受朝廷的安撫,那麼沈家起兵,就是為了名利為了權力。禁衛軍會怎麼想?他帶領的那些兵將會怎麼想?
若是沈家不接受安撫,那麼沈家所能做的就是謀反,就是攻入城中,金吾衛和禁衛軍就有一死戰。有了宣政殿中的一場大戲,大永占了大義,魏延慶定必會帶著金吾衛死戰,京兆的朝臣和百姓要守住性命,就只有和沈家死戰,未必會輸。
怎麼想,左氏都將最危險的局面丟給沈家了。
“那麼眾卿家以為,怎麼安撫駐紮在京兆城外的禁衛軍?”
左氏這樣問道。新帝已經被抱了下去,她並沒有坐在正中的御椅上,而是坐在了旁邊的椅子,聽著朝臣的建議。
左氏這個做法,是讓朝臣們認可的。坐在側邊,起碼不會有讓他們有直觀上的牝雞司晨之感。
“沈家帶著禁衛軍來勢洶洶,一般的安撫恐怕不奏效;況且沈則敬在西寧道還滅掉了西燕的三十萬敵軍,守住了西寧道,不如就封他為西寧侯,准許他駐守西寧道,以安撫禁衛軍。”
左良哲這樣提議。這個提議,真是令朝臣大吃一驚。沈家封侯?朝堂這個安撫,真是大手筆!
邱盛年站在朝臣當中,冷眼旁觀著宣政殿上的這一場大戲,一言不發。
若是沈家沒有起兵,憑著沈則敬守住西寧道之舉,封侯也不是不可以的事情。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封沈則敬為西寧侯,可以解決京兆、朝堂的危局嗎?
邱盛年不知道。他和魏延慶等人一樣,覺得大永局勢到了這種地步,怎麼走都不對。大廈將傾無可扶持,就是這樣一種感覺。
不管邱盛年等朝臣心裡在想什麼,朝臣們都一致贊成了左良哲的提議,同意將沈則敬封為西寧侯,以此讓他們退出京兆,以保住京兆的和平。
最後,左氏以太后的名義,通過了左良哲的提議,並讓魏延慶為宣撫使,去京兆城外的宣布這個旨意,著令沈家退出京兆,退居西寧道,一心一意做西寧侯。
領旨的魏延慶,拿著那捲明黃的聖旨,感到手心發燙。沈則敬會不會接受安撫?禁衛軍會不會退離京兆?
這些,在魏延慶去到沈則敬營帳之前,都沒有答案。
沈則敬對於魏延慶的到來,一點也不意外。宣政殿上的那一場大戲,還有太后左氏的決定,早就送到他的營帳中了。
西寧侯?難為左良哲和左氏有這個安排!能成為大永的勛貴,是多少官員渴求的事情,但這個封號,對沈家和禁衛軍來說,有何意義呢?
“大將軍,倘若我不應旨,會如何?”沈則敬為魏延慶斟上一杯酒,笑意盈盈地說道。
他的身邊,有沈則思、虎賁軍,根本就不擔心魏延慶會對他不利;況且魏延慶只帶著幾個內侍前來宣旨,可見心中磊落。
沈則敬對魏延慶這個人,說不上有什麼不滿,甚至是敬佩的。在蔣博文帶著隴右衛圍攻京兆的時候,魏延慶身先士卒,是打算死戰守城的。
這樣的大將軍,當受人敬佩!
魏延慶看著眼前翩翩君子樣的沈則敬,不知該說什麼。誰會想得到,是這樣的一個文官,守住了西寧道,擊敗了三十萬西燕敵軍?
就算沈家起兵謀反,魏延慶在立場上和沈家不同,就衝著昆州一戰,他對沈則敬也是敬佩的;更何況還有京兆救助,敬佩之餘,魏延慶也多了一絲感激。
“倘若沈大人不應旨,本將軍唯有帶著金吾衛和禁衛軍決一死戰了。”
魏延慶也不廢話,回了這麼一句。在這樣的立場下,只有二選一的抉擇,不是此就是彼了。
沈則敬笑了笑,再次為魏延慶斟滿了酒,伸手請他乾杯,仿佛他們就是杯酒論舊情一樣,而不是在說朝政大事。
待魏延慶喝下了酒之後,沈則敬才說出了沈家的選擇。
“如果蔣博文攻陷京兆,那麼京兆幾十萬百姓還能得存嗎?禁衛軍前來京兆,是為了這幾十萬性命而已。敢問大將軍一句在,左家專權,大永可有太平之時?”
沈則敬目光深沉,緊緊盯著魏延慶,想聽聽他怎麼說。
大永可有太平之時?魏延慶一下怔住。他作為大永的金吾衛大將軍,歷經了三朝,經歷了長泰帝、景興帝、新帝這三個時期,眼見著大永朝政一日一日敗壞,眼見著大永七道一日比一日動亂,百姓也一日比一日艱難。這些,他都知道。
“只要將左家滅掉,沈家和禁衛軍就會退出京兆,沈大人的意思,是這樣嗎?”
魏延慶怔忪過後,便問了這麼一句。禁衛軍的旗號不是“誅左氏,清君側”嗎?那麼到了這個境地,魏延慶也不介意幫沈家做到這個旗號。
只要將專權的左家滅掉,他們這些朝臣就能將大永匡正,使它往正道上行。如今這些動亂、天災,都只是暫時的,只要大永在,這些局面就能改變。
就算大永再怎樣敗壞,魏延慶都沒有想過,會有謀反的一日。他一日是大永的朝臣,就永遠都是!這是根植在他心中的皇權觀念,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改變。
“大將軍有沒有想過,滅了專權的左家,會不會有專權的右家?就算滅了左家,大永已經氣絕,怎麼會好得起來?治而後亂,這就是大永如今的局勢的!弊端在於上官皇朝,而不是在於左家。”
沈則敬這樣反問道。魏延慶的意思很清楚,就是要棄左家保大永,可是大廈傾倒滾滾cháo流,是怎麼都擋不住的。
“我們是大永的朝臣!主子有病,就應該要治,怎麼能夠將他殺死呢?你們沈家謀反,終非正道!”
魏延慶忽而發怒,狠狠大聲說道。大永是有種種弊端,可是作為大永的朝臣,怎麼能起兵謀反呢?
越這麼想,魏延慶就越覺得沈家起兵謀反之舉,是失了大義;沈家為了爭得天下,才會救助京兆、逼近京兆。
沈則敬一時啞口,臉上的笑意也艱澀起來。魏延慶的想法,才是一個大永朝臣應該有的想法吧。他們是大永的朝臣,皇權深烙在他們身上,他們認為,起兵謀反,就是不對!
這樣的想法,在他們看來,並沒有錯;然而在沈則敬看來,大永已經氣絕,到了這個時候,已經救不會來了!
殺死大永的,不是他們這些起兵謀反的人,而是上官皇族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