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2頁
外面的世界廣闊無垠!
無數的土地,無數的礦產,無數的奴隸,無數的市場,你們用種植園和工廠礦山,製造武器武裝起那些自耕農,一個個國家去征服,一塊塊土地去征服。逼著他們向我們敞開市場,抓他們當奴隸,把他們的財富統統弄過來,你們還是富可敵國,過去大明最有錢的人能有多少家產?如今大明最有錢的人有多少家產?未來我可以保證,擁有一萬萬兩銀子的富豪都絲毫不稀罕!
這才是真正的未來!」
楊慶說道。
「護國公,那殖民地的土地開墾出來怎麼算?」
另一個種植園主說道。
「私有,未來大明的省將分開,所有內地省的土地是國有,但在新開拓的土地設立邊疆省,比如現在昭南省就是邊疆省,另外還將設立關西省,邊疆省的土地私有,誰開荒的土地就是誰的,誰發現的礦產就是誰的。
當然,得交稅。」
楊慶說道。
「交稅,絕對交稅!」
那種植園主,或者也可以說奴隸主拍著胸脯說道。
一邊被無視了的女皇無語地看著這幫傢伙的嘴臉,很顯然她作為帝國的女皇,正在帶領大明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只是這個盛世在邪惡帝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完全摧毀她從小培養出來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五四五章 全線擴張
女皇陛下很快結束對這些種植園的視察繼續啟程。
四天後到達天津。
在這裡無法繼續坐船了,雖然她的龍舟並不大,但也無法通過北運河的淺水,從尹兒灣往上基本上都不能走大船了。實際上這段運河的作用也已經被一條國道分擔,大批新式馬車從尹兒灣開始,滿載各種物資三天內就能送到北都。而且與國道並行的鐵路也在準備施工中,這條鐵路會在未來兩年內建成,畢竟沿途沒有什麼真正大河阻隔,就是過去都能在這些河上修橋的,未來將以陸路運輸徹底取代北運河的水路……
畢竟這裡已經不是都城。
實際上北都的人口至今寥寥,要知道上次幾乎清空了多半,這麼多的人口損失,根本不是這短短几年就能恢復的。
就連天津都很蕭條。
當初在天津可是進行過大戰,駐守這座城市的八旗神軍,可是做到了血戰到底,最終天津衛城戰後人口剩下不足一半。也不僅僅是這裡,整個順天府各地都差不多,戰爭,戰後對漢奸和異端的清算,讓這片土地人口損失嚴重。不過活下來的過得還是很幸福,因為他們都在耕種著最好的田地,當人口銳減後,自然就不存在土地壓力了,而且一些頭腦靈活的也在學著搞種植園。但他們不用倭奴,而是大批建奴和神奴,至於這些人的反抗逃跑問題,這個沒什麼,直接戴上腳鐐就行。
戴上腳鐐又不是不能幹活。
「這不是以前的,這都是建州衛和蒙古各部,在關外抓捕的。」
鄭成功解釋。
「我就說嘛,哪裡來這麼多!」
楊慶滿意地說道。
實際上關外蒙古人和建州衛正樂此不疲,甚至把捕奴當做他們的支柱產業,反正他們也沒什麼其他經濟來源,蒙古人最多也就能賣點馬,但現在大明到處都是馬場,而且他們的蒙古馬也不值錢。
至於建州衛只能賣人參了。
雖然目前建州三衛同樣人口也大幅減少,但因為自然條件限制,日子過得還是比較艱苦。
相反捕奴卻能賺大錢。
不僅僅是捕皇清國的,甚至還有臣服大明的部落互相捕的。
「北直隸的糧食能自給了吧?」
楊慶緊接著問道。
「能,今年就能完全自給,而且還能有餘糧供應關外各軍,這土豆真是好東西,別說是關內了,就是關外宣大一帶,種土豆都能高產!」
北直隸巡撫朱大典激動地說。
楊慶還沒等南美土豆弄來,就已經開始在他們這裡推廣土豆,畢竟這邊的氣候合適,尤其是關外山區,按照新的行政區劃,原本遼東都司轄區和宣府也劃給北直隸。畢竟這些地方幾乎沒什麼人口,根本沒必要單獨設立行政區,比如整個宣府目前只保留一個知縣,而且還是知府兼著,不足五萬人口要那麼多官員幹什麼?而遼西只保留一個錦州,遼東也只有一個遼陽府,好在這個府大點還有三個知縣,整個遼西加遼東,總人口至今還不足十萬呢!在這樣土曠人稀的地方完全不值得設立太多行政區,統統歸北直隸巡撫管。
「朱公,接下來土改可就該到您家了,您不會有什麼怨言吧?」
楊慶笑著說。
朱大典家可是土豪級別。
「怨言倒不至於,到時候護國公多給老朽在北方補點就行,我那一家子雖算不得世家大族,但終究也是不少人吃飯!」
朱大典說道。
「朱公爽快人!」
楊慶笑道。
實際上這些北方的接收大員們都撈足了好處,尤其是北方礦產,朱大典和鄭成功合夥開了好幾處煤礦,現在女皇的龍舟燒的煤,都是他們的煤礦在開平挖出來的。至於占開荒地搞種植園,他們早就開始了,光朱大典就以承租方式,在順天圈了整整二十萬畝,正在使用奴隸開墾,然後大規模種植棉花。
土改對他們的確有影響。
但這個影響都在他們能接受的範圍之內,說到底他們收穫太多,可以接受失去一點。
無數的土地,無數的礦產,無數的奴隸,無數的市場,你們用種植園和工廠礦山,製造武器武裝起那些自耕農,一個個國家去征服,一塊塊土地去征服。逼著他們向我們敞開市場,抓他們當奴隸,把他們的財富統統弄過來,你們還是富可敵國,過去大明最有錢的人能有多少家產?如今大明最有錢的人有多少家產?未來我可以保證,擁有一萬萬兩銀子的富豪都絲毫不稀罕!
這才是真正的未來!」
楊慶說道。
「護國公,那殖民地的土地開墾出來怎麼算?」
另一個種植園主說道。
「私有,未來大明的省將分開,所有內地省的土地是國有,但在新開拓的土地設立邊疆省,比如現在昭南省就是邊疆省,另外還將設立關西省,邊疆省的土地私有,誰開荒的土地就是誰的,誰發現的礦產就是誰的。
當然,得交稅。」
楊慶說道。
「交稅,絕對交稅!」
那種植園主,或者也可以說奴隸主拍著胸脯說道。
一邊被無視了的女皇無語地看著這幫傢伙的嘴臉,很顯然她作為帝國的女皇,正在帶領大明走向一個前所未有的盛世。只是這個盛世在邪惡帝國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完全摧毀她從小培養出來的人生觀價值觀。
第五四五章 全線擴張
女皇陛下很快結束對這些種植園的視察繼續啟程。
四天後到達天津。
在這裡無法繼續坐船了,雖然她的龍舟並不大,但也無法通過北運河的淺水,從尹兒灣往上基本上都不能走大船了。實際上這段運河的作用也已經被一條國道分擔,大批新式馬車從尹兒灣開始,滿載各種物資三天內就能送到北都。而且與國道並行的鐵路也在準備施工中,這條鐵路會在未來兩年內建成,畢竟沿途沒有什麼真正大河阻隔,就是過去都能在這些河上修橋的,未來將以陸路運輸徹底取代北運河的水路……
畢竟這裡已經不是都城。
實際上北都的人口至今寥寥,要知道上次幾乎清空了多半,這麼多的人口損失,根本不是這短短几年就能恢復的。
就連天津都很蕭條。
當初在天津可是進行過大戰,駐守這座城市的八旗神軍,可是做到了血戰到底,最終天津衛城戰後人口剩下不足一半。也不僅僅是這裡,整個順天府各地都差不多,戰爭,戰後對漢奸和異端的清算,讓這片土地人口損失嚴重。不過活下來的過得還是很幸福,因為他們都在耕種著最好的田地,當人口銳減後,自然就不存在土地壓力了,而且一些頭腦靈活的也在學著搞種植園。但他們不用倭奴,而是大批建奴和神奴,至於這些人的反抗逃跑問題,這個沒什麼,直接戴上腳鐐就行。
戴上腳鐐又不是不能幹活。
「這不是以前的,這都是建州衛和蒙古各部,在關外抓捕的。」
鄭成功解釋。
「我就說嘛,哪裡來這麼多!」
楊慶滿意地說道。
實際上關外蒙古人和建州衛正樂此不疲,甚至把捕奴當做他們的支柱產業,反正他們也沒什麼其他經濟來源,蒙古人最多也就能賣點馬,但現在大明到處都是馬場,而且他們的蒙古馬也不值錢。
至於建州衛只能賣人參了。
雖然目前建州三衛同樣人口也大幅減少,但因為自然條件限制,日子過得還是比較艱苦。
相反捕奴卻能賺大錢。
不僅僅是捕皇清國的,甚至還有臣服大明的部落互相捕的。
「北直隸的糧食能自給了吧?」
楊慶緊接著問道。
「能,今年就能完全自給,而且還能有餘糧供應關外各軍,這土豆真是好東西,別說是關內了,就是關外宣大一帶,種土豆都能高產!」
北直隸巡撫朱大典激動地說。
楊慶還沒等南美土豆弄來,就已經開始在他們這裡推廣土豆,畢竟這邊的氣候合適,尤其是關外山區,按照新的行政區劃,原本遼東都司轄區和宣府也劃給北直隸。畢竟這些地方幾乎沒什麼人口,根本沒必要單獨設立行政區,比如整個宣府目前只保留一個知縣,而且還是知府兼著,不足五萬人口要那麼多官員幹什麼?而遼西只保留一個錦州,遼東也只有一個遼陽府,好在這個府大點還有三個知縣,整個遼西加遼東,總人口至今還不足十萬呢!在這樣土曠人稀的地方完全不值得設立太多行政區,統統歸北直隸巡撫管。
「朱公,接下來土改可就該到您家了,您不會有什麼怨言吧?」
楊慶笑著說。
朱大典家可是土豪級別。
「怨言倒不至於,到時候護國公多給老朽在北方補點就行,我那一家子雖算不得世家大族,但終究也是不少人吃飯!」
朱大典說道。
「朱公爽快人!」
楊慶笑道。
實際上這些北方的接收大員們都撈足了好處,尤其是北方礦產,朱大典和鄭成功合夥開了好幾處煤礦,現在女皇的龍舟燒的煤,都是他們的煤礦在開平挖出來的。至於占開荒地搞種植園,他們早就開始了,光朱大典就以承租方式,在順天圈了整整二十萬畝,正在使用奴隸開墾,然後大規模種植棉花。
土改對他們的確有影響。
但這個影響都在他們能接受的範圍之內,說到底他們收穫太多,可以接受失去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