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在沈與馬共天下的局面達成前,以沈大將軍為首的北伐派由於在北方已經可以說開拓出一條復興之路,然而以琅琊諸葛氏、王氏為首的越府餘孽卻仍賊心不死,垂死反撲。

  這一次逆亂雖然被成功鎮壓下來,但卻透露出來一個很深層次的問題,那就是舊年以皇權為基礎的這種統治構架已經不再穩固。皇帝已經沒有了再去統合各方力量復興社稷的威望,沈大將軍卻擁有。對於世道而言,皇帝可以沒有,但沈大將軍卻決不可缺。

  當然皇權羸弱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王業客寄。三國亂世一統於中朝,江東歸治最遲,兼之中朝統一太短,東吳在常人的觀念中仍是所謂的異國。甚至就連元帝司馬睿在世時,都常常憂嘆寄人籬下,全無君實。

  至於沈大將軍所以威望登極,還不在於江東朝廷內部的權斗博弈,而在於北伐的外功。君王所居,乃是強臣庭院,舊業光復,俱為強臣勇爭。皇權垂下,自然就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從這一點而言,沈大將軍目下所達功業,已經超過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魏武曹操。曹操還是難免竊漢自肥,幽持君王的指摘,畢竟曹操也是出身世受皇恩的三公門戶,而中朝之於江東吳興沈氏,或有覆其舊國之讎隙,卻少恩幸之殊加。

  在了解南國時局種種之後,崔悅、盧諶等人也隱隱有猜測,或許他們被行台傳召歸國,便是沈大將軍這最後一步的其中一個環節。行台素來用事剛猛銳取,少在人情方面過多依賴,對於北方這些舊姓門戶也都乏甚關照,敢忤逆者如弘農楊氏更是屠其滿門。

  雖然眼下行台也不乏舊姓世族子弟任事,但這些人卻是各憑才力、事跡而進用,如他們兩人這樣能夠乍一回歸便以尊位相授的情況,雖然僅僅只是虛榮而無實權,但也是絕無僅有了。

  事之有妖,則必求非份。不過心中雖然有了這些猜測,他們卻也不敢輕易吐露,最起碼在沈大將軍有確鑿的意向暗示之前,他們也只能謹慎自持,不敢貿然爭先。

  沈哲子倒不知崔盧二人心中已經有了這麼多的遐想,他將二人禮請歸國,一方面自然是出於溫放之的建議,另一方面也是自有打算,但也的確沒有想得如崔盧二人私下聯想得那麼晦深。

  拋開現實種種不談,對於永嘉之後的北方名臣如祖逖、劉琨等人,沈哲子都是心存一份敬意的。在有合適的機會與條件,也都願意善待這些人並其追從者們,比如李矩的舊部郭誦,甚至包括蘇峻的那些舊部,如果這些人還有力求上進的心氣,沈哲子都願意給他們充分的機會。

  永嘉之禍、五胡亂華,這是世道之大崩壞,不可罪咎某幾個具體的人。這些留守北方的名臣們,才力或是各有參差,但也都通過自己的努力做出堅持,哪怕最後結果不如人意,但也自有值得歌頌之處。

  對於崔盧二人,同樣如此,他們或是不能如郭誦、韓晃等人可以憑著才力殺胡建功,但在顛沛流離二十多年中尚能保持幾分真粹不失,沒有徹底淪為胡虜爪牙,亂世之中這點堅持或是卑微得可憐,但也實在珍貴。

  如今他們願意歸走行台,沈哲子也沒有不加以禮待的道理。適逢近年來舊人泰半凋零,他們的歸來正好也是一種補充,沈哲子也不寄望他們還能有什麼實際的功業創建,他們的歸順本身便有著不低的表率意義,也會讓之後行台於河北的制度改革變得更加順暢。

  這些用心倒也不必直接宣之於口,共事日久之後,自然各自都能有所體會。眼下沈哲子接見二人,主要還是詢問一下遼邊形勢的變化,雖然溫放之的奏報已經非常詳實,但終究不比身臨其境者面授機宜。

  聽完遼事最新的變化,沈哲子也忍不住笑起來。

  遼東慕容氏幾代人才輩出,這一點就連他都羨慕有加,但人才太多未必儘是好事,特別在行台多年前便已經開始別有用心的干涉之下,人人不甘心屈居人後。

  而慕容氏在真正將爪牙探出遼地、伸入中國之前,那微薄的基礎根本就經不起這種程度的內耗。形成眼下這樣一個四分五裂的局面,其實也並不奇怪。

  後世人多妄論中國之士多擅內鬥,如此認識也真是淺陋不堪,人皆好利、人皆趨利,這一點內外皆同。中朝八王之亂誠是可恨,但慕容氏包括其他胡族內鬥之兇殘,又哪遜中國多少。父子互噬、手足相殘,數不勝數,罄竹難書。

  當然言雖如此,劉群、溫放之等在關鍵時刻所發揮出的關鍵作用也不可就此抹殺。至於之後遼邊的經營計劃,溫放之早有專奏送來,崔盧二人也都細述進程,沈哲子對此同樣頗感滿意。還是那一句話,經過長達十數年的磨練,行台真正能夠擔當方面的人才已經越來越多。

  「眼下陣前不乏簡陋,也難款待二公。王業大進之年,諸事也應從宜,二公俱是雅量在懷,當中怠慢之處,我也就不再贅言。稍後我會安排兵士護送二公前往行台,也盼二公能及早受職就任,勝用久蓄之才力,勇與後進賢流爭輝。」

  一番談話用去一個多時辰,之後沈哲子又留二人於帳內草草用餐,並請陳逵為他們講述一下行台章程制度有異於中朝的地方,然後便將他們禮送出帳。

  如是會面一番,崔盧二人誠是得於近賞大將軍風采卓然,但就這麼簡單結束,也讓他們有些費解,彼此對望一眼,各自眼中都有幾分疑竇,但也不得不說確是鬆了一口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