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原本襄國城留守兵力還是頗為可觀,畢竟如今還是羯國國都所在。禁衛萬數負責值宿宮禁,太尉府下又有龍驤、龍騰等精銳軍隊,單于台統率三萬餘胡部義從,還有石邃這些年所組建的一支東宮力士約在五千人左右。

  可是眼下,太尉府軍眾早已經被抽調走,跟隨石韜這個太尉南下備戰。禁衛又不在石邃掌控中,又有兩萬多的胡部義從被石虎調往信都,準備之後跟隨他一同南下,而石邃的東宮力士,也早被石虎勒令解散。

  石邃對父親的命令陽奉陰違慣了,雖然表面上解散了他的東宮力士,但私底下還是將這支私人武裝保留下來,眷養於襄國城周邊的別業中。

  不過因為石虎同樣剝除了他調用錢糧的權力,憑他一己之力修築一個單于台還要偷竊自家母親的私財,更加沒有能力供養這支私軍,只能憑著勒索襄國城內外權貴人家才能稍得財貨維持。因是過去這段時間裡,他的東宮力士也是離散過半。

  如今石宣氣勢洶洶歸國,石邃所能調動的心腹力量,唯有剩下的那不足三千人眾的東宮力士。雖然所謂敵軍入侵在他看來只是石宣的一個藉口,但也給他提供了一定的便利。

  之後的這兩天,石邃強征襄國周邊近萬胡卒義從,並以應敵為由,命人強行打開太尉府、車騎府等各處武庫,取出裡面存放的陳舊器械將這些軍眾武裝起來。

  襄國城雖然已經殘破,但畢竟原本的架子還在,石邃緊急徵調的這萬餘卒眾看似不少,但分散在整個襄國城中,還是處處捉襟見肘。他本來還打算徵發城中各權門豪室家丁部曲,但那些人也不是傻子,怎麼肯干涉這種手足相殘的凶事中來,一個個閉門不出。

  困難總比辦法多,沒有足夠的兵力,石邃的主意便打到了各個牢獄中所監押的罪卒身上。原本他也有幾分遲疑,擔心那些大罪的不法之徒不受控制,但隨著石宣距離襄國越來越近,他也只能大開牢獄,將這些罪卒放出。

  此舉不啻於一場災難,羯國本就是法禁弛垮之地,多有強梁兇橫遁逃於刑罰之外,但這些人仍然因罪入監,其中自然不乏罪大惡極之類。這些人一旦被放出,首先便是凶性大逞,於城內燒殺搶掠。

  石邃本就不是什麼體恤生民疾苦的善類,也希望能假這些兇徒之手教訓一下城內那些袖手旁觀的權豪人家,對此也並不禁止,反而沾沾自喜於這些人虎狼成性、兇悍可用。

  待到石宣再使人傳訊,言道即將入城,石邃已經按捺不住,便要率領麾下兇徒鼓譟殺出,但還是被親信李顏勸了下來:「平原公此來,殊為怪異。其所陳奏敵情,雖然未可深信,但當下主上急切南事,平原公又大用加身,棄南不顧,總有玄機,還是應該略作探問再作定謀……」

  石邃對於這個常年外鎮的兄弟,也是發自肺腑的忌憚,因是倒也罕見的從諫如流,便決定派遣心腹李顏暫往查探。但無論敵情是否確鑿,他心裡已經決定要趁此機會徹底除掉石宣這個威脅,一勞永逸。

  第1327章 感天應命

  石宣的軍隊即將抵達襄國之際,原本一路窮追不捨的奮武軍距離他們其實並不遙遠,只是並沒有再靠得太近,甚至於抵達襄國附近的時間比石宣還要更早幾天。

  王師之所以能夠對石宣的軍隊窮追不捨,少不了一路隨軍而行的降將張坦指引之功。

  張坦雖然出身清河豪宗,但能夠在羯國擔任顯職,也並非全仗家勢。其人能夠從一縣縣尉一步步高升為羯國的高級將領,少不了鎮戍地方的磨練,因是講到對河北各邊地勢、路徑的掌握,要遠遠超過了羯國皇子石宣。

  如今張坦再無兩顧之想,已經決意要一路追隨王師,所以這一路追擊行來,其人可謂盡責盡力。

  有幾次石宣甚至已經徹底逃出了奮武軍斥候的監望,但在張坦的預判指引之下,奮武軍有幾次反而能夠提前出現在石宣將要行過的道路上,再次將石宣的殘部納入監控之中。

  如此也可見能夠招降到敵方一名高級的將領對王師行事助益之大,單單情報的供給便能讓王師完成許多此前難以完成的壯舉。

  早前奮武軍雖然也多有橫行羯國的經歷,但如今次一般,從冀南長驅直入抵達襄國附近,也是沒有過的。

  行台另一路精軍弘武軍倒是有過一次,但弘武軍戰法與奮武軍多不相同,對輜重的要求不高,而且熟悉化整為零的潛入作戰。但就算是這樣,弘武軍這一行也頗為兇險,特別是在襲殺代國使者撤退之際,因為目標暴露,沿途遭到各路羯軍阻截,靠著枋頭出兵接引才成功撤回。

  奮武軍雖然可以輕裝上陣,在保證高機動力的情況下還能維持不俗的戰鬥力,但對給養的要求同樣不低。即便是人能捱苦,馬卻不能湊合。所以此前即便每有縱橫之舉,往往也要先確立一個後補基地,保證給養的前提下擴大戰果。

  如今次這般,一路長驅而行,遠離後路陣線,直接抵達羯國腹心之境的襄國,對奮武軍而言也是一次冒險。

  此次行軍,除了張坦所提供的情報支持之外,還有一點就在於原本羯國分散各處的甲士已經被徵發聚集於幾個特定的區域中。除了冀南被王師反擊打得大敗虧輸的那路羯軍之外,還有數量更多的羯軍則集中在羯主石虎所在的信都。

  因是,目下羯國境域內各個郡縣之間幾乎成了不設防之地,即便是發現了奮武軍的蹤跡,也根本沒有足夠的兵力予以圍追堵截。而奮武軍又能在縱橫之餘,自由選擇進攻對象,做到真正的因糧於敵。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