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遠在洛陽的沈大將軍得知皇帝有意梳理苑產,對此不免一樂,對此倒也並沒有生出什麼警惕忌憚的想法,覺得皇帝有什麼由內及外、樹立權威的想法。

  但就算皇帝有此類心跡,想要收效又談何容易,這等於是要從無到有、創建出一個成熟穩定且具有極高執行力的政治群體。在行台把持住詔命大義的情況,皇帝若還能夠做成的話,那政治智慧就實在太高了。

  沈哲子反而覺得,這是一個將苑中產業與外廷各種利益往來審算清楚的契機,這本來就是此前有人建議沈哲子該做的事情。既然現在皇帝自己有了這樣一個念頭,他便也建議留守江東的官員們予以配合。

  苑中產業非常龐大,所涉方面眾多,除了建康城周邊那些園林莊墅等等之外,在各郡縣還有眾多工坊、採買機構包括礦山等諸多大宗的產業。

  單單整理這些產業籍冊,皇帝便花了足足幾個月的時間,才漸漸對於自家財賦幾何有了一個大概的印象,並為此多感沾沾自喜,原來平時不算計不知道,他居然也是一個包子有肉不在褶上的豪富。

  可是這些產業雖然很多,但若論及收益,則就非常蹊蹺。比如其中一樁,籍冊上是寫的清清楚楚,豫章有一片數百頃的橘園,但其中對應的收益卻只有每年應季時的六百多斤蜜橘並等量的蜜餞進獻入苑。

  皇帝就算再怎麼不知農桑之苦,但一棵橘樹上能夠長出多少橘子,並且一頃橘園可以栽植多少橘樹,還是有一個大概概念的。很明顯,這一份帳目就是對不上的。

  類似體量與產出不能匹配的產業還有很多,就算有的產業皇帝並不熟悉,但在與阿姊並沈阿鶴等親友書信往來溝通一番後,便也漸漸明白這當中不知隱藏著多少貓膩。

  關於這一點,倒也真的不足說明江東吏治如何的敗壞。事實上因為皇權這樣尷尬的處境,幾次江東吏治整頓都是在大將軍的授意下刻意避開苑產有關的種種,只是為了避免有人因此借題發揮怠慢刻薄對皇室的供應種種。

  可是現在隨著皇帝對自家產業上了心,這便成了擺在他面前的一個問題。可是這麼多年下來,當中的貓膩糾纏早已經形成了一條條盤根錯節的利益鏈,憑著一個居養在宮苑中的年輕皇帝,又怎麼能夠對付得了那些內內外外的油滑官吏。

  而且沈大將軍也借興男公主之口明確告訴皇帝,這種涉及到苑產的吏治整頓,行台是不可能出面施加壓力的。因為這話題實在太微妙,用力深淺一旦稍有失控,便極有可能演變成權奸刻薄打壓君王的政治風潮,令得平穩未久的江東局面再生波瀾。

  其實就算這些產業當中貓膩眾多,但是因為苑產總量龐大,每年產業所得也是非常的驚人。特別是改元啟泰之後這幾年的時間裡,苑中內庫每年可收錢貨便達億數錢之巨。

  這樣一個驚人的收入,已經遠遠超出了皇帝本身的認知。但負責配合皇帝清點產業的少府官員言及一些早年舊事,已故中書令庾亮執掌台事時,整個江東台資賦稅整體收入,折錢不過在兩三億錢之間。而他父皇肅祖舊年,苑產歲收也不過在幾千萬錢之間。

  這樣幾個對比鮮明的數字擺出來,也讓皇帝更深刻感受到過往這些年江東局面經過了怎樣驚人的變化,對於自家姊夫治理天下的才能不免更加折服。

  每年數以億計錢財的收入,若僅以門戶家資而論,不得不說無論大江南北都可稱得上是名列翹楚的豪富。

  但是收入雖然很多,開支同樣不少。

  這眾多開支,其中又分作幾部分,排在首位的便是苑中一應飲食、衣飾、起居等各類消耗。苑中每年四時都有大規模的採購,其中最重要的春秋衣袍便達千萬錢之巨,小到時令飲食的採購,也都是少則十數萬,多則數百萬。

  單單這方面的花費,每年便有兩三千萬錢之巨。當看到這個數據之後,皇帝都驚得眼珠滾圓,實在沒想到自己過往生活竟然如此豪奢。

  花銷如此巨大,倒也並不是皇帝如何的窮奢極欲,實在是宮苑內人數太多。早年江東多有動盪,每有亂事發生,便不乏民眾湧入皇家園墅之內躲避災禍。

  雖然之後也多有整頓遣散,但也難免遺留。直到現在,單單苑內各種宮人便有數千人之多。這麼多的人用得上用不上且不論,衣食這種無可避免的硬消耗自然也就高企不下。

  但這還不是開銷最大的方面,最重要的是各種獎賞饋贈,單單過去一年裡,這方面的花費便達五千多萬錢之巨!

  皇帝本身並非幽閉宮苑、不見外客,春秋四時宗親勛貴節禮入叩,另有皇后那裡親眷命婦日常往來,自然也都需要賞賜一些物貨禮品。皇帝自己偶爾召見外廷官員或親戚人家,興致來時偶爾給予一些饋贈獎賞,這也都是日常小事。

  可是當這些日常小事匯總起來的時候,才讓皇帝意識到他是怎樣的豪擲千金,實在是闊綽得連自己都害怕。

  原本皇帝還頗有沾沾自喜,因為宗親出入頻繁而覺得自己在宗中頗具人望,可是在看到這些帳目之後才明白,那些出入頻繁的宗親們哪裡是親昵他,這是在拿他當作肥羊來痛宰呢!

  比如其中出入禁苑最頻繁的彭城王司馬玄,去年一整年出入苑中達於三四十次之多,幾乎隔三岔五就來報到,單單這一人去年便從苑中搬出三百多萬錢的饋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