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甚至就連翟慈眼見如此,都心痛得幾乎與王猛爭執翻臉,還是王雪出面勸說,言是軍需最急、不可懈怠,才算讓翟慈糾結忍耐下來。

  不過原本他對縣令俸祿是可有可無,當知道俸祿中也包涵這些稀缺貨品的時候,整個人也變得充滿熱情,每日及時應卯,雖然不知道該做什麼,但態度卻是變得端正十足。

  鄉野中塢壁林立,各成孤島,彼此之間若非親近世好,也都乏甚溝通交流。可是由於這些珍貨流通出來,反而因此打破那些塢壁之間的隔閡。

  趁著這股勢頭,王猛也是屢屢頒行政令,雖然都是不觸及鄉宗各自利益的小事,比如規令各家按照縣署規定於塢壁門外架設儀門,設出即為順戶,不設即為悖戶;還有就是劃分鄉裡邊境,任由鄉戶各自上報,凡有衝突則各派代表前來縣署請求仲裁。

  雖然這些規令僅僅只是各憑自願,即便不應也不強求,但也在鄉野中掀起一波風潮。很快整個下邽縣境都勘測大概,合得鄉治九處,順戶堪堪盈百,當然這百戶鄉民也不可能儘是高壁深砌的塢壁,也有著相當數量的寒門小戶。

  如此月余之後,到了四月中旬,這從一窮二白建設起來的下邽縣治也漸漸有了氣象。有了一座獨立的縣署,占地頃余,屋舍合共十七間,周邊則是一片籬牆、棚戶所組成的簡陋縣城,占地五頃左右。

  整個縣署包括縣令翟慈在內,合共官吏三十餘人,雖然其中真正管事的不過半數,但也能夠保證所有事務都能分管運作起來。

  在籍鄉民九十六戶,合共七百三十餘人,在冊耕田十八頃,荒田則一千七百餘頃之多。從這一點也能看出這些關中鄉民對土地其實不太敏感,基本上只要超出自家塢壁範圍一定距離,便任由縣署圈定錄冊。

  但是人丁絕對是他們的底線之一,甚至就連縣令翟慈自己,雖然擁眾數千,但真正肯錄入籍中的也只有直系族親、妻兒老小十七八口而已。

  不過在籍的吏戶數量卻是不小,達到了將近兩千戶。吏戶不同於鄉戶,其人身和財產都是絕對受縣署控制的,這一點王猛也是深受行台施政風格步驟的影響,在徹底控制局勢之前,無論網羅多少生民,俱都錄入吏戶役用,絕不放免。

  除此之外,縣內還設立巡防鄉練,合共千餘鄉卒,其中主要還是翟氏塢中翟虎等青壯,占了幾乎半數。可見翟慈雖然對章法制度乏甚認知,但也知軍權才是鞏固權位的最可靠手段,絕不將這些鄉曲力量拱手讓人。

  這些鄉練卒眾們,主要便是巡守縣署產業,其中包括小市一座、渠塘三處、渡口兩處、伐木場五處、礦場一處並陶、冶各一處,水碓、漚麻、磨場等等零零碎碎的產業,也都有十多處。

  這些產業,眼下還都收益不見或者說甚微,因為主要勞動力乃是無需工耗的吏戶,所以支出並不多。

  最主要的支出還是食物,蕭元東所支援的糧食很早便已經消耗一空,剩下主要還是市易補充。縣署所分到的茶葉、飴糖、絲絹等等貨品,也都在這段時間裡消耗殆盡。

  看到已經空空如也的倉庫,翟慈頗有欲哭無淚之感,雖然這些物貨乃是公帑算不上他的私財,可是看到一點點被搬運出去,消耗於無形之間,他也實在心痛無比。

  如果不是因為旁邊就有一營弘武軍看著,兼之他這個縣令也做得越來越煞有介事,他真是撕破臉都不能容忍王猛如此的耗費無度!

  可是很快王猛一樁提議便讓他將巨財散盡的心痛拋於腦後:「明府奉命掌牧鄉境,營建鋪設已成,接下來也要刑賞施用。褒功獎順,刑罪懲悖,繩器不用,則章法無存!」

  「景略此言大善!譬如鄉中惡戶游氏,縣中屢有訓令入舍,其家竟敢久不應還。若不厲懲此悖逆門戶,實在無從立威立信!」

  聽到這話,翟慈也是老眼放光,望著王猛詢問道:「若我刑令懲罰游氏,弘武軍會否助我?」

  王猛聞言後便笑語道:「刑令之威,此前所以不彰,只因章法正聲無存。如今秩序完備,豈能再作忍耐!鄉中悖戶,豈獨游氏一門,凡其爪牙蔭附,屢教不善之徒,俱系署下,再以主從輕重量刑制裁!」

  第1213章 荒謬鄉斗

  馮翊游氏,本非魏晉關中故有名族,其家真正發跡,還要始於漢趙名臣遊子遠。

  關中久亂不治,生民頻受疾苦暴虐,但凡能得一二蔭庇,俱都不惜舍家投獻。遊子遠作為漢趙劉曜麾下屈指可數的名臣,鄉人也難免依附借勢,其家因此遂成豪族。

  其族本宗聚居大荔,居住在下邽縣內這一支僅僅只是偏支。但即便如此,下邽游氏然不容小覷,其家塢壁坐落於金氏陂北緣,周遭連塢七八座,俱都往來密切、關係匪淺,自金氏陂以北並白渠一直抵達北面的蒲城,可以說都是其家勢力範圍。

  在弘武軍王師入境之前,游氏無論是控制的鄉境還是鄉曲人口,俱都遠遠超過了翟氏。而翟氏之所以急於投靠王師,也是因為按照這個勢頭發展下去,恐有亡族滅種之憂,不得不結好強援,謀求自救。

  而隨著下邽縣治的創建,翟氏在鄉中影響力與日俱增,游氏則漸有萎靡,甚至就連以往一些依附其家的鄉人們都漸漸改換門庭。

  「老奴仗勢欺人,實在可恨!」

  游氏塢壁中,一名灰須老者滿面怒容,忿聲怒吼。在其面前書案上則擺放著一份簡書,簡書來自那所謂的下邽縣署,上面記錄著眾多所謂游氏罪狀,譬如凌辱鄉人、侵占鄉田等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