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雪率領營士的到來,讓王猛手中可用力量更多,很快他心中便敲定了下一步該要怎麼做。

  第1212章 刑令之威

  弘武軍送來的這七百餘名役卒,讓下邽縣署擺脫了乏人可用的尷尬。

  這其中兩百多人,乃是弘農、河東等各地徵發來的匠人,各具技藝,不可視作尋常力役。另外五百餘人,則是此前弘武軍擊破周遭塢壁所俘虜的人口。

  翟氏塢的規模雖然已經是左近鄉中頗大一個,但倉促間也難接納這麼多的人口。而且對於接納這麼多的外來人口,翟慈一時間也難放心。王猛索性順勢提議將縣署自塢壁中遷出,在金氏陂上另造縣治。

  既有百工匠人,又有壯力可用,再加上此前搜集的郊野遊食,很快縣署在籍吏民便達於一千四百餘眾。而且其中多為青壯力,這一份力量甚至已經逼近原本的翟氏塢。

  畢竟塢壁中言則數千人口,但多年戰鬥勞損,真正的青壯勞力反而不算充足,眾多婦孺老弱反而加重了整個塢壁的負擔。

  接下來,王猛又順勢提議將塢壁內的寡弱婦人配給那些役卒為妻,各成家室以穩定人心,也能得於繁衍發展。

  對此翟慈沒有猶豫太久便點頭答應下來,隨著王雪這一營弘武軍和眾多役卒的到來,他原本打算架空王猛的意圖落空,反而由於所任命的那些塢壁屬吏們能力實在有限,在具體的事務中被漸漸邊緣化。再加上縣署遷出了自家塢壁,令得自身存在感越來越薄弱。

  雖然這些婦幼們配出後,便要歸入縣署吏民,不再是他塢壁中的人口。但這些人存在於塢壁本來就是一種負累,將她們配出後,一方面削弱自家本身的供養負擔,一方面也能加強他對整個縣署的影響力。

  而且眼見著縣署越來越像模像樣,翟慈身為縣令的覺悟也越來越強,不獨熱心組織自家塢壁寡婦婚配,甚至親自走訪周遭幾戶鄉塢,說動這些鄉人們加入此中。為了拉攏這些鄉黨,原本他所指任的屬吏漸漸都被裁撤,換上了那些鄉人們。

  如此一來,這個下邽縣署影響便不再只限於翟氏塢內,在整個金氏陂都漸漸有了影響力。

  對於翟慈態度的轉變,王猛並不感到意外。雖然這轉變的過程中,他的確是不乏誘導,但是對於章法制度的渴望,是每個人心裡都有的。尤其當確定自己能夠成為制度的受益者之後,其人之熱切很快就會超過王猛這個始作俑者。

  在將近半個月的時間裡,整個下邽縣治在籍吏戶便達於將近兩千戶,即便不考慮駐在近畔的弘武軍,單單這些吏戶已經是周遭任何一方塢壁主都不能忽略的力量。

  能夠在這麼短時間裡集聚這麼多的人口,弘武軍提供的物資尤其是糧食所帶來的幫助是巨大的。

  講到這一點,王猛又不得不感慨,弘武軍不愧是行台四軍精銳之一,戰鬥力如何暫且不論,那種因糧於敵、就食於野的本領實在是太強了。

  大軍深入敵後,最大困難還非四野皆敵,而是沒有一個穩定的後勤補充。此前自弘農西進,雖然攜帶了近千斛的糧食,但是沿途消耗便已經極多,入境之後又要滿足弘武軍數千將士並大量的俘虜役力,尋常而言,這點糧食根本就是杯水車薪。

  可是這一次蕭元東大手一揮便給王猛送來了整整五百斛的糧食,有了這些糧食作為基礎,王猛自然可以放開手腳的招募游食,使得吏民激增。

  他也好奇弘武軍是怎樣滿足自身給養,可是在看到那一營弘武軍入境之後,很快便化整為零,分散於周遭漁獵作業,在極短的時間裡各種獵獲便堆滿營舍。

  那位兵尉王雪雖然老邁,但是這種郊野捕獵的技藝卻比最熟練的獵戶還要精湛,兼具各種熏制、烘烤各種食材的加工本領。

  王猛甚至一度懷疑,這位王營主或許本身戰鬥搏殺技藝只是稀疏,純粹靠這些謀生技藝才成為統率一營的兵長。只是這想法未免過於不恭,王猛也只敢心裡念叨,不敢當面詢問。

  當然這些野中覓食的手段也僅僅只是錦上添花,最主要還是弘武軍戰鬥力極強,據說單單蕭元東攻克京兆郊縣幾座塢壁,所得糧貨便達兩千餘斛。關中雖然動盪,但那些塢壁主們各守一方,一些實力強大的也是頗積儲蓄。

  當然,蕭元東送來的這些物貨資助也不是白給的,還有一樁具體任務那就是要讓王猛儘快組織生產,為弘武軍提供箭支、修繕器械等等。

  王猛對此自然不敢怠慢,當有了相當數量的人力可用後,即刻便組織人手於周邊伐竹備材,並開出極高的賞格招募此類匠人。當然所謂的賞格也只是相對而言,日給斗食便應者雲集,甚至不乏左近塢壁蔭戶私逃應徵。

  此事自然引得周遭一些塢壁主們頗為不滿,原本有些人本身便對這個所謂縣署不甚滿意,難免藉此糾眾發難。

  可是很快,王猛便將茶葉、砂糖等緊俏貨品列入工酬中,雖然僅僅只是微量,但這些在關中毫無疑問都是高端貨品,關鍵是自身根本生產不出來。加上這些鄉戶們深居鄉野,尋常連塢壁都少出,即便想要遠途販賣都沒有那個實力和途徑。

  所以,很快那些發難者便成了踴躍的見工者,他們各自擁眾不乏,人力真是不缺。懶養塢壁中,每日樵採耕種略得薄收,還是將人遣出用工換取那些有價無市的貨品,這是傻子都能算明白的帳。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