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小子猖狂……」

  王猛話音未落,翟慈身後一名強壯後生已經頓足怒吼出聲。

  王猛聞言後也陡然瞪大雙眼,手握佩刀怒聲道:「王命在身,誰敢迫我行邪,必與生死搏爭!」

  「退下!」

  翟慈見狀,眼神稍作乜斜,指著身側那人訓斥一聲,繼而又望向王猛,凝聲道:「此方塢壁,舊年多庇鄉士亂中得活,老夫幸在此列,王丞如此議論,莫非我鄉土鄉親俱為邪荒賊徒?」

  「入治為正,法外則賊!若此鄉可稱正土,生民各得安生,何須野遁求生?王師大義在肩,匡扶正統,因是鏖戰三輔,所在布設王命法度。若非翟公承受行台嘉命,大將軍正色立朝,於此遣用豈止一猛!但若翟公只是偽承正命,猛寧死不於此鄉錐立!」

  王猛抽刀在手,橫持身前:「愚一死又有何惜?請公試觀,行台所用,忠勇標立,法劍萬千,邪賊縱得一時苟存,久則必遭屠戮!」

  隨著王猛抽出刀來,翟慈並其身後眾人臉色俱都一邊,十幾名壯卒欺身而來將翟慈簇擁在當中。然而又過了一會兒之後,翟慈才抬手推開眾人,大笑著闊步行上來,指著王猛笑語道:「天中少賢,壯骨難掩,果然稍作試探,便顯露於外。」

  說話間,他臉色又恢復此前慈眉善目的模樣,長嘆一聲,不乏惆悵道:「王氣旺盛於天中,我等三秦父老實在又渴又妒,鄉境久乏秩序,鄉親也都久絕賢聲。今日接引王郎至此,確有幾分存念刁難,但也是想請王郎試觀,此中惡所難民,三輔郊野比比皆是。老朽計短,縱有承治惠民、切痛念想,卻實在無力能為。我是深盼王郎能謹守此志,將這些污穢惡處掃蕩一空,使此寒鄉苦眾再歸安生!」

  老者變臉這麼快,王猛一時間都反應不過來,他雖然已經器謀漸成,但終究還是有幾分稚嫩。

  直到翟慈上前,全無嫌隙、熱情如初的拉住他持刀的手,才有些生硬的將佩刀收起,示意身後眾人也都收起兵械,而後才擠出一絲僵硬的笑容:「猛自效力踵行明府之後,待命拾遺,不敢懈怠。」

  翟慈聽到這話,臉上笑容更加濃厚,親自將王猛攙扶上馬,才一臉欣慰道:「大將軍雄才鎮國,壯志撫邊,更遣此英壯少賢入鄉為用,可知仁心顧我,鄉土入治、生民歸安,指日可待!」

  眼見這老者一副興高采烈的模樣,王猛一時間也是大感受教,入治最初便上了生動一課。他不知自己若是一時膽怯、存念忍辱負重而住進此處,又或乾脆負氣而走,事態會向哪一步發展。但如今卻是深刻感受到,未來他若想成功立足於此,類似的挑戰肯定不會少。

  雖然說近遭便有弘武軍精銳可以作為他的靠山,但是臨行前蕭將軍也講的很清楚,弘武軍駐此是有其軍事任務,也並非全是為他保駕護航。他若真動輒求救,那只能說明他自己不配此位。

  譬如今次他若真不管不顧的直接返回弘武軍大營中訴苦,則不啻於直接抹殺否定了弘武軍招撫這些鄉宗的前功,就算弘武軍肯出面助他,痛殺這些刁難他的鄉豪,然後呢?

  他是行台任命的下邽縣丞不假,這個翟慈也是行台所任命的縣令啊!

  如果說此前行營枯坐一夜讓王猛讀懂了學以致用,要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那麼今天這一課則讓他明白,無論目標如何明確,道路總有曲折。

  這個翟慈因為要借勢行台,不敢交惡所以容忍了他,而他又何嘗不需要借勢這些鄉豪,才能在此境有所作為。行台的存在,弘武軍的存在,只是讓人不敢忽視他。而若想得到真正的敬重,還需要依靠他自己的努力。

  第1209章 鄉士淺薄

  最終,翟慈還是將王猛帶回了自家塢壁暫作安頓,而王猛對此也並沒有再有什麼異議。

  能夠在一眾鄉徒中搶先聯絡王師並且獲得行台授命,這個翟慈自然也不是庸類。其家塢壁坐落在金氏陂西陲,占地頗為廣闊,約莫有五六百戶人家聚居,擁眾三千餘,其中近半都是他們翟氏宗親。

  與這座塢壁並立還有兩座塢壁,其中一座乃是翟慈的兒子、也就是此前與王猛發生衝突的那名壯力名為翟虎所領治,這座塢壁多聚壯力、有六百餘眾,應該是左近最主要的戰鬥力量,分堡外戍。

  另一座塢壁主人則為本鄉張氏,與翟氏聯姻世好,擁眾則在三四百戶之間,塢壁的規模也較之翟氏塢略小。

  這麼一算,單單翟氏並其鄉曲便達於五六千眾,以關中彪悍民風而言,能戰者幾近四千之數。

  當然這個數字未必準確,僅僅只是王猛入住這幾日觀察估算所得,較之實情肯定會有出入。但就算如此,這結果也實在令王猛大吃一驚。

  要知道此前隨軍而來時,王猛也自弘武軍將士們口中稍得鄉情大略。單單在下邽境域範圍內,翟氏塢雖然也算不凡,但卻遠遠談不上最強,最起碼還有三四座塢壁擁有不弱於甚至遠超過翟氏塢的實力和規模。當然這也僅僅只是觀望得來,若不攻破塢壁,便永遠也不知內中究竟隱匿多少人口。

  了解到這些後,王猛才明白何以弘武強軍就在境域,大將軍還要再設縣治,派遣他來此治鄉。實在是這些關中豪右力量太強,兼之自守之心太過頑固,若不以鄉豪互制、單憑大軍征伐的話,以弘武軍之強,在沒有強械助戰的情況下,戰果如何也是堪憂。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