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以前或是可以,現在實在不能。這才是你真正罪過所在啊,皇帝陛下與淮南王,俱為先帝嫡血,其實無論哪一個居尊,若能布設得宜,都不會過分攪動大勢……」

  聽到父親又講回自己罪過,諸葛甝心內又是一慌,忙不迭丟下筷子避席跪拜下來。

  「阿郎,你父也不能教你太久,今日所論,你記得住、記不住,我也都不再苛責勉強……」

  諸葛恢講到這裡,語調頓了一頓,而後苦笑一聲,擺手道:「罷了,進餐吧。」

  正在這時候,門下匆匆行入進來,瞥了諸葛甝一眼,然後才附耳於諸葛恢低語幾句。諸葛甝偷眼望向父親,只見父親臉色陡然變得陰沉下來,眉頭也緊緊蹙起,心弦不免更加繃緊,那些遵從他口味而準備的餐食送入口中便也沒了滋味。

  好不容易填飽了肚子,諸葛甝放下筷子後便忙不迭問道:「父親,可是都內又有新的變故?」

  「小事罷了,方才庾家兄弟在建平園縱火自投而死。」

  「死、死……」

  諸葛甝聽到這話,已是目眥盡裂,並下意識將這件事與自身安危聯繫起來,忙不迭跪在地上號泣道:「父親救我,父親救……」

  諸葛恢抬抬手,讓家人直接將兒子按在了地上,繼而才又嘆息道:「還有一件事,我也沒來得及告訴你,那就是王深猷昨夜咬舌自吞,也已經死了。都下之禍,正是發於這幾者之間,你可知為何眼下局面似是未至絕處,他們都要急於求死?」

  諸葛甝聽到這話,額頭上冷汗更入泉涌,拼命想要掙脫家人的束縛,然而就連嘴巴都被緊緊的捂住。

  「阿郎,勿怪為父心狠,我身在此位也有諸多無奈,不可只求周全庭門之內。你若還留存世上,待到沈氏歸來也必將被系有司深究嚴審,屆時不獨體面全無,江東諸多時流都將因你惜命苟全一念而不得安寧,那時屠刀高懸,人頭滾滾,你同樣也活不了。」

  諸葛恢嘆息一聲,而後從席上站起,拂袖背過身去,口中澀聲道:「去罷,不必於此世再存掛念。」

  諸葛甝聽到這裡,身軀更是掙扎扭曲到了極點,然而終究還是徒勞。很快他整個人便被壯仆以錦被包裹嚴實,完全陷入到了黑暗中。

  而後便被家人們匆匆抬出,此時外間早有兩名壯卒手持木錘等待良久。當被包裹起來的諸葛甝被擺放在石台上後,那兩人便掄起大木錘,直接砸在兀自扭動掙扎的諸葛甝身上。

  幾次沉悶響聲之後,諸葛甝扭動掙扎漸弱,深紅的血水自衾被中沁出塗抹在了石台上,最終徹底沉寂下來。

  與此同時,京府渡口處來自廣陵的一路使者也登上岸,而後便沿著道途一路向建康行來。

  第1119章 私情不敘

  皇帝歸苑,意味著持續數月之久的畿內動盪總算是告一段落。最起碼對都內普通民眾而言,不必再擔心橫禍臨門、殺劫戕害。

  但事實上,動盪之後,一切又怎麼可能再歸原點。

  對於時局各方而言,皇帝歸苑不過意味著一個新的開始,一個兇險所在甚至還要勝過此前動盪的過程,無論是庾氏兄弟的投火而死,又或者王允之咬舌自盡,包括諸葛恢長子急病暴斃,都預示著時勢走向不可能就此歸於安穩。

  尤其沈氏父子一個率領著大批鄉徒並投靠的時流,號稱不隱鄉惡,一個在江北執掌重兵,宣告唯奉正詔,都是集聚在建康城頭頂上這一片天空的密積陰雲,誰也不知道當暴風雨傾盆落下的時候,都內又是怎樣一番景象。

  面對這樣的形勢局面,沈充抵達建康可謂是一件都內時流俱都矚目的大事,其行程如何始終被人密切關注著。所以在沈充將要入都這一天,台內自何充以下俱都遠出台城,來到大桁南前來迎接。

  可是,從日中到傍晚,遲遲不見沈充的蹤跡。台臣們再派人前往查探詢問,才知沈充直接留在了都南,並沒有選擇第一時間返回建康。

  不過沈充也並沒有刻意的倨傲作態,還是派人前來向台臣們告知自己的苦衷:「負罪歸來,本該直趨闕下入叩請罰。然則鄉情牽絆,眼見都南殘破至斯,鄉徒人丁、產業多數離散崩潰,鄉情激憤,使我不能從容入見,不得不暫留撫慰眾情。進而不入,罪責更甚,因是自陳,並不敢再竊據公位以自美,符令奉還,來日必徒行入台領責。」

  看到沈充派人送來的符令、章服等諸多司空職任信物,何充等一眾台臣們也傻了眼。他們也想過沈氏歸都後,必然會掀起新一輪的狂風暴雨,以爭搶大亂之後散落一地的權威,但卻沒想到起手便是辭官待罰這種近乎自殘的招數。

  當然這也算不上是自殘,沈充這個司空本身就是徒負其名,執政當中根本沒有其人的位置。所以就算是眼下放棄掉,也根本沒有什麼可惜的。

  但沈充這樣表態,卻直接將旁人架在了尷尬且進退兩難的境地中,比如一直留守覆舟山的諸葛恢。同樣是位居公執,同樣的歸都而不入拱,沈充是辭官以謝罪,那麼諸葛恢呢?

  其實早在途中,沈充一番言論已經將褚翜逼得極為窘迫,所謂不敢竊取義氣、污穢時流以作自我保全,看似在自陳,但其根本還是直接抨擊褚翜拋棄京畿局面不顧,反倒外逃宣城組建所謂的行台義師。

  這段時間裡,都內對於褚翜如此作法的抨擊聲也是不斷,因為褚翜就是沈充所言的那種以忠義自標、污衊都內時流而保全自己身位、名聲的人!更有許多人將石頭城宿衛譁變、周謨身死以及建平園被圍攻,甚至包括皇太后的身死,都歸咎到褚翜這次出逃身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