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沈哲子讓人端來幾杯茗茶,略作寄意,然後便目送眾將們次第登上戰船,一直等到艦隊完全駛出大營,才返身退回。

  兵微有兵微的困頓,大軍雲集也是自有困頓。說實話,河洛這一戰沈哲子最用心還不是戰術上的安排和兵員上的調度,真正讓他頭疼的還是如何協調內部關係。

  像是此前直接將郭誦奪職淪為白身,也只是因為郭誦恰好撞到了槍口上,就算沒有郭誦,沈哲子也會選出另一個人來以作震懾。

  收復河洛舊都,不獨只是戰事上的勝利,對於參戰眾將而言,更是一個莫大的政治資本。所以眾將一旦有了這一份政治資本,那麼他們進入江東中樞台輔們視野中的時間就快了。

  像是此前王導以廣陵相而拉攏曹納,類似這種事情,在收復河洛之後一段時間內肯定會頻頻出現。當年曹納明智的拒絕了王導的拉攏,選擇留在淮南軍中,也因此獲得豐厚的回報。

  但是隨著收復河洛舊都,與羯國鬥爭前線也穩定在了黃河一線,這些將領們的政治前途已經變得極為廣闊,甚至不需要完全仰仗沈哲子便能實現。

  像是新進收復的青州、兗州乃至於稍後的司州等地,如果台輔們肯於超格拔取,給一些老資格的將領開出一州刺史的權位,又有幾人能夠承受住誘惑?

  對於麾下眾將,沈哲子更願意給予信任而不是惡意猜度,但同時他也明白,人性最是不禁考驗,能夠避免就要避免。所以河洛這一戰,不獨只是軍事上的進取,更是政治上的一次考驗。

  選擇在這個時間段提拔年輕將領,除了實際需求,也是給老將們增加一點危機感和競爭力。當然這樣會有可能將他們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對郭誦的處罰也是一種立威。無論舊情舊功多少,誰敢破壞王師苦心經營的江北局面,那就要做好承受沈哲子全力撲殺的準備!淮南都督府並不是他們鍍金所在,而是唯一歸宿。

  而各部人馬看似無用的安排,其實也是為了將河洛大目標拆分成具體小目標,讓各軍都有所得,都能參與論功。甚至就連派去首陽山遊蕩的那一路軍隊,都負擔著守衛中朝幾位先王陵寢的政治任務。

  攻取孟津這一重要任務安排給徐州軍主攻,沈哲子並不擔心他們因為保全實力而作戰不利,因為接下來虎牢關城方面還會由郭誦率眾力攻。一旦攻破,河洛便可長驅直入。

  如果徐州軍在孟津作戰不利,沈哲子也不介意將收復洛陽的大功留給自己的嫡系。將江北眾將俱都納入到自己的軍功體系中來,這也是沈哲子放棄河北轉攻更弱的河洛原因之一。

  如果對手是河北的石虎,沈哲子也完全不敢存有太多政治考量,求勝是唯一目標。

  第0957章 夜襲水營

  這一日,整個河洛平原從北到南都不平靜。

  傍晚時分,幾十駕牛車從孟津大營西南角區域內駛出,牛車上運載著滿滿的吃食,緩緩行入前營內。

  營灶分離,這也是孟津守軍在面對晉軍龐大壓力的情況下,對士卒加強控制的一種手段,前沿營壘中只是存儲著用於作戰的械具,至於穀米鹽肉之類的食糧則獨立存放,不許士卒私藏攜帶。

  飯食運入營地中,自有各營兵長前來分揀領取,士卒們則老老實實待在各自營防區域,不乏希冀的望向營地之間的通道。這已經是他們為數不多尚能保留幾分期待的時刻,至於其他時候,則大多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沉悶。

  將領們無論用餐地點還是餐食標準,自然都要有別於士卒們難以下咽的陳谷粟飯,粳米肉羹之外每人還能分到幾升酒水。但在如此形勢下,也少有人會有多麼旺盛的胃口。

  桃豹草草用過餐之後,便邁出營帳,披甲巡營。位於營壘一個角落裡,看到一名灰須白髮蒼老士卒,年紀看來與他仿佛,佝僂著身軀正在艱難用餐。

  眼見這一幕,桃豹心中一動,行至近前垂首問道:「老卒舊鄉何處?可還有血親存世?」

  那老卒眼見一群悍卒將領將他圍在當中,已是按捺不住緊張起來,失手打翻本就所剩不多的粟飯,一時間臉色變得更為惶恐糾結,垂首躲避著周遭目光,心內尚在猶豫是否撿回那些粟飯,更不知該要如何回答桃豹的問話。

  營中兵長聞訊趕來此處,眼見這一幕頓時大怒,揮拳抬腳踢打著老卒,又不乏諂媚的躬身對桃豹說道:「這一營兵眾多是信都老卒……」

  桃豹抬手制止了那兵長的踢打,親自彎腰扶起倒地的老卒,口中喃喃道:「信都、信都……舊人多不見,能熬到白首,也是福分。老卒勿驚,戰過此陣,我自率你們歸國歸鄉,再不遊蕩於外……」

  此刻周遭已經聚起頗多兵眾,也都聽到桃豹那略帶沙啞的聲音,繼而便不乏人眸中嶄露希冀光芒,更有人上前顫聲道:「將軍所言是真……」

  「住口!」

  那兵長本來也滿懷期待望著主將等待回答,可是看到桃豹臉色陡然陰沉下來,心內頓時一慌,忙不迭頓足呵斥那名發問的老卒。

  隨著兵長的呵斥,圍繞在近畔的兵卒們忙不迭散開,然而這並不足以令桃豹的心情轉好。他側過首去,避開那些老卒們仍然不時投來的希望目光,步履沉重的離開此處。

  人到了一定年紀,大概就會生出新的需求。往年追隨先主,滿心壯烈情懷恨不能踐踏九州,然而到了如今,尤其是被隔絕於河南數年之久,桃豹思歸之情與那些老卒們並無二致,甚至於更加熾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