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郗鑒的主要目標是他,他既然已經離鎮,如果還窮迫不休、想要侵吞他的部眾,那麼無疑是侵犯了其他軍頭的底線,到時候便不是一家之困了,而是人人自危。糜統相信,以郗鑒如今遲暮老朽之狀,不可能有膽量如此公然犯禁。否則其人便不會只是將他調離臨淮,而是直接乾脆殺掉他。

  除了這些安排以外,糜統還秘密派人通知劉徵,彭城的李閎已經南來,意味著亂軍現在突圍的話,極有可能成功衝出泗水野澤,與河北的石堪聯合起來。這也是無奈之舉,憑他眼下的處境,已經很難再將劉徵置於死地,那麼不妨再幫一把留下一個善緣。而且劉徵如果能夠脫困,那麼對徐州淮北地的威脅便會大起來,會反過頭來更加制約郗鑒的舉動。

  做完這些之後,糜統才正式上路。原本他還打算將劉迪所部那幾百淮南軍眾軟禁在臨淮,結果沒想到如今這些人反而成了押送他往淮南去的人馬。此行前往淮南雖是被迫,不過糜統也並無多少擔心,可能郗鑒在對付自己的時候是借了一部分淮南之勢,但糜統相信沈維周沒有動機對付自己。

  就連郗鑒都不敢殺他,沈維周無謂招惹這個麻煩,所以極有可能他到淮南之後只會被禮遇軟禁起來。甚至如果沈維周想要接替郗鑒執掌徐州的話,自己還有可能成為其人手中一張籌碼,將自己義釋歸鄉從而換取支持。這麼一想,糜統還隱隱有些期待稍後進入淮南見到沈維周。

  自宿預前往淮南有兩條道路,一者是渡過泗水陸行一程然後抵達渦水,自譙郡進入淮南。另一條道路便是向南取道下相,然後在淮水溯流而上,直接抵達壽春。

  糜統選擇了後者,倒也沒有別的考量,只是單純想沿淮遊覽一番淮南盛況。此前他以鄉情推辭前往淮南,倒也並非全是藉口,事實上他半生都未曾久離鄉土,只是早前也曾跟隨羯國軍隊往淮陰作戰。至於淮南,是真的沒有去過,只是在傳聞略作揣測,心內不乏期待。

  雖然被趕離鄉土,但糜統卻無多少狼狽姿態,甚至可以說是被禮送出境。徐州盱眙水軍專程派了兩艘船來,一直將糜統一行送到渦口淮南軍駐地中。而淮南軍這裡曹納、徐茂兩名鎮將也都親自出迎。

  巧的是,這兩人原本也曾都是徐州軍將主。徐茂乃是已故泉陵公劉遐的舊部,早十多年前便已經投靠沈氏,徐州軍內部不乏稱頌此人眼光獨到,在沈氏發跡之前便投靠過去,如今已成沈氏嫡系家將。而曹納也投靠淮南年久,如今乃是淮南都督府名列前茅的統軍戰將。

  這兩人前來迎接自己,糜統也不知是巧合還是沈維周特意為之,要以這兩人眼下的際遇來引發糜統的感觸。但若是後者的話,沈維周多半是要失望了。糜統心裡很清楚,他這一世只為自己而活,無論是北面的羯胡,還是南面的晉祚,想要獲得自己的效力,則就必須拿出足夠的代價。

  他絕不會為了一時苟安而自廢根基,去做什麼權門走狗,天下大勢如同沸湯,有志者無不謀求自立,未來割據一方乃至於成就偉業,似石世龍那種雜胡孽種都能做到,他壯志滿懷,又怎麼會畏縮不行!

  心內雖作此想,但糜統眼下勢弱,自然不會明明白白道出,所以在面對前來迎接的淮南兩員鎮將,也是頗為友善,在碼頭水營中彼此落座後便先拱手笑道:「兩位將軍驍勇善戰之名,我是耳聞已久,不意有幸能與二位並列任事。只是我新抵淮南,還要向二位前輩請教淮南人事異同。」

  那兩人對望一眼,神態中不乏古怪,稍作沉默之後,還是曹納先開口說道:「淮南人事風物倒與徐州並無不同,凡是才盡王用,忠勤王事,梁公都會予人更多顯進機會。」

  眼見這兩人對自己態度稍顯冷淡,糜統一時間也有一些不悅,他眼下雖然處境不佳,但也不屑去諂媚示人,尤其是這兩個權門鷹犬,因此聞言後便冷笑一聲:「若果真是如此,那我倒也不必過分自晦,來日梁公麾下盡用,或將直追二公也未可知。」

  「怕是無有此幸。」

  徐茂聞言後便從席中站起來,望著糜統說道:「糜君或是以為曹將軍所對乃是尋常虛辭,但淮南御眾的確唯此而已。所謂忠勤王事,糜君怕是不符。所以,我等實在無幸與糜君共事。郗公雅正仁厚,或是不忍相告,但淮南法禁嚴明,不容褻瀆。所以,梁公並未應允郗公收容糜君,還望糜君見諒。」

  「匹夫安敢如此辱我?」

  糜統聽到這裡,臉色已是陡然一變,繼而便一腳踢飛了面前案幾,咆哮說道。一方面自然是怒不可遏,另一方面則是藉此向營房外的部曲們示警。

  營房外的糜氏部曲們自然被驚動,紛紛抽出兵刃往這營防處撲來,與此同時,營地外早已經集結完畢的淮南軍們也各列陣端弩,將這些人團團圍在當中。

  「鼠輩詐我離軍相害,難道就不懼此世悠悠眾口?梁公虛負國士之名,若真有害我之念,為何不堂皇率軍來戰?」

  眼見這一幕,糜統心緒陡然沉落至底,口中則狂聲叫囂道。

  曹納這會兒才從席中站起來,笑語說道:「往年淮南倉促成軍,已敢迎擊羯胡數十萬眾!糜君區區宗賊之類,若言梁公不敢去攻,實在貽笑大方。今次淮南先遣六百,敗師數千,便為重彰將士勇烈之實。糜君往日作為,若在淮南已是臠割之罪,然爾輩盜竊王命,挾眾養奸,梁公早有誅殺之意,只因所治未及。也不願見你等奸賊挾取鄉眾為庇護,若因鋤奸而使無辜之眾大量枉死,此非梁公所願,因是容忍至今。」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