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是寧願辭官,也絕不可能離開鄉土根基之地。當然如果郗鑒真的敢奪去他的職位,他也有膽量教一教這個老匹夫該要如何尊重鄉宗首領!

  「子紀此言差矣,方今仍是王事頻用、社稷板蕩之年,若非王師勇進,我等鄉徒怎能有生歸王統之年。似我這種老朽昏聵,都是深銜王恩,勉強為用,只為不負王命。你乃是我們鄉宗敬望翹楚,若連你都隱遁鄉野,那麼諸多鄉人又怎麼再安心居任?屆時只能法效請辭,但若鄉士俱辭王用,言則守於節,實則害於鄉,使我鄉眾決於王序之外啊!」

  老者劉續也從席中站起來,望著糜統滿臉真摯說道。而其他幾名鄉人聞言後也都紛紛站起來,表態附和。

  糜統見狀後,便眯著眼有恃無恐的望向李閎。總之淮南他是不去的,若郗鑒還要強硬的奪去他的職事,那就要問他這些共約進退的鄉黨們答不答應。

  不過他這篤定沒有堅持太久,很快便又聽劉續繼續說道:「郗公雅重子紀大才,這讓我等鄉人都感榮幸。淮南沈都督自有天中國士之譽,生於吳鄉,但卻能夠播威中原,令鄉土都感榮耀。如今子紀也能得此良機,我等又怎麼能因鄉情而將賢才羈縻老死於鄉。至於鄉土之困,子紀毋須憂慮,自有鄉黨共事,雖然難及子紀大才,但也絕不容許賊眾禍亂鄉土!」

  老賊陷我!

  聽到劉續此言,糜統先是一驚,繼而便覺通體生寒,心內已是憤怒咆哮,神情變得陰冷至極。他雖然瞧不起劉續等人,但當這些人轉頭向他亮出獠牙的時候,他所倚重的鄉土根基便瞬間變得岌岌可危!

  要知道他之所以能夠讓郗鑒和其餘軍頭們忌憚他,眾多的部曲私兵還是其次,主要還是在於憑他的鄉黨小集團能夠裹挾鄉眾,令得淮北徹底混亂起來。若沒有這些震懾力,他甚至連劉徵都不如,劉徵所擁兵力較他只多不少,也只能占據野澤地利苟存一時,而他連地利都沒有!

  不過,眼下糜統也沒有時間仔細品味被鄉黨背叛的苦澀,良久之後才澀聲道:「若能引眾助戰淮南,於我而言也是大幸。我雖不才,但也受數千鄉眾壯士推舉,既然遠行,還需要一段時間籌措給養,還望李使君能夠……」眼下他是不敢撕破臉,所以只能暫作緩兵之計,如果還是沒有轉機,索性乾脆與劉徵一起作亂!

  「若只是給養有缺,糜府君實在不必為困。凡我淮南為戰,糧用械用俱有都督府籌措提供,不要說區區數千眾,哪怕是數萬大部,只要身受遣用,絕無匱用之憂。」

  這時候,劉迪再次起身表態,言中不乏自豪,徹底堵死糜統退路。他神態雖然平靜,但心內卻是不乏感慨,徐州為了解決一個糜統還要如此大費周章,若這種貨色身在淮南,都督府一紙令出,下一刻就能斬首傳示諸軍!

  第0879章 誅殺鄉賊

  糜統最終還是沒有找到機會留下來,只能無奈前往淮南。

  似他這樣深植於地方的軍頭,看似頑疾一般難以解決,但若真掐住命脈,其實也沒有太多可供掙扎的餘地。鄉黨們的背叛等於在他心腹之間插了一柄利刃,讓他沒有辦法鼓動鄉人興起作亂。而若僅憑他本身部曲的話,李閎近萬大軍陳設近畔,他若稍有異念流露,說不定即刻就會被大軍圍攻。

  這一次,郗鑒應是鐵了心的要將他趕走。但如果細審之下,這當中也是留出餘地的,最起碼郗鑒不敢直接加害他。

  這對糜統而言,也是不幸中的幸事。鄉人們的背叛,是他今次受制於人的主要原因。兼之李閎強軍逼迫,令得他不得不低頭。事後再回想起來,糜統也不得不檢討自己的大意,他是對那些鄉黨們信心太足,以為這些人都能看清楚形勢,明白只有圍繞在自己身邊,他們這些鄉人才能保全自身、保全利益。

  但卻沒想到,這些蠢物們實在太不堪,這麼簡單的問題居然還會被迷惑。不用想,這些人肯定是被一些奸謀蠱惑,認為除掉自己對他們有好處。可是他們卻不想一想,如果連同榮同損的鄉親至交都對他們有危害,徐鎮那些如狼似虎的軍頭們又怎麼可能會全心全意的包庇他們?即便暫時能夠得到短利,稍後也要連本帶息的全都吐出來。

  心中雖然憤怒這些鄉人們的愚蠢,但眼下糜統也只能接受這個事實,只是他要冷眼旁觀,看看沒有了自己的包庇,這些鄉賊們會淪落到什麼下場!

  郗鑒雖然下手趕走糜統,但也並非完全的不留餘地,並沒有要求他要帶走多少部曲。所以糜統在權衡一番之後,還是決定不帶太多人前往淮南。

  一則他明白自己作為一個外來者,就算是到了淮南,肯定也只會被投閒置散,即便是帶了太多人走,也根本不會有什麼爭功的機會,淮南都督府所直接掌握的軍力遠非徐州刺史府可比,一旦到了淮南,他將更加沒有自立的可能。

  二則若真的將家兵部曲帶走,那他在鄉土的影響力就會很快被掃除一空,但若反之將部曲們留在鄉中,可以保住他在鄉土的存在感和影響力,未來鄉土如果發生動亂,他也可再返回趁亂壯大自己。

  所以最終,糜統只是挑選了五百名最忠誠悍勇的部曲兵跟隨他前往淮南。有了這些人的保護,保證他的安全是綽綽有餘。至於剩下的部眾,則就交由幾個兒子分領,同時叮囑兒子們,勿要與人意氣爭勇,最重要的是要保全力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