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並不是鼠目寸光,而是瞻望也無用處。一則沒有那麼高的視野,二則也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比如劉遐身死之後那一場兵禍,當時包括許氏在內許多軍頭,都是希望由劉遐的子弟接任其位置,倒不是說對劉遐有多忠誠,只是希望能夠安穩於現狀。可是台中卻罔顧眾情,直接派郭默接掌劉遐舊部。

  可是在徐州軍頭們眼中,郭默算是個什麼東西?他敢來就敢要他的命!

  那一場內訌,許氏並非劉遐的嫡系舊部,當時他叔父以為這是一個壯大自身的機會,所以也起兵去攻打劉遐那些作亂的舊部,結果直接戰死。而後郗公出都收拾殘局,許家也沒有占到什麼便宜,被郗公疏遠冷落,甚至在其後平定蘇峻作亂的時候,都沒能被安排過江作戰,也直接造成了他兄長的陣亡。

  對於曹納其人,徐州眾將言之也是褒貶不一,非議其人者多言之諂骨,自損根基甘為權門鷹犬。然而羨慕者也著實不乏,最起碼從眼前來看,曹納這個人可謂是得遇明主,不獨本身執掌淮南數千精銳水軍,家中子弟也得以在台內任事,雖然禍福繫於一人,但卻擺脫了徐州這些流民帥們近乎宿命的厄運。

  曹納來找許寧,所談論的主要內容就是希望許寧能夠靠近梁公,換言之就是希望許寧能夠支持梁公入主徐州。

  郗公年近七旬,諸子俱都少弱。雖然眼下內外尚無確鑿消息傳來,但事實上徐州一眾將領們俱都心知,這一兩年之內徐州便會有大變數,無論何人接任郗公入主徐州,都會給徐州眼下的格局帶來極大的變化。

  對於曹納的暗示,許寧心內不乏震撼,同樣也不乏心酸。梁公沈維周年方二十出頭,本身已是方伯之尊,眼下又將圖謀徐州大鎮,其心計格局之高,簡直令許寧這類馬齒虛長但卻一事無成之類羞愧欲死。

  對於沈維周其人,許寧也是不乏欽佩,其人雖然出身吳中權門,但卻並非完全仰仗父輩蔭澤的無能膏梁。單單幾年前淮上一戰,便足以驚艷世人。

  不過對於曹納的遊說,許寧並沒有第一時間予以答覆。一則他真的怯於參與到那麼高端的角逐中,謀求徐州的不在少數,高層鬥法無論勝負如何,最有可能遭殃的必然是他們這些底下的小卒。

  二則許寧也並不看好梁公能夠勝出,雖然沈維周其人眼下還只是都督職事,但其實已經是實際上的豫州刺史。這樣的年紀,無論年紀再高,功勳再大,如此名位也可以說是已經達到一個極點。如果再給其人增添一個完全不遜於豫州甚至還有超過的徐州,那就實在太過驚世駭俗了。

  而且沈維周其人實在太強勢,淮南是怎樣的情況,徐州眾人都看在眼中。一旦沈維周其人入主徐州,類似徐州這種軍頭林立、部曲蔭戶眾多的情況,是他絕對不可能忍受的。這是一個根基深厚、時譽崇高、家業鼎盛的當權少壯,一旦其人執位,做事風格絕對不可能像年事漸高的郗公那樣柔和。

  徐州眼下的秩序是上下相互妥協的結果,一旦某一方變得強硬起來,必然會引發碰撞,或會引發新一輪的內訌。而沈維周其人,本身便掌握著強大的淮南軍團,即便是許寧投靠過去,也未必會得看重。而若與其他人一起反對沈維周,則又實在勝算渺茫。

  所以雖然本身便是一個靠實力說話的流民帥,但許寧仍然希望這件事能夠通過比較溫和的政治手段解決,希望台中能夠阻止住沈維周,不願意付諸兵戈。

  如此高端的角逐,許寧雖然不敢置喙,但其實心內也有所屬。從內心而言,他是希望同為廬江郡人的何充何次道能夠繼任徐州,何次道其人家世而言乃是肅祖的連襟,太傅王導的姨甥,資歷上在內輔佐台省官長,在外治理數年大郡,是絕對有資格代替郗公執掌徐州的。

  而且更重要的是,何氏早在年前便曾經聯絡許寧,希望他能支持此事。許寧本身雖然不足影響最終歸屬,但也表態如果何充能夠爭取到這個位置,他是願意鼎力相助穩定住形勢的。畢竟,彼此之間還有一份鄉土情誼。

  一路思緒萬千,許寧心內也實在糾結得很,不知該要如何取捨,也更加感覺到自身在這紛亂世道中的無力。在尋常寒庶看來,他或是掌兵數千、過萬丁口的實權戰將,但是在真正高層次人看來,他不過只是一枚可有可無的棋子而已,他們甚至看不上自己能否提供助力,只是需要一個態度。許寧甚至不清楚曹納來遊說自己是梁公的指示,還是其人自作主張的邀功。

  但問題是,僅僅一個態度問題,便足以影響他的前途命運!

  許寧的防區,地近淮陰,沿著淮水一路東去便可返回,也無須再周轉換乘。只是在過了泗口之後,江面上突然有了阻滯,有一路友軍正在江面示警巡弋,排查過往船隻。

  「去問一問發生何事?」

  眼見如此警戒森嚴一幕,許寧心緒頓時一跳,連忙吩咐身邊家人。

  家人輕舟去問,不多久便返回匯報導:「泗水亂部昨夜突襲下相,因恐亂軍侵擾淮路,所以嚴查警戒。」

  「亂軍襲擊下相?」

  許寧聽到這話,頓時來了興致,繼而又問道:「那麼此戰勝負如何?淳于安死了沒有?」

  許寧對於淳于安無甚好感,在他看來此人不過只是一個不合時宜的腐儒而已,能活到如今也是運氣。他真正對於淳于安不滿還是在於其人占住了下相這一平亂的前線,下相原本是他想要謀求的地方,倒與利益無關,只是想要親自剿滅那些亂軍。因為他的兄長許儒,包括宗中好幾名直系親屬都是死在劉徵其人手中,彼此仇恨可謂不共戴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