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淮南這種三級士伍的構架,給了周邊軍頭們以極大啟發,他們雖然做不到淮南這麼大規模,但是小有小的玩。其實也談不上啟發,優先裝備自己的嫡系親信乃是軍頭們生來本能,只不過是淮南這種制度化的構架維繫起如此龐大的精兵規模,給他們勾劃了一個極為壯闊的藍圖,讓他們在維繫軍力和生產力之間找到了一個可供參考的平衡點。

  所以這些軍頭們也都向淮南學習,先是大規模的裁軍,然後盡力武裝少量的嫡系精銳,通過裝備來維繫住戰鬥力,裁減的兵卒們則快速投入生產,通過所得的利潤再逐步擴充嫡系的軍隊數量。

  像是許寧自己,他身為臨淮郡都尉,理論上而言整個臨淮郡所有士籍兵戶和郡兵們都歸他掌管。但在如今的徐州,沒有人會把官位當一回事,衡量各人實力的便是手中所掌握的嫡系人馬。

  許寧不同於徐州其他軍頭尚有鄉黨可依仗,他本是廬江人,早年家中長輩任事越府,越府軍隊東歸被石勒大敗,他家親長集結一部分潰眾南逃,後來便在淮陰周邊停留下來。原本也是一股極大的勢力,擁眾數千餘,但是由於後補不繼,兼之戰損消耗,漸漸泯然於眾。

  不過許氏家兵戰鬥力之強在徐州卻是名列前茅,畢竟根本乃是中朝精銳,早年之所以敗於石勒也非戰之罪,而是統帥實在太不堪。所以在收復淮陰之後,許寧的軍隊乃是主要的攻堅先登,因此大功事後分配戰果,獲得了淮北三縣之地。

  許寧也是借鑑淮南,麾下千餘兵眾裁汰過半,只保留了五百精銳,俱都按照淮南軍的標準武裝,然後以三縣為基礎組織鄉兵同時積累元氣,如今其本部人馬已經又擴大到一千五百餘眾,數量上雖然不算出色,但是論及實力,已經在徐鎮名列前茅。

  像許寧這樣用心積累元氣而後盡輸淮南,兌換甲兵武裝的軍頭,在徐州不算少數。也正由於淮南所提供的精銳武裝,許多原本實力不濟的軍頭們,也有資格供養起一支雖然規模不大但卻戰鬥力十足的軍隊,讓人不敢輕侮,否則即便吞併,也必然是得不償失,反而對徐州軍頭的內鬥造成了壓制。

  想到自己苦心孤詣,每年不過才積攢起幾百人的武裝,而且是否能夠購買到手,還要看淮南自己便利與否。而像曹納,則完全不必為此操心,精良軍械、輜重糧草予求予取,心思可以更多集中在軍務上,能夠更從容的獲取功勳。這樣的處境,實在令許寧等人頗感羨慕。

  「不過是各有所得,各有所失罷了。」

  聽到許寧這麼說,曹納便笑著說道。

  許寧聞言後便也默然,他當然也明白,曹納獲得這些便利的同時,其實也是放棄了自己的獨立性。像他們這些軍頭,雖然維持不易,但最起碼還有一定的獨立性,就算是郗公想要處置他們,也要有所忌憚。而曹納看似從容,但其實能否保住權位,只在梁公一念之間。得失如何,也實在不好評判。

  曹納雖然這麼說,但心內也並無半點惋惜,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他雖然放棄了自己的部曲武裝,但如今所掌握的軍隊和權位,卻不是許寧這些人能比的。更何況,他本就不認為徐州眼下的狀態還能長久保持下去。他看似已經沒有了自主獨立的地位,但這些半獨立的軍頭們又何嘗會有未來?他們只是亂序中的一朵浪花而已,大勢何時歸於秩序,何時便屍骨無存。

  曹嶷強不強?最興盛時廣擁三州之地,結果卻被石季龍犁庭掃穴,身死眾潰!蘇峻強不強?最張狂時禍亂整個江東,結果還不是被眾起圍剿,身死名滅?

  亂世誠然予人更多機會,但也並非人人都有資格馳騁其中。這一點也有很多人都明白,然而之所以還騷動不已,只是因為看不清未來。曹納也看不清,但他相信自己所追隨的人能看清。

  略作沉吟之後,曹納才又望著許寧笑語道:「我有一條通衢大道,不知世康可願同行?」

  第0874章 徐鎮何屬

  歸途中,許寧心情變得更趨複雜。

  他與曹納交情並不算好,最起碼沒有好到要讓曹納專程等在歸途上為他指點迷津,商討未來存身立世的大計。是的,他並不認為今次與曹納見面僅僅只是單純的偶遇,曹納是特意等在那裡,而自己這裡卻是不期而遇。所以,他也並不認為先前曹納那一番話只是道於自己。

  徐州一眾將領們,彼此交情其實俱都非常淺薄。一者如今這個世道,若非通家世交又或姻親故知,談論交情本就是不切實際的奢念。二者軍頭流民帥們,起伏也都猝然,眼見著今日尚是威名赫赫,明日或許就身死族滅,少有能夠屹立不倒的。如今徐州在職的幾十名將領,數量上雖然沒有太大變化,但已大多不是故人。

  比如許寧自己,原本統帥他家部曲的是他的叔父許凜,死在泉陵公劉遐死後的那場內訌中,然後便是他的兄長許儒,死在咸和四年,那時江東蘇峻作亂尚未完全平定,羯胡徐州方面的劉徵率眾寇掠,跟叔父相比,兄長好歹戰死在抵抗外侮的疆場上。而他如今擔任的臨淮郡都尉之職,也是他的兄長所留下的。

  類似他家這樣父子兄弟相及,尚能有所保全的,已經算是好的。更多的,則直接消失在頻繁的外侵內訌中,家業傳承俱都斷絕。許寧也不知他什麼時候會死,因此甚少瞻望前途。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