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王雪並沒有在第一時間擠進倉房,倒不是不為外物所動,實在是他數年前戰場上撿回一條命後,體質便一直算不上好,夜中奔跑行軍到了這裡已經氣力不支,實在擠不到前方去。落後於外,他倒有時間打量這塢壁周遭環境,夜中無月,具體辨認不清,只是能看到遠處一座形狀頗為奇怪的山峰輪廓。

  這山峰雖然不高,但卻極陡,像是一柄刀鋒。正因形狀怪異,所以王雪對此不乏印象,腦海中略加思忖,臉色陡然一變,忙不迭拉住將軍一名親信道:「這山上有一處敵軍營壘,規模不小,早前我率眾漁獵至此,被伏殺一通,丟了近百人命!速速報給將軍,此處可能是陷阱……」

  那親信聽到這話後,眉梢一抖,繼而便咧嘴笑起來,仿佛看傻子一樣望著王雪,不過看到對方身上盔甲樣式,還是把涌到嘴邊的譏諷話語咽下去,只是回答道:「兵尉勿憂,將軍自有智計。」

  王雪聽到這話,頓時愣了一愣。過片刻後突然想起日間自己接到的軍令,臉色瞬間變得極為難看,腳邊貨倉周圍的屍體仿佛活了過來,一個個在火海中蹈舞,口中發出絕望的吼聲,一如日間他看到島上那一幕。

  而後,他臉上便露出似哭似笑的神情,冷汗自沉重的甲衣下湧出來,更加覺得自己就像一個笑話,雖然身上披著兵長甲衣,但皮囊下原來還是一個學人作態的猴子罷了。生逢亂世,實在不必怨天尤人,再怎麼悲慘的命運都是自找的,只因學不會旁人狠辣的心腸和殺人的手段。

  塢壁物儲極多,一直搬運了大半夜才將隨行的船隻裝滿,但還剩下許多載運不走。將軍再次出現,吩咐參與兵眾可以自取,能拿多少就拿多少。

  王雪眼下仍是渾渾噩噩,手足卻都麻痹,望著兵卒們忘形的哄搶,嘴角卻泛起一絲譏誚,不知為誰而發。

  等到天色大亮的時候,亂軍們滿載而歸,王雪這會兒心情也恢復過來,等到船上貨物俱都存入倉房,又無別的軍令,於是便將手下兵卒召集起來安置在一個臨時營壘,然後才帶著兩名部曲往家行去。他雖然沒有參與最後的哄搶,但身為兵尉,自然有人進獻,數丈絲綢,十數袋粳米,還有一些精鹽,俱都堆在板車上,兩名部曲推著緊隨在後。

  亂軍並無固定的營地,兵長家眷們俱都分散在深處幾座島嶼之間。王雪在亂軍中不算是太起眼的戰將,但這裡人地都不缺,所以也在某個島上分到一座小院並七八戶部曲。

  「阿爺,阿爺回來啦……」

  小溪旁一名長得頗有幾分清秀的麻衫小娘子正與幾名一般大的少女們閒戲,看到王雪行來,頓時展露笑顏,揮舞著手臂迎上來。

  王雪見到這一幕,心情也變得柔和歡快起來,恍惚間突然看到一點火光自小娘子奔跑身影后方閃現出來,臉色頓時一變,手掌攥住腰畔佩刀,口中厲吼道:「菘娘過快來,快到阿爺這裡來!」

  小娘子見到這一幕,神態不乏狐疑,轉頭往身後去望,身軀驀地一個趔趄被王雪拉到了身後,而後便見阿爺那麻痕老臉滿是鐵青,氣勢洶洶立在她的身前,仿佛眼前空地上正有危險在逼近。

  「阿、阿爺……」

  「無事,無事。阿爺累了,累了……」

  王雪這才回過神來,晃著腦袋苦笑一聲,不乏寵溺的彎腰掃去小娘子衣畔沾染的草屑,望著那張不乏狐疑的清秀小臉,笑著說道:「我家娘子真不是尋常,阿爺要上心了,給我家小娘子擇一個良婿。」

  這父女本無血脈關係,此刻並肩往家門行去,畫面竟是非常和美。婦人端著竹筐從門內行出,看到這一幕後,皺紋爬升的臉上也洋溢起了光澤閃閃的笑容,她行上前來,看到部曲們推著的板車,先是一喜,可是又看到王雪甲衣上沾染的血痕,又是不乏憂色,上前要接過王雪手中的兜鍪,嘆息道:「家裡吃用都足,你別、別累到自己……」

  「不、不用,這東西髒。」

  王雪將兜鍪往身後一撤,不想婦人觸碰,相依為命數年之久,見到婦人他仍不乏羞赧和感激,這婦人不獨救了他的命,更讓他明白自己該為何而活。看到婦人臉上的憂色,他有些笨拙的抹去前胸甲片上的血漬,憨笑道:「別人的,都是別人的……」

  第0870章 天怒人怨

  徐州對於泗水流域的亂軍之患不可謂不重視,單單在區域周邊,便有彭城內史李閎、臨淮太守糜統、下邳相闕明等數路人馬,加起來將近三萬人的兵力。

  不過,這所謂的兵力也只是字面意思而已。這其中,李閎乃是徐州刺史郗鑒的嫡系親信,統率著徐州軍精銳五千人坐鎮彭城,掐斷劉徵亂軍繼續向北逃竄的路途,避免他們逃出泗水周邊河澤區域,與河北之地實際勾連會師。

  而其他幾路人馬,也僅僅只是字面上的意思而已。

  類似臨淮太守糜統,本身便是徐州本地鄉宗大豪,在淮北根基較之早年江東的吳興沈氏差距都不算太大,傳承歷史則要悠久得多,只是因為捲入了早年司馬氏奪權所引發的曹魏淮南三叛之中,深厚家業遭到毀滅性打擊,在中朝不入顯著,漸漸流於土豪,但鄉土根基卻仍紮實。

  永嘉之際亂世到來,這種家道中落的土豪門戶再次得以枯木逢春,尤其王業中興南北在這一片區域交戰不休,糜統又被域內幾十家塢壁推舉為區域盟主,保持著中立自保的姿態。而後羯國大敗於淮上,糜統其人率眾歸降郗鑒,而後便被郗鑒舉薦為舉足輕重的臨淮太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