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關於人才的選拔,沈哲子也是制定了幾個標準,甚至有一些考試形式的審核,相當程度上杜絕了私門求進。不過這些標準也只在內史府內部約定,既不公諸於外,也不急於形成定製。如果鬧得動靜太大,與他而言也是一樁麻煩,無謂授人以柄。

  當淮南一片忙碌創建經營的時候,建康城中也是幾乎每日都有消息傳來。雖然受限於距離,消息會有一定的滯後性,但當每日不斷串聯起來的時候,也是勾勒出一個相對完整的鬥爭脈絡。

  台城內雖然王導還保留了太傅的虛銜,但是琅琊王氏的影響在這場紛爭中卻近乎絕跡。諸葛恢擔任揚州刺史後,儼然已經成為青徐僑門在時局中最重要的一位重臣,所以表現也是極為活躍,主要發力爭取京府。

  如今京府繁榮,幾乎等同建康,而當中的利益分配也是近乎穩定成熟。最重要的是,隨著江北形勢逆轉,如今的京府軍事職能急劇削弱。所以無論是誰坐鎮京府,都不可能獲得太大的權力,如果想要插手介入京府的利益格局,也必須遵守早已經形成的規矩,否則便會遭到整個利益網絡的反噬。

  青徐僑門,尤其是上層的舊望人家,在京府本就沒有太大的既得利益,想要在虎視眈眈的各方手中攫取利益,除非像沈充一樣直接率領數萬大軍入鎮。否則京府對他們而言,只是一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而諸葛恢強爭此位,也實在是除此之外實在沒有別的選擇。他這裡剛剛上位,如果沒作為的話也不好和鄉親交代。

  至於褚翜等豫州一派,眼下也是出現了分歧。褚翜本人在對江北稍作嘗試之後,最終還是將重心擺在了荊州。隨著淮南戰事結束以及奴國大亂,荊州方面的戰事也終於停止下來,石聰已經在冬日退軍。雖然荊州那裡也是力保寸土未失,但是由於沒有淮南那種舉世側目的大勝,難免相形見絀。

  至於豫州另一部分,則是開始向庾懌靠攏,甚至有人想要說服庾懌挾勢再歸台城,取代眼見將要致仕的虞潭執掌護軍府。庾懌對這一提議是不乏動心,其實經過這幾年在豫州的經歷,他也覺得自己並非方鎮之才。如今淮南儼然已經自立,他這個豫州刺史也是不尷不尬,如果藉此機會歸台執掌護軍府,那麼便可與沈充配合徹底執政,獲取到早年他大兄庾亮那種權位。

  而作為吳人代表的沈充,其實也沒有什麼可說的,那就是明目張胆、堅定不移的護犢子。大凡台中有任何針對淮南方面的調整,無論是好是壞,他這裡一概施加阻撓,就是為了最大程度的削弱台城在淮南刷存在感。

  就在這麼鬧哄哄的氣氛中,終於迎來了新年。而在新年大典中,過去一年用事建功的文武群臣也終於迎來了封賞褒揚。其中最受矚目的當然是駙馬沈哲子,原本的烏江縣侯爵位一舉越過縣公,進封為梁郡公。

  第0817章 三吳第一門戶

  早春時節,萬物新發,大地生機復萌。

  隨著氣候日漸回溫,壽春城周遭氣氛也是日趨熱鬧。在城外空曠的郊野上,已經堆積起大量的木石工料,漫長的城牆上多有工匠忙碌身影,修建城牆,營建屋舍。

  開闊平坦的道途上,偶或可見長長的甲士隊伍,或是歸防入城,或是離城外戍。將士們一個個挺胸凹腹,精神飽滿,軍容整齊嚴肅。沿途不乏遇到郊野勞作生產的鄉民,在見到陣伍車隊行過時,多有鄉人停下手中的工作,拍掌高呼喝彩:「王師壯武!」

  這一幕畫面,顯得分外和諧,尤其是在這個戰亂頻頻的年代,除了淮南鎮所之外,只怕別處還無這種軍民和諧的場面。所謂賊過如梳,兵過如篦,這絕非一句虛言,也與軍紀嚴明與否無關。在戰亂中,無疑千方百計獲取勝利才是第一要務,民生之類都是次要的,軍隊較之盜賊有著更加嚴密的組織性和執行力,相對而言對民眾的壓榨也要更加嚴重得多。

  所以自古以來,民和軍之間也就不必奢求什麼融洽的關係。因為無論軍隊戰鬥力如何,勝負與否,民眾天然就處在被壓榨的地位。而淮南鎮中之所以沒有太大的軍民積怨,一則是因為淮南軍的日常運作和作戰資用大部分是靠外補,一則是軍政分離的比較徹底,哪怕在戰鬥最為嚴重的時刻,沈哲子都不允許軍隊直接參與對民眾的壓榨和暴行。

  這無所謂仁政或是人心考量,哪怕沈哲子也必須要承認,在過去這一年的時間裡,淮南民眾們的勞役實在沉重,而且其中有相當程度的壓榨逼迫,這是根本無可避免的。他所能做到的也僅僅只是在這個過程中,儘量避免使用肉刑之類的懲罰手段,兼之獎賞激勵。

  之所以不讓軍隊參與驅用民力,主要還是從軍隊建設方面考慮。軍隊是有組織、有紀律的暴力團體,如果與民眾發生對抗,天然處於優勢,尤其是那種以強凌弱的快感,是會上癮的。

  淮南軍是一支拼湊之師,新成之軍,過去一年是這支軍隊頑抗壓力、打磨成型的最重要一年,一些獨屬於這支軍隊的傳統和特質都逐漸成型。而這種傳統將會作為他們獨有的得勝秘訣就此傳承下去,甚至於可以影響到未來基於這支軍隊所創建政權的某些特質。

  沈哲子並不致力於打造一支對民眾秋毫無犯的仁軍,他更需要將士們樹立一種迎難而上的精神。對於民眾的施暴,不是不忍,而是不屑。也不必高喊什麼使命守護之類,凡有戰,必求勝,這就是沈哲子理想中一支強軍該有的精神面貌。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