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所謂五德始終那一套圖緯符命之說,沈哲子是不怎麼相信的,但無可置疑的是這一套說法自有其深厚的群眾基礎和說服力。西晉中朝得於金,若是從繼晉統來說,下一個朝代得以興起的自然是水德。

  此前匈奴劉淵劉元海一門心思要繼承漢統,因而國號為漢,承於火德。結果這漢統繼承的實在不穩,被自家親戚造了反,出身於匈奴的外戚靳准反而成了晉室忠烈,將劉家子孫殺個乾乾淨淨。後來劉曜平亂登位,又聽人進言國承於晉,火德與晉朝的金德無從對應,應該以水為續,所以國號改為趙,因為趙氏出天水。

  結果石勒不樂意了,他也想繼承晉德啊!所以這一對老冤家,不約而同的都以「趙」為國號,要迎合金生水的符命之說。

  但其實這一類的讖緯之說,本身就不是一個嚴謹的系統,不過是任由當權者利用罷了。隨著中原長久動亂,諸胡都想應一應天命,結果又搞出一個所謂的五胡次序等迷信說法,連五胡次第興起的順序都給編好了。

  後來前秦苻堅淝水大敗,部將們紛紛起兵造反,羌族姚萇逼迫苻堅禪讓,結果苻堅還在振振有詞的反駁:「五胡次序,無汝羌名。違天不祥,其能久乎!」

  可見封建迷信害死人,苻堅說這話的時候怎麼不掰掰手指頭算算,他們氐族倒是順應了五胡次序,結果又長久了多少年?

  沈哲子雖然不信這一套,但生在這個時代,或多或少都有些接觸和了解。錢鳳這番話簡而言之,劉曜、石勒那群傢伙都是偽名,真正承於水德的應該是他,本身生在江東水鄉,姓氏里都帶了水,簡直就是水上加水!

  眼望錢鳳殷切的目光,沈哲子只能幹笑一聲,說道:「仍須從長計議,從長計議……如今不過方有破敵,未敢稱德啊!」

  錢鳳聽到這話,不免有些失落,不過這種事情也不是能夠倉促議定,既然沈哲子不願再多談,他也就不再糾結下去。歸於壽春鎮中之後,先是將他所知的北地種種盡數告知沈哲子,以供日後行事參考。待得知沈充如今在京府坐鎮後,便表示要前往京府去,順便帶那個北地新娶的娘子歸鄉去看一看。

  沈哲子見錢鳳如此熱切,便知道這傢伙急於去見老爹必然沒有什麼好心腸,不過眼下壽春乃是南北矚目焦點,人多眼雜,倒也不適合將錢鳳再留在這裡,於是便命人護送其人過江送去京府,順便派人給老爹去一封信,告誡老爹千萬不要一時衝動,真要急吼吼的去應那讖命水德。

  錢鳳那一套迷信學說暫不必論,其人所帶回的許多羯國情報對沈哲子而言意義就太大了,最起碼一點可以確定羯國如今內亂劇烈,不可能再有餘力增兵豫南。沒有了羯國的外力干涉,關於豫南的許多計劃都可以從容以圖,雖然地方上不乏勢力滋生盤踞,但在淮南軍面前實在翻不起什麼大的風浪。

  與此同時,彭城那裡也傳來了最新的消息,消息內容談不上多好。石虎確是已經敗退回了彭城,淮南軍這裡雖然派出了騎兵主力,可是徐州軍那裡諸將爭功,因為沒有一個完整的號令配合,各部爭相搶攻彭城,反而給了奴軍分別擊破的機會。

  石虎中軍雖然崩潰,但是早前便分兵八千駐守彭城,後續又組織起一些潰軍之眾,總體軍力仍在萬人以上,擊退徐州軍幾次進攻之後,越城而逃。後續各軍一直追擊到了蘭陵,但最終還是被其人逃脫,不過那萬數兵眾也在撤退途中交代了近半。

  沈雲那裡傳來的另一個消息,則是石虎在撤退的時候,順便擄走了石勒坐鎮地方的兒子南陽王石恢。得知這個消息後,沈哲子不免一樂,看來石勒的兒子們運氣不錯,一個皇位不夠分,大家商議輪流做了。

  第0790章 合城歡騰

  深秋的建康城,風物較之年初時是蕭條許多的。

  羯國窮兵南來,雖然戰事主要是發生在漢沔和淮上,江東遠處於戰區之外,不會受到直接的戰事侵擾。但如此傾國之戰,江東朝廷又是以小御大,即便是各方戰事進展都還算好,但也實在難以做到舉重若輕,遊刃有餘。

  這一場戰事,對民生的打擊不可謂不大。其中最直觀的體現就是建康城如今最龐大的商貿市場西市,隨著戰爭的進行,西市也是漸漸沒有了昔日的繁榮,整個市場無論是貨品的種類還是交易的數量都出現了陡降。

  自從蘇峻之亂以來,建康城從廢墟中重建,其實這新的建康城較之早年已經大不相同。朝堂上的變化不必多提,鄉野之間的變遷才最值得咂摸。

  首先最值得一提的,自然是大大小小鄉宗勢力的漲消。以吳興沈氏為首的吳中人家強勢入都,幾乎完全主導了整個建康城的重建。而原本丹陽當地鄉宗,像此前根深葉茂的張氏、陶氏之類,俱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傷損。尤其是丹陽陶氏,顯支嫡系幾乎被一掃而空,傳承數代的大家族,原本丹陽郡中一等門戶,險些被連根拔起。如今即便還有一些殘餘,也不過是勉強維持度日,已經完全不為世道所重。

  當地勢力的被打壓,最直接的影響就是越來越多的地方勢力能夠更加順利的湧入建康城。

  這種變化,無論從哪一個方面而言無疑都是好的,讓建康城更加具有京畿首都的氣象,兼容並包,總領江東。落實在民生上面,食則四方魚米,衣則天南絲麻,所用博採各方,不獨局限一地。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