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諸多困境,最嚴重的無疑是糧食問題。如今的淮南,已經不再是沈哲子初入鎮時那種人丁空虛的局面,鄉野丁戶多有入籍,淮北豫南遊食大舉來投,軍民人眾每日所耗便已經達到一個驚人數量。更不要說幾番戰事下來,加上後續的清剿,單單俘虜便要有數萬之眾。

  就算此後再無戰事侵擾,可以有足夠的時間休養生息,可是如今已經時入深秋,未來將近半年時間內,田畝都不會有什麼產出。尤其時下氣候多有不順,哪怕地處淮南,冬日仍是酷寒,此刻已經需要大量囤積越冬物資,否則即將到來的這個寒冬必將是一個不遜於此前羯奴大軍逼境的考驗,甚至還要更加難對付得多。

  當然,如今淮南新勝,正是上下齊心,群情振奮的時刻。就算物用上有匱乏,只要善加應對,也不會出現什麼大的騷亂。最起碼以沈哲子當下在淮南的聲望氣勢,境中絕對沒有人敢跳出來滋事挑釁。

  但杜赫講起來仍是憂心忡忡,這是因為他深知沈哲子對北伐之事的上心和熱情。如今大敵以潰,擺明是一個可以大肆挺入豫南以收復失土的良機,而且可以趁著豫南當地那些鄉宗正群情混亂、不知該要如何應對的情況下,用極小的代價便樹立起統治秩序。

  可問題是,眼下淮南的情況的確已經不允許再有什麼大規模的動作了,否則情況必將更加惡劣。

  沈哲子聽到這話後,一時間也是有些默然。平心而論,他當然希望能夠長驅直入,收復更多的失土。奴國此前在豫南所構建起的秩序,隨著石虎的敗逃必將大舉崩潰,正是淮南軍強勢進入構建新秩序的最好機會。如果緩上一緩的話,那些地方上的勢力必然會隨著地方上的混亂而自發性調整,乃至於產生一兩個頑疾的割據勢力都不出奇。屆時再解決起來,較之眼下必然會麻煩得多。

  可是杜赫所言之困境,沈哲子也一直沒有忽略。如果大軍大舉出動巡守豫南,給養問題是一個繞不過去的檻,淮南軍以王師自居,當然不能大肆擄掠地方,但就算是向那些鄉土宗戶強征,此前奴軍已經收割過一茬,所得能否維持大軍所用也要存疑。

  一時間,沈哲子也真是有種心有餘而力不足的苦惱,明明此戰擊破強敵,戰果輝煌,但卻偏偏限於自身的實力,不能將所有戰果盡數收入囊中予以消化。看得見而吃不下,真的是讓人有些抓狂。

  「此戰如此振奮,擊破人言不能勝之強敵,挾此大勢歸都報捷,向台輔諸公力陳當下所困,請朝廷厚援於我,或可一竟全功。」

  紀友在席上建議道。

  然而沈哲子在聽到這話後,當即便擺手道:「歸都報捷事宜,暫且不必急躁,還是要等一個時機。」

  眾人聽到這話,心內不乏疑惑,淮南如此大勝乃是確鑿事實,而且事關重大,即便是不報,江東朝廷也必然能在第一時間收到消息,又需要等什麼時機?

  不過心思敏銳之人,在稍加思忖之後,也都漸有瞭然。沈哲子這麼說,很明顯是對台內有所提防,不願意太早讓台中的手伸到淮南來。

  要知道,影響如此重大一戰,所得又怎麼可能僅僅止於戰場上的斬首和繳獲,以及土地的得失。其中自有方方面面、各個層次的收穫,都是各方所急需力爭的。

  其中最基本的一點,如此一樁大功,台內卻遲遲得不到具體的戰報,這就會讓台城變得極為尷尬,會給人一種置身事外的感覺,更加沒有了中樞該有的威嚴。

  眾人在意識到這一點後,心內不免咂舌,對於沈哲子竟然敢延誤奏報,如此公然無視台輔諸公,俱都頗感幾分危險的刺激。

  就事論事,這種態度對淮南而言,包括對他們在座諸位而言,都是有莫大好處。比如台內大肆派人而來,分攤他們各自的職事,分潤事功,這是極有可能的,而且已經是時局中一種無言的默契。

  此前江東歷次有事,包括王敦之亂和最近的蘇峻之亂,此一類現象簡直數不勝數,大事之後各家坐下來彼此杯葛勾連,分攤豬肉,好處不讓一家獨享,寒士則無論再大的功事都求進無門,這已經是歷來慣常的現象。

  今次淮南如此大功,從長遠來看甚至可以說是直接造成了南北勢力的漲消,意義之大又要遠勝於此前的幾次內亂。可以想見江東是有多少人家已經磨刀霍霍,準備上前哄搶、分食這塊肥肉。如此現象,對於這些從頭到尾經歷戰事且付出極大努力的眾人而言,無疑是不公平的。

  但這就是世道,如果他們敢抵抗從而打破這種默契,那麼以後自然會被其他人所抵制,失去了世家立足於世道中那種守望相助、互相提攜拉扯的立身之本。但從私心來說,這一樁大功乃是永嘉以來晉祚振興的最重要一戰,足以讓與事者俱都名列青史。在座這些人,又怎麼甘心與不相干之人分享乃至於奪取這種機會?

  現在不用他們各自來糾結與患得患失,沈哲子自己做出了決定,先將台城閃在一邊,在淮南自己沒有一個該要如何消化勝果的計劃之前,拒絕各方通過台城將手插入進來。

  這無疑是犯眾怨的,但也會讓淮南上下人心更加凝聚,最重要的是能夠讓沈哲子獲得更大的主動權和話語權,將此前那種各方分功的風氣拒之門外。

  「如此大事,不得不慎啊,駙馬仍要三思!我等能有幸與駙馬共襄如此盛舉,已是平生之大幸。如今諸事即定,實在不敢再越於世道諸賢身前而獨專於事……」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