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長安大艦上,郗鑒聽到沈哲子讓人這番喊話,初時眸中也有異彩,但過不多久便覺出不妥,沈哲子這一番喊話誠然能夠攪亂奴軍人心,但審辨之下其實問題還是不小。

  雖然不與劉、石苟合,乃是南渡以來中樞一直奉行的策略,但其實上升到軍事層面的針鋒相對,以及對於那些黨羽的態度,其實台內還是有著爭執和分歧,並未形成明確的公論。沈哲子讓人這麼喊,其實已經算是逾越,雖然如今方伯權力極大,尤其是在戰時,但是這種上升到國策軍略的決定,絕對不是一地方伯能夠做出的!

  即便眼下台內不追究,但到戰事結束,秋後算帳的話,一旦被有心人提起,這便是沈哲子的罪狀,會給他帶來極大的麻煩。

  所以待到淮南軍喊過一遍後,郗鑒便連忙行至沈哲子面前,將這一隱憂道出,提醒沈哲子千萬不要過度專注於戰事而忽略了台中的態度。而且如此激言,這是逼著石虎要提前決戰,抽掉他繼續引兵對峙的餘地。

  沈哲子對此不置可否,他當然深知這一番宣言會給內外所造成的動盪影響,短期之內能夠離間奴軍軍心,中期之內會讓台中對他更加不滿,而遠期則直接影響到日後過淮北伐的狀況。但他還是沒有停止讓士卒喊話,先是對郗鑒的提醒表示謝意,而後便拉著郗鑒討論起奴軍如果真的發動決戰,兩鎮該要如何配合迎戰。

  淮南軍的這一番喊話,很快便傳到了後方土城中,聽完兵卒戰戰兢兢的匯報,石虎終於難再保持淡定,勃然怒起,一腳踢翻面前案幾,怒吼道:「貉兒奸言禍心,難道真以為我畏懼了他!集眾準備南攻,來日決戰必要生擒貉兒!我要親自臠割貉兒,與諸將分炙其肉!」

  眾將見狀,俱都凜然,也不敢再自作聰明打聽大王是在作態還是真要發動決戰。畢竟他們眾將也都不乏外族,自己有沒有異心還是其次,關鍵是擔心中山王會因此而對他們產生什麼異念。於是俱都紛紛領命,各歸其部以整頓人馬。

  接連幾日,淮南軍俱都乘著舟船出沒於渦口並周遭渡津,屢屢叫嚷這一份宣言。而奴軍中兵卒們人心如何暫且不論,整個奴營內外俱都是一副厲兵秣馬,緊張備戰的狀態。

  就在奴軍內外凝重,氣氛繃緊的情況下,一支看似遠來、風塵僕僕的奴軍游騎沖入了中軍大營所在的土城中。

  第0777章 季龍將逃

  奴兵在北岸厲兵秣馬,擺出一副將要決戰的姿態,淮南軍這裡也在積極的應對。

  戰爭進行到如今,哪怕從六月末、七月初的穎口之戰算起,也已經持續了兩個多月。中間雖然並非一直保持著高強度的作戰,但淮南軍作為被動防守的一方,勢必要比奴軍付出更多的努力以為應對,奴軍那裡稍有舉動,淮南軍這裡便要有大量的調整,對人力也是一個極大的考驗。

  雖然淮南軍的士氣一直維繫不錯,但到了現在其實也有疲師姿態。尤其始終安排在第一線的作戰軍隊,勞損則要更大得多。

  這一次將要開始的決戰,可以說是淮南軍主動謀求。在戰爭將近尾聲的時刻,沈哲子終於決定去掌握戰爭的主動權,將淮南軍所有的戰爭潛力都壓榨出來,以謀求最後一勝。

  從沈哲子抵達洛澗那一日開始,鎮中所有舟車運力便快速調動起來,甚至就連屯田耕牛都排上了用場,將鎮中所有與戰爭有涉的物資都集中起來運輸到洛澗。剛剛收割、青澀谷氣未脫的菽糧,俱都充為軍糧。民間但凡能夠搜集到的鐵器,直接在接近前線的位置熔化冶鑄為箭簇。更有大量民夫役力聚集於此,為大軍源源不斷的生產提供軍械物用。

  不獨淮南如此,合肥與梁郡等後鎮基地,民力調用也達到一個極限,竭盡所能為淮南軍注入繼續作戰的能力。

  鎮中各路人馬,大凡還有一戰之力,俱都在洛澗集結待命。淮南軍雖然名為五萬之眾,但其實相當一部分都不屬於第一序列的戰兵,此前無論是在穎口,還是汝南與肥口雙線作戰,單場戰事投入最多的不過兩萬餘人,而且其中有近半仍然只是負責搬運械用、輪換待命。

  此前數場惡戰,第一序列的戰兵傷損嚴重。所以眼下許多作為後備力量的軍隊也都被編入了直接戰鬥序列,比如此前主要防守地方的淮南當地鄉人所組成的那幾軍,眼下也都是作為主力來武裝備戰。

  來日這一戰,沈哲子計劃要投入三萬人以上的作戰力量。這三萬人不包括輔兵和役力,只是單純的作戰單位。這幾乎已經是淮南軍所有能夠用於正面作戰的力量,可謂是傾巢而出。

  而要維持如此龐大規模的作戰軍團能夠正常運作且順利投入戰場,就算不是一次性的投放戰場,最起碼也需要等量的役夫以作配合。如果再考慮到後續還會有過淮跨境作戰,那麼所需要投入的人力還需要以倍數計。尤其是在沈哲子新進授意下已經整編完成的那五千騎兵,想要在戰場上發揮出應有的戰鬥力,所需要的後勤配合幾乎是其餘所有戰鬥部隊的總和。

  所以如今的淮南,真的是有一種窮兵黷武的味道。幾乎所有的人事,俱都圍繞著接下來這一戰而進行著。直接或間接投入到這場戰事籌備中的人力,已經超過了十數萬人次!軍事之外民生之類,僅僅只是堪堪維持,已經陷入了停擺狀態。

  可以說,如果這一戰不能夠獲勝或者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淮南即便是能夠守住,未來數年之內都將會是一個疲敝虛弱狀態,不再具有發動大戰的潛力。而江東也不再可能會像年初以來那樣,大規模的持續對淮南捐輸補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