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而錢鳳的價值則體現在對細節的補充上,經過錢鳳一番提醒補充,程遐也才明白他這個經過深思熟慮,看似周全可行的計劃居然還有那麼多的漏洞,而且每一個都將影響到最後的成敗,決定生死。

  石朗如今擔任宮禁將領,不好長時間逗留於外,彼此商議一番又約定暗中接頭並配合起事的信號後,便就起身告辭。

  程遐因為此前被石朗發難劫持,難免心有餘悸,信心也變得不如此前那麼強大,在石朗離開之後又忍不住問向錢鳳:「世儀覺得石朗其人是否可信?他是否故意作態只為能夠脫身,事後才會反目自保?」

  錢鳳聽到這話,也真不知該如何作答,要知道這件事從策劃到選擇合作者,那可都是程遐的決定,結果現在反而懷疑起自己的決定來,簡直較之王敦都有不如。

  不過他總算得以加入進來,倒也不好直接非議其人,略作思忖後便回答道:「敢為此謀者,又怎麼會是可信之人。人雖不可信,但利足惑人勇進。此事若成,石朗所得遠非國主能予。屆時將於光祿分執軍政內外,若放棄這個機會,他此生都難望此位!如今不是光祿要擔心此人可信不可信,而是他要擔心光祿敢不敢為。如今內外能近儲君,必執台省者,可是唯有光祿而已!奇貨可居,他不擇助光祿,又助何人才可收此重報!」

  程遐聽到這裡,心情才略有安定,繼而又拉著錢鳳不乏動情道:「若非世儀,吾命今日休矣!來日事成,必將與世儀推食共享!」

  第0771章 明堂驚魂

  八月中,趙主石勒抱病集見饗宴國中年高並鄉望耆老,地點則安排在了位於襄國城西永豐小城附近的明堂。文武群臣並高望耆老,與會者達到三百餘人。

  而這一天,也正是程遐所選定的發動日期。

  明堂者,明正教之堂,通神靈,感天地,正四時,出教化,乃天子之廟。石勒選擇此時、此處以饗宴內外群臣並在野鄉賢,除了此時正當秋祭大饗之外,也是想要藉此平息國中喧擾過甚的紛爭,再次恢復一個穩定安寧的局面。因此對於此事極為重視,不獨自己抱病參加,皇后、妃嬪、子女、在邑之宗親,包括勛貴、名爵者,俱都隨駕。

  而程遐選擇這樣一個時機,目的也很簡單。他久遠於軍事,哪怕有著石朗的加盟助力,短時間內也絕難掌握住整個國都的內外宮禁城防。而只要不能在最短時間內控制住整個襄國的局面,此事就極有可能困於內外阻撓而以失敗告終。

  明堂大饗將內外臣民、國都名流俱都聚集在一起,只要在發難之時控制住明堂,就等若短時間內控制住了整個襄國。目標變得集中且明確,便於從速行事。

  如今的襄國,雖然因為兩次出兵加之禁軍集中在鄴城整頓而甲士大減,但也並不意味著就是完全的空虛。其中負責宮防、常駐建德宮並永豐小城的共有兩軍將近六千兵眾,乃是趙主石勒起事以來中軍所屬嫡系中的嫡系,還有諸胡嚴選精銳之大單于督從三千餘名胡族甲士。

  這近萬精銳,俱置於衛將軍府下。時任衛將軍的乃是趙主石勒十八騎舊臣之一的逯明,然而其人也根本沒有直接調度人馬的權力,不過是一個虛任。能夠調用這一部分人力的,只有趙主石勒自己並手持符令的當值將軍。

  除此之外,襄國城南尚有萬餘負責緝捕治安、巡察問審的郡國甲士,雖然不在中軍之列,但也多由宗親並勛貴子弟擔任兵長,軍備整齊,戰鬥力不容小覷。這一部分兵眾則由司隸並京兆尹分領,危急時也是一股可以派上用場的力量。

  另外,襄國與鄴城相距本來就不遙遠,車騎、驃騎等諸軍府沿途連營分駐,危急時刻快馬馳援,半日之內便可在襄國聚眾數萬甲士,外可卻敵擾,內可鎮紛亂。

  所以對程遐而言,此事成或不成,就在一個快捷與否。

  國主饗宴於眾,自然不可能是吃吃喝喝那麼簡單,有著一整套繁瑣的禮章並大量的政治隱意。第一天的秋祭大禮便冗長繁瑣,石勒本就病體欠佳,但還是勉強支持下來。到傍晚時,已經累得氣力不支,原本所定夜中小宴一眾舊從勛臣都不能出席,匆匆歸於明堂以準備第二天的大宴。

  類似盛大的禮儀場合,程遐其實並不怎麼喜歡參加。他如今雖然高居台省執政之位,但勛望卻淺,在類似的場合中並不能位列前排,還要落在一眾武勛並虛位尊榮的舊望名流之後,這時時刻刻提醒著他卑微的出身,以及淺薄的根基。

  原本的夜宴取消,群臣各自不乏憂色,俱都感覺到主上體態每況愈下,嗣傳問題已是迫在眉睫。他們明日俱都還要出席大宴,出出入入未免繁瑣混亂,因而便各因爵祿高低被分別安置在了明堂外圍側殿中休息一夜。

  明堂乃是肅穆場所,群臣在此也都不敢放肆。既然夜宴取消,便都各歸宿處,並不敢於此喧譁放肆,私作集會。當然這也是因為類似中山王石虎等作風囂張任性之人都不在此,因而氣氛尚算融洽。

  整座明堂格局外圓內方,上圓下方,以應天圓地方,外為辟雍學宮,內為通天宮室,格局開闊宏大,充滿著威嚴氣息。然而程遐在道行途中,對這座宏大建築卻了無敬意,一如此時他心內對趙主石勒的感官。

  其實不獨只是程遐,與會眾人對這座明堂無甚敬意的大有人在。這座建築,還修築在征滅漢國之前,第一次用於正式場合便是石勒親征劉曜之後歸來祭天,以示天命所歸。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