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終於,隨著頻密的攻擊,前線水柵外再次響起破裂聲。只是這一次所破損的不再是奴船,而是淮南軍那些拍竿。但從戰績來看,這些拍竿所取得的戰果已是輝煌,單憑著一些木石組合的簡單機械並少量兵眾,便阻攔了奴軍相當長一段時間的進攻,且給奴軍造成不小的傷亡。

  但是從當下的戰況而言,拍竿的破損則令奴軍大受鼓舞,原本要捨命飛渡不得的戰線居然自己崩潰,這無異於天助其力。因而一時間奴軍俱都歡呼震響,前攻之勢更加洶湧。雖然後繼尚有投石機、排槊之類的狙擊阻攔,但卻不足打消奴軍奮進之熱情。

  水戰中兵眾一旦發狂,哪怕所爆發出來的破壞力要更加驚人。人皆有畏死之心,即便狂態只是一時,但當遭遇到慘烈的死亡威脅的時候,意志多少都會生出動搖、有所膽怯。但是水戰中一旦陷入癲狂,舟船瘋狂而沖,那就是一個一往無前的局面,根本沒有退路可言。

  淮南軍後繼防線反擊仍然猛烈,投石機拋出大量的石塊,冰雹一般擊落在敵船上,或給敵船造成或大或小的損傷,乃至於兵眾都受不了如此猛烈的打擊而跳船逃亡。但那舟船哪怕只是殘留骨架,仍然循著原本的沖勢直接往淮南軍防線撞來,一次次猛烈的碰撞,撞垮了一道道水柵防線。

  當然在這過程中,奴兵也是付出了極大的傷亡。亂戰中淮南軍雖然不能出營清剿那些落水奴眾,但是排槊前端銳刺、仿佛竹排一般,被巨力砸擊而出,緊貼著水面仿佛飆射的飛鏟,直接將江水中浮沉掙扎的奴兵腰斬貫穿!

  但是此一類的斬獲,仍然不足挽回防線上的層層瓦解崩潰。當下這戰鬥態勢,決勝的不僅僅只是兵卒,影響更大的還是那些發了狂的舟船。

  前方的節節突進,給後方的奴兵帶來更大鼓舞,鼓號聲更是震天轟鳴,哪怕淮南軍水營中都被震得耳膜生疼。而奴船真正沖行起來之後,即便是後繼奴軍察覺到前線的傷亡慘重,這時候或停或退也根本由不得他們。不要說根本剎不住船速,即便是調轉回頭,也躲不開後路同樣沖行而來的舟船衝撞。

  在這樣的情況下,奴軍不擅長駕船的劣勢反而成了優勢,不再有旁顧瞻望的餘地,只能一路向前。

  如此毫無章法的衝擊,持續了一個多時辰,待到天色漸亮的時候,淮南軍在肥口諸多布置已經盡數被摧破,甚至於就連大半水營都被奴軍們破損嚴重的戰船殘骸所堆滿。唯一可恃的,僅僅只剩下了半座位於陸地的營壘。而且由於奴軍在別處的試探搶渡,營中守軍多有抽調增援。眼下營內的守軍,包括沈哲子的親衛督陣在內,已經不足五千人。

  而接下來他們所面對的,則是更為嚴峻慘烈的近攻肉搏之戰。

  當然這一夜之奮戰,戰果也是輝煌。此時視野漸有開闊,奴軍全貌也呈現在了淮南軍面前。整片肥口水域,到處都漂浮著舟船殘骸並碎片,還有大量奴兵們已經被江水浸泡的發白的屍體。如此全無章法的進攻,加之又是在奴軍根本就不擅長的水域作戰,突進至此,奴軍所付出的代價之大可想而知!

  到了這個時候,奴軍也不再是義無反顧的亡命而沖。江面上如此慘烈的畫面令他們也心驚不已,簡直就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不敢相信自己先前奮進猛衝所向的竟然是這樣一處慘烈到了極點的修羅戰場!原本他們還以為前陣節節突進,應是勝利再望,因而爭功唯恐落於人後,然而當事實擺在面前時,卻讓他們瞠目結舌,唯一可慶幸就是自己落於後陣,這才僥倖保住了一條性命。

  「南人只存殘營半座,疲兵千數,已不足拒我大軍於外!此戰一雪前恥,大功即在眼前,只要擊破前陣之敵,壽春便在掌下,大王必有重酬厚賞!」

  奴將們雖然也都心驚於傷亡之慘烈,但是看到近在咫尺、已經沒有堅堡、強戍可恃的淮南軍營,自然又打起了精神,高聲叫嚷以鼓舞士氣。

  奴兵們聽到這話,便也都一掃此前的疲憊,紛紛高聲叫嚷起來:「擒殺貉奴沈維周,賜節封侯!」

  微薄的晨光中,淮南軍隔著一道已經略有破損的柵牆眼望著已經完全湧入到肥口的一眾奴兵,聽到他們那些囂張吼叫,自是羞惱異常,紛紛請戰於外。

  也有將領行至沈哲子面前,低聲說道:「奴軍不恤士命,亡命以爭,肥口已是告急。我等堅守於此,還請駙馬歸鎮集眾來援。」

  肥口仍然集結著百數艘的奴船,而且其中不乏此前並未在前線奮戰而保持完好的戰船,此時正將舟船載眾移往前陣,騰空船隻,想必應是準備抓緊時間返回對岸再運兵南來。單單眼前便不止五千餘奴眾,而且已經逼近於岸,肥口不只是告急,而是已經丟失在即了。

  沈哲子也知部將此言並不是寄望於援軍,事實上淮南軍如果還有能夠從容調度的人馬,這會兒如此危急也肯定都要投入於此。但奴軍不只是只攻肥口,還有硤石城方向,一旦硤石城告破,即便守住肥口,壽春也將危矣,因而即便還有留守之軍,也不可能離城投入到肥口來。

  這麼說,只是在給他一個台階,讓他歸城罷了。不過此刻沈哲子又怎麼能棄軍而去,根本不作考慮,聞言後只是登上高處,親執鼓槌大聲道:「夜中一戰,殺奴逾萬!凡我淮南奮戰之士,俱可因此而驕,夸事江表!奴兒窮命至此,已是強弩之末,手中凡有寸鐵,萬奴又有何懼!將士命繫於此,護我淮南鄉土,庇我桑梓父老。共竟此役殊功,餘生可以無憾!」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