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如此大規模的撤退遷移,哪怕在平日都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更不要說周遭還有桃豹數萬大軍。

  所以雖然鎮中已經做出了這個決定,但也並未即刻撤離。水軍再次送來一批資用稍作維持以穩定人心,毛寶一方面調度兵力一次次打退桃豹奴軍的侵擾進攻,一方面也在清點人口戶籍,與鎮中溝通該要怎樣逐步撤離。

  眼下的懸瓠之地,治理可謂極為混亂,根本就沒有條理可言。且不說鎮中根本就沒有給毛寶準備太多這方面的人才,即便是有,在這流民大肆湧入、奴兵頻頻侵擾的情況,也實在很難構建起什麼秩序。至今還能保持不徹底崩潰,也是因為懸瓠四圍之地難以出入,加之奴兵環伺於外,留在這裡還能暫時活命,若真奔逃出去,只怕即刻就要身死。

  關於鎮中撤退的決定,毛寶只是對李倉稍作交代,對於其他人卻並不透露太多。懸瓠之地能夠維持眼下已是不易,若是得知淮南軍將要撤離,那些早已經憂懼滿懷的民眾們只怕即刻就要崩潰大亂,屆時早前的投入俱要毀於一旦,而且若再走失消息被奴軍得知,必會沿途阻攔狙擊。

  一直過了十多天的時間,奴軍的攻勢越來越頻密不說,懸瓠之地內里也因資用匱乏而開始出現內訌等亂兆,眼見已經很難再維持下去。毛寶和李倉在商議之後,甚至都不敢再分兵據守,而是開始將兵眾集結起來,據守於幾片固定的區域。擔心一旦兵力分散過甚,會被一些混跡在鄉民中的奸惡強梁與奴兵內外合攻。

  懸瓠之地如今所聚集的鄉民也有了一個粗略的統計,男女老幼將近七萬人眾,至於壯年男女,則不過僅僅只有不足一萬之數。這也是奴軍刻意造成的局面,他們清掃鄉野,一些男女丁力自然直接收為役用,而那些老弱病殘則就作為消耗品驅入懸瓠。

  這七萬人眾,是完全沒有組織的鄉民。除此之外,還有李倉所部兵眾,原本的人馬加上防守汝南以來所徵召入伍的丁壯,雖然不乏戰損,但也是隨戰隨補,眼下還有六千餘眾。如果再加上毛寶所部守衛汝口的淮南軍,哪怕僅僅只是接應丁力撤退,所需要撤退的人數也是將近兩萬人。

  但這是不可能的,一旦開始撤退,那就絕難在短時間內完成。屆時必然會有大量民眾涌附而上,所以淮南軍最少需要準備五萬人次的運力,而且還要有足夠的、能夠突破奴軍攔截的兵力,這無疑是一樁極為嚴峻的任務。

  當毛寶還在汝南竭力維持的時候,壽春鎮中也已經開始了準備接應的諸項安排。由於本鎮有相當一部分民戶內遷安置在梁郡、合肥等處,所以壽春本鎮的容納量還是有餘出的。但是考慮到汝南這些民眾還沒有經過組織整編,並不適宜於直接安置在本鎮內,所以還是在壽春西境的山嶺溝渠之間開闢出一些暫時的容納所,讓南撤回來的民眾暫留其中,而後再逐步吸收到壽春本鎮。

  與此同時,針對撤退的具體步驟和路線,近來鎮中也是多有討論,提出許多方案,甚至沈哲子自己,都在眾將陪同下親自溯淮而上繞著穎口考察退路具體情況以做出更合適的準備。

  今次汝南撤防,所要面對的阻攔並不獨獨只有圍困懸瓠的奴軍桃豹部。

  此前穎口一戰,雖然成功逼退了羯奴石虎的中路大軍,但是由於淮道泛濫,穎口原本的防禦攔截職能被大大削減。而在穎水的上游,羯胡的水軍尚是保持著完整的構架和戰鬥力,並未參與此前穎口一戰。

  單以水路上的戰鬥力而論,羯胡這一路水軍並不是淮南軍的對手。雖然並沒有大規模的集結南掠,可是近來也是頻頻南擾,牽制住了淮南水軍相當一部分的精力,而且這一部分奴軍也並不專注於在水上決勝,而是側重於突破淮南軍的水路攔截,運載小股奴眾過淮侵擾地方,燒殺擄掠,無所不用其極,給壽春西境的防禦造成了不小的困擾。這也是沈哲子要將汝南之軍抽調回來,以增本部防務之實的原因之一。

  至於奴軍桃豹所部,這一路奴軍多達五萬之眾,乃是獨立之師,既沒有參與到穎口之戰,所受之影響也小。而且桃豹並無石虎那樣的雄心大願,南來立足未穩便要急於與淮南軍決戰,而是充分發揮出兵力優勢,徹底清掃山野,一步步包圍懸瓠之地,讓淮南軍陷入兩難之選,要麼大舉增兵汝南,要麼只能棄防內縮。

  奴兵早年流寇四野,如今雖然已經廣據中原,但像桃豹這樣的舊將,在戰術意圖上仍然保持著濃厚的流寇作風,對於攻城克地並沒有太大的執念,精於以戰養戰,而人命則就是消耗品的存在。其部近來猛烈進攻懸瓠之地,但卻始終沒有突入太深,旋進旋退,一方面自然是因為淮南軍的固守反擊,另一方面也是未竟全力。

  很明顯,桃豹是打算將汝南人眾圍困於此,從而吸引淮南軍分兵更多投入於此。其人所部並沒有大規模、成建制的水軍,僅有的一些舟船也是輜重運力,難以直接投入作戰。汝南之地溝渠太多,除了淮水幹流以外,包括汝水在內都因分流太多而水力不盛,所以淮南水軍在這裡並不好大規模的集結出動,這對桃豹而言是有利的。

  眼下的汝南,如果固守則就是一個無底洞,根本填不滿,崩潰未遠。撤退的話,同樣面對著極大的困難,不獨要承受桃豹的阻擊,一旦投入兵力太多致使壽春防務空虛,石虎的中軍也極有可能會再次南來。




章節目錄